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速水稻插秧机四轴移箱机构原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箱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何种插秧机都必须有与其功能相配的移箱机构。本文设计了一种能与旋转式分插机构高速水稻插秧机相配套的移箱装置。该移箱装置能为高速水稻插秧机定时、定量的进行横向和纵向送秧.并给分插机构提供可靠的动力。利用虚拟样机技术,本文还构造了四轴移箱机构的虚拟样机。  相似文献   

2.
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箱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重要部件,它担负着纵、横向送秧的工作,对插秧机的取秧量和工作可靠性有直接影响。随着机械插秧向高速化方向发展,对移箱机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研究了国内外移箱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提出了移箱机构设计和制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种植机械化为实际生产背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丘陵、山区地域的小型人力插秧装置。该插秧机由牵引驱动装置、插秧装置及秧盘进给装置三部分组成,其中牵引驱动装置包括牵引手柄及两套驱动装置(手摇驱动及叶轮驱动)组成。该装置是一种双行作业,具有株距可调功能的小型插秧装置,其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实用,采用人力驱动方式,将秧苗按照指株距可调插入水田中,能有效的降低人工插秧作业的劳动强,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田兵 《南方农机》2001,(1):17-17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使用插秧机把适龄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插到大田的技术,它具有省种、省工、省力和明显的增产效果,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推广,解决水稻种植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2000年绍兴县引进 2台韩国产 P600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进行了水稻机械化插秧试验研究,取得一定效果,现就使用 P600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P600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机器外型尺寸 (长×宽×高, mm): 2960× 2010× 1450;机器质量: 550kg;发动机功率…  相似文献   

5.
高速插秧机的作业速度高、转速快,相比曲柄连杆式插秧机旋转速度提高了1倍,使得螺旋轴在两端的回转轨道处所承受的冲击载荷大大增加。为此,针对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设计了一种可变螺距的移箱机构螺旋轴,使一根轴可以满足不同行距插秧横向送秧的要求;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可变导程移箱机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并用模态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移箱机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可变导程移箱机构的工作性能能够满足不同行距插秧实际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水稻插秧机移箱机构中螺旋轴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箱机构是水稻插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能决定着插秧机的工作效率和最终插植质量。为此,主要介绍螺旋轴式移箱机构的工作原理,针对滑块在螺旋轴回转段冲击力大的问题,重点研究双向螺旋轴回转段曲线的设计。同时,利用UG软件对插秧机移箱机构各部件进行建模并完成整体装配,通过ADAMS对样机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以验证双向螺旋轴回转段曲线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近来发展迅速。其中水稻插秧机的推行,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手工插秧方式,机器插秧代替人工插秧,有效提高了水稻的种植效率。但是整体而言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偏低,水稻插秧机在一年两季甚者是一年三季的水稻种植区域运用较多,有些区域推广较慢,出现各地应用不平衡的现象。文章将从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分析推广水稻插秧机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稻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关系到水稻的产量。水稻插秧机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水稻种植环节的人工劳动强度,但丘陵地区的水稻种植机械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满足种植要求。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丘陵地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并对丘陵地区水稻插秧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丘陵山区地带的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课题组在浙江省少数民族山区进行了轻简型水稻插秧机和小型水稻直播机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轻简型水稻插秧机机身重量小,且为单行插秧机,能在不规则形状的田块里灵活操作,平均种植效率是手工移栽的2.69倍.然而,能同时进行多行直播的小型水稻直播机不能覆盖不规则地块的全部区域,还需要在边角...  相似文献   

10.
西南丘陵山区插秧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西南地区农机工作的主线。为了提高水稻机插秧水平,各级政府花费了很多财力、人力来促进插秧机的推广。本文对目前西南丘陵地区插秧机推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移箱机构是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栽植臂的取秧量,对整个插秧机工作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此,通过对现有移箱机构的研究与分析,设计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移箱机构。运用三维软件对转子和螺旋轴等核心零部件进行实体建模,通过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虚拟仿真,得出转子与不同过渡曲线的螺旋轴在运动过程中的接触力曲线图,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正弦过渡曲线的螺旋轴进行强度校核。最后运用多学科优化方法对移箱机构转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转子最大应力降低2 1.8%,移箱机构满足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工作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水稻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我国农机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水稻插秧机的使用有利于改变传统人工插秧劳动负担大的问题,更有利于提高插秧的劳动生产效率。通过分析现阶段水稻插秧机的研究进展与普及情况,说明了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结构与特点以及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海舟 《农机化研究》2024,(7):111-114+120
为了保证秧苗入土深度一致,提升秧苗成活率,对水稻插秧机的调平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水稻插秧机的主要组成包括机架、电气控制系统、调平装置、秧箱、取秧和插秧部件、动力系统及传动系统。为了提升调平装置的性能,对液压装置的参数包括最大功率和作业效率进行了设计,并对横向自适应调平装置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为了验证水稻插秧机调平装置的性能,对插秧机进行了液压装置仿真试验和调平装置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液压装置的参数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调平装置可以满足插秧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4.
水稻插秧机的技术调整比较复杂,本文通过水稻插秧机整机性能的调整及插秧株距的调整,能有效的降低人工插秧作业的劳动强,提高作业效率。供水稻插秧机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技术·新机具▲新型人力水稻插秧机该机由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研制成功,目前已获国家专利。该机采用一种新颖的插秧方式,解决了现有人力插秧机普遍存在的插秧阻力大、倒秧、漂秧等问题,能够适应各种土壤条件,且插秧质量好,该机在移箱机构上装置弹性换向板.使整机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水稻插秧机用小型汽油机的特点,对小型汽油机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简述了其发展状况,并指出我国水稻插秧机用小型汽油机的研发方向,旨在为快速推动水稻插秧机械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韩国产P600乘坐式插秧机是一种性能先进的高速插秧机,它具有省工、省力、效率高和栽植质量好的特点。使用过程中,正确的调整可充分发挥机器的效能,确保插秧质量。 插秧机开机前的调整 开机前,首先检查发动机燃油及变速箱、离合器箱及插秧装置等各部位润滑油是否充足,并对方向盘角度、刹车踏板和离合器踏板进行检查和调整,以确保插秧机安全行驶。 1.方向盘角度和座位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四川农机》2010,(3):42-42
2010年5月21日,承担农业部"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具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在成都市金堂县"四川丘陵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对“2行步进式”“4行步进式”“4行乘坐式”“6行乘坐式”等类型的插秧机进行了对比试验,主要测试了多种机型在丘陵地区的适应性及其工作效率、油耗等技术参数,同时还进行了与人工插秧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9.
高速水稻插秧机移箱螺旋轴回转轨道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文珍  赵匀  李革  俞高红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6):167-168,175
高速水稻插秧机送秧速度快,加剧了移箱机构磨损和冲击。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提出优化方法,建立优化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螺旋轴回转轨道优化曲线;并应用于移箱机构设计中,改善了机构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稻插秧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参数多、交互关系复杂、设计计算繁琐等特点,开发了一种人机交互式智能化设计平台,可缩短设计周期,优化水稻插秧机机构。通过对水稻插秧机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认定插秧株距及插秧深度为插秧过程中的两大核心目标参数,建立各结构参数与目标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并确定优化设计算法。利用优化设计算法,建立人机交互式设计系统,并利用设计系统得出水稻插秧机结构参数。对比分析及试验验证表明:该人机交互式智能设计系统可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快速有效地迭代出水稻插秧机结构参数,并进行最优化参数组合,有效地缩短设计计算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