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香葱伴生对番茄青枯病及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揭示香葱伴生番茄降低青枯病发病率的机理。【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番茄单作和香葱伴生番茄 2 个处理,分别采集单作发病番茄(QK)、单作健康番茄(NBS)和香葱伴生番茄(BS)的根际土壤,应用 16S rDNA 高通量测序和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LC-MS)技术,探究香葱伴生对番茄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番茄单作处理和香葱伴生番茄处理的青枯病平均病株率分别为 50.48、31.43%,香葱伴生番茄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 37.74%。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BS、NBS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 QK;与 QK 相比,BS 和 NBS 根际土壤细菌茄科雷尔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与 NBS 相比,BS 根际土壤细菌茄科雷尔氏菌属相对丰度降低,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利用 LC-MS 技术共鉴定出番茄根际土壤代谢物 586 种,其中正离子模式代谢物 320 种,负离子模式代谢物 266 种,并将代谢物的功能注释至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加工和环境信息加工等代谢通路;与 NBS 相比,BS 根际土壤代谢物中的缬氨酸、L- 天冬酰胺和柠檬酸的含量均显著降低,L- 赖氨酸、谷氨酸、D- 谷氨酰胺和异亮氨酸的含量也低于 NBS,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香葱伴生番茄显著降低番茄青枯病田间发病率,改变了番茄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和番茄根际土壤代谢物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系分泌物在植物-微生物根际互作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深入了解根际促生菌与蔷薇植物之间的根际互作机制。[方法]通过分根系统检测预接种益生菌或病原菌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组分和根际促生菌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LA178菌株定殖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的蔷薇根际分泌物组分与菌株定殖的相关性,筛选潜在的信号物质;通过检测不同物质与CLA178菌株趋化性、生物膜形成、生长、定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确定调控菌株CLA178定殖的根际信号物质。[结果]预接种CLA178或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C58均会促进CLA178定殖。根系分泌物中的葡萄糖酸(GLcA)和海藻糖-6-磷酸(T6P)的含量与CLA178的趋化性、生物膜形成、根际定殖和epsD、yqxM、kinC基因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20~100μmol·L~(-1) GLcA和T6P分别显著提高CLA178的根际定殖;而CLA178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无显著趋化响应,但是该物质与CLA178的生长、生物膜形成、定殖呈负相关。[结论]预接种贝莱斯芽胞杆菌CLA178和根癌农杆菌C58后,蔷薇根系分泌物中GLcA和T6P含量增加,DOP含量降低,参与互作过程中益生菌CLA178根际定殖增强,进而协助植物防控病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多年种植的大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拮抗番茄枯萎病菌的细菌S-13,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定殖能力和防治效果.[方法]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菌株种属,利用该菌株的耐受300μg/mL抗利福平的突变菌株,采用盆栽试验和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分别测定拮抗菌S-13突变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定殖能力以及对其根际土壤菌群的影响.[结果]S-13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U323369.1)的近似种.盆栽试验表明:灌根组和喷施组在45 d内对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100;和93;.拮抗菌接种后7、25和45 d的分离培养表明:拮抗菌S-13能够在番茄根际土壤、根、茎、叶中定殖,土壤和根中的定殖数量较高,到第45 d达1.6×105 cfu/g根际土壤和6.6×104 cfu/g鲜根重,但在茎和叶中的定殖并不稳定,到45 d时只在灌根组的叶中检测到有生长为4×102 cfu/g鲜叶重.同时DGGE分析表明S-13在分离土壤是优势菌之一,在接种的第25 d土壤中细菌多样性降低,但在45 d检测时对土壤中细菌的影响逐渐减小,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拮抗细菌存在的、稳定的细菌群落结构.[结论]番茄枯萎病菌拮抗菌S-13能够在番茄根际土壤、根、茎、叶中定殖,土壤和根中的定殖数量较高,能够抑制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及扩散,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岳海梅  庄华  旺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23-13224,13321
[目的]研究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地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的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研究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条件。[结果]番茄灰霉病菌在10~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最佳温度为25℃,30℃以上的高温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产孢。pH值5.0~9.0范围菌丝均能生长,以pH值6.0为最适,中性条件下不利于产孢。碳源以果糖对菌丝生长最佳,产孢以蔗糖溶液中最多。氮源以蛋白胨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缺氮条件下不产孢。[结论]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不一定最利于其产孢,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氮源同时也有利于其产孢。  相似文献   

5.
研究放线菌菌株153对番茄和茄子的促生效果、基本促生机制以及在植株体内的定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菌液浓度的153发酵菌液对种子萌发和芽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植株的生长性状有明显的影响,对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影响最显著,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14.69%、99.75%和124.06%、96.60%。放线菌菌株153在番茄、茄子根际及体内都可稳定定殖;14~30 d之间,153在植株根内及茎内的定殖数量随时间推移基本不变,菌量分别保持在104和103cfu/g。放线菌153可通过定殖提高植株体内的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还原强度而促进番茄和茄子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利福平标记菌株BS1在番茄、茄子根部及土壤中的定殖动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生防菌株BS1抗利福平霉素标记法,研究生防菌株BS1在番茄、茄子根部及根际土壤中定殖动态情况,结果表明,BS1可以在番茄、茄子根际土壤中定殖,随着时间的延长,根际土壤菌量逐渐下降,15 d后茄子苗根际土壤菌量及20 d后番茄苗根际土壤菌量均降至0.对BS1在番茄幼苗根部定殖能力研究表明,处理后6 h在幼苗根部定殖的菌量为15 cfu*g-1,12 h后为860 cfu*g-1,24 h后达最大值(7.8×104 cfu*g-1),以后不再增加,48 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6.5×104 cfu*g-1).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蔬菜面积也不断扩大,但是植物病虫害也日趋严重,这直接威胁人们的饮食需要,在当下人们对蔬菜安全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在不污染蔬菜本身的同时又能保证其健康的成长,成为了当今重要的课题,茄科劳尔氏菌是番茄青枯病的重要元凶,该病菌发病率高、发生普遍,一度给番茄的增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茄科劳尔氏菌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供同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豆亲和性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在大豆根际的定殖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电转化法将luxAB基因转入对大豆凝集素(SBA)具有亲和性的PGPR菌株DW12中。将标记菌株DW12-L接种于大豆品种中黄606根际,以SBA非亲和的PGPR菌株P34-L作对照,考察DW12-L在大豆根际定殖的时空特征,检测菌株的定殖对大豆生长以及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DW12-L可长期定居于大豆根际,并随根系的生长在新的根段根际吸附定殖,而P34-L在大豆根际不能稳定存活;DW12-L显著促进大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积累以及根系的发育,P34-L在大豆生长30 d时由于不能定殖于根际而无显著促生效果。与大豆凝集素具有亲和性的PGPR菌株DW12-L可定殖于大豆根际并促进大豆生长,定殖能力的强弱是决定菌株能否发挥促生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对黄瓜和番茄有明显促生效应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方法]从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四种蔬菜作物的根际土壤中进行分离,测定菌株的促生能力,获得优势广适菌株,再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及1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24株细菌菌株,经平皿初筛,分别筛选出对黄瓜幼苗、番茄幼苗生长有显著促生作用的细菌11和5株,再经营养钵促生实验筛选出2株对黄瓜、番茄幼苗均具有显著促生作用的PGPR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布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结论]所筛选细菌对黄瓜和番茄幼苗有显著促生作用,为进一步构建PGPR广适菌群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低磷低利用限制了酸性红壤的初级生产力。溶磷微生物作为磷素活化的主要执行者,能活化土壤磷素,加速土壤磷组分的循环,但其复合菌液对土壤磷素的转化机制尚不明晰。因此,试验通过向毛竹根际接种溶磷菌复合菌液,探究毛竹根际土壤磷素循环的机制及其对毛竹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以盆栽毛竹为供试植物,以浇灌的方式向盆栽毛竹根际接种4种不同的溶磷菌复合液:劳尔菌(Ralstonia sp.)+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劳尔菌+雷伯氏菌、劳尔菌+肠杆菌和雷伯氏菌+肠杆菌,空白对照接种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在大棚培育90 d后,测定毛竹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及毛竹生长指标,探究溶磷菌混施对毛竹生长、土壤化学性质、磷循环功能基因的丰度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溶磷菌混施后,土壤无机磷溶解和有机磷矿化基因相对丰度分别比磷饥饿相关基因及磷吸收和转运相关基因相对丰度增加438.66%和383.15%,从而编码土壤磷酸酶矿化土壤有机磷,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溶磷菌混施提高了毛竹土壤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改变了土壤pH,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植物根际促生菌对金线莲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金线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3株植物根际促生菌(蜡样芽孢杆菌H-15、阿耶波多氏芽孢杆菌H-6、伯克氏菌P4),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结果]根际促生菌H-15、H-6、P4处理下金线莲的存活率分别比CK增加了40%、22%、39%;发病率分别比CK降低了22%、33%、11%;鲜重增加率分别是CK的2.57、1.60、1.74倍;与此同时,3株根际促生菌处理下金线莲中多糖含量显著高于CK,P4处理下的总黄酮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CK,而3株根际促生菌处理下金线莲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CK,分别比CK下降了29%、11%、23%。[结论]植物根际促生菌能显著促进金线莲生长,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烟草栽培土壤因子对烟草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的影响。[方法]检测山东日照和临沂烟区烟草根际土样理化性质,分析各土壤因子与烟草AM真菌定殖率、孢子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日照和临沂烟草土样均含有土著AM真菌孢子;AM真菌孢子数与定殖率呈现非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的碱解氮与有机质含量对烟草AM真菌定殖率具有负相关性,有效磷、速效钾、pH和蔗糖酶活性则具有正相关性。随着速效磷、速效钾以及碱解氮含量的增加,AM真菌孢子数降低,而适量的有机质有利于提高土壤AM真菌孢子数。[结论]影响烟草根系生长的土壤条件对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考察了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K18-5对尖孢镰孢菌黄瓜专化型的抑制作用,研究了K18-5不同悬浮液处理对定殖能力、防治效果、促生作用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皿内试验,K18-5显著抑制尖孢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盆栽试验,K18-5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芽孢悬浮液处理的防治效果更为显著,防效达到67.45%;K18-5在黄瓜根际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在芽孢悬浮液处理后的黄瓜根际基质和根系中的定殖密度较高而且稳定;K18-5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同时,K18-5悬浮液处理显著增加黄瓜根际基质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其中镰孢菌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短小芽孢杆菌BX-4抗生素标记及定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短小芽孢杆菌BX-4在作物根际的定殖及防病效果,通过浓度梯度法用氨苄青霉素对其进行了抗性标记,并通过番茄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在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规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突变体菌株BX-4'能够耐受浓度为200 μg·mL-1的氨苄青霉素,并且具有耐药和遗传双重稳定性;应用试验显示该突变体菌株能成功在番茄根际定殖.接种20 d后根际土壤中存活数量达到最高值1.34x108cfu·g-1干土,以后逐渐下降,到50 d时趋于稳定;筛选的突变体菌株对番茄青枯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达37.9%~50.9%.短小芽孢杆菌BX-4在作物根部的定殖规律为揭示其生防机理及应用该菌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5.
褐球固氮菌YKT41和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分离自白俄罗斯明斯克市的大麦根际土,两株细菌均能在小麦根际有效定殖,最高定殖菌数分别为根际总好氧细菌总数的0.32%和7.94%。温室试验表明,两株细菌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47.02%和61.62%,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分别为27.98%和44.65%。各处理组与空白对照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产生物膜芽胞杆菌减少叶菜重金属积累,探索其修复蔬菜土壤的机制。[方法]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田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模拟试验,通过测定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B9和B25在叶菜根部的定殖和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接种Bacillus velezensis B9和B25处理后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和长叶莴苣(Lactuca sativa var.longifolia)的鲜质量、Cd和Pb含量、根际土壤多糖含量、脲酶活性和产生物膜细菌比例以及细菌定殖。[结果]与接种灭菌悬液处理相比,小白菜B9L和B25L处理(分别接种B9和B25菌悬液)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54%和41%,B25L处理长叶莴苣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增加74%;B9L和B25L处理显著降低2种蔬菜地上部和根中的Cd、Pb含量,其中B9L处理小白菜地上部Cd和Pb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4%和33%,B25L处理长叶莴苣地上部Cd和Pb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3%和35%。菌株B9和B25均在2种蔬菜根部定殖形成生物膜,接种B9和B25菌株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生物膜生成菌比例、土壤多糖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根际土壤pH值,最终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结论]产生物膜芽胞杆菌B.velezensis B9和B25可以阻控蔬菜吸收Cd、Pb,在蔬菜根部定殖产生生物膜,提高根际土壤多糖含量和脲酶活性,具有修复Cd、Pb污染土壤、实现蔬菜安全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以青枯劳尔氏菌菌悬液直接浇灌玉米、小麦、萝卜、甘蓝、茎芥菜、白菜、蚕豆、小葱和大蒜等9种作物及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2种杂草根围,以TZC平板法定期检测根围土中青枯劳尔氏菌的菌落数.结果表明:玉米、小麦、萝卜、甘蓝、茎芥菜、白菜、蚕豆、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等9种植物对青枯劳尔氏菌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其中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的富集作用最强;小葱和大蒜对青枯劳尔氏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根围土中菌落下降速率快于空白对照.这些结果对青枯病生态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系分泌物介导的微生物趋化性是植物促生细菌根际定殖及功能发挥的重要前提,深入理解该过程对指导促生菌的合理施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氨基酸分析仪鉴定西瓜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氨基酸组分,并通过滴定分析法(drop assay)和类毛细管法比较促生多黏类芽孢杆菌SQR-21对不同氨基酸组分的趋化性,最终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外源添加氨基酸对菌株SQR-21在西瓜根际定殖的影响。[结果]西瓜根系分泌物中包含天冬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滴定分析法表明:菌株SQR-21对上述13种氨基酸中除甲硫氨酸和酪氨酸以外的11种氨基酸均存在趋化性,其中对苏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的趋化性较强;类毛细管定量试验进一步表明:菌株SQR-21对不同浓度氨基酸的响应不同,菌株SQR-21对中等浓度的氨基酸(40~80μmol·L~(-1))表现出较强的趋化性,其中对精氨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具有强烈的正趋化作用。综合考虑滴定分析试验和类毛细管试验的结果,设计试验研究原位外源添加精氨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对菌株SQR-21根际定殖的影响,结果表明60μmol·L~(-1)的精氨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均能明显促进菌株SQR-21在西瓜根际的定殖,进一步验证了菌株SQR-21对这3种氨基酸的趋化作用。[结论]西瓜根系分泌物中的精氨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可诱导菌株SQR-21对西瓜根系的趋化性并促进其在西瓜根际有效定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已筛选到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和AMF菌的协同实验说明两种菌混合的促生作用.[方法]从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四种蔬菜作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菌株LJ20-2和HG5进行16S rDNA鉴定,通过营养钵实验,将其和AMF菌混合作用在作物上测定其促生能力.[结果]PGPR和AMF共同作用在黄瓜和番茄上的作用较为显著,而在茄子上只有LJ20-2+AMF和单纯的加AMF菌的要比其他长势更好些,辣椒上是单加PGPR的长势最好.[结论]此根际促生细菌和AMF菌共同施用对黄瓜和番茄幼苗有显著促生作用,对其他作物的促生作用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玫瑰黄链霉菌抗药性标记及其定殖和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腐霉利、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利福平、青霉素、链霉素、泰乐菌素、重铬酸钾等8种常用抗生素或杀菌剂,通过抗药性标记试验,建立了玫瑰黄链霉菌(Stremptomyces roseoflavus)Men-myco-93-63的抗药性标记,确定了重铬酸钾(0.06g/L)/青霉素(0.2g/L)为适合检测该菌株的标记药剂及浓度。通过获得的抗药性标记,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研究了Men-myco-93-63在番茄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和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生防菌在番茄根际土壤中能够定殖,接菌15d后定殖量达到最高,为5.6×105 cfu/g,之后下降,到30d后检测不到Men-myco-93-63菌株的存在。当使用Men-myco-93-63的固体发酵物与土壤以体积比1∶400混合时,对番茄苗期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