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育之路     
在汉语中,商品制造和人类生殖都叫“生产”,可见“生儿育女”的重要性。 生育是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人类最初组建家庭,一方面是为限制人类的性生活自由,保障人类的性生活秩序;另—方面就是为规范其生育。  相似文献   

2.
生育意愿和意愿生育数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不同。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地,生育政策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的基础上从理想生育数、理想生育性别、生育动机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民生育意愿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理想子女数趋向于二孩,性别偏好开始弱化,生育观念趋于理性化发展。农民的生育动机逐渐将个人家庭幸福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生育意愿与实际具体的生育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从传统生育观向现代价值观的转变,从落后、保守向文明、开放化方向转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精神风貌也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3.
生育现转变涉及很多方面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对经济因素分析散了很多阐述,而对于环境因素分析则不多见。本文首先界定了生育现范畴及生育观对生育行为作用方式,进而探讨生态环境因素对于生育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农村妇女生育行为及其家庭地位的个案访谈,发现从农村妇女的生育行为,主要是生育孩子的数量和性别,已经无法准确判断她们的家庭地位。即生育行为与妇女的家庭地位之间的联系正在弱化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包括妇女的性别意识、经济独立性、知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提高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途径也变得多样化,其中,增强农村女性自身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第一次人口转变、第二次人口转变均早于中国,在生育意愿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生育意愿概念、测量方法以及生育意愿特性界定上比较科学合理。其次在理论分析框架上,从生育意愿的计划行为理论,到生育意愿变动的生育周期控制理论,构建了完备的理论分析体系。三是基于理论指导,深刻分析文化规范、经济因素、职业冲突、家庭权利分配等对生育意愿的影响,避免了将一些人口学特征、家庭特征统一归为影响因素。而这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恰恰为国内学者所忽略,由于国内生育意愿测量方法的不科学,也导致生育意愿对未来生育水平的预测能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245-248
高校在读高龄女研究生是普通女性中的特殊群体,她们的生育观是未来中国女性生育观的前沿代表。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她们的生育观表现为生育价值的代际传承性明确,生育行为实现的科学性,生育意愿评价趋于理性。她们生育压力较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传统生育文化以及当前计生政策是社会文化原因、个体自我意识强化是心理原因、家庭经济条件的约束是经济原因。因此,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对高校在读高龄女研究生生育观的建议:(1)妥善协调好事业与生育的矛盾;(2)妥善协调好与父辈们的相处;(3)有效选择共享社会性教育资源以"育"。  相似文献   

7.
钟超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6):523-525,533
水资源是一种不可拔的且具有外部性的稀缺自然资源,它在形式上表现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着重讨论了水资源外部不经济的约束条件、存在形式及其所造成的市场非效率。水资源产权的界定、司法责任途径的实践,均有益于实现水奖状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土地外部经济的阐述,指出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外部性问题,并从土地利用规划、征收“庇古税”、界定产权、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外部性问题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水稻生育后期.常出现稻穗仍然抽不出来,出现“包颈”、“卡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条: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育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但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问题。新型生育文化是解决目前生育问题的有效手段。发展生育文化根本途径则是加快经济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生展文教事业,提高计生宣传工作水平,消除传托生育文化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创造有利于新型生育文化发展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绛华 《今日农村》2002,(11):11-11
农业信息化已实施多年,但目前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农业信息纵横向交流困难重重,信息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农民参与信息化热情不高。针对这些情况,必须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营造有利于农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信息技术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效益性,特别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外部性更为突出。政府作为外部经济的“天然保护者”,应当担负起相应的经济职能,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协作攻关,提高研究效率。同时要制定相…  相似文献   

12.
论林业经济的外部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外部经济理论探讨形成森林资源,尤其是生态林资源在完全市场条件下供需失衡的理论根源.进而分别讨论林业经济外部性解决的两种政府行为─—税收补贴制度和公共产品制度设计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为林业政策的制定进行有益的经济学探索.  相似文献   

13.
湿地水稻生产外部成本的主要成因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洞庭湖区水稻生产的外部成本高达4.19×109元,其中包括因化肥使用、农药使用、水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稻田农膜残留、稻田潜育化、围湖造田,它们所带来的外部成本分别为1.53×108,4.93×108,1.23×109,6.4×107,1.56×108,2.1×109元.从人口和资源配置的两大手段——市场和政府干预入手,探索洞庭湖区水稻生产的外部成本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压力、市场失灵和政府调控不力是造成水稻生产外部成本的主要因素.人的有限理性、耕地产权不明确、水稻生产的负外部性、信息不完全等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因素,家庭联产承包制隐含的环境问题、环境法律体系的不足和公众环境权力的缺乏、激励机制的缺乏是政府调控不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生育意愿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育行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居民的生育决策。基于2010年CGSS数据发现,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的意愿大于城市居民;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已有孩子数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产生了不一致的影响。城市居民中年龄越小越倾向于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而农村恰好相反;另外,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还受到个人养老观念和家庭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姜惟雄 《百姓》2008,(2):21-21
传统经济学上假设人是理性的,而事实上,人只可能是有限理性的。在经济行为中,消费者以及生产者,甚至包括公共社会的决策者及管理者,对利益的认识都可能是不全面、不长远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眼光就只局限于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人的整体利益,比如生态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袁梅 《新农村》2009,(6):33-33
编辑同志: 我与前夫离婚后,所生儿子随我生活。我再婚后,于6个月前生育了一个女儿:我所在单位认为,我现已有一子女,不符合国家“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的独生子女政策,决定取消我与前夫所生儿子的“独生子女”待遇,包括发放独生子女奖励金等。请问:该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17.
生育政策调整,必然带来人口数量增加。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介绍,预计政策调整后,今后一个时期,出生人口将适当增加。2015年总人口在13.8亿人以内。不超过13.9亿人的“十二五”规划控制目标。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两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生育政策的这一调整,将会给我国社会、家庭、个人带来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方面并不会随着政策调整而改变?  相似文献   

18.
旱地与水浇地棉花生长发育特点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对旱地与水浇地棉花的生育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干旱一般不影响棉花的生育进程,但显著抑制营养体的生长,并通过影响铃数、铃重和衣分而导致减产。旱地棉花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因播种期早晚而呈现显著差异,旱地棉花播种期不宜晚于5月5日。  相似文献   

19.
实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对于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村级组织经济活动的外部监督,预防村干部经济腐败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农村已育妇女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的个案访谈,发现当前农村妇女在生育目的方面,依然是为了传宗接代;生育数量方面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一孩和二孩之间的差别;男孩偏好在计划生育强制和B超技术的"帮助"下,生育行为表现出男孩优先出生权,女孩成为"边际产品",最终导致农村地区男孩偏好提前到一胎表达,出生性别比的持续偏高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