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西门塔尔牛肉原料肉的理化品质,评价烤制加工后的食用品质和感官品质。[方法]选取体重为550 kg左右的西门塔尔肉牛10头,屠宰分割后取不同部位牛肉(里脊、外脊、前腿、后腿、眼肉、米龙)。4 ℃排酸72 h后,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部位牛肉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pH值以及色泽指标,并对大理石花纹等级进行评分;220 ℃烤制10 min后,对不同部位牛肉进行剪切力和加工损失率测定,并对感官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不同部位牛肉的脂肪含量、大理石花纹评分、L*值、a*值、剪切力、色泽评分、嫩度评分、多汁性评分、香气评分和总体可接受性评分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不同部位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pH值、b*值、加工损失率、滋味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眼肉中脂肪含量最高(P<0.01),前腿、后腿脂肪含量相同,均为最低(P<0.01);眼肉、外脊的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P<0.01)高于其他部位;眼肉、外脊的L*值显著(P<0.05)高于其他部位,里脊、后腿的L*值显著(P<0.05)低于其他部位;外脊和眼肉的a*值显著(P<0.01)低于其他部位;眼肉、外脊的剪切力显著(P<0.01)低于其他部位;眼肉的总体可接受性评分显著(P<0.05)高于其他部位,前腿、后腿和米龙的总体可接受性评分相同,均为最低(P<0.05)。[结论]外脊、眼肉的肌内脂肪含量高于其他部位,烤制后产品的嫩度、滋味及总体可接受性较好。眼肉和外脊是西门塔尔牛肉中最适宜加工烤制产品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以6月龄和12月龄广西本地黑山羊为对照,研究广西丰肉型新品系黑山羊的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综合测定和分析其屠宰性能、肉质、化学成分和风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6月龄和12月龄广西丰肉型新品系黑山羊与广西本地黑山羊两者相比较,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眼肌面积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且前者大于后者;肌肉中肉质的肉色和大理石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前者大于后者;嫩度剪切值差异显著(P<0.05,6月龄)和极显著(P<0.01,12月龄),前者小于后者;化学成分方面,粗蛋白、脂肪和磷测定指标两者差异显著(P<0.05),且前者大于后者;粗纤维指标两者差异显著(P<0.05),前者小于后者;风味影响因子方面,氨基酸总量、谷氨酸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前者大于后者,其余种类氨基酸含量(除12月龄试验羊甘氨酸含量外)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两者差异显著(P<0.05),前者大于后者;胆固醇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低于羊生产学推荐值;硫胺素和肌苷酸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前者大于后者。综合以上测定结果可以得出,广西丰肉型新品系黑山羊产肉性能高,营养成分全面,可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且肉质鲜嫩多汁,膻味小,口感好,风味独特;其羊肉中胆固醇含量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广西丰肉型新品系黑山羊是适合南方地区生产高端黑山羊的首选品种,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杜泊羊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的生产性能,为新疆库尔勒地区引进巴彦淖尔多胎羊进行肥羔生产和肉羊杂交利用提供依据。试验比较了2017年与2018年同一饲养管理水平下杜泊羊(父本)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母本)杂交后代(杜×巴F1代)和新疆库尔勒地区本地绵羊自然交配所生产的羔羊(对照组羔羊)之间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对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和当地母羊的繁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3月龄及6月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除2018年6月龄杜×巴F1代羔羊体长、胸宽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外,2017年与2018年6月龄屠宰时杜×巴F1代羔羊的体高、胸深、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2017年和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胴体重分别比对照组羔羊提高了21.07%和22.90%,差异均极显著(P<0.01);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净肉重、净肉率极显著(P<0.01)大于对照组羔羊;巴彦淖尔多胎母羊的难产率极显著(P<0.01)高于本地绵羊,羔羊成活率极显著(P<0.01)低于本地绵羊,但其受胎率显著(P<0.05)高于本地绵羊,产羔率、双羔率分别比本地绵羊提高了24.72%和3.41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杜×巴F1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均优于对照组羔羊,继承了父本杜泊羊优良的生长发育性能;母本巴彦淖尔多胎羊保持了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多胎性。在该地区引入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并与杜泊公羊进行杂交,充分利用杜×巴F1代羔羊的杂种优势,将明显提高该地区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蒙古牛肉和绵羊肉的色度参数,评价以色度值建模判别放牧和舍饲牛肉以及放牧羊肉产地的可行性。[方法]对采集自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的39份放牧牛肉、呼和浩特市南郊的14份舍饲牛肉,以及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5个旗(县)的117份放牧绵羊肉,用Hunter Lab色差仪检测了其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脂肪的色度值,并进行了差异检验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鄂温克族自治旗放牧牛背最长肌a*值(15.93±0.75)极显著(P<0.01)高于呼和浩特舍饲牛(12.81±0.84),颜色更深;放牧牛脂肪b*值(27.86±1.55)为舍饲牛(8.94±0.57)的3.1倍,呈柠檬黄至橙黄色;PCA分析放牧和舍饲牛肉有明显的聚类分离。5个旗(县)绵羊股二头肌a*b*值(18.14±0.64和9.02±1.22)高于背最长肌(17.00±0.78和8.14±1.71),差异显著(P<0.05);阿巴嘎旗绵羊肉色度与其他4个旗(县)有显著差别,PCA分析阿巴嘎旗绵羊色度单独聚类;5个旗(县)绵羊脂肪色度存在差异,可用脂肪色度来对绵羊产地进行鉴别。[结论]结果提示,以肌肉和脂肪色度值建模判别放牧牛和舍饲牛可行,以绵羊脂肪色度值建模判别绵羊产地可行。制定内蒙古放牧和舍饲牛羊肉颜色标准,有助于内蒙古特色牛羊肉产业,特别是放牧牛羊肉产业的品牌化发展,但建立相关标准尚需进行更系统和更细致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颗粒日粮中添加柠条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及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去势滩羊2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含有10%菊花粕的颗粒日粮,试验组饲喂含有6%柠条和4%菊花粕的颗粒日粮;开展周期为50天的育肥试验,测定滩羊的生长性能指标;育肥试验结束后,测定滩羊血液生化指标;屠宰后测定滩羊的屠宰性能指标,并取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取背腰最长肌,测定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滩羊的初始体重和终末体重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降低10.84%,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高于试验组;两组试验羊料肉比相同。试验组滩羊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P>0.05)差异。对照组滩羊屠宰率比试验组高1.59%,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试验羊肝脏重、肝脏指数、心脏和肺脏重、心脏和肺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滩羊瘤胃液中丁酸浓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异戊酸浓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滩羊背腰最长肌中分别检测出18种和20种脂肪酸,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51%和20.92%,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22%和3.89%,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3.25%和14.09%。[结论]颗粒日粮中加入柠条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影响不明显,但可改善瘤胃发酵,丰富羊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增加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杜泊羊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后代的肉品质,以杜泊羊×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羔羊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当地绵羊羔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2种羔羊肌肉组织的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含量以及矿物质含量,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二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杜泊羊×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羔羊肌肉组织的pH45 min值和熟肉率显著高于当地绵羊羔羊(P<0.05),剪切力和失水率显著低于当地绵羊羔羊(P<0.05);杂交F1代羔羊肌肉中的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当地绵羊羔羊(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当地绵羊羔羊(P<0.05);杂交F1代羔羊肌肉中的铁含量极显著高于当地绵羊羔羊(P<0.01),且铜、锰、镁、钙、锌含量均显著高于当地绵羊羔羊(P<0.05)。综上表明,杜泊羊×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羔羊的肉品质优于当地绵羊羔羊。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养殖粪污环境污染,减少化肥施用,该试验研究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番茄生长性状、产量、品质和土壤的影响,设置施用常规化肥(CK)、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1 000 kg/667 m2(F1)、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1 500 kg/667 m2(F2)和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2 000 kg/667 m2(F3)4个处理组。结果表明,有机粪肥对番茄生长期叶片数、叶绿素和株幅影响不大,但在盛果期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茎粗有增大趋势,株高变化不明显。从产量来看,仅F3组产量略高于CK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CK组相比,F2组番茄VC含量显著(P<0.05)增加了14.1%,F1组VC含量增加了6.0%(P>0.05);F1、F2和F3组番茄硝酸盐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CK组,且表现为随粪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各处理组土壤pH值、容重和盐分无显著差异(P>0.05);F3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16.74 g/kg,极显著(P<0.01)高于CK组,F1、F2组显著(P<0.05)高于CK组;F1组和F3组土壤总氮相对CK组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20.3%、17.1%;F1、F2和F3组速效钾略高于CK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值得关注的是,与CK组相比,F1和F3组有效磷分别升高了55.7%(P<0.05)和196%(P<0.01),F2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蛋鸡粪肥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及培肥土壤,但为避免番茄硝酸盐和土壤氮、磷等富集,不宜超量施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探索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对本地浏阳黑山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的浏阳黑山羊15只,分为对照组、高脂组Ⅰ和高脂组Ⅱ。根据国际标准方法检测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并配制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饲喂浏阳黑山羊,其中,对照组饲料中脂肪含量为3.8%,高脂组Ⅰ饲料中脂肪含量为15.2%,高脂组Ⅱ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6%。分别于饲喂后的第0天、第15天、第30天采集血液样本,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结果在饲喂不同脂肪含量饲料30 d后,高脂组Ⅰ与高脂组Ⅱ山羊体重均显著升高(P<0.05),而试验前后对照组山羊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Ⅰ浏阳黑山羊血清中AST、ALP、TP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ALT、TC及T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脂组Ⅱ浏阳黑山羊血清中ALT、AST、ALP、TC含量显著升高(P<0.05),T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TG含量显著(P<0.05)下降。结论饲料中添加脂肪可促进山羊增重,但添加过多会引起山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异常。该试验可为确定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合理配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淫羊藿提取物对红螯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150尾健康红螯螯虾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 淫羊藿提取物临床推荐剂量1倍、3倍、5倍和10倍给药组。4个不同剂量给药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1%、0.3%、0.5%、1.0%淫羊藿提取物, 每组设3个平行, 每个平行10尾, 分箱饲养。混饲给药7 d, 观察临床症状, 测定红螯螯虾形态学参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肝胰腺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淫羊藿提取物在临床推荐剂量10倍范围内, 对红螯螯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均无显著(P>0.05)影响;1倍和3倍临床推荐剂量的淫羊藿提取物能极显著(P<0.01)提高红螯螯虾血细胞总数, 极显著(P<0.01)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 极显著(P<0.01)提高总蛋白(TP)水平;1 倍临床推荐剂量的淫羊藿提取物能显著(P<0.05)降低大颗粒细胞比例。各剂量给药组红螯螯虾血清TG、BUN、T-CHO水平以及肝胰腺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P>0.05)差异, 肝胰腺组织学结构均正常。结论淫羊藿提取物在临床推荐剂量的3倍量范围内连续给药7 d, 对靶动物红螯螯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2种中药免疫增强剂对肉仔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0只1日龄AA肉仔公鸡随机分为对照(CG)组、黄芪(AM)组和枸杞(LB)组,每组50只。CG组饲喂基础日粮,AM组和LB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AM粉和1%LB粉,分别于14和35日龄测定免疫器官指数,14、21、28、35日龄测定新城疫病毒抗体(NDV-Ab)效价,14和28日龄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14日龄时,AM组脾脏指数(SpI)和法氏囊指数(BFI)较CG组分别提高31.17%(P<0.01)和34.86%(P<0.05);AM组SpI较LB组提高14.12%(P<0.05);35日龄时,LB组胸腺指数(ThI)和BFI较CG组分别提高14.29%(P<0.05)和9.76%(P<0.05),AM组ThI、SpI、BFI较CG组分别提高18.37%(P<0.05)、35.84%(P<0.05)、15.85%(P<0.05),AM组SpI较LB组提高19.92%(P<0.05)。与CG组相比,LB组NDV-Ab效价在28日龄提高34.78%(P<0.05),AM组NDV-Ab效价在14、21、28 d日龄分别提高118.18%(P<0.05)、75.00%(P<0.05)、56.52%(P<0.05)。与CG组相比,AM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在14和28日龄分别提高15.15%(P<0.05)和11.76%(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7.50%(P<0.05)和14.15%(P<0.05);LB组血清IgM含量在14日龄较CG组提高12.12%(P<0.05),血清IgG含量在28日龄提高11.32%(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1%AM粉或1%LB粉可提高AA肉仔鸡主要免疫器官指数、NDV-Ab效价以及血清IgG、IgM含量,以添加1% AM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杜蒙羊的肉用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方法] 选取60只杜蒙羊,公母各半,于5月龄时利用超声波背膘检测仪对羊只进行活体肉用性能检测,于6月龄时对羊只进行屠宰,测定主要屠宰性能指标以及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对杜蒙羊公羊和母羊的活体肉用性能指标、主要屠宰性能指标、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杜蒙羊活体肉用性能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公羊的腰肌厚度和眼肌面积显著(P<0.05)大于母羊,背膘厚度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肉用性能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公羊的背脂厚和眼肌面积显著(P<0.05)大于母羊。屠宰性能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杜蒙羊公羊的胴体重、净肉重、宰前活重均显著(P<0.05)高于母羊,公羊的屠宰率、胴体净肉率高于母羊,但无显著(P>0.05)差异;母羊的大腿骨重、小腿骨重、大腿骨长、小腿骨长均显著(P<0.05)低于公羊,公羊和母羊的4个骨指标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大腿骨重和小腿骨重更接近线性相关。肉品质和安全性评价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杜蒙羊公羊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P<0.05)低于母羊;公羊的胴体肌肉水分含量与母羊差异不显著(P>0.05);公羊和母羊肌肉中的铅、铬、汞、砷元素含量均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GB 18406.3—2001),母羊肌肉中的铬含量和汞含量显著(P<0.05)低于公羊。[结论] 杜蒙羊公羊的活体肉用性能和屠宰性能优于母羊,母羊的肉品质优于公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内蒙古某大型牲畜交易市场绵羊肠道蠕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2020年7月—2021年6月逐月收集该市场绵羊粪便样本12次,共1 082份,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进行虫卵检查,对绵羊感染的肠道蠕虫卵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月份、年龄、性别绵羊肠道蠕虫感染率差异。[结果] 282份粪便样本呈蠕虫卵阳性,感染率为26.1%(282/1 082)。鉴定出6种蠕虫,以圆线虫为主要感染虫种,感染率为16.5%(179/1 082);鞭虫、莫尼茨绦虫、细颈线虫、蛲虫和钩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8%(84/1 082)、3.2%(35/1 082)、1.9%(21/1 082)、0.6%(7/1 082)和0.1%(1/1 082)。10月和11月绵羊的肠道蠕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7.4%(45/95)和43.7%(38/87);1月和2月绵羊的肠道蠕虫感染率较低,分别为13.0%(12/92)和12.2%(11/90);不同采样月绵羊肠道蠕虫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χ2=63.957,df=11,P<0.01)。≤6月龄、7~12月龄和>1岁的绵羊肠道蠕虫感染率分别为14.5%(56/385)、31.1%(161/517)和36.1%(65/180),不同年龄段绵羊肠道蠕虫的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χ2=42.853,df=2,P<0.01)。公羊和母羊的肠道蠕虫感染率分别为24.3%(102/420)和27.2%(180/66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该牲畜交易市场绵羊肠道蠕虫感染与季节、年龄有关,应针对性确定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滩羊羔羊瘤胃和小肠菌群多样性的差异。方法 选取健康的断奶滩羊公羔,屠宰后采集瘤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瘤胃和小肠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 十二指肠样品Chao1指数高于瘤胃、空肠和回肠,瘤胃样品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其他部位,但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菌门(Spirochaetae)、丝状杆菌门(Fibrobacteres)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中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的相对丰度与瘤胃相比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空肠和回肠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瘤胃中的未鉴定菌属(Unidentified)、理研菌属_RC9(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密螺旋体属_2(Treponema_2)、瘤胃球菌属_NK4A214(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普雷沃菌属_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空肠中Family_ⅩⅢ_AD3011_group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滩羊羔羊瘤胃中细菌的多样性更丰富,瘤胃微生物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细菌区系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粉碎的饲料桑按15%比例与玉米秸秆共同发酵后制成混合发酵饲料,分析发酵产物的营养成分,评价饲喂混合发酵饲料对羔羊采食量、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的3月龄断奶肉羊100只,随机分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试验羊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混合发酵饲料(含15%饲料桑)、15%发酵玉米秸秆、15%饲料桑、15%玉米秸秆。试验期45 d。结果混合发酵饲料与发酵玉米秸秆和饲料桑相比,DM、Ash、E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CP含量差异显著(P<0.05);混合发酵饲料与饲料桑相比,CF含量差异显著(P<0.05);混合发酵饲料与发酵玉米秸秆和饲料桑相比,NDF含量差异显著(P<0.05);混合发酵饲料与发酵玉米秸秆相比,ADF含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Ⅲ组、Ⅳ组及对照组相比,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Ⅰ组的只均增重、平均日增重、粗饲料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的DM、EE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NDF、ADF、Ca、P表观消化率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由15%饲料桑与玉米秸秆制成的混合发酵饲料,营养价值较发酵玉米秸秆和饲料桑有所提高;与饲喂基础日粮相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混合发酵饲料,可以提高肉羊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日粮中来源于柠条的缩合单宁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体重为40 kg左右的健康杜蒙绵羊羯羊15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5),饲粮中不含单宁;试验Ⅰ组(n=5)和试验Ⅱ组(n=5),饲粮中分别含2%和4%单宁。分别于试验期晨饲前(0 h)和晨饲后3、6、9 h采集各组绵羊瘤胃液,测定和比较各组绵羊瘤胃内环境指标,包括pH值、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浓度。结果表明,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对杜蒙绵羊的瘤胃pH值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3 h和6 h后,绵羊瘤胃NH3-N浓度显著(P<0.05)降低;饲喂含有2%(试验Ⅰ组)和4%(试验Ⅱ组)单宁的日粮6 h和9 h后,绵羊瘤胃BCP浓度显著(P<0.05)提高。日粮中添加2%和4%来源于柠条的单宁,对绵羊瘤胃pH值无影响,可降低瘤胃NH3-N浓度,提高瘤胃BCP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析白羽王鸽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为今后在贵州地区科学系统地培养白羽王鸽积累参考数据。[方法]对30日龄白羽王鸽的体尺和屠宰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羽王鸽在30日龄时具有较高的屠宰率(87.200%),平均活重(429.960±51.781)g,全净膛重(319.253±40.342)g,全净膛率74.610%,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白羽王鸽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白羽王鸽胫长、活重和屠宰重与体斜长具有显著(P<0.05)相关性,翅重与体斜长极显著(P<0.01)相关;龙骨长与胸深、胸宽、全净膛重、胸肌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胸深与胸宽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胫围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活重、屠宰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现显著(P<0.05)正相关;屠宰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头重和翅重与活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头重、翅重与屠宰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该研究设立了白羽王鸽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同时对白羽王鸽活重、屠宰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和胫围分别建立了回归模型,模型拟合度F检验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白羽王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和肉鸡之间的肉品质差异,每个品种各选取20只鸡,雌雄各半,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饲养至出栏日龄。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品种肉鸡的肉品质性状指标,以及肌肉蛋白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各品种肉鸡的相关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雄性雉鸡的肌肉系水力最高,与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差异显著(P<0.05);雌性雉鸡和肉鸡的肌肉系水力显著(P<0.05)高于吉林本地三黄鸡。雄性和雌性肉鸡的滴水损失率、水浴损失率均显著(P<0.05)高于相应性别的雉鸡和吉林本地三黄鸡。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的肌肉pH24 h值未表现出品种差异(P>0.05)。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的肌纤维直径指标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P<0.05)。雄性雉鸡的肌纤维密度最大,与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差异显著(P<0.05);3个品种雌性鸡的肌纤维密度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肌肉剪切力指标上,雄性吉林本地三黄鸡剪切力最大,与雉鸡、肉鸡差异显著(P<0.05);雌性雉鸡剪切力最小,三黄鸡剪切力最大,3个品种的雌性鸡剪切力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P<0.05)。雌性和雄性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的肌肉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相应性别的肉鸡。相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其肌内脂肪含量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综上所述,3个品种鸡的肉品质指标以及肌肉蛋白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存在差异,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肉品质优于肉鸡,可作为本地饲养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