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森林火灾检测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所在,可以为森林早期火灾判断与预防提供重要依据。如果能够尽可能地对森林火灾识别和检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灾害发生频率及其造成的损失。基于无人机遥感图像的发展,林火的快速检测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准确识别火灾,解决林火出现的复杂性问题。本研究针对航拍森林火灾识别遇到的背景环境复杂、林火检测识别精度偏低、局部检测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强视觉注意力的林火识别方法,此方法是基于YOLOv5模型改进的。该算法使用NAM attention对像素进行归一化,降低不太显著的特征权重,使目标不重要的信息得到抑制。另外本研究采用了ObjectBox,这是一种新颖的单阶Anchor-free,不仅可以平等地对待不同级别尺寸的目标,还能提升模型识别正确样本的能力,具有高度的泛化性能。采用Mosaic数据增强方式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提高模型识别小目标的准确率。同时引入新的定位损失函数CIOU,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模型在面对复杂背景时的定位精度,提升网络识别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无人机遥感图像数据上,检测性能均优于YOLOv5算法,该算法使得林火的数据集平均精度提升了3...  相似文献   

2.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目标受灾树木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针对无人机森林图像中树木尺度小、生长密集以及分布不规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目标受灾树木检测方法,以准确识别和定位高分辨率无人机森林图像中的小尺度受灾树木。【方法】以辽宁省凌源县受红脂大小蠹侵害的油松林无人机图像为数据源,利用Label Img开源软件标注拍摄高度为180~240 m的图像,构建无人机森林图像数据集。设计小目标受灾树木检测框架,该框架在轻量级目标检测框架(SSD)基础上,首先从conv3_3开始构建预测模块,并根据图像中目标树木的尺寸删减预测模块,同时优化特征图上默认框生成方式;然后,通过特征增强模块将基础特征图转化为增强特征图,生成基础和增强预测模块;最后,利用基于默认框的双层损失函数训练检测模型以促进特征学习。【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目标受灾树木检测方法可实现无人机森林虫害远程监测,较准确检测无人机图像中细小密集的受灾树木。采用5组不同结构的SITD模型以及SSD、FSSD和RFBNet目标检测框架对无人机森林图像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以平均查准率(AP)和Precision-Recall曲线作为评价指标,试验选出最优SITD模型在测试集上的AP为92.62%,相比原始SSD300框架提升69.71%,且优于其他3种目标检测框架。【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目标受灾树木检测方法可实现对森林中受灾树木的自动化检测,能够简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流程,提升对森林虫害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第一时间发现森林火灾,避免因森林火灾造成严重后果,提出以森林火灾烟雾为主要目标的检测模型YOLO-SCW,在YOLOv7的基础上,引入SPD-Conv层,以减小特征提取过程中小目标特征缺失的问题。之后在检测头金字塔池化部分增加坐标准意力机制模块,通过将位置信息编码到通道中,增加了模型对目标的关注度,并且减少了背景对检测效果的干扰。最后,通过WIoU矩形框损失函数,提高了预测框的回归速度与精度。在测试过程中,改进后的YOLO-SCW较YOLOv7模型mAP提高了9.1%,并减少了误检与漏检现象,证明YOLO-SCW有着更好的特征提取能力与泛化能力,对森林火灾烟雾监测任务表现出色。  相似文献   

4.
为做好森林管护工作,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利用快速发展的行人检测算法可对林区行人进行检测和甄别,但林区行人检测与传统行人检测有很多不同,如林区行人被树木遮挡、着装与背景色调相似等特征,导致漏检现象严重。为此,针对林区行人的特点,笔者提出了一种实时检测林区行人的算法CornerNet-P,将林区行人的位置预测简化成为2个关键点的预测。以CornerNet-Lite为基础,改进算法的损失函数,预测2组热力图来检测林区行人的角点位置,预测嵌入层损失以匹配同一行人的角点,预测偏置层损失来减少尺度变化过程中的精度损失,并获得最终的边界框;然后提取COCO2014数据集中的行人数据并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部分,使用训练集分别训练该算法与YOLOv4算法中的参数,使用测试集和真实的林区行人图像对算法的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进行检验。试验结果表明,CornerNet-P算法相比YOLOv4算法平均检测精度提高了1.7%,检测速度提高了5.1%,并可以较好地检测真实林区行人图像。CornerNet-P算法可以实现林区的行人检测,具有较快的检测速度和较满意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基于图像的机器学习代替人工识别森林病虫害正成为未来的技术方向。针对图像识别技术在复杂自然条件下检测日本落叶松虫害存在目标小、精度低、易漏检和误检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模型:首先在数据增强中通过Mosaic将数据集中的大目标转换为小目标,提高模型对识别小目标的能力;其次使用迁移学习方法弥补日本落叶松虫害数据集少样本的问题并提高模型训练速度;然后在YOLOv5s的网络模型基础上,通过轻量级通用上采样CARAFE算子扩大感受野,更好地利用周边的信息,提高目标检测能力减少漏检并保持轻量化;最后利用解耦预测头分离分类和回归任务,减少分类和回归任务之间的干扰,提高检测精度。对自建的日本落叶松的6类虫害样本图像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F1分数达到90.1%,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92.5%,在林下光照不匀、周围背景杂乱的野外拍摄环境中与YOLOv5s算法相比,改进后的算法的检测性能更好,可以为日本落叶松害虫检测和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林火破坏程度大、蔓延速度快的特点给森林生态环境和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学习和自适应提取林火特征,捕获的林火图像中火焰的像素尺寸不同,林火提取的特征也不同。为了能够识别复杂背景下不同像素尺度的火灾,笔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5林火识别方法,通过在YOLOv5的检测网络加入解耦头,解决林火图像输出变量时分类和回归的冲突问题,加快网络收敛速度提高识别精度;在网络中引进CBAM注意力机制,更关注林火信息同时提升识别精度;在Neck网络引入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替换原有的路径聚合网络(PANet),对不同维度的林火特征进行融合,进行特征筛选,增强特征表示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林火识别算法在自制的林火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验证模型,检测性能上均优于YOLOv5算法,在准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分别提升了5.2%,3.0%,3.4%,mAP@.5:.95提升了4.6%,并且在不同尺寸林火目标的识别精度上均有提升。研究结果对林火识别性能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不少物种之间相似度高,视觉差异小,不易区分,导致林业防控人员无法快速准确识别有害生物种类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双线性转换注意力机制网络(DBTANet)的林业有害生物细粒度图像识别方法。【方法】以自然状态下拍摄的60种林业害虫和14种林业有害植物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平镜像、亮度调节、高斯模糊和高斯噪声等方法对图像数据集进行增强,按6∶2∶2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采用双线性插值法将每幅图像缩放至统一尺寸;改进ResNet网络中残差模块,加入深度双线性转换模块和注意力机制模块,建立DBTANet-101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与分类;利用平均准确率、平均召回率和平均F1值3个指标评价不同模型对林业有害生物的识别结果。【结果】VGGNet-19、ResNet-50、ResNet-101、改进残差模块的ResNet-50和ResNet-101共5个模型对74种林业有害生物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8.6%、74.9%、76.3%、79.7%和81.1%;在改进残差模块的ResNet-101基础上,增加深度双线性转换模块和注意力机制模块后,74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木材表面缺陷的复杂多样性和特征提取困难,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木材表面缺陷(活节、死节、有裂缝节子和裂缝)检测模型。首先,在Backbone网络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CA)增强每个通道之间的信息交互,然后采用混合空间金字塔池化(hybrid spatial pyramid pooling-fast,HSPPF)结构减少信息损失,再使用GSConv卷积减少参数量,用改进的曲线高效交叉联合(curve efficient intersection over union,CEIoU)作为训练时模型的损失函数,提升木材缺陷检测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有效检测出木材表面缺陷,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为84.4%,比未改进之前提高了2%,检测速度达到73.9 FPS,在模型参数量方面明显减少,同时优于其他主流模型,能够满足木材表面缺陷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森林火灾识别是避免森林火灾大面积蔓延的一项重要研究。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因其在图像识别领域的优异表现,被广泛应用到森林火灾识别任务当中。然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通常在标签数据不充分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森林火灾识别结果。【方法】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变换网络的自监督森林火灾识别模型(Self supervised forest fire identification model based on visual transformation network),来提高模型在标签稀缺情况下的森林火灾识别精度。具体来说,该模型采用视觉变换网络作为主干网络,通过视觉变换网络中的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来捕获森林火灾图像的全局信息特征。并且引入自监督学习中的图像重建任务来辅助模型训练,从而减少模型对标签数据的依赖。模型通过对掩盖图像的特征恢复和重建学习相关语义信息。同时,本研究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低频混合变换的数据增强方法来提高模型的泛化性和鲁棒性。【结果】通过开展详细的试验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其他常见的网络模型相比,FFDM模型在森林火灾识别任务中取...  相似文献   

10.
以红外相机为代表的生态感知终端为野生动物监测研究提供海量的图像和视频数据。为改善人工识别海量数据时效性低、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解决目标检测模型在受到复杂背景、多目标、昼夜明暗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实际场景中应用的不确定性,以金钱豹、成年雄性岩羊、非成年雄性岩羊为例,建立野生动物目标检测数据集,对比分析Faster R-CNN、SSD、YOLOv5和YOLOv8等4种经典目标检测模型在实际场景中检测精度、检测速度和检测效果。结果表明:1)YOLOv5与YOLOv8的检测效果和检测速度整体优于Faster R-CNN与SSD,YOLOv8在多重因素干扰下检测精度更高、鲁棒性更强,更适合追求检测效果的场景;2)4种模型均能满足生态感知终端实时视频检测需要,但YOLOv5模型更轻量、检测速度更快,更适合算力有限时追求检测速度的场景。YOLOv5和YOLOv8性能优越,适合在实际场景中开展野生动物视频目标检测。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病是我国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种森林病害,加强疫情的监测迫在眉睫。本研究在自建数据集的基础上采用3种不同的注意力模块(CBAM、SE和CA)改进YOLOv5算法并结合数字正射影像图自动识别松材线虫病受害木,分别对比了改进模型CBAM-YOLOv5、SE-YOLOv5、CA-YOLOv5与YOLOv5模型的识别效果,实现了对变色松树和枯死疫木检测效果的提升。结果表明:3种注意力改进策略的变色松树查全率、平均精度和F1分数显著提高,查准率不逊色于YOLOv5模型;综合考量查全率和F1分数指标,SE-YOLOv5模型的变色松树和枯死疫木检测效果最好,其F1分数分别达到89.7%和76.9%,比原模型分别提高了5.5%和5.4%,其检测精度分别为91.7%和80.3%,较YOLOv5模型分别提升了4.7%和5.1%;在理想置信度阈值情况下3种注意力改进策略的变色松树和枯死疫木查全率均值分别为85.4%和76.6%,基本满足实际检测需求。对各注意力改进模型检测层的特征图和热力图进行剖析可以看出,嵌入注意力机制有利于提取高贡献度的特征成分,可以提升变色松树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因此,改进的YOL...  相似文献   

12.
快速准确地检测森林火灾中的火点对于减轻火灾损失和开展有效的灭火救援工作至关重要。深度学习技术可以自动学习并提取不同传感器获取的林火特征。无人机搭载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快速获取森林实时图像,但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图像特征不同,导致深度学习模型在不同图像中的迁移性较差。本研究基于YOLOv5预训练模型,使用286张可见光和红外图像进行迁移学习,以增强模型对不同图像类型的适用性。迁移学习后,模型对可见光图像测试集的检测精度提升了6%,对红外图像测试集的检测精度达到0.952,证明模型对两种传感器图像数据均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相比可见光模型,多模态模型在包含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的测试集上的mAP50达到0.914,表明模型成功地提高了对红外图像的检测能力,并保留了对可见光图像的良好检测性能。综上,本研究采用少量图像进行迁移学习,取得了较好结果。迁移学习可以使YOLOv5火灾检测模型适配红外图像,在保留可见光图像检测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对火情的检测准确性与环境适应性。这为实现基于多源数据的森林火灾检测奠定了基础,为提高森林火灾检测系统的智能化与自适应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害虫是影响油茶(Camellia spp.)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准确识别有助于及时防控,减少损失。目前,油茶害虫识别研究缺少相关的数据集,限制了深度学习技术在油茶害虫识别中的应用。为给在生态环境下准确识别油茶害虫提供1种新范式,构建包含1 116张7类害虫的油茶害虫识别图像数据集,采用4种目标检测算法(SSD、YOLOv3、YOLOX和RetinaNet)在该数据集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IOU阈值为0.5时,SSD的平均精度为93.50%,YOLOX为93.50%,RetinaNet为86.80%,YOLOv3为96.60%;SSD的平均召回率为73.20%,YOLOX为75.10%,RetinaNet为78.00%,YOLOv3为76.80%。综合分析,YOLOv3的检测和分类能力最优。  相似文献   

14.
缺陷识别是人造板检测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多采用人工检测方法。将一种轻量级的深层神经网络MobileNet与SSD算法结合,使用Inception网络附加到多个特征映射上,构建SSD-MobileNet算法模型用于人造板的缺陷检测,以提高区分不同缺陷的能力。从人造板工厂生产现场获取主要包括粗刨花、水印、砂痕、杂物、胶斑5种缺陷类型的表面缺陷图,制成一个包含3216张人造板表面缺陷图像的数据集。利用该数据集对SSD-MoblieNet模型进行训练、测试,并与其他特征提取网络(ResNet18、VoVNet39、ESPNetV2)的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的影响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其检测速度最快达到75帧/s,相对其他特征提取网络的平均精度均值提升2.26%~3.52%。该研究为实现人造板表面实时在线检测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鳞翅目昆虫图像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昆虫图像特征,提出一种新的特征选择技术筛选昆虫识别相关的特征,以准确、快速地识别出鳞翅目昆虫种类。【方法】基于开源的利兹蝴蝶数据集和拍摄的以森林鳞翅目昆虫为主的数据集,采用改进的纹理特征提取算法(DRLBP)提取鳞翅目昆虫图像纹理特征,应用汉明距离计算的粒子间距离度量种群多样性,提出进化过程中自动调整多样性的方法,给出二进制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BADE)。利用BADE算法筛选合适的较小维数的纹理特征子集,并用基于概率协同表示的分类器(PROCRC)进行图像分类。【结果】PROCRC分类器在所有数据集上均展现出良好分类效果,平均识别率分别为81.73%和88.18%。经特征选择后的昆虫的分类精度显著提升,最高提升率达13.49%。BADE的性能高于其他特征选择算法,且经BADE算法特征选择后纹理数据集的维数和分类所需时间均显著下降,其降维率接近50%,时间减少率最高达50%。【结论】BADE算法可有效进行特征选择,提高识别精度,节约模型的识别时间,利用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对鳞翅目昆虫图像进行特征选择的方法具有可行性,DRLBP和BADE算法相结合的鳞翅目昆虫识别方法在农林昆虫的快速、准确识别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火龙果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视觉检测系统是火龙果采摘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火龙果检测算法的速度和准确率决定了采摘机器人的效率与稳定性。为了实现快速且准确地采摘火龙果,本研究提出了一种GCAM-YOLOv5模型用于火龙果的识别与定位。结合GhostBottleneck结构和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构成幽灵卷积注意力模块(GCAM),并用GCAM替换原网络中的C3模块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推理速度。GCAM的设计是为了在主干网络中减少参数的前提下更精准地提取特征,加快网络的收敛速度。此外,在训练网络时,使用SIoU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代替CIoU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使模型对火龙果的定位更加准确,也能更好地界定果实的边界范围。使用4 684张不同环境拍摄的火龙果图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GCAM-YOLOv5模型准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高达96.2%,97.9%,98.8%。与原YOLOv5相比,GCAM-YOLOv5的误识别率和漏识别率分别降低了13.6%和46.2%,检测速度提高了12.1%。在遮挡实验中,对于轻微和严重遮挡的火龙果,GCAM-YOLOv5模型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进行树叶识别时需要大量训练样本,当样本量不足、图像风格单一会导致识别准确率不稳定。研究利用少量的样本进行树叶图像增殖和风格转换,可极大减轻数据采集的负担,为提升林业调查信息化、智能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撑。【方法】采集6种树种的树叶图像建立数据集,引入light-weight GAN对图像进行增殖和风格转换,扩充人工拍摄的树叶数据集,通过在该数据集与原数据集上分别应用AlexNet、GoogLeNet、ResNet34和ShuffleNetV2四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分析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增殖技术在树叶识别中的作用。综合模型准确率和训练时间等性能指标选择最优模型,同时对模型的学习率进行调整。使用测试样本对参数优化后的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该方法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意义。【结果】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生成的样本具有高清晰度,高保真性,能够有效地辅助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工作,同时也丰富了样本类别,使之获得包含更多不同季节、形状、健康状况的树叶图像。与原始数据集相比,AlexNet、 GoogLeNet、 ResNet34和ShuffleNetV2四种网络在新数据集的训练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造林是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造林地块分散、分布偏远、交通条件差,人工造林成活率检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且效率低、无法及时全面精准掌握造林成活率、采用的抽样检查方法受主观因素和偶然因素影响较大。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探索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模型和多目标追踪的无人机造林成活率自动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大疆Mavic2多旋翼无人机采集不同时期云杉人工造林地的影像,利用YOLOv5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训练了苗木对象检测模型,并与DeepSort多目标追踪算法相结合,在安装Mavic2无人机地面站的安卓平板电脑上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整合无人机4G图传,将无人机拍摄的视频实时回传至无人机地面站安卓平板电脑上。利用YOLOv5s+DeepSort实现了实时苗木检测与动态多目标追踪,通过对跟踪到的苗木进行类别判定和计数汇总,最终自动计算目标小班的造林成活率。【结果】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大杨树林业局乌鲁布铁林场2022年春季造林地块中随机抽取了7个造林小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与人工检查相比成活率检测平均相对精度能达到99.62%,可平均节省50.94%人力工时。【结论】文章采用基于...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亚热带森林单木胸径与树高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针对云南省山区森林树种繁多、林下灌木草本茂密的林分环境,根据森林中树木的形态特征,利用地基激光雷达(TLS)扫描数据提取样地尺度单木胸径与树高,为森林调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获取的多站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分为多站拼接及单站2种分析方式,采用Hough变换算法及树干的形态特征对样地内单木进行识别与胸径提取,根据树干生长方向及单木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提取树高。【结果】1)对于多站拼接数据,即使在林分条件最为复杂的原始林,单木识别率仍可达到81%;对于单站数据,随着扫描距离增加,单木识别率降低,实际操作时单站布设比多站拼接简单;2)多站拼接胸径及胸高断面积估测结果更接近于样地真实值,多个单站平均结果比只使用一站扫描数据提取的结果更加适合估测样地胸径及胸高断面积,半径10 m比半径5 m及15 m范围内数据更加适合估测样地胸径及胸高断面积;3)天然林单木树高估测结果为R~2=0.77,RMSE=1.46 m;人工林单木树高估测结果为R~2=0.94,RMSE=0.96 m。【结论】本研究根据树干垂直向特征,设置的一系列参数可以剔除Hough变换算法在非树干处的识别圆,可提高单木识别及胸径、树高的估测精度。受扫描站布设及林分条件影响,人工林的估测结果好于天然林。多站拼接相比单站扫描更加接近于样地实测结果,多个单站平均更能代表样地实际情况,只用一站数据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CNN)在高光谱数据支持的树种分类中的有效网络构建方式,以提高树种分类精度。【方法】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南部为研究区,LiDAR数据获取的森林冠层高(CHM)进行单木分割并以此为补充建立样本,改进一种结构更简单、分类精度更高且无需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的3D-CNN网络结构用于森林树种识别。【结果】相较于常规机器学习分类方法【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传统二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2D-CNN)及最新多光谱分辨率三维卷积神经网络(MSR 3D-CNN)模型,本研究提出的3D-CNN模型对树种总体分类精度为99.79%,平均交并比(MIoU)为99.53%。与SVM和RF分类结果相比,本研究构建的3D-CNN模型总体分类精度提高5%左右,且具有对树种边界提取更加准确、椒盐现象更少发生的特点;与2D-CNN相比,总体分类精度提高10%左右,MIoU提高7%左右;与MSR 3D-CNN相比,总体精度相差不大,但在训练和测试过程中,本模型耗时远远小于MSR 3D-CNN模型。【结论】本研究改进的3D-CNN模型结构能够高效对原始高光谱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