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江苏省糯玉米生产发展迅速,品种改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育成、推广新品种,实现了多次品种更新换代,推动了糯玉米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分析审定推广的糯玉米品种特性及应用情况,总结了糯玉米育种取得的成就,指出目前糯玉米育种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糯玉米的基本知识,总结分析了辽宁省西部地区糯玉米育种和种植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对该地区糯玉米生产现状和总体发展思路、发展模式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加大对鲜食糯玉米产业的扶持与开发,推动辽西鲜食玉米黄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优点,果穗上甜、糯粒随机相间排列,口感既甜又糯,近年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成为鲜食玉米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我国育种人员通过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和糯质基因,形成甜糯双(多)隐性自交系,再与糯玉米自交系或彼此间杂交组配,杂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甜加糯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构建起“传统育种方法(甜、糯玉米杂交组配法和甜加糯玉米二环系选育法)+ 现代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甜加糯玉米育种体系,育成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甜加糯玉米因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种植茬口,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存在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繁殖和制种成本较高、品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保鲜加工技术亟待创新等制约因素,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阻碍了甜加糯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甜加糯玉米育种理论基础、育种发展历程、品种审定情况、种植分布、种植模式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核心瓶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甜加糯玉米育种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分子标记的类型及RAPD和SSR标记的特点,综述了分子标记在我国糯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品种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并结合分子标记的特点和在糯玉米育种中的利用现状,对分子标记在我国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技术在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分子标记在我国糯玉米品质性状分析、亲缘关系及杂种优势群划分、种子质量鉴定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对分子标记在我国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和糯玉米遗传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甜玉米、糯玉米的起源,发展情况,遗传基因的改良及多基因组合等研究进展,甜、橘玉米育种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鲜食糯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探讨了糯玉米的育种目标及方法 ,并指出了其在制定育种目标时除了综合考虑产量、抗病虫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其外观品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另外发表了一些个人对糯玉米选育方向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种类也逐渐地增多,糯玉米不仅可以用于人们日常的饮食中,还能对其进行加工,生产淀粉和饲料。因此,本文对我国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发展动态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加强糯玉米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目前中国糯玉米育种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结合糯玉米的市场要求,提出糯玉米的育种目标,其顺序为优良品质、高产稳产、抗病抗虫、类型多样。根据玉米育种学和遗传学原理,对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的育种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鲜食糯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探讨了鲜食糯玉米的育种目标及方法,并指出了其在制定育种目标时除了综合考虑产量、熟期、抗病虫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其外观品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鲜食糯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探讨了鲜食糯玉米的育种目标及方法,并指出了其在制定育种目标时除了综合考虑产量、熟期、抗病虫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其外观品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2.
根据桂中鲜食糯玉米生产特点及3个不同时期的主栽品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桂中今后鲜食糯玉米育种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种质创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近几年糯玉米育种工作发展迅速。通过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分析,找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糯玉米育种种质创新的思路:加大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充分利用回交法和二环系法;加强国外优良新种质的引进和利用;理化诱变及基因工程技术与传统选育方法相结合改良创新糯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育种工作亦是成绩显著。诱变技术因能有效地创造自然界未有的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江苏省在农作物诱变育种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本文综述了江苏省小麦育种工作的研究现状及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加强江苏省小麦诱变育种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省糯玉米育种和生产现状的分析,解析我省糯玉米育种和生产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对新类型种质资源创造等方面的育种技术和思路,并对糯玉米的生产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我国较早进行鲜食糯玉米育种的单位之一,已育成了具有特色的系列糯玉米品种16个,建立了遗传基础广泛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并对糯玉米育种方法进行了创新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分离小群体法"选系方法,构建了"通系5类群×衡白522类群"等糯玉米杂优模式。其育成的苏玉糯1、2、5号等系列特色糯玉米品种先后成为江、浙、沪、广东、福建等省市和国家级的主栽糯玉米新品种,为我国糯玉米育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糯玉米的由来和我国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概况,分析了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糯玉米育种中的作用,指出利用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可以拓宽糯玉米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提出了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紫糯玉米的遗传与育种研究现状,包括玉米籽粒色素的分布与遗传、紫糯玉米色素遗传与转座子、市场需求与紫糯玉米的遗传、紫糯玉米育种方法以及花糯玉米形成的原因等内容,对市场开拓各色品种寄予瞻望,同时指出紫糯玉米的育种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对紧凑型耐密植糯玉米育种的理论基础、理想株型的要求及育种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提出了基于紧凑型耐密植糯玉米种质创新、种质新类群建立及自交系选育的3种类型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糯玉米杂交育种中存在的问题,首次对我国糯玉米地方品种资源进行生态类型划分,创建了生态型聚优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以申W22为父本骨干自交系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育成4个通过省市级以上品种审定的糯玉米杂交新品种,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益,并提出今后糯玉米育种深入发展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