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棚集约化栽培是我国蘑菇主要栽培模式,但需占用一定土地资源,且搭建大棚需较大资金投入。中棚地栽与大棚床栽两种模式相比较,中棚地栽的生物学效率可增加1倍,生产成本可节省30%,亩净效益达到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大棚集约化栽培是我国蘑菇主要栽培模式但需占用一定土地资源且搭建大棚需较大资金投入。中棚地栽与大棚床栽两种模式相比较,中棚地栽的生物学效率可增加1倍,生产成本可节省30%。  相似文献   

3.
<正>大棚集约化栽培是我国蘑菇主要栽培模式,但需占用一定土地资源,且搭建大棚需较大资金投入。中棚地栽与大棚床栽两种模式相比较,中棚地栽的生物学效率可增加1倍,生产成本可节省30%,亩净效益达到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大棚集约化栽培是我国蘑菇主要栽培模式但需占用一定土地资源且搭建大棚需较大资金投入。中棚地栽与大棚床栽两种模式相比较,中棚地栽的生物学效率可增加1倍,生产成本可节省30%。  相似文献   

5.
设施大棚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无公害草莓栽培是绛县早春大棚栽培的主要模式之一,不仅为早春果市增加了新亮点,满足了市场需求,也为广大农民增加了收入。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棚地、棚室及棚膜选择棚地一般要求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疏松、肥  相似文献   

6.
1.栽培模式总结各地经验.棚室葡萄丰产优质栽培可采取三种模式:一是老葡萄同采果后建造棚室:二是春栽葡萄后建棚室;三是大袋育苗移栽大棚室。  相似文献   

7.
大田栽培香菇是把常规棚室内栽培移入到大田地进行,不需建大棚,也不需要搭架,达到菌粮双收,使单位面积土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栽培房前屋后菜园地、幼林地、大田地都可以,壤土和  相似文献   

8.
1 栽培季节 反季节栽香菇从10月开始至3月份均可栽培。4月天暖后可裸地栽培。2 大棚消毒 任何蔬菜大棚均可栽香菇,栽前大棚要消毒,每立方米用硫磺15克,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硫,杀菌力强。门窗要关严,人要离开,以免中毒。还可用波尔多液、3%来苏儿、生石灰水喷洒,消毒地面及棚架设施。3 棚内除湿 出菇前菌丝生长阶段不宜潮湿,湿度大易引起杂菌感染。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0%左右。如棚内湿度大,可掀起部分棚膜通  相似文献   

9.
在大棚秋茬作物收获后,即时栽上秋大葱,来年2月20日前扣棚,既可提高地温,又可加速葱的生长。4月10日羊角葱就可上市。这种栽培方式,充分利用了空闲棚地,又为春茬作物倒了个好茬。  相似文献   

10.
滑子菇是一种低温型食用菌,主要产于我国东北地区。人工栽培主要采用半熟料块栽,这种栽培方式需要大量的木材搭建棚和架子,而且每3年左右就需更新。这在菌林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势必会影响这种栽培方式的发展。同时,在这些年的生产中,这种栽培方式的另外一些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此,我们经过几年的研究,推出滑子菇大袋无床架立体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香菇是辽宁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菇类。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食用菌产业也已经成为多数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栽培形式在不断更新,技术也日趋成熟。陆地栽培香菇是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它是把常规的棚室内栽培移到大田进行栽培,不需建大棚,更不需要搭架,最终达到菌粮双丰收的目的,使单位面积的土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红颊’草莓为试材,以常规地栽模式为对照,研究南方大棚草莓立体栽培模式产生的光温效应变化,分析A字型栽培架不同层数对草莓全生育期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优栽培槽层数。结果表明,A型架上层有较好的光温条件,在南方塑料大棚内应用A字型立体栽培架,早期(12月—次年2月)产量和产值明显优于常规地栽,后期(3—5月)由于植株早衰采收期提前结束,产量下降明显。整体来看,4层栽培槽模式下草莓果实品质更为优良,与常规地栽相比,早期产值明显提高59%,可以获得比常规地栽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增产潜力较大,适合在草莓立体栽培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白灵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 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两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进料前还要用药剂处理1次。  相似文献   

14.
迷你南瓜为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可吊蔓栽培,也可地爬栽培,耐贮性很好,较适宜利用水稻育秧后的闲置大棚进行种植,可以作为水稻育秧棚后期利用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五膜大棚西瓜间作套种甜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五膜大棚单种西瓜栽培模式所谓五膜大棚是全田铺设地膜,在每个栽培畦上扣一个2米宽小拱棚。2米宽拱棚外面再加扣一个3米宽拱棚,在大棚顶膜内侧与顶膜隔开20厘米吊一层薄膜保温幕,再加上最外面的一层大棚膜,共5层膜。大棚横跨12米,棚内一行中柱,两行腰柱,两行边柱。5行柱子自然隔成4个横向栽培畦,畦中间稍凹,中间栽一行西瓜,即每棚种4行西瓜。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大棚土地、光热资源,合理利用大棚空间,增加密度,使西瓜早上市、高收入,经 2年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北方特色西瓜大棚卧吊立体高密度栽培模式。 1 栽培模式 西瓜卧吊立体高密栽培模式采用 1∶ 1栽植,做成畦田化,畦宽 1.4 m,空一畦、栽一畦,每畦栽双行,株距 27.5~ 30 cm,实行隔株吊栽,用塑料绳引蔓上架,伸蔓时卧式栽培相邻双行各自向两边顺蔓,空畦套栽一茬油菜、芹菜等耐寒速生叶菜。 2 栽培流程 西瓜 3月中旬催芽育苗, 4月中下旬定植,每亩保苗 1 600~ 1 700株, 6月下旬收获。芹菜 2月上旬育苗, 4月初定植加扣小棚或油菜 3月上中旬育苗, 4月上旬定植,西瓜蔓长 20~ 30 cm时,芹菜、油菜上市。  相似文献   

17.
培育健壮无病的嫁接苗是嫁接栽培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但无籽西瓜嫁接育苗成活率低,愈合速度慢,是当前生产中普遍发生的问题。笔者根据近10年的西瓜嫁接育苗实践,现对提高西瓜嫁接育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作一总结,供同行参考。1做好育苗大棚环境和营养土的消毒无籽西瓜嫁接育苗以塑料大棚育苗为主。大棚宜在干燥的高旷地搭建,南北走向。搭建好的大棚需经数天曝晒,然后用40%甲醛50倍液喷湿大棚内支架和棚膜,100倍液淋湿大棚内表土,密闭闷棚5~7天,再打开棚口,凉棚3~5天,再用70%敌克松粉剂600倍液或地菌灵800倍液淋透大棚表土,可有效杀灭棚室内…  相似文献   

18.
合肥哈蜜瓜———丰甜 4号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大棚吊蔓种植商品性好 ,但一次性投资大 ;中棚爬地栽培效益好 ,一次性投入较少 ,风险小 ,是适合江淮农户实际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等不同林分,林下地栽、林下控根容器栽培、大棚地栽和大棚盆栽等不同栽培模式三叶青的叶绿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发现,在郁闭度过高(90%)或过低(40%~50%)的杉木林下,三叶青的光合性能和生长发育均受到抑制;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三叶青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光合生理性能均优于杉木林下和毛竹林下;大棚栽培的三叶青比林下栽培的三叶青表现出更优的光合能力和生长发育状况。最终发现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用控根容器并架设攀援网种植三叶青,可能会获得较佳光合性能和较佳叶片形态的三叶青。  相似文献   

20.
殷淑琴 《农村科技》2004,(10):32-32
根据大棚早春菜栽培前期棚温调查,连栋大棚盖膜扣棚时间应在11月下旬霜前进行,以减少棚内冻土层厚度,有利于提高地温和棚温,提早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