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总路线的光輝照耀下,卓資縣罗家营苗圃的职工们發揮了積極性和創造性,他們为了实現林業生產大躍進,經过动腦筋想办法和实际操作試驗,今年制成了一种育苗工具——楊樹乘水播种器,解决了楊樹播种育苗水源不足的問題,达到了多快好省的目的。这种播种器的主要構造是:用長185公分,直径3公分的木椿,兩头安上两个小木輪,在  相似文献   

2.
为了多快好省地完成更新任务,綽尔林管区烏丹河林場林繼森同志,经过努力鑽研,制造了一种先進的更新工具——正地鎬,并在全林管区的更新作業中推行后起到了重大作用。現將此鎬介紹如下,希望各地提出改進意見。此鎬適用于草根盤結層緊密林場的造林前正地和人工促進更新正地。它是由弓形砍刀和扇形片鎬兩部分合成的。在正地时,首先用砍刀砍出穴的兩条平行豎线,然后用片鎬刨开穴顶  相似文献   

3.
新工具     
砂蒿播种器: 内蒙赤峯县玉泉林场职工,在砂荒造林实践中发挥集体创造,解决了在沙丘上直播砂蒿的困难,一人一马每天能播30亩(如图)。  相似文献   

4.
在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开展沙蒿人工模拟飞播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从播种时间来看,7~9月为沙蒿人工模拟飞播适宜造林期,8月为最佳时期,其它时期均不适宜;2)从地类来看,草沙障压沙地、丘间低地和半固定沙丘适合人工模拟飞播,而流动沙丘不适宜;3)沙蒿人工模拟飞播造林受高温、干旱、大风和降水量等综合因素影响大,且播种当月降水量低于10 mm是人工模拟飞播造林成功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人工、畜工、机械造林、种草,封沙育草、育林、引水灌沙等方法治沙的同时,采用飞机播种治沙,对加速改造利用沙漠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下,1959年首次进行了沙区飞播工作。由于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广大农牧民的支援,在巴盟的乌兰布和沙漠和伊盟的库布齐沙漠共播下沙蒿、沙米、棉蓬、梭梭等种子四万多亩。飞机播种是一项新的工作,不论从准备工作和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通过1959年的飞播试验,个人有几点体会,愿提出商量。一、对播种区的规划和选择:在播种前应进行全面规划。如在乌兰布和沙漠进行飞播,那么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造林和治沙进度,保証按質量的完成今年造林治沙任务,敖汉旗长胜公社社办林場——姜家店林場全体职工,在公社党委直接領导下,发揮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他們根据农业生产队使用长胜播种犁的原理,試制成一种半自动化沙蒿三行播种机,比人工播种沙蒿提高工效八倍多。这部播种机制造很简单(如下图),利用原长胜播种犁稍加改进,将三台連接一块,三齿輕便耘鋤的鋤齿做小铧,前面有一个驅动輪,机架上安上一个播种箱,通过后面釘形齿輪,带动敲打杆,种籽自然均匀的落在壟  相似文献   

7.
在覆盖有黄土層和黄土類壤土的地區,特別是侵蝕溝地帶,土壤的侵蝕達到了極强烈的程度,就是在深谷和侵蝕溝的陡坡上,具有不大的集水區,也常常發生新的侵蝕溝。在烏克蘭共和國的哈尔科夫、契尔尼科夫斯  相似文献   

8.
宣化县黄羊滩流动沙地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对宣化县黄羊滩流动沙地风沙流结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流动沙地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方格沙障以2m×2m与3m×3m这2个模式防护效果好且省工省料,是最理想的模式.沙障设置后形成了稳定的沙面,在雨季播种了沙蒿、沙打旺等固沙植物,2a后沙障腐烂,固沙植物取代了沙障的防风固沙作用,使流动沙地永久固...  相似文献   

9.
沙蒿是内蒙地区沙漠里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大面积野生于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上。沙蒿幼枝、叶在冬春两季是羊的主要饲草,它发芽早,出叶快,在解决早春饲草不足上也有很大作用。同时,沙蒿也是牧区的主要燃料,因此它对于畜牧业发展及牧区人民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沙蒿适应于在流沙上栽植,沙漠地区人民历来用它来治理流沙。但长期以来栽植沙蒿都  相似文献   

10.
在临泽小泉子滩的流动沙丘和设置沙障的沙丘上,在雨季前(6、7月),人工撒播沙蒿(Artemisiaareraria),播种深度为1cm和3cm,翌年幼苗生长量平均为20.8cm,保存率为58%。在干旱荒漠沙区(年平均降水量113.4mm),人工直播沙蒿是一项有效的植物治沙措施,方法简单,节约资金,省工。  相似文献   

11.
敖汉旗下洼乡林业员赵阴松和木业社工人薛满德二人,经过二十多天的苦钻、苦研、苦干、制成一台自动化的翅果播种器。在制成的当天下午,就拿到下洼苗圃进行了试验,经过试验证明,基本是成功的。从试验的效果来看,不论是圆的、扁的,凡是有翅的树木种子都能播种,并且播种均匀,埋土薄厚一样,行距一样等优点。由于它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陕北沙区沙蒿障蔽的营造技术,即沙蒿品种选择、黑沙蒿移植苗规格、沙蒿障蔽的营造季节、沙蒿障蔽栽植方法以及沙蒿障蔽的管护和平茬技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沙蒿籽胶与黄原胶混合体系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沙蒿籽胶与黄原胶具有协同增效性,不同配比的沙蒿籽胶与黄原胶混合后,其协同增效性不同,当沙蒿籽胶与黄原胶的质量比6∶4时,二者的协同增效性最高,且胶溶液符合Herschel-Bu lkey流动模型,并具有胶变性。动态流变学特性表明:混合胶溶液显示弱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通过科技工作者的试验研究,已摸索出一套银杏丰产栽培技术,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良种壮苗:(1)播种苗: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土层肥沃的沙质壤土上,用种子园或母树林生产的种子繁殖,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湿沙埋藏处理,春、秋季均可播种,开浅沟条播,条播行距约25厘米,每米播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科尔沁沙地生物结皮与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疏林、草地、裸沙0~180 cm土壤层的水分进行调查。研究表明:雨后10 d生物结皮样地的耗水率比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林、草地和裸沙样地分别降低64.00%、76.85%、61.17%、78.21%和19.07%;生物结皮样地相对其他植被覆盖样地在不同层次(0~40 cm、80~180 cm)土壤的耗水量最低,40~80 cm土壤层裸沙样地耗水量最低,但与生物结皮样地没有差异性;雨后第4 d差巴嘎蒿灌木林、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樟子松林、草地样地在0~40 cm土壤层水分显著开始下降,裸沙样地在20~40 cm土壤层,生物结皮样地在0~20 cm土壤层水分含量显著降低;差巴嘎蒿灌木林样地80~10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样地在100~120 cm、140~180 cm土壤层从第2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樟子松林样地在60~12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草地样地在40~60 cm、80~100 cm土壤层从第3 d开始水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沙拐枣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花棒、杨柴、沙蒿、沙打旺等混播技术措施,飞机播种造林2 500 hm2,出苗及生长状况良好,适宜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沙拐枣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花棒、杨柴、沙蒿、沙打旺等混播技术措施,飞机播种造林2500hm^2,出苗及生长状况良好,适宜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18.
赵阳 《中国林业》2011,(17):45-45
一、黑沙蒿的分布 黑沙蒿,又名沙蒿、油蒿、鄂尔多斯蒿,分布范围跨越了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草原化荒漠3个自然带。据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调查,沙蒿在西北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分布面积达37,500万亩。  相似文献   

19.
油蒿不同演替阶段钻蛀性害虫数量变动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固沙植物,近年来受到油蒿钻蛀性害虫的危害,导致大面积死亡.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在宁夏盐池县对油蒿不同演替阶段的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的组成和数量变化及环境因子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油蒿的钻蛀性害虫分别是沙蒿大粒象、沙蒿木蠹蛾、沙蒿圆吉丁虫和一种蛀茎蛾(鳞翅目:卷蛾科);在油蒿不同演替阶段,上述4种油蒿钻蛀性害虫均有危害,且每个阶段的优势种各不相同;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油蒿钻蛀性害虫混合种群受油蒿林的演替阶段及油蒿群落的微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盐池县沙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葛是盐池县流动和半固定沙地上理想的固沙植物,也是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通过对盐池县自然条件和沙蒿资源的调查,以及对沙蒿种植与资源利用前景的分析和研究,为当地进一步利用沙蒿类植物进行区域沙漠化治理和深度开发沙漠生态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