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青贮饲料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2种不同来源的青贮饲料中分离到25株乳酸菌,依据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标准和描述,把25株乳酸菌都鉴定到了属的水平,有17株乳酸菌鉴定到种的水平,其中:玉米乳杆菌2株、布氏乳杆菌4株、短乳杆菌4株、戊糖乳杆菌3株、干酪乳杆菌1株、粪肠球菌1株、坚强肠球菌2株。其余的8株乳酸菌还无法确定其种的归属。测定同时已鉴定的17株乳酸菌的产酸速率,结果发现,Sld2-1、Ssd3、Shw3-7和Ssm3-1都表现出较强的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县8份传统发酵牦牛酸奶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生化鉴定试剂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6株乳酸菌中,3株为德式乳酸杆菌、2株为干酪乳酸杆菌、2株为罗伊氏乳杆菌、1株为嗜酸乳杆菌、8株为嗜热链球菌。  相似文献   

3.
青贮饲料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从12种不同来源的青贮饲料中分离到25株乳酸菌,依据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标准和描述,把25株乳酸菌都鉴定到了属的水平,有17株乳酸菌鉴定到种的水平,其中:玉米乳杆菌2株、布氏乳杆菌4株、短乳杆菌4株、戊糖乳杆菌3株、干酪乳杆菌1株、粪肠球菌1株、坚强肠球菌2株。其余的8株乳酸菌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还无法确定其种的归属。测定同时已鉴定的17株乳酸菌的产酸速率,结果发现,Sld2-1、Ssd3、Shw3-7和Ssm3-1都表现出较强的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分离健康奶牛阴道乳酸菌并鉴定其益生特性,本研究采集健康奶牛阴道临床样品并分离筛选到4株乳酸菌,对其抑菌活性、产酸性能、产H_2O_2能力及对抗生素敏感性进行检测,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乳酸菌分离株。结果显示,4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和产酸性能,在体外均能够产生H_2O_2,并对万古霉素具有抗性;经鉴定4株乳酸菌分别为唾液乳杆菌1株、黏膜乳杆菌2株、坚强肠球菌1株。本研究分离鉴定的4株乳酸菌均可以作为候选益生菌株用于奶牛子宫内膜炎防治。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揭示青海部分地区自然发酵牦牛乳中的微生物乳酸菌种群结构,丰富牦牛乳微生物菌种资源库数据,本试验通过纯培养方法对采集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及同仁市3个不同地区当地居民自然发酵的牦牛酸奶分离得到10株乳酸菌,并利用生化鉴定试剂盒对该10株乳酸菌进行了菌种的鉴定,结果表明4株杆菌分离株和6株球菌分离株。其中6株归为嗜热链球菌,2株归为嗜酸乳杆菌,1株归为罗伊氏乳杆菌,1株归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其中,海晏县样品菌种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和嗜热链球菌,同仁县样品中的菌种为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罗伊氏乳杆菌,泽库县样品中的菌种为嗜热链球菌。研究结果为青海地区牦牛乳酸菌资源数据库的丰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采集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2份发酵酸乳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纯化培养技术、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期解析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积累食品微生物资源。研究结果显示,共分离15株乳酸菌,被鉴定为3个属9个种,3个属分别为乳酸乳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和乳杆菌属,9个种分别为乳酸乳球菌叶蝉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hordniae,3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1株)、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cremoris,1株)、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3株)、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mesenteroides,1株)、肠膜明串珠菌右旋葡聚糖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dextranicum,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3株)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1株)。综上表明,该研究采集的酸乳样品中乳酸菌资源丰富,是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优良发酵剂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的潜在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产自香格里拉的鲜"奶渣"和发酵"奶渣"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鲜"奶渣"中分离到27株乳酸菌,并鉴定出7种(亚种),其中德氏乳杆菌、麦芽香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4种菌被确定是鲜"奶渣"中的优势种群。从发酵"奶渣"中分离到40株乳酸菌,并鉴定出9个种(亚种),其中德氏乳杆菌、麦芽香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5种菌被确定是发酵"奶渣"中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7,(3):519-522
对产后健康奶牛阴道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并对乳酸菌功能特性进行研究。采用传统方法对健康奶牛阴道内乳酸菌进行分离,通过抑菌试验对乳酸菌分离株进行筛选,并研究其产酸性能、抗生素敏感性,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最后获得4株乳酸菌分离株,经鉴定分别为唾液乳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巴黎链球菌。4株菌株均可作为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潜在的益生菌使用。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是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生理性菌群,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自然放养的牛、马、山羊和绵羊为研究对象,对其肠道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和16S rRNA鉴定,并对38株罗伊氏乳杆菌进行耐酸性、模拟胃肠液转运和胆盐耐受性试验。乳酸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到乳酸菌纯培养物96株,包括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和链球菌属四个菌属,其中乳杆菌属数量最多,为所有分离株的82.29%;乳杆菌属中罗伊氏乳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48.10%。益生特性筛选试验结果显示菌株IMAU10240、IMAU10230和IMAU10256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胃肠液和胆盐特性,可作为潜在益生菌进行进一步的益生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新的微生态制剂制备菌,试验从雏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应用乳酸菌特异培养基(MRS)分离乳酸菌,经革兰染色观察菌落形态,糖发酵生化管鉴定乳酸菌种属。结果表明:分离出17株革兰阳性菌,经糖发酵生化管鉴定有10个为乳酸菌属,分别为肠道肠球菌、干酪乳杆菌、玉米乳杆菌、能动乳杆菌、桥乳杆菌、鸡肠球菌、鸡乳杆菌、黄色肠球菌、草乳杆菌和格氏乳杆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糖蜜和植物乳杆菌的添加对谷草黄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内试验基地106号和107号两种谷草为研究对象,试验组添加糖蜜(鲜重1.0%)和植物乳杆菌(106 CFU/g鲜重),无添加作为对照组进行黄贮调制,每组3个重复,于10~15 ℃室温中存放90 d。开封取样,测定黄贮的pH值、营养成分、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乳酸/乙酸值。[结果]添加组可以极显著(P<0.01)提高2种谷草黄贮中乳酸、乙酸含量以及乳酸/乙酸值;显著(P<0.05)降低106号谷草ADF含量;极显著(P<0.01)降低107号谷草pH值。[结论]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可以提高谷草黄贮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结合已知植物乳杆菌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筛选能够进行稳定强表达的启动子,为构建植物乳杆菌高效特异表达载体提供基因元件。[方法] 分别合成已知植物乳杆菌启动子P11、Pefp、Ptuf33和Ptuf34及其下游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并使用上述合成序列分别替代pMG36e乳酸菌表达载体原有多克隆位点及其上游启动子部分,形成启动子筛选载体。利用电转方法将成功构建的启动子筛选载体转化至植物乳杆菌,通过检测重组子绿色荧光信号强弱对比分析启动子强弱特性。[结果] 4个启动子中转录延伸因子TU基因启动子Ptuf33和Ptuf34在受体植物乳杆菌中表达目的基因水平显著(P<0.05)高于其他启动子。[结论] 结合该研究结果及相关报道可知,启动子Ptuf33和Ptuf34在植物乳杆菌中普遍高表达,可以为后续高表达植物乳杆菌载体构建提供元件。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择6种新疆地区不同传统酸奶,通过平板涂布、划线分离、革兰染色、接触酶试验和凝乳试验鉴定后得到4株乳酸菌,分别命名为L1、L2、L3、L4。通过PCR鉴定16S rDNA序列,证明L1、L2株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3、L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4株乳酸菌L1、L2、L3、L4的产胞外多糖含量分别为176、248、205、294 mg/L;L4株产胞外多糖量最高,L1株产量最低。研究丰富了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发酵剂的种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塔里木马鹿体表蜱及其圈舍环境游离蜱种类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 收集新疆尉犁县某规模化养殖场塔里木马鹿体表寄生和圈舍游离蜱共69只,使用体视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种类初步鉴定;基于蜱线粒体SSU rRNA基因位点和COX I基因位点对其DNA进行PCR扩增,通过序列比对数据鉴定其种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其分子遗传特征。[结果] 经形态学观察,鉴定69只蜱均属璃眼蜱属,雌蜱和雄蜱分别有37只和32只。基于SSU rRNA基因位点,对成功获得的63只蜱序列进行比对,鉴定出18只为残缘璃眼蜱,均为同一序列型,命名为SCtype1(n=18);45只为亚洲璃眼蜱,具有4种序列型,分别命名为SYtype1(n=3)、SYtype2(n=40)、SYtype3(n=1)和SYtype4(n=1)。基于COX I基因位点,对成功获得的64只蜱序列进行对比,鉴定出24只为残缘璃眼蜱,具有2种序列型,分别命名为CCtype1(n=22)和CCtype2(n=2);40只为亚洲璃眼蜱,具有5种序列型,分别命名为CYtype1(n=25)、CYtype2(n=7)、CYtype3(n=4)、CYtype4(n=3)和CYtype5(n=1)。种系进化分析显示,在SSU rRNA基因位点,亚洲璃眼蜱序列单独形成一个亚群分支,与其他璃眼蜱属蜱的序列形成一个大的亚群分支;在COX I基因位点,亚洲璃眼蜱序列和残缘璃眼蜱序列单独形成一个亚群分支,与其他属蜱的序列形成不同的亚群分支。[结论] 新疆尉犁县塔里木马鹿体表蜱与游离蜱种类为亚洲璃眼蜱和残缘璃眼蜱。研究结果为鹿科动物寄生蜱的种类分布调查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预干处理、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对饲用谷子青贮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灌浆期106号和107号饲用谷子为原料,采用双因素(含水量×添加剂)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用新鲜及预干处理的谷子调制青贮;利用2种不同含水量的谷子调制的青贮中,无添加为对照组(CK),添加1%糖蜜和0.2%植物乳杆菌的混合制剂为试验组(ML),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0~30 ℃室温环境中发酵45 d。开封后测定青贮干物质含量、常规营养成分含量、pH值、乳酸含量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预干处理极显著(P<0.01)提高2种饲用谷子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和pH值,显著(P<0.05)提高106号饲用谷子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同时,极显著(P<0.01)降低乳酸和乙酸含量。106号饲用谷子预干青贮ML组的干物质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CK组。2种饲用谷子的新鲜和预干青贮ML组的pH值均极显著(P<0.01)低于CK组,乳酸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CK组。2种饲用谷子预干青贮ML组的乙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CK组。[结论]预干处理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留,但对青贮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对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但能促进青贮乳酸发酵,显著降低pH值,提高乳酸/乙酸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奶牛乳腺炎致病菌种类,同时比较青霉素、链霉素合并使用与沃瑞特单独使用在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治疗中的疗效差异,以100头患有临床型乳腺炎的奶牛为研究对象,对从乳样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将上述患牛分为对照组(4头)、沃瑞特组(50头)、青链霉素组(46头)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致病菌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37.0%、大肠杆菌为30.1%、克雷伯菌为 18.3%、链球菌为2.4%,其他菌为12.2%,占比例最高的是葡萄球菌;2种用药方案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青链霉素组治愈率为78.26%,沃瑞特治愈率为66.00%,青链霉素组治愈率显著高于沃瑞特组。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杜蒙杂交母羊的繁殖规律。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范围内养殖的杜蒙杂交母羊(n=668)的首次发情时间、妊娠期、产羔率、产双羔率等指标数据进行整理;采用公羊试情方法,观察并记录杜蒙杂交母羊(n=302)的发情周期和发情持续时间。对上述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探究该地区杜蒙杂交母羊的繁殖规律。结果表明:杜蒙杂交母羊平均首次发情时间为8.5月龄(最早7.0月龄、最晚10.7月龄),平均发情周期为16.0 d(最短13.5 d、最长18.5 d),平均发情持续时间为24.0 h(最短20.0 h、最长27.5 h),平均妊娠期为146.0 d(最短143.0 d、最长149.0 d),产羔率为119.7%,产双羔率为19.7%。研究结果为掌握杜蒙杂交母羊自然发情规律,以及准确把握最佳配种时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实验室保存的乳酸菌N22产抗真菌物质的产量, 以毕赤酵母为指示菌, 产生的抑菌圈大小为评价指标,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乳酸菌产抗真菌物质的培养条件。对MRS培养基碳源、氮源进行优化, 考查不同温度、初始pH值和发酵时间对乳酸菌产抗真菌物质的影响, 温度、初始pH值和发酵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 最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确定乳酸菌最佳培养条件为34.16 ℃、初始pH值为5.33、培养35.44 h, 此时, 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6.34 mm, 可取率为97.90%。经验证, 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6.58 mm。该培养条件增加了乳酸菌抗真菌物质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饲粮中添加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泌乳期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3%/(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试验期共7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于试验正式期第60天通过口腔采集奶牛瘤胃液,提取瘤胃液样品总DNA,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瘤胃微生物在OTU水平上可相互分离。试验组奶牛瘤胃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改变奶牛瘤胃中17个细菌菌门相对丰度,但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2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总菌群中占比最高;在属水平上,试验组瘤胃细菌相对丰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组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菌属1(Prevotella 1)。通过LEFse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瘤胃中的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相对丰度显著(P<0.05)降低,而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增加。[结论] 在泌乳期奶牛饲粮中添加0.3%的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复合提取物具有调节瘤胃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