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山石斛种子试管苗的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山石斛种子试管苗可为野生石斛改家种提供大量的种苗。但试管苗出瓶后能否栽培成活,是组织培养法育苗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在研究霍山石斛种子萌发和试管苗培养的基础上,于1983—1984年研究试管苗移栽时的苗龄、移栽时间和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组培试管苗移栽不易成活的原因,指出提高生根试管苗的质量是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基础,针对组培试管苗移栽炼苗的炼苗基质的选择及预处理、组培苗移栽技术、栽后管理技术及成品苗培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叶海棠的最佳的移栽基质为珍珠岩:草炭:蛭石=1:2:1,大叶海棠成品苗栽培的最佳配方为园土:蛭石:椰糠=2:1:1。  相似文献   

3.
金丝小枣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该文通过对良种金丝小枣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选出了枣树组培的最佳外植体,并首次将WP培养基应用于枣树组培,筛选出最适的启动、增殖和生根培养基,使其试管苗的增殖在40d内达到4.5倍,生根率达到90%以上。在生根苗移栽试验中,摸索出了适合的基质及移栽管理程序,移栽成活率达96%,试验还就光照方向、温度及继代周期对枣树组培的影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控制香蕉试管苗玻璃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苗组培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玻璃化现象 ,这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调或生理病变。玻璃化植物呈透明状 ,其组培结构畸形发育 ,不能移栽成活于试管外。本文概述了香蕉苗玻璃化与其培养环境的关系 ,探讨了玻璃化现象的成因及其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以藤稔葡萄幼嫩枝条的顶芽或嫩芽作为外植体,先无菌剥离0.2~0.4 mm的芽原基,然后组培快繁,再对试管苗进行热处理,最终得到脱毒苗。本研究建立了葡萄组培快繁体系,提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几个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6.
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高低,对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的推广起着决定性作用.1981~1982年我们研究了楸树试管苗移栽技术.1983年起又对猕猴桃、月季、山楂、吊钟海棠等试管苗的移栽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经过试验分四个处理:(1)诱导根原基苗移栽.具体做法是:将苗高3~4厘米的试管苗在超净台上切下,转移到MS NAAO.5~1.0ppm或MS IB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定芽的直接再生方式,建立高丛越橘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高丛越橘‘比洛克西’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的ZT、6-BA、NAA和IBA,进行腋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和试管苗生根研究.[结果]消毒处理以0.1% HgCl24 min为宜,诱导率为68.3%;适宜不定芽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WPM+ZT 2.0 mg/L,不定芽的增殖系数达到11.3;将试管苗转接至生根培养基WPM+IBA0.2 mg/L中,生根率为63.3%,平均每个苗形成4.8条根,根长9.4 mm.当试管苗长至5 cm时出瓶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结论]建立了高丛越橘组培快繁体系,为试管苗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提高葡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繁殖苗木,已在园艺植物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内真正将组织培养方法用于苗木大批量生产还不多见。组织培养除需要一定设备条件和成本较高外,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也是影响组织培养在苗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个原因。因而摸索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十分重要。 材料和方法 供试的葡萄试管苗品种有:黑贝蒂、红富士、密而紫、Jumbo、红瑞宝、高尾、京超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非洲菊组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低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区鲜切花生产规模与效益.本文从非洲菊试管苗的炼苗、移栽基质的选择、移栽管理等方面,对非洲菊组培试管苗移栽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为利用试管苗移栽培育非洲菊、推进我区鲜切花生产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非洲菊组培试管苗移栽管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非洲菊组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低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区鲜切花生产规模与效益。本文从非洲菊试管苗的炼苗、移栽基质的选择、移栽管理等方面,对非洲菊组培试管苗移栽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为利用试管苗移栽培育非洲菊、推进我区鲜切花生产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芦笋具“鳞茎盘”组织培养苗的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应用组织培养方法对芦笋无根幼苗进行增殖、诱导生根和驯化移栽试验中观察到,只有形成鳞茎盘的生根试管苗才能移栽成活,并且成活的标志是生出‘抽生茎’。按本试验程序,在增殖材料的筛选,诱导生根材料的选育以及驯化方法培育的生根试管苗其特征为:根基部发育成似种胚苗根的形态,着生有鳞芽形成的雏形鳞茎盘,在鸡爪形根上长出吸收根。生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0%~91%。  相似文献   

12.
火鹤试管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鹤的组培快繁在繁殖中用的较为广泛,它具有繁殖速率快、成本低、能保持原品种特色等优点.但火鹤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一直较低,只有50%~70%.我们从1998年开始对此项技术进行试验,通过对壮苗、基质的消毒和环境的控制,使移栽苗的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香石竹(康乃馨)试管苗扦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香石竹种苗快繁的程序中,移栽成活后的苗扦插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由于香石竹试管苗移栽成活后原有茎的生长很缓慢,新生茎叶长得较快,因此,形成了头重脚轻、头大脚小的现象,试管苗不能直立,有一部分茎叶倒伏在地上,不能用做栽培种苗.通过各种扦插基质和生根激素浓度研究,解决试管苗移栽成苗慢、生长不良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利用优良品种的试管苗作为采穗圃,来取材繁殖大量的栽培用种苗;另一方面,可以使试管苗复壮,克服倒伏现象.  相似文献   

14.
荸荠试管苗移栽(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荸荠组培生根苗瓶外炼苗(育苗)技术,探索了试管苗田间移栽时间、密度及育苗时段与移栽成活和分蘖的关系,结果表明:荸荠组培生根苗移栽时间为5~6月份、移栽密度为10 cm×10 cm或5 cm×6 cm,育苗时段40~50 d为最适时期,其分蘖分株数7~10株,苗高35~50 cm,生长健壮,可随时接茬定植大田。  相似文献   

15.
苧麻试管苗是在恒温、恒湿、无菌和营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培育出来的,幼苗十分“娇嫩”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苧麻试管苗移栽的技术性较强,而移栽一关能否过好,将直接影响到苧麻试管苗的成活率与该项技术的推广。为此,我们在完成了快速繁殖苧麻试管苗的方法以后,进一步研究了试管苗的移栽技术,1981年6月中旬以来,我们通过多次移栽试验,初步摸索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苧麻试管苗是在恒温、恒湿、无菌和营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培育出来的,幼苗十分“娇嫩”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苧麻试管苗移栽的技术性较强,而移栽一关能否过好,将直接影响到苧麻试管苗的成活率与该项技术的推广。为此,我们在完成了快速繁殖苧麻试管苗的方法以后,进一步研究了试管苗的移栽技术,1981年6月中旬以来,我们通过多次移栽试验,初步摸索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自80年代初,由于芦荟的保健及经济价值,“芦荟”热在我国悄然升起。尤其近几年来芦荟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从种植业、产品加工业到消费市场的培育均显出一定的发展势头。通过组织培养的途径在短时间内繁育大量的种苗已经成为推动芦荟产业发展的一个研究热点。为探索一条完善、成熟的芦荟组织培养快繁体系,我1997年开始自立课题开展对中华芦荟组织培养的研  相似文献   

18.
试管苗移栽是试管苗应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实验室与大田生产的连接纽带,移栽成活率及成活质量直接影响试管苗的应用价值。本实验在已经建立起猕猴桃快繁系统的基础上,于1997年11月5日至1999年9月8日对试管苗移栽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成活率高、培育健壮小苗的方法,从而完善试管苗产业化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用猕猴桃组培苗选自本实验室陆续生产的海沃德和秦美两个品种。将生根培养4周的培养瓶封口揭开,炼苗2~3 d,小心取出带根小苗,用自来水洗去附着在根部的琼脂培养基,移栽到装有珍珠岩、蛭石、腐殖土的塑料杯中,浇透水,置于实验室靠窗口处。每杯罩上自制的塑料口袋,以防水分过快散发造成干旱。根据空气湿度状况,不定时将口袋掀开透气,以防湿度过大引起发霉等不利因素。根据环境温度情况及季节,逐步揭去薄膜口袋,让苗在散射光下生长,每周浇营养液(1/2MS)1次。浇水次数视基质湿度灵活掌握。移栽塑料杯成活的小苗于1999年3月5日全部移植到大田,成活率98%。  相似文献   

19.
蔡蕊  徐民泽  段浩楠  刘洪炎  徐洪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16-18,前插2
对紫色甘薯试管苗进行快繁试验,研究了消毒处理、植物激素6-BA、蔗糖浓度及扦插条件对试管苗进快繁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1.5 mg/L)+IAA(0.2 mg/L)+蔗糖(30 g/L)为最适宜的快繁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扦插后,获得紫色甘薯薯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紫色甘薯快繁体系,开发了一种稳定、高效的紫色甘薯试管苗快繁技术。  相似文献   

20.
芦荟系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除可做药用外,在观赏、食用、美容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尤其在美容化妆方面,国内外以芦荟为原料的美容化妆品在不断增加,发展前景良好[1]。为适应发展需要,广西农科院生物所1998年引进含有效成分较多的美国库拉索、日本木剑等芦荟品种,并应用组培快繁技术,大量繁殖芦荟种苗。试验表明,生长素NAA、IBA配合使用可显著提高芦荟多代试管苗的生根率。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 不同继代培养条件下的美国库拉索芦荟(A.barbadensisMill.)试管继代苗。1.2 培养基 以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