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马洪青 《齐鲁渔业》2005,22(3):35-35
鲀异沟虫属八铗科,虫体扁平细长,舌状,长5~20mm。虫体后部延长,后固着器上有4对固着铗,最末端1对稍小。  相似文献   

2.
1病原体 鱼屯异沟虫属八铗科,虫体扁平细长,舌状,长5~20 mm。虫体后部延长,后固着器上有4对固着铗,最末端1对稍小。2流行情况 该病从发生至死亡一般历程较长,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75%,特别是夏季最严重。鲀异沟虫是嗜血性的单殖吸虫,鱼体被虫寄生后,血液慢慢地被寄生虫所消耗,导致病鱼严重贫血,不食少动,但生命仍可  相似文献   

3.
平鲉微杯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扫描电镜观察平鲉微杯虫(Microcotyle sebastisci Yamaguti,1958)显示:该虫中型个体,具口吸盘1对,口吸盘之间可见口孔,具横隔。口孔正下方为一圆形生殖孔,卵纺锤形具双极丝。后吸器鸡冠状,上面对称排列着两行无柄微杯型吸铗,吸铗形状、大小相近。体表具横向皱褶,背面体表具乳头状乳突,腹面体表密披杆状纤毛。[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11—516]  相似文献   

4.
正纤毛虫对于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里的每个人都不陌生,下面介绍一下笔者对纤毛虫寄生过程以及纤毛虫附着和细菌性白斑病之间关系的看法。一、纤毛虫的分类地位和流行情况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病原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中的聚缩虫、钟虫、单缩虫、吸管虫等,属于纤毛纲、寡毛纲、缘毛亚纲、缘毛目、固着亚目中的许多种类,  相似文献   

5.
<正>一、纤毛虫病的危害纤毛虫主要指固着类纤毛虫中的聚缩虫、钟形虫、单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是以细菌或有机碎屑为食,并不侵入宿主的器官和组织,仅以宿主的体表和鳃作为附着生活的基地。  相似文献   

6.
固着类纤毛虫主要危害虾、蟹的卵、幼成体及淡水鱼苗,少量固着时一般危害不大。目前在国内鳗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鳗鱼寄生虫为指环虫、车轮虫与小瓜虫等,鲜见固着类纤毛虫病方面的报道,因而本次在花鳗鲡养殖中发现固着类纤毛虫病尚属首次。该虫体主要寄生于花鳗鲡口腔内部,该病例对养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调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容易感染的固着类纤毛虫种类,并挑选寄生虫种类较单一的寄生部位分割成若干小块,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硫酸锌溶液,观察硫酸锌对固着类纤毛虫的药效。结果显示:容易感染克氏原螯虾的种类主要有钟虫、聚缩虫、累枝虫及莲蓬虫。硫酸锌对这几种虫体的24 h和48 h的LC_(50)分别为5.63和2.18 mg/L、5.01和2.44 mg/L、6.28和2.93 mg/L、3.23和1.72 mg/L,对硫酸锌敏感度莲蓬虫钟虫聚缩虫累枝虫。结果表明硫酸锌对克氏原螯虾常见固着类纤毛虫病有效。  相似文献   

8.
陈淑玲 《齐鲁渔业》2006,23(3):46-46
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病原种类很多,最常见的为聚缩虫、独缩虫、累枝虫、钟虫等。聚缩虫、独缩虫、累枝虫都是群体生活,柄呈树枝状分枝。聚缩虫伸缩时整个群体一致伸缩,独缩虫群体中各个体单独伸缩,累枝虫不能伸缩,钟虫不成群体,伸缩时呈弹簧状。固着类纤毛虫病、壳吸管虫病及莲蓬虫病在育苗期间多发生在中、后期,以5月下旬较为严重;在养成期间,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即7月下旬至9月中旬;越冬亲虾有时也患此病,但一般不严重。虫体少量固着时, 肉眼看不出症状,危害也不严重。虫体大量固着时,患病幼体肉眼可见体表有绒毛状物,行动迟缓,摄食困难, 重者停止发育和蜕皮,最终死亡。镜检时可见幼体体表或附肢上附生着大量虫体,患病成体可见虫体布满对虾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4,(11):76-76
十四、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拟单缩虫、单缩虫及杯体虫等。[症状]危害虾蟹的卵至成体。严重时体表有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将病蟹提起时,附肢吊垂,螯足不夹人,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滑腻感,对低溶氧敏感,常引起幼体大量死亡。[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投喂优良饲料,保持良好水质,提高机体抗病力。2.疾病早期可加大换水量,投喂鲜活饵料,促使幼体脱壳。3.疾病严重时,用10~15克的茶籽饼,或0.3~0.5克甲壳宁全池泼洒,保持24小时,促使脱壳后再大换水。十五、蟹奴病(河蟹)[病原体]由蟹奴寄生于…  相似文献   

10.
一、发病症状此病由固着类纤毛虫(如聚缩虫、单缩虫、祟枝虫和钟形虫等)附在对虾鳃丝、体表、附肢等引起。发病初期,对虾体表长有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虾蟹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慢,体表粘液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和聚缩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污物、丝状藻。  相似文献   

11.
王强云 《齐鲁渔业》2013,(10):43-43
1病原 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的聚缩虫、钟虫和单缩虫等。虫体呈倒钟罩形,前端为口盘,口盘的边缘有纤毛,胞口在口盘顶面,先是从口沟顺时针方向盘曲,口沟边缘各有一行纤毛,口沟末端进入细胞内,即为胞口。体内有1个带状大核,大核旁边有1个球形小核。  相似文献   

12.
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分子鉴定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获知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的分类学地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分子遗传扩增28S rRNA基因5’端部分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刀鲚寄生的异钩铗虫进行种属鉴定和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后吸器与体前区分不明显,含有四对不对称的吸铗,其中一侧的前2个开放几丁质吸铗明显大于其余6个封闭的吸铗,虫体尾部带有二对端钩,卵两端具有较长的极丝。序列分析显示,林氏异钩铗虫与六棘异钩铗虫相似度为100%,邻接法构建分子进化树中处在同一分支。经形态及分子综合分析鉴定,此寄生虫为林氏异钩铗虫。  相似文献   

13.
2.固着类纤毛虫病 (1)主要症状:纤毛虫主要通过附着在罗氏沼虾的鳃丝、附肢等表面进行感染,造成罗氏沼虾行动迟缓、活动减弱、抗应激能力下降. (2)病因: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感染引起. (3)诊断:取患病虾鳃丝、附肢等做成水浸片镜检. (4)流行及危害:该疾病的发生与水体有机质含量过高有关,严重时导致罗氏沼...  相似文献   

14.
在河蟹、青虾的体表常见寄生生物中,除固着类纤毛虫,还常可见到丝状藻类和水霉,这三类体表寄生生物外观共同症状均为绒毛状,因而在虾蟹养殖生产中,养殖户常因不能将这三类寄生生物病正确区分,而影响治疗效果,有时甚至用药后毫无疗效,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将河蟹、青虾这三类常见体表寄生生物病的区别与防治方法分别介绍,供虾蟹养殖户参考。一、纤毛虫病病原包括原生动物环毛目的聚缩虫,原生动物缘毛目的累枝虫、钟虫、单缩虫等固着类生物。症状纤毛虫主要寄生在虾蟹的体表,被感染的虾蟹体表出现大量肉眼可见的灰色或黑色…  相似文献   

15.
2001年8月安徽省宿州市三八渔场一口垂钓塘中的草鱼发生舌怀虫病,鱼体的皮肤、鳃和口腔内附着大量纤毛状的东西,让垂钓者望而生畏。我们通过几天的治疗,虫体逐渐消失,鱼病得到治愈。一、症状和流行季节舌杯虫病是由舌杯虫侵入鱼鳃或皮肤而引起的。舌杯虫最常见的是筒形舌杯虫,虫体充分伸展时,象喇叭样成高脚杯形。该虫前端的口围盘有三层纤毛组成的缘膜,身体周围有一条围绕虫体的纤毛带,后端有一吸盘状结构称为茸毛,借此把身体粘附在鱼体上。舌杯虫附着在鱼的皮肤和鳃上,平时摄取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寄主组织没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引起鳗鱼烂鳃病的病源很多。因此,病源不同,防治方法也不相同,且常常多种病源共同危害,成为并发性感染(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 一、病源:我国常见的烂鳃病病源有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三大类型。 1、寄生虫引起的病源有: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三代虫、锚头鳋、杯体虫、两极虫等引起烂鳃病,主要寄生或附着在鳃上,刺激粘液增多,引起鳃组织的鳃丝红肿张大,有的吞食鳃上皮细胞,有的用齿环破坏鳃组织,影响鳃的呼吸功能。还有大量固着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与渔业》2009,(6):24-24
病名: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最常见的为聚缩虫、单缩虫、微孢子虫、吸管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症状:虾类(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等)被固着类纤毛虫附着时,虾体外观呈黑色,体表有灰黑色绒毛。当大量虫体寄生在虾体、鳃、附肢时,轻者病虾活动能力下降,不摄食、不蜕壳,生长缓慢,影响鳃的呼吸,重则与细菌性疾病并发,引起虾的死亡;成虾感染寄生虫后体表粗糙,  相似文献   

18.
<正>吉陶单极虫隶属于后生动物亚界,粘体动物门,粘孢子纲,双壳目,单极虫科,单极虫属。目前,已报道单极虫属种类约100余种,主要寄生于淡水鱼类,少数种类可寄生于海水鱼类当中。绝大部分种类不会导致鱼类疾病,仅少数几种单极虫会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如寄生于异育银鲫皮肤的“肤孢子病”武汉单极虫、寄生于异育银鲫鳃上的“鳃孢子虫病”汪氏单极虫以及寄生于鲤或散鳞镜鲤肠道或皮肤的吉陶单极虫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养鱼》2005,(5):79-79
指环虫系鲤科鱼类中最常见的单殖吸虫,由此类吸虫导致的疾病,通称为指环虫病。国内淡水鱼常见的指环虫有五种:鳃片指环虫、草鱼指环虫、小鞘指环虫、宽基指环虫、大钩指环虫。指环虫虫体较小,长度通常不超过2毫米,前固着器为由头腺结构的头器;后固着器为盘状,内有7对边缘小钩、  相似文献   

20.
沈国安  周文娟 《内陆水产》2002,27(11):32-32
在河蟹养殖中,因放养密度高,饵料投放不足,水体富营养化,病害日益突出。在常见寄生生物中,除固着类纤毛虫,还常可见到丝状藻类病、水霉病,蟹农常因不能将这三类寄生生物病正确区别,经常有混淆现象,而影响治疗效果,有时甚至用药后毫无疗效,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现将三类常见病的区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纤毛虫病病原:包括原生动物环毛目的聚缩虫,原生动物缘毛目的累枝虫、钟形虫、单缩虫等固着类生物附着在河蟹的肢体上。症状:纤毛虫主要寄生在蟹的体表,被感染后,病蟹体表长满许多肉眼可见的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和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