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了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优化所得最佳超声提取苦荞壳总黄酮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功率200W,超声时间60min,料液比1:25g/m L,超声温度60℃;最佳苦荞籽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功率200W,超声时间50min,料液比1:25g/m L,超声温度60℃。对应的最佳提取条件下,苦荞壳和苦荞中总黄酮的提取率分别为4.052%、6.559%、苦荞壳中总黄酮含量丰富,作为苦荞的副产物完全可以在饲料中开发利用,提高苦荞壳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优化所得最佳超声提取苦荞壳总黄酮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25 g/m L,超声温度60℃;最佳苦荞籽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50 min,料液比1:25 g/m L,超声温度60℃。对应的最佳提取条件下,苦荞壳和苦荞中总黄酮的提取率分别为4.052%,6.559%,苦荞壳中总黄酮含量丰富,作为苦荞的副产物完全可以在饲料中开发利用,提高苦荞壳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红红  李睿  李波  赵楠 《饲料广角》2014,(17):24-27
以野菊花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分别采用超声波辅助和微波辅助提取野菊花中总黄酮,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1∶15、乙醇浓度50%、超声温度60℃。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微波时间2 min、乙醇浓度70%、微波温度60℃。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超声波法的总黄酮提取率(8.984%)高于微波法的总黄酮提取率(8.482%)。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野生酸枣仁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浸泡时间、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酸枣仁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获得野生酸枣仁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野生酸枣仁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4.46%、浸泡时间12 h、超声时间44.02 min、超声温度62.86℃,在此工艺条件下酸枣仁总黄酮理论提取率为1.00984%,实际总黄酮提取率为0.9269%。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广东粤西芒果叶为研究对象,优化选择芒果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选择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芒果叶中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芒果叶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5℃,超声波功率90W,提取时间48min。在此条件下,验证试验得到芒果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5.26±0.04%。优化选择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优化黄芩中黄芩苷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黄芩苷最佳超声提取工艺,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芩苷得率作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料液比、超声功率、乙醇浓度、p H值4种因素对黄芩苷超声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黄芩苷得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p H值、超声功率;黄芩苷超声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5%,料液比为1∶18,p H值为4.0,超声功率为59 k Hz,在此条件下黄芩苷提取物的得率可达16.52%。说明优化出的黄芩苷超声工艺稳定、可行,具有良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超声辅助提取佛手瓜中总黄酮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乙醇浓度、超声温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对佛手瓜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对佛手瓜总黄酮提取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佛手瓜总黄酮提取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佛手瓜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是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乙醇浓度。佛手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9%、超声温度71℃、液料比25 m L/g、超声时间31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3.402%,与理论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526%。与传统热水浸提法相比,提取率提高了12.69%。  相似文献   

8.
为了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酸藤子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酸藤子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8%,液料比21∶1,提取时间40 min,根据此条件酸藤子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009%。说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酸藤子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白眉草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法优化白眉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菌活性.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设计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白眉草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超声温度60C,超声时间45 min.在最佳工艺下白眉草总黄酮得率为3....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荷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本试验通过正交设计用乙醇提取荷叶中总黄酮。结果表明,荷叶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75℃、固液比1:30、提取时间为40 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所提取总黄酮含量为2.1329%。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党参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党参中黄酮的提取工艺。在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党参中黄酮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党参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8 min,提取温度85℃,乙醇浓度90%,料液比1∶40(g.mL-1)。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的实测值为0.839%,理论值为0.834%,两者的相对误差为0.60%,说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提取条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芩花注射剂主要由黄芩、金银花、百部等组成。采取单因素试验筛选药物提取次数、提取时N/次、料液比,通过正交试验以绿原酸提取量为依据最后确定提取次数为2次、每次提取1h、料液比为1:10。采用HPLC法测定该注射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以峰面积(Y)对进样浓度(X)做线性回归,黄芩苷回归方程:Y=0.04X一14.78(r。=0.999),绿原酸回归方程:Y=0.04X一10.73(r2=0.998),精密度、回收率、重复性、稳定性等指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本方法准确度好且操作简便。经测定该注射液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3.292、0.860m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周宏  潘宝华  王琳  刘利 《蚕业科学》2012,(4):727-733
为高效提取桑叶中富有的黄酮类活性成分,在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工艺中的主要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二阶设计方法,以桑叶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选择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原料质量浓度进行3因素3水平优化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后建立各因素对桑叶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乙醇体积分数80%,原料质量浓度0.025 g/mL,提取时间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桑叶总黄酮提取率的预测值为1.60%,验证值为1.59%,表明建立的优化数学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优化的工艺条件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栋 《中国饲料》2021,1(9):34-41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绿色溶剂提取红枣总黄酮,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含水量、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红枣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红枣总黄酮工艺。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红枣总黄酮最优的工艺参数为:含水量37%、超声功率167 W、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4 ℃和料液比1∶26(g/mL)。在此条件下,所得红枣总黄酮得率为(29.33±0.37)mg/g。试验值和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1.24%。表明遗传算法可较好地模拟和预测不同提取条件下红枣总黄酮得率,且优化工艺参数是可行的。研究发现低共熔溶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用于高效提取红枣总黄酮。[关键词] 遗传算法|红枣|总黄酮|低共熔溶剂|工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壳聚糖对黄芩黄酮浸提液纯化的优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壳聚糖添加量、料液温度和pH值对黄芩黄酮浸提液纯化效果。结论:壳聚糖对黄芩黄酮浸提液具有较好的纯化作用,最佳工艺条件为A3B2C2,即药液温度50℃、壳聚糖加入量为2%、pH值为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当归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通过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测定当归总黄酮的含量,并对提取液采用Feton体系、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普鲁士兰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当归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为80℃,乙醇浓度为75%,提取时间为3.5 h,料液比为1∶30。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当归中总黄酮提取量为9.4642 mg/g。所得提取液总黄酮浓度为0.068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74.02%;浓度为0.034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抑制率可达51.79%。结论:采用该方法提取当归总黄酮,回收率高,精密度好,加标回收率99.51%,相对标准偏差RSD 4.04%(n=5)。所得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均有较强的清除效果,且清除效果与提取液总黄酮浓度呈明显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对鸡血藤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进行优化选择,以单因素考察为试验基础,选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四个因素对鸡血藤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范围内鸡血藤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提取液浓度6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5 h、提取料液比1:20,此条件下鸡血藤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4.90%。同时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影响因素中提取时间对提取率影响最大。综上,此提取工艺方法绿色、简单,可为鸡血藤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桑白皮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用活性。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桑白皮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比较华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个广东桑桑品种及采用3种取材方法获取的桑白皮的总黄酮提取率。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原料质量浓度25 g/L,浸提时间45 min,提取次数1次。桑品种及桑白皮的取材方法对总黄酮的提取率影响十分明显:同一桑品种用去木质部保留外表黄皮和整根切片2种方法获取的桑白皮中总黄酮提取率都明显大于除去外表黄皮及木质部取材的桑白皮;用去木质部保留外表黄皮和整根切片2种方法取材时,不同桑品种间桑白皮总黄酮的提取率差异较大,但用除去外表黄皮及木质部的方法取材时,不同桑品种间桑白皮总黄酮的提取率差异不明显。桑品种塘10和粤椹大10分别用去木质部保留外表黄皮及整根切片2种取材方法获取的桑白皮中总黄酮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6.87、7.37 mg/g。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热回流提取海南辣蓼总黄酮,以提取液中总黄酮的百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设计(BBD) 对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液料比、提取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应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方法,对最佳工艺所得总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5、提取时间60 min、乙醇体积分数48%,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0.101%。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5 mg/mL和0.46 mg/mL。该方法优选的工艺合理,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且提取的海南辣蓼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琼辣蓼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