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反刍兽疫是由副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兽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本文从兽医流行病学、诊断、防控等方面综述了该病的研究进展与最新的防控政策动态,为该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小反刍兽疫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对养羊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对小反刍兽疫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为养羊户正确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小反刍兽疫的传播呈扩大趋势,严重危害了畜牧业生产安全,成为山羊、绵羊以及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因此,早期诊断是预防控制小反刍兽疫的重要手段,根据小反刍兽疫典型的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再通过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支持确诊小反刍兽疫.本文阐述了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了小反刍兽疫病毒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技术,为该病的研究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俗称羊瘟,该病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主要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小反刍兽疫在我国是一类动物疾病。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对当地养羊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为有效保障养羊业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做好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工作。由于小反刍兽疫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对该病的防控至关重要。1完善防控监管机制,科学组织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防控监管和内部协调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能优势,强化羊饲养  相似文献   

6.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反刍兽疫是山羊、绵羊以及一些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自从首次发生以来一直呈扩大趋势,成为了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跨国动物疫病之一。诊断技术和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小反刍兽疫的重要手段,根据小反刍兽疫典型的临床症状可初步做出假设性诊断,但确诊需要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支持。论文从小反刍兽疫目前的世界分布情况、小反刍兽疫病毒的起源以及易感动物等方面阐述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介绍了小反刍兽疫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几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小反刍兽疫疫苗,为该病的研究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可引起幼羊的肠炎、肺炎及孕畜母羊流产。本文围绕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致病机理展开论述,揭示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山羊和绵羊发病的真实本质,为后期的疾病防控及药物研发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反刍兽疫是因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而引起的一种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山羊、绵羊及野生小反刍动物。本病的临诊特征为发病急剧、突发性高烧、高热稽留、结膜炎、坏死性口炎、腹泻、肺炎及口鼻流出大量黏脓性分泌物。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以空气方式传播,呼吸系统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文章重点综述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为今后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感染家养和野生反刍类动物的急性传染病。2013年11月,新疆伊犁州霍城县发生一起小反刍兽疫疫情,这是新疆首次出现小反刍兽疫疫情,是我国第2个发生该病的省区。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疫情处置、防控措施等,以便更好的防制本痛。  相似文献   

10.
<正>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和野生小反刍动物,其中山羊高度易感,牛可感染带毒,野生动物偶然发生。小反刍兽疫2007年7月份,我国西藏自治区某县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该病是一种跨国界流行的动物疫病,已经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对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反刍兽疫研究文献的分析,以期为我国小反刍兽疫科学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反刍兽疫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高.近年来,小反刍兽疫(PPR)呈扩散的趋势,成为重要的跨国动物传染病之一,我国周边国家频繁器发该病.2007年7月25日暴发于西藏自治区日土县的我国首例小反刍尊疫疫情,更是对我国如何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增强广大兽医工作者和相关人士对本病的认识,文中就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特征以及诊断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易感动物以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为主。目前,小反刍兽疫主要流行于西非、中非、中东、阿拉伯半岛及南亚等地区。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和高效的预防性疫苗将为该病的防控奠定良好的基础。论文对小反刍兽疫全球流行现状、诊断技术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是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olivirus)的成员,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引起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小反刍兽疫为一种重大的外来性疾病,2007年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土县首次发生。自2013年末以来中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湖南、辽宁等地频繁暴发小反兽疫疫情,给中国的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引起极大的重视。为更好的分析小反刍兽疫的病原特性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文章对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学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反向遗传学是在获得生物基因信息的基础上,对基因进行突变、缺失等操作,进而研究基因变化对表型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包括PPRV在内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PPRV及同科属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小反刍兽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浩  段小波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0):135-138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高度易感;牛、猪等动物也可以感染带毒,野生动物偶有发生。作者主要介绍了小反刍兽疫病毒各基因结构特点,6种结构蛋白的功能,以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小反刍兽疫(PPR)在我国西藏首次暴发,在西藏和新疆部分地区使用PPR Nigeria 75/1疫苗株制造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为明确疫苗的安全性,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家牛瘟参考实验室对其安全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健康易感山羊、绵羊及怀孕山羊、怀孕绵羊按不同剂量接种疫苗后,均未观察到异常临床反应;怀孕母羊所产羔羊数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疫苗对小白鼠、豚鼠的非特异性安全试验表明,所有接种动物均健活。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性良好,可在田间大规模使用。  相似文献   

17.
Prion这一术语是Prusiner提出的,其中Pr源自英文蛋白质(protein),i源自英文传染性的(infec-tious),on意指粒子(particle)。Prions病也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发生于动物与人类的一种致命性神经退行性疾病(Attwood等,2000)。TSEs包括疯牛病(mad cow disease,MCD),即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羊瘙痒症(scrapie)、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GSS综合征(gersrmann-straussler-scheikerg disease,GSS)和致死性睡眠综合征(fatalfamil…  相似文献   

18.
小反刍兽疫快速诊断技术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小反刍兽疫(PPR)是一种感染家养和野生反刍类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它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本病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只能预防,因此诊断监测技术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由于传统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如琼脂糖凝胶免疫扩散(AGID)、病毒中和试验(VNT)等存在诸多缺陷,难以用于大规模的疫情监控。目前国际上发展的主流是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如RT-PCR、PCR-ELISA等,这些新技术灵敏便捷,高通量,而且能够在野外进行。而疫苗以重组疫苗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PPR) and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are both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s of small domestic and wild ruminants caused by the PPR virus (PPRV) and the FMD virus (FMDV). In this study, a recombinant PPRV expressing the FMDV VP1 gene (rPPRV/VP1) was generated and FMDV VP1 expression did not impair replication of the recombinant virus in vitro and immunogenicity in inducing neutralizing antibody against PPR in goats. Vaccination with one dose of rPPRV/VP1 induced FMDV neutralizing antibody in goats and protected them from challenge with virulent FMDV.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combinant PPRV expressing the FMDV VP1 protein is a potential dual live vectored vaccine against PPRV and FM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