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北方垄作花生种植模式的特点,开发设计了2BFD-2C型花生覆膜播种机。该播种机主要由机架、悬挂装置、排肥系统、排种系统、起垄装置、传动系统、喷药系统、覆膜装置及膜上覆土装置等组成,一次完成施肥、播种、起垄、覆膜、膜上覆土、镇压以及喷洒除草剂等作业,机具结构精简化设计,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机双穴率达到96%,作业质量符合花生种植的农艺要求,为我国垄作花生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马铃薯播种机械漏播和重播等问题,研究设计出一种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起垄、覆膜等作业。该机采用独特的手指状取种播种机构,使漏播率和重播率降低;使用了旋耕起垄装置,种沟均匀覆土的同时能够完成起垄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该机具无论播种质量(包括株行距、漏重播率、起垄覆土、覆膜等),还是作业效率,均能达到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田间试验表明,该马铃薯联合作业机具的平均漏播率为0.91%,平均重播率为1.17%,平均株距偏移率为7.28%。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雪茄烟叶种植苗床整理阶段工序繁琐、农艺要求高、工作量大、效率低且缺乏专用机具,现有其他作物的苗床整理机具主要适用沙壤土的作业环境且多采用被动起垄,在我国雪茄烟叶种植区域偏黏性土质工况下起垄效果差的问题,结合雪茄烟叶根系生长特点与苗床农艺要求,设计了雪茄烟叶可调式苗床起垄铺膜机,可实现旋耕、深施肥、起垄、铺膜和膜边覆土的一体化作业。根据起垄成形原理及垄形要求,确定了旋耕集土作业参数,对整形镇压辊进行了结构设计及力学分析,阐述了苗床高度调节原理,匹配了机具前进速度、旋耕集土起垄装置转速与整形镇压辊转速之间的速度关系,并结合地膜破损条件和膜边覆土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压边轮和覆土圆盘的结构及工作参数。田间试验表明,作业后垄体的平均垄高为277.4 mm、垄基宽为701.8 mm、垄距为1 230.2 mm、垄沟宽为514.4 mm,垄高、垄基宽、垄距及垄沟宽的稳定性系数均大于94%;两种工况下的平均膜边覆土宽度分别为71.7、75.6 mm,稳定性系数分别为88.87%、87.00%,各项试验指标均满足雪茄烟叶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种植作业环节多、劳动强度大,而我国马铃薯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机械作业播种质量较差,多数需要人工辅助作业。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小型多功能马铃薯种植机,可一次作业完成旋耕、施肥、开沟、播种、起垄、铺设滴灌带及覆膜覆土等多工艺联合作业。起垄装置采用液压驱动可调起垄宽度,实现起垄宽度可调,满足不同农艺要求。增设滴灌带铺设装置,可以实现播种同时在垄上膜下铺设滴灌带,有利于节水增产防旱保墒。田间试验检测表明:该机漏播率为1.072%,重播率为1.286%,作业效果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马铃薯种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农机配套与产后加工岗位团队针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甘薯起垄施肥覆膜联合作业机存在的问题及弊端,设计研发了一款新型膜上覆土多功能甘薯起垄机,该机可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起垄、滴灌带铺设、覆膜及膜上覆土等多种工序。机具主要特点:(1)采用膜上覆土技术,改变压膜、覆膜、人工覆土工序,将膜侧覆土改为膜上覆土,土壤自流压膜,覆膜效果好,减少劳  相似文献   

6.
花生播种覆膜机械化技术是指按照农艺要求,采用机械作业,集起垄、开沟、施肥、播种、喷药、展膜、压膜上覆土等多道工序于一体的机械化种植技术。该技术具有省工、省力、效率高、播种质量好等特点,可降低作业成本,提高花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花生播种覆膜机械化技术是指按照农艺要求,采用机械作业,集起垄、开沟、施肥、播种、喷药、展膜、压膜上覆土等多道工序于一体的机械化种植技术.该技术具有省工、省力、效率高、播种质量好等特点,可降低作业成本,提高花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全膜双垄沟双幅覆膜覆土联合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升全膜双垄沟覆膜种床机械化耕整作业效果与作业效率,基于全膜双垄沟种床双幅覆膜覆土农艺技术栽培模式,设计全膜双垄沟双幅覆膜覆土联合作业机,实现了全膜双垄沟种床构建过程中的旋耕、起垄、施肥、双幅覆膜覆土及镇压的一体化作业。在设定联合作业机传动系统的前提下,对样机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选型,确定其旋耕刀组、排肥装置、提土-种床覆土装置的工作参数与功耗,同时解析了刮板式提土装置、水平双向螺旋输土装置作业过程,得到满足双幅覆膜种床各部位覆土的必要条件。应用离散单元法对提土-种床覆土装置"提土-输土-覆土"动态作业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各工作环节输土、覆土特性,对影响覆土作业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全膜双垄沟双幅覆膜覆土联合作业机前进速度为1. 10 m/s时,采光面地膜机械破损程度为39. 8 mm/m~2、种床膜边覆土宽度合格率为94. 5%、大垄垄体中心覆土宽度合格率为91. 6%、种床覆土厚度合格率为97. 5%、种床起垄高度合格率为93. 2%,试验指标均符合国家与行业标准要求,试验结果满足设计和实际作业要求,田间试验工况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甘薯起垄覆膜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甘薯栽培方式多为垄作覆膜,该种植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环节多、机械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甘薯的产业化发展。为此,设计了一种甘薯起垄覆膜机。该机为一垄双行式设计,采用旋耕起垄技术,可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和起垄质量;起垄后使用压实整形装置提高土垄紧实度,并于垄上开出两条插秧沟;滴灌带通过定位装置平铺于垄上中间位置,无扭曲、折弯现象,方便田间管理,有利于甘薯的生长;使用定穴轮实现膜上定穴,方便种植户插秧;实现多项作业过程一次性完成,包括整地、施肥、起垄、压实整形、铺设滴灌带、覆膜覆土及膜上定穴。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无论是起垄质量、覆膜性能,还是定穴效果,均满足甘薯种植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秸秆施肥深埋还田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具有施肥、覆土、起垄、碎土等功能的秸秆深埋还田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的各项作业指标均能达到深埋还田的农艺要求,能够为秸秆深埋还田技术的推广提供机具支撑。  相似文献   

11.
垄作种植模式对我国部分农作物的种植具有增产增收的意义,整形后的垄型更适宜后续的播种作业和作物的产业化。但现有开沟起垄机械普遍存在牵引阻力大、垄型不稳定,垄体紧实均匀度差异较大等问题。因此,结合山东省甘薯主产区的种植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犁旋式甘薯开沟起垄整形机,可实现一次田间作业完成起垄及垄体压实整形工作,为后续甘薯覆膜移栽作业提供了基础,提高了作业效率。研究设计了甘薯起垄整形机的整机结构,阐明了其工作原理,明确了整体设计与结构参数。为确认设计机具的优越性,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原有甘薯起垄整形机相比较,犁旋式甘薯起垄整形机作业垄体平均紧实度提高了7934kPa,垄高稳定性提高了2.64%,拖拉机平均油耗减少了3.07%,并优化了起垄整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花生机械施肥覆膜播种技术是运用花生播种施肥覆膜机对花生进行机械化播种、施肥、覆膜等项作业,一次能完成播种、施肥、起垄、打药、覆膜、膜上压土等多道工序.该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经济效益显著.据统计,新购机具作业当年可收回全部投资,而且增产效果明显,人工作业播种覆膜质量较差,种植密度低,达不到花生增产的目的.而机械覆膜播种,由于播种规范、密度高,出苗时间集中,苗全苗旺,能够充分发挥植株生长发育的群体和个体优势,合理地利用地力和光效使花生增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麦收获后花生播种存在的麦茬高、秸秆量大,拖拉机多次进地旋耕、起垄、播种、覆膜等作业效率低、耗费人力成本高、耽误农时等问题,同时根据我国黄淮海地区麦茬地夏花生机械化起垄覆膜播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集灭茬、旋耕、施肥、起垄、播种、喷药、铺膜和膜上覆土于一体的麦茬夏花生播种机。阐述了播种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设计了传动系统、起垄装置、排种器等关键部件。以秸秆粉碎合格率、起垄合格率、穴粒数合格率指标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试验表明,整机结构稳定,性能良好,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和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4.
花生起垄分层施肥覆膜播种机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花生机械化播种中肥料利用率低、播种质量不高等问题,根据花生播种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可以起垄、分层施肥和覆膜的花生播种机,将启爆氮与中补钙复合肥和后援氮复合肥分层施加,满足花生生命周期所需营养成分。对播种机关键零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参数设计,以施肥深度、作业质量为评价指标对播种机主要作业环节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3.8%,空穴率为0.8%,种子机械破损率0.4%,种子深度合格率92.1%,膜边覆土厚度合格率94.1%,各项性能均表现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技术是采用一膜两垄、一垄两行来播种的农艺方法,目前尚没有与之配套的农机可以作业。为了提高其机械化水平,研制了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其主要由机架、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取土整形装置、铺膜装置、压膜装置及覆土装置等组成。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具能够一次性完成农艺方法的多道工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黑色全膜覆土马铃薯机械种植增产增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铃薯全膜覆土机械种植技术的增产潜力,实现半干旱及干旱地区马铃薯抗旱种植技术的机械操作。采用同田随机区组排列设计,将黑色全膜覆土马铃薯机械种植技术(机具为2CM—2型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种机)与当地大垄机械覆膜人工穴播、黑色全膜马铃薯大垄侧穴播人工种植、秸秆覆盖种植、露地种植进行对比试验,通过产量测定、劳动力成本核算等对该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比露地种植和人工覆膜种植单位面积(每公顷)分别增产10 558.5kg与5 592kg;同时比露地种植单位面积节约劳动力成本4 549.5元,比人工覆膜种植单位面积节约劳动力成本5 299.5元,比露地种植提高单位面积纯收益17 220.15元,比人工覆膜种植提高单位面积纯收益12 009.9元。本研究有助于黑色全膜覆土马铃薯机械种植技术的推广,而且为其它机械化种植增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夏花生播种存在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及生产成本高等突出问题[1]。为解决此类问题,研制了一种2MB-2/4型夏花生灭茬覆膜播种联合作业机。该机主要由旋耕装置、起垄装置、驱动装置、施肥装置、播种装置、镇压装置、喷洒装置及覆膜装置等组成,可一次完成花生种植的灭茬、起垄、施肥、播种、镇压、喷药及覆膜等作业,可减少人工投入。田间试验表明:该机作业性能良好,根茬粉碎率77.3%,碎土质量74.5%,垄间合格率89.1%,垄高合格率93.4%,双粒率95.04%,穴距偏差率6.8%,种子覆土深度合格率89.2%,均符合花生播种机行业标准DG/T 007-2006《播种机推广鉴定大纲》要求,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8.
微垄式覆膜覆土联合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微型垄全膜覆盖种床机械化高性能构建,通过融合旱地全膜覆盖微垄膜面种植农艺技术要求,设计了微垄式覆膜覆土联合作业机,该机可实现起垄、覆膜、覆土一体化作业。对样机传动系统、覆土系统及垄体整形镇压装置等关键作业部件进行设计,结合相关作业性能要求,完成了覆膜种床覆土量、刮板式提土装置线速度等工作参数分析,确定了试验因素及其取值范围。以联合作业机前进速度、刮板式提土装置线速度和覆土装置倾角为自变量,种床构建合格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各试验因素与种床构建合格率的数学模型,得到各因素对种床构建合格率影响的主次顺序,获得微垄式覆膜覆土联合作业机最优工作参数为:联合作业机前进速度0. 71 m/s、刮板式提土装置线速度0. 50 m/s、覆土装置倾角68°。田间验证试验表明,联合作业机种床构建合格率均值为95. 6%,较优化前有明显提升。应用离散单元法进行微垄式覆膜覆土联合作业机在最优工作参数下的"提土-输土-覆土"动态作业过程模拟,仿真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联合作业机工作参数优化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横腰带覆土式全膜双垄沟覆膜联合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全膜双垄沟覆膜种床机械化构建,针对地膜全域覆盖膜上横腰带式覆土等要求,设计了横腰带覆土式全膜双垄沟覆膜联合作业机,可实现起垄、施肥、覆膜、覆土及横腰带铺设与渗水孔打孔的一体化作业。对样机关键部件进行设计,确定其旋耕刀组功耗和提土装置、镇压打孔装置的工作参数,同时解析了输土-种床覆土装置、横腰带覆土系统的作业过程,得到满足覆膜种床各部位覆土的必要条件。田间试验表明,当作业速度为0. 50 m/s时,采光面地膜机械破损程度为38. 6 mm/m~2、种床起垄高度合格率为89. 8%、种床垄沟中心距合格率为90. 7%、种床膜边覆土宽度合格率为95. 8%、横腰带覆土宽度合格率为95. 6%、种床覆土厚度合格率为95. 2%、横腰带覆土间距合格率为93. 5%、渗水孔间距合格率为97. 1%,试验指标均符合国家与行业标准要求,试验结果满足设计和实际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20.
烤烟种植一体机是烤烟种植专用机械,一次行走,就完成起垄、施肥、喷药、覆膜作业工序。该机主要由悬挂装置、机体、起垄装置、整形装置、施肥装置、传动机构、喷药装置、覆膜覆土装置等零部件组成。工作时由50拖拉机牵引,起垄犁耕翻土壤起土垄,整形装置将土垄整形压实并整成梯形状凹槽形烟垄;地轮转动驱动施肥装置,肥料从肥料箱经排肥器、排肥管和开沟器深施到垄下90~110mm处;拖拉机的气泵经压力罐给喷药装置加压,药液由喷杆进入喷头,均匀喷洒到整理成形的烟垄表面,实现喷药灭虫除草;覆膜装置将地膜铺盖到喷洒农药的烟垄上,经压膜覆土完成覆膜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