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针对我国北方寒旱区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难于保证这个客观实际,研制出一种可于初冬季节造林的冻土坨营养杯大苗造林新技术。试验区面积为133.3hm~2,取得了困难立地造林当年成活率平均达到96%、5年后的保存率平均在90%以上的好成绩,与传统老旧的造林模式相比较,每667m~2可节省造林费600元。它既适用于在困难立地上营造生态林和"青山工程"建设,亦适用于商品林造林、果树栽植、沙漠治理和城乡园林绿化,有望成为我国北方寒旱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最可宝贵的造林技法。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喀左地区造林地块多为困难立地,没有有效的抗旱节水保水造林关键技术及相关配套措施,利用常规的造林技术难以保证造林的成活率,造林保存率更是很难保证。容器节水保水抗旱造林技术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易操作,易于掌握,通过试验地数据调查,与传统技术进行对照,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的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困难立地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文章在界定困难立地类型及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对植被恢复应遵循植被演替理论和水分平衡理论的生态学理论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中的适合植物种类筛选、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并提出提高单价投资,重视后期管理,先进技术成果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解决阿拉善地区石质荒山造林中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问题,开展了特殊困难立地抗旱造林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人工植苗造林的成活率是辽西北山地困难立地工程造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辽西北的气候特点、立地条件及现有植被的演替趋势,依据潜在的自然植被演替规律和适地适树原则,阐述了运用科学先进的综合性的林业造林技术措施是提高植苗造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宜林荒山荒地的减少,困难立地造林比例在新增造林面积比例不断增加,提高造林成活率已成为保证我国人工荒山造林的首要任务。容器苗是困难立地造林最有效方式之一,由于栽植过程中苗木根系不会受到伤害,所以基本上没有缓苗期,初期生长量大,成活率明显高于裸根苗或带土坨的苗木。容器育苗质量的好坏,苗木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容器中的基质,基质的物理性质又是苗木成活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7.
以2 a生楸树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腐殖酸液肥、生物菌肥、保水剂和生根粉技术对提高丘陵山区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栽植穴内施入腐殖酸液肥、施用抗旱保水剂或使用GGR生根粉溶液对根系进行浸泡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楸树在困难立地上的造林成活率;在栽植穴内填加生物菌肥,对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中,每株施用2.5 kg腐殖酸液肥或施用200 g抗旱保水剂,造林成活率最高;此外,使用1000 mg/L的GGR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苗木根系2 min,造林后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辽西北困难立地造林绿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11年对辽西北6市14县造林绿化现状进行调查,“十一·五”期间,辽西北地区共完成困难立地造林89 666.67 hm2,目前保存33 866.67 hm2,保存率仅37.8%,平均成活率58.7%;总结出困难立地造林的成功经验;着重分析了困难立地造林成效低的原因;提出了8项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凤毅 《绿化与生活》2003,(3):11-11,22
近些年来,北京地区干旱少雨,降水总量减少,且分布不匀,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随着宜林地块优选造林完成,低山阳坡造林成为应造而难啃的硬骨头。造林以成活、保存、效益为目的,当今造林方法多样,单位面积投资多少不一,但根本目的还是要成活受益。几年来,通过造林实践,延庆林业局总结出造林技术十大环节,现浅谈如下:1、调查设计。这是从过去群众造林盲目化转向工程造林理性化的根本转变。第一、造林设计要同周边环境相适应。要了解该地块的供电、交通、劳动力的组织来源、食宿保障及项目区的政治经济情况。第二、在做好造林地的立地调查和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作者从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和造林树种,选择良种壮苗,因地整地、因势整地,覆盖地膜保温保墒,覆盖油桶保温防风防鼠兔危害等措施入手,使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有了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近年来,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干热河谷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所取得成效,提出了适宜树种选择、整地方式、保水剂应用技术及坡改梯工程等对干热河谷的生态治理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由省政府提出的三年(2018~2020)实施精准灭荒工程战略,是对习总书记"建设美丽中国"号召的最积极响应和最忠实的践行,必将加快生态立省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进一步提升湖北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湖北省精准灭荒工程实用技术是在"鄂西北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成果基础上,经吸收整合当前常用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而成。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湖北省精准灭荒工程实用技术所包含的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及苗木处理技术、困难立地林地清理及整地技术,以及多季节造林、覆膜造林、保水剂造林等困难立地主要造林技术等,旨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和支撑作用,以期为湖北省精准灭荒工程提供技术服务。该技术适宜在鄂西北地区及全省生态脆弱地区精准灭荒工程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朝阳地区油松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油松育苗的主要方法和步骤,总结了利用油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技术,得出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的结论,对各项造林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是育苗生产与造林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为北方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渭北黄土高原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已基本实现了绿化,剩余的荒山荒地多是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困难立地。本文在分析渭北黄土高原困难立地类型及其造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就本地区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措施做了系统阐述,以期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从地膜选择、造林步骤等方面叙述了哈双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工程造林地膜覆盖技术。经调查,地膜覆盖地块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6.8%,比不覆盖地块提高27.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大青山前山区土壤瘠薄、干旱 ,植被稀疏 ,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活动频繁 ,立地环境异常恶劣 ,造林困难 ,成活率低。文章就该区域的造林 ,从不同坡位的树种选择、混交 ,造林新技术运用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朝阳县有50%以上的造林地为无表土或岩石裸露地段,加之气候干旱和野兔危害严重,多年来一直是造林不成林。为解决其造林技术难题,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并将其有效技术应用于大面积工程造林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机械钩机整地+大苗营养杯+提水上山坐水+土壤隔离层+报纸缠敷"组合抗旱造林技术,可以使造林成活率达到85%,保存率达到80%以上,该项组合技术适宜干旱石质山困难立地造林应用。  相似文献   

18.
凌源市现存困难立地荒山1.3万hm2,绿化难度大。应依据造林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将困难立地造林纳入林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成活率。合理利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实施造、补、封相结合,经济有效的造林方式。同时鉴于凌源市气候干旱与地下水资源极为匮乏等现实,提出以营造节水树种,造灌木林为主,优先乡土树种的原则,在实现国土绿化的基础上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海岸风口沙地林投造林方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适应于风口造林的树种,在惠安赤湖林场通过开展不同方式造林研究林投在沙质海岸风口困难立地的适生性及提高其成活率的综合措施,结果表明,林投自身具有抗风旱等不良生境的优良特性,造林前需预先搭建风障,不同造林配置中篱状或团状造林方式优于行状造林,秋季造林建议施放1袋固体保水袋,春季造林不需放固体保水袋可保持90%以上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大通县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依然严峻的县域之一,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低下的问题是困扰大通县林业发展的瓶颈。培育抗旱树种,综合应用抗旱造林配套技术,解决青海省困难立地的造林成活和保存问题,便成为林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采用通过培育樟子松容器苗,应用保水剂、集水托盘等措施,进行了抗旱造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为青海省相似立地条件的地区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