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籽银杏树上的新发现*黄明(沂源县银杏技术协会,256110)在沂源县织女洞林场自1982年发现第1株叶籽银杏以来,近年又连续发现了3株叶籽银杏。其中有2株叶籽银杏树上又发现了双核银杏。经过3年的观察,双核银杏数量虽少,但每年均有产生,性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叶籽银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籽银杏彭日三(湖北安陆市银杏技术协会)叶籽银杏在当前银杏所有品种中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类型,它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对银杏起源和演化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自1927年T.Makjno把叶籽银杏的学名定为Ginkgobilobavar.epip...  相似文献   

3.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木材年产量约34亿m3,其中针叶材11.3亿m3,阔叶材20.6亿m3,薪炭材2.1亿m3。全世界有制材厂约20万家,用于制材的原木约8亿m3,生产成材4.3亿m3。成材产量最大的地区欧洲占43.2%,其次是北美占 29%,亚洲占20.2%。铝材产量前五位的是美国(7,312万m3),加拿大(5,999万m3),俄罗期(4,200万m3),日本(2,242.7万m3),中国(1,600万m3)。成材消耗前五位的有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制材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为…  相似文献   

4.
尾叶桉菌根化苗木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叶桉幼苗接种菌粮菌后,成为带菌根的菌根化苗木。使用菌根化苗木造林结果表明,其增效明显。经测定,造林11.5个月的幼树平均高达4.48~4.81m,比对照区增加6.4%~14.3%,胸径达3.96~4.20cm,比对照区增加6.16%~13.67%,幼林蓄积达17.95m3/hm2,比对照区增加39.9%。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取室内高温裸种催芽、ABT1号生根粉处理种子、地膜覆盖、适时早播、土壤消毒、增施肥水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实现了银杏种子催芽时间由50d缩短为25d,出芽率达到90.5%,苗木成活率99%,当年生银杏苗平均高16cm,平均地径0.7cm,每公顷产优质壮苗150万株,每公顷产鲜叶15000kg,产值97.5万元,纯收入67.35万元。高生长比对照提高41.5%,径生长提高5%,优质苗提高20.5%,667m2产值提高430%。  相似文献   

6.
油松穴面覆盖塑膜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穴面覆盖塑膜,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温度,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造林当年4~5月份覆膜处理者,5~20cm的土壤温度平均可以提高3℃,以表层的增温幅度最大。4月下旬~10月份0~20cm的土壤含水率,相对提高9.4%~16.9%。造林第3年秋季,保存率比对照高46.2%,幼苗高生长量高20.9%,地径生长量高29.0%,  相似文献   

7.
蓝桉、直干桉综合丰产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林采用正交设计,因素为树种、整地方式、密度、施肥,各因素取3个水平,3次重复。用生长量、生物量与投入产出进行评价。试验结果:3.5年生蓝桉、直干桉幼林最佳处理平均高9.5m,平均胸径8.9cm,每hm2蓄积量70.5126m3,最佳处理比最差处理树高大28.4%,胸径大34.9%,蓄积量大183%。用已取得的技术成果营造的示范林,3.5年生平均高9.8m,平均胸径6.5cm,累计产桉叶2.43万kg/hm2,3年生左右,通过桉油及薪柴的收入可以回收全部造林及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8.
叶用银杏栽培密度及采叶方式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幼龄叶用银杏从不同密度、不同采叶方式,综合产叶量和黄酮含量两方面因素,对其药用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 年生幼龄叶用银杏种植密度以 7.5 万株/hm 2 为佳,7.5~11 万株/hm 2 均宜,年2 次采叶包括 1/2 采、全采和 1 次性采叶对照 3 种采叶方式无显著性差异,以 1 次性采叶为宜。  相似文献   

9.
《河南林业科技》1994,(4):45-46
杜仲皮叶两用型林栽培方式(1)宽窄行三角定植矮林作业方式。宽行1.5—3m,窄行0.5m,株距1m,三角定植。栽植1年后平茬,每妹留条1—3个。平茬当年,单株产叶240—300g,第二年550—720g。第三年郁闭可第一次砍伐剥皮,每株产叶900-1...  相似文献   

10.
通过3年的研究,在摸清了银杏超小卷叶蛾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的基础止,采用树干刷涂白剂、人工防治、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银杏超小卷叶蛾3500hm^2,防治后使被害株率由85.3-100%下降到8.09%-22%,平均增产20.2%,每公顷增加产值7.5万元。  相似文献   

11.
松褐天牛引诱剂Mat-1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份配制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引诱剂Mat—1号,主要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起引诱作用。每个诱捕器在成虫出现期的诱捕量最高可达74.3头,初诱日在5月20日前后,终诱日在9月上旬。在离林缘30m、50m、100m、150m、200m距离引诱到的松褐天牛百分比分别为50%、20.0%~22.7%、12.5%~13.7%、9.1%~10%、4.5%~7.5%,引诱的最远距离为200m  相似文献   

12.
松褐天牛引诱剂Mat—1号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单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份配制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经诱剂Mat-1号,主要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起引诱作用。每个诱捕器在成虫出现期的诱捕量最高可达74.3头,初诱日在5月20日前后,终诱日在9月上旬。在离林缘30m,50m,100m,150m,200m距离引诱剂的松褐天牛百分比分别为50%,20.0%-22.7%,12.5%-13.7%,9.1%-1%,4.5  相似文献   

13.
通过3年的研究,在摸清了银杏超小卷叶蛾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树干刷涂白剂、人工防治、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银杏超小卷叶蛾3500hm2,防治后使被害株率由85.3%~100%下降到8.09%~22%,平均增产20.2%,每公顷增加产值7.5万元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苗移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1年生苗采用20×20cm、20×10cm、20×75cm、20×50cm、20×40cm、20×33cm6种移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苗木高生长差异不明显,地径差异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苗木径高比、单株生物量随着移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一级苗百分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经济效益随密度的增大而上升,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单位产值相差4倍以上。从综合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以20×40cm和20×50cm两种移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浓度的威尔柏(0.5%、1%、5%、10%),对营造1~4a的华北落叶松幼树不加任何保护措施进行喷施,观测其药害情况,结果表明:在不保护幼树的条件下,喷施威尔柏使华北落叶松幼树产生药害,幼树死亡率达20.3%~100%,当年新梢生长量为0~14.8cm,低于对照(2.5~15.3cm)。  相似文献   

16.
叶籽银杏的发生及其个体与系统发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叶籽银杏是银杏资源中一个极为奇特的种质,具有重要的观赏和学术价值.目前,中国和日本已报道的叶籽银杏共有47株,树龄36~1 200年不等,叶生种子发生率为5%~25%.银杏的可育短枝整体上相当于松柏类的一个雌球果(大孢子叶球).叶籽银杏可能与种子蕨和苏铁类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叶籽银杏的发生机制有返祖学说、衰老学说、环境诱变学说等,综合分析后提出嵌合体学说,其发生可能与同源异型盒基因的表达有关.本文对目前叶籽银杏的分类地位的多种观点进行评述,系统概述叶籽银杏的分布状况,形态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分析银杏雌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学本质,及叶籽银杏可能的亲缘关系,对叶籽银杏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叶籽银杏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来自日本和中国的8株叶籽银杏亲缘关系进行了评价,从64对EcoRI/MseI引物中筛选出7对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对8个叶籽银杏种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AFLP分析。7对引物共产生841条谱带、240个特异位点和749条多态带,多态带的比例平均为89.06%,每对引物鉴别效率达到100%,所有种质之间相似系数(SC)在0.48~0.78之间,表明叶籽银杏单株问存有较大的遗传变异,中国的叶籽银杏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8.
刺槐溃疡病在山东沿海地区发生严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病原菌为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其次为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Mart.)Sacc.)。尖镰孢的小型分生孢子头状,聚生于短的单出瓶梗上,分生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7.6~15.4μm×2.5~3.8μ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至纺锤形,3~5分隔,28.2~38.4μm×4.6~5.1μm;厚垣孢子直径8.9~12.8μm。腐皮镰孢的小型分生孢子生于伸长的分生孢子梗上,阔卵形至椭圆形,5.1~10.2μm×2.5~4.8μm,孢子梗长30~80μm;大型分生孢子两端较钝,3~5分隔,20.1~33.3μm×2.6~5.4μm;厚垣孢子直径7.7~10.2μm。菌落生长适温为25~30℃,最适温度28℃;pH范围5~9,最适微酸至中性;碳源以蔗糖和葡萄糖最好,氮源以蛋白胨最好。  相似文献   

19.
内蒙干旱地区杨树人工用材林灌溉量与林木生长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古干旱河套黄灌区群众杨人工用材林的适宜灌溉量的研究表明,在林木生长后期增加灌水次数,可使胸径生长增加0.25 ̄0.42cm。树冠生长指标和根系生长量均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1500、4500、7500、22500m^3/hm^2·a灌溉量的平均叶面积分别为19.3、24.5、30.5、43.4m^2;平均叶干重分别是1.1、1.3、1.5、3.9kg;平均叶面积指数分别为0.97、1.23、1  相似文献   

20.
用动态分析法,对宝应湖农场拟建银杏种、叶两用园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银杏种、叶两用园开始5年内,每公顷净现值(社会贴现率为12%)为248040.15元,远远大于建园投资。内部收益率为44.7%,是社会贴现率的3.72倍,获利能力很强。敏感性分析表明,当银杏种、叶产量价格降低10%,经营成本提高10%的情况下,其内部收益率分别达38.2%,38.8%,远远大于社会贴现率,经营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