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纱网沙障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降低沙障成本又能有效控制风蚀过程是流动沙丘治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PE抗老化纱网材料沙障并进行造林取得了预期效果。调查结果表明,纱网沙障设置区风蚀深度为6.52 cm,对照区为14.24 cm。不同规格的纱网沙障均在纱网两侧5.20~5.50 cm范围内积沙5.42 cm。沙障背风侧30 cm范围内栽植杨树平均成活率为95.35%、黄柳为96.62%,且没有风蚀危害。纱网沙障设置2年后,草本植被盖度平均提高到40%左右,风沙危害得到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不同材料沙障对流动沙丘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在乌兰布和沙漠刘拐子沙头设置了不同材料沙障,采用土钻取土,烘干法测定了土壤水分含量。结果表明:纱网沙障沙层含水量比对照样地提高1. 80%,粘土沙障沙层含水量比对照提高3. 77%~8. 65%,但粘土沙障严重阻碍降雨入渗过程和入渗深度,导致粘土沙障下存在5~10 cm厚干沙层,而纱网沙障不影响降雨入渗过程,并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升高,且4 m×4 m纱网沙障对土壤水分的保持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纱网沙障输沙量风洞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蚀危害是影响流动沙丘造林成效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在跟踪调查纱网沙障野外固沙造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进行了纱网沙障输沙量风洞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设置带状纱网沙障后改变了地表风沙流结构,当沙障高出地面20 cm、10 cm和15 cm时,其最大输沙量分别在距地面6~10 cm、10~14 cm和14~18 cm高度范围,而无沙障时其最大输沙量在距地面0~2 cm高度范围,并且,与带状沙障相比,网格沙障拦截地表风沙流的效果更好,如在距地面0~14 cm高度范围,其输沙量为1.89 g/4 cm2·3 min,而带状沙障为4.96 g/4 cm2·3 min。在纱网沙障迎风侧2H、1.5H和1H处的风蚀深度分别为0.47 cm、0.4 cm和0.2 cm,在背风侧0.5H、1H、1.5H、2H和3H处的平均积沙厚度分别为1.7 cm、1.1 cm、1.0 cm、1.3 cm和1.4 cm,这种风蚀积沙变化为在纱网沙障背风侧3H范围内植树固沙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几何形状纱网沙障输沙量风洞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蚀危害是影响流动沙丘造林成效的关键因素。我们在跟踪调查纱网沙障野外固沙造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几何形状纱网沙障输沙量风洞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几何形状及其开口方向的纱网沙障改变了地表风沙流结构,拦沙效果显著;当沙障开口朝背风方向时,输沙量随着距离地面高度增加而减少,而沙障开口朝迎风方向时,拦截地表风沙流效果较好,且输沙量随着距离地面高度增加而呈抛物线形变化规律,迎风半圆型沙障最大输沙量在距离地面26~28 cm高度,迎风月牙型沙障在距离地面20~22 cm高度,而未设置沙障最大输沙量在距离地面0~2 cm;在沙障迎风侧0.5H和背风侧0.5H~2H范围内均处于积沙状态,并且距离沙障越近积沙越厚,而在沙障迎风侧1.5H~2.5H范围则以风蚀状态为主,这种风蚀积沙变化为在纱网沙障背风侧3H范围内植树固沙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风蚀危害是影响流动沙丘造林成效的关键因素。在跟踪调查纱网沙障野外固沙造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进行了纱网沙障固沙成效的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设置带状纱网沙障后改变了地表风沙流结构,并对拦截地表风沙流具有显著的效果。在距离地表0~40cm高度范围内,沙障高度10、15和20cm时,其总输沙量分别为0.9、1.11和0.56g·cm~(-2)·min~(-1),而无沙障对照为4.47g·cm~(-2)·min~(-1)。在纱网沙障迎风侧2 H、1.5 H和1 H处的平均风蚀深度分别为0.47、0.4和0.2cm,在背风侧0.5H、1H、1.5 H、2 H和3 H处的平均积沙厚度分别为1.7、1.1、1.0、1.3和1.4cm。此外,由于沙障高度不同,沙障迎风及背风侧风速流场的变化特征不同,并在沙障背风侧近地表形成弱风区。其中,沙障高度10cm时,在设置沙障位置的上空10cm高度范围形成1个高风速涡旋;沙障高度15cm时,在沙障及沙障背风侧上空10cm高度范围形成3~4个高风速涡旋;沙障高度20cm时,在沙障位置及沙障背风侧上空10cm高度范围形成8~9个高风速涡旋,反映出纱网沙障具有随风摆动的特点,对空中气流的扰动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6.
针对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活化风蚀坑风沙危害特征,结合风蚀坑不同部位或立地条件,采取沙障+植物固沙技术、植苗造林和灌木直播、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恢复等"三结合"技术措施综合治理风蚀坑流动沙地。结果表明:采用带状或网格状PE纱网沙障、黄柳沙障、PLA沙障以及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对风蚀积沙控制、植物种和植被盖度增加以及植被恢复具有良好效果。和未设置沙障相比,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减少风蚀效果最大,其次分别为纱网沙障、黄柳沙障、PLA沙障,且网格沙障好于带状沙障。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植被覆盖度由设置前的4. 67%平均增加到54. 61%,带状或网格黄柳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15. 88%或20. 09%,带状或网格纱网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15. 16%或26. 64%,带状或网格PLA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8. 1%或9. 62%。采用沙障+植物固沙技术,人工促进和天然植被恢复相结合能够在2~3年内控制风蚀坑风沙危害,重建固沙植被。  相似文献   

7.
草方格铺设机构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方格铺设机构是草方格铺设机器人的重要执行机构,其包括纵向铺设机构和横向铺设机构两大部分。纵向铺设机构利用压草盘将草压入沙中,铺设长度连续、间隔1m的草沙障;横向铺设机构用插刀每隔1m插草一次,在纵向草沙障三个空档中同时插入长度为850~1000mm的草沙障。此机构大大提高了草方格铺设的质量和效率,适合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作业。  相似文献   

8.
穿沙公路沙柳防护带平茬恢复期辅助沙障设置模式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止穿沙公路路侧地表和路面在沙柳防护带平茬恢复期内被风蚀和沙埋,设置纱网沙障予以防护,并探究其发挥阻、输沙能力的最优设置模式。在沙柳防护带迎风侧,设置不同距离和角度的纱网沙障,对各模式下的风速和输沙率进行观测,计算粗糙度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置距沙柳防护带不同距离的纱网沙障,风速流场等值线分布不同,其中距离为3倍障高时风速降低和恢复的速率较其他两个距离更快,且风速衰减幅度最大点所对应位置在沙柳防护带范围内;沙柳防护带内地表粗糙度均大于旷野(7.33倍以上),设置角以45°为最优;减少输沙率随纱网沙障设置角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均大于88.08%,距离为3倍障高时各角度减少输沙率均值为89.14%,对近地表风沙流控制效果最为明显。综合对比分析,纱网沙障最优设置模式为:沙柳防护带迎风侧3倍障高处,与地面夹角45°。  相似文献   

9.
窄条纱网沙障和保水凝水剂对梭梭造林成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梭梭造林成活率,同时探索降低梭梭造林成本的方法,将窄条纱网沙障、凝水剂和保水剂用于梭梭造林,运用综合评价法,分析梭梭造林成效和成本。结果表明:在流动沙地布设窄条纱网沙障后,梭梭成活率显著提高,并随设置沙障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梭梭造林适合采用40 cm窄条纱网沙障,此时梭梭成活率为对照的3.3倍,成本比对照增加19.1%。山东保水剂和青海保水剂采用湿施法效果最显著,梭梭造林适合采用青海保水剂湿施法,其成活率比山东保水剂高2.3%,成本却低4.9%。采用40 cm窄条纱网沙障和青海保水剂湿施法进行梭梭造林成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治沙在腾格里沙漠治理中的探索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漠中铺设草沙障是防风固沙的有效途径,固沙机是一种能自动高效铺设草沙障的设备。介绍了国内固沙机的研究现状及甘肃建投机械治沙在腾格里沙漠治理中的应用,简述了固沙机在沙漠中施工的相关技术要求及该技术在未来沙漠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