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者测定了短柄枹栎、锐齿槲栎、扁果麻栎、北方麻栎、蒙古栎、白栎、栓皮栎、北京槲栎、麻栎、槲栎、辽东栎等11种树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在种间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这些成分的含量与生长季节、生长地区、树种本身的关系,为探讨种间的化学分类提供部分数据。分析表明这些栎叶的蛋白质含量在9.8—17.9%之间,均含有18种氨基酸,但各种之间的含量差别很大,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含量较低的氨基酸有胱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在各种间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有共同的变化趋势,但个别氨基酸在种间有较大差别。 各种栎叶的矿质元素含量也有各自的范围,镁、磷在树种间含量较为近似,钙、钾、铁差异较大,钠和锰比其它科属的树叶含量均高,铜、锌含量最低仅有几个ppm。 槲树、槲栎、辽东栎等树叶均可食,而且是个好饲料。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栎类植物空间分布及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北京市栎类植物的资源状况,结合北京市二类资源调查数据,在各区县典型栎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槲栎林、槲树林)中进行67个标准地调查及261个年轮条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栎林主要以蒙古栎林和栓皮栎林为主,蒙古栎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的阴坡和半阴坡,以怀柔区喇叭沟门乡、门头沟区清水乡、密云县云蒙山林场较为集中且生长良好,最大蓄积量为173.834m3hm2;栓皮栎林主要分布在海拔750m以下的阳坡和半阳坡,以平谷区分布最为广泛;槲栎林和槲树林则很少有成片出现。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栓皮栎人工林、槲栎天然次生林和槲树人工林的胸径生长量一般在1~12年最快,数量成熟龄分别为60、45~48、51和42年之后。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蒙古栎、栓皮栎在太行山冀北平原区的生长特性,对其进行种间和种内嫁接试验。调查分析不同嫁接组合的成活率、生长量、分枝数、成熟叶叶长、成熟叶叶宽、南北冠幅、东西冠幅、高径比。结果表明,蒙古栎/蒙古栎与栓皮栎/栓皮栎种内嫁接组合在生长量、分枝数、成熟叶叶长、成熟叶叶宽等生长指标要优于蒙古栎/栓皮栎与栓皮栎/蒙古栎种间嫁接组合。以成活率为筛选标准,则栓皮栎/栓皮栎>蒙古栎/栓皮栎>蒙古栎/蒙古栎>栓皮栎/蒙古栎,其中栓皮栎/栓皮栎成活率最高,为56.00%,蒙古栎/蒙古栎生长量最高,为112.54cm。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育苗方式对栎树育苗的影响,以北美红栎、白栎、麻栎、栓皮栎、槲栎及蒙古栎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林木穴盘加无纺布容器袋育苗、砂壤土地直播和塑膜容器袋3种育苗方式进行育苗试验,对比栎树出苗率、短期生长量、长期生长量及移栽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林木穴盘育苗加无纺布容器袋育苗方式,栎树出苗率最高可达78.421 6%,短期和长期内的苗高均值、地径均值都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且移栽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内的短柄枹栎、麻栎、锐齿槲栎和栓皮栎的叶脉序特征差异,对4种栎属树木的叶片进行扫描,使用LEAF GUI叶脉序分析软件对叶脉序特征进行提取,通过主成分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叶脉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麻栎、锐齿槲栎和栓皮栎通过增大叶脉密度来适应寒冷和干旱环境;2)麻栎和锐齿槲栎的叶脉间距离、叶脉边缘三维面积和二维面积以及闭合环形结构体积相对较小,叶脉密度和网眼密度相对较大,其叶脉系统运输能力更强;3)麻栎、锐齿槲栎和栓皮栎的叶脉密度和网眼密度相对较大,增强了叶脉系统的机械支持能力和抵御外部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引进6个不同种源地的北美香柏种子,选用先进的穴盘育苗技术,在上海地区进行种源、播种时期和覆盖材料等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的种子在发芽率方面,出苗始期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后期出苗率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源幼苗生长高度在出苗始期等各阶段的差异均不显著。种子、种苗受覆盖材料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定植后高生长缓慢,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种源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表型性状多样性,为蒙古栎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中国蒙古栎天然分布区选取11个种源采集种子,分别测量种子的种长、种宽、种形指数、单粒重、千粒重5个表型性状。并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种源的蒙古栎种子进行性状差异性、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结果  ①不同种源蒙古栎种子的种长、种宽、种形指数、单粒重差异较大,各种源千粒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不同种源蒙古栎种子的种长与种宽、单粒重、千粒重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③不同种源海拔与种宽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单粒重、千粒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④影响种子性状的因素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粒重、千粒重、无霜期、北纬;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1个种源划分为4类,分别为Ⅰ、Ⅱ、Ⅲ和Ⅳ类,其中,黑龙江省黑河市、辽宁省本溪市、辽宁省抚顺市聚为Ⅰ类,单粒重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种源(P<0.05),为最优种源。  结论  蒙古栎种子表型性状随地理梯度变异明显,整体呈从东北—西南种源质量逐渐下降的趋势,单粒重和千粒重可以作为快速筛选种源优良与否的优先筛选指标。图1表5参37  相似文献   

8.
对砂生槐4个种源的种子、幼苗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性状差异显著。种子性状千粒重以拉萨种源的最重,达37.64g,朗县种源种子最长,达0.50cm,拉萨、日喀则产种子形态为卵圆形,米林、朗县产种子形态为长卵圆形。砂生槐苗高生长进程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苗高生长期131~134d,速生期46~57d,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率为61.0%~62.3%。种源间苗木生长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拉萨种源的生长量最大,一年内积累的干生物量最多,朗县种源的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9.
能源树种文冠果在黄土残垣沟壑区引种试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黄土残垣沟壑区的典型区域山西省吉县,对内蒙古赤峰、甘肃天水、宁夏吴忠、陕西杨凌、河北保定、山西 吉县6 地文冠果进行种源试验研究,以筛选出适合山西黄土残垣沟壑区的优良品种。对6 个文冠果种源地种子的 出苗率、生理生长特性指标进行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出苗率、1 年生苗木生长量差异显著,且当 年株高随出苗率变化差异显著,出苗率高的种源幼苗健壮,其中吴忠与天水种源种子出苗率最高,幼苗健壮;但2 年生苗木株高增长量随出苗率变化不显著,种子特性对第2 年苗木生长影响较小,环境对其影响加强,天水与吴忠 种源苗木生长快而稳,吉县本土种源显现对环境适应的优势;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苗木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吴忠、 天水、赤峰种源的光合能力较强。本研究可初步判定宁夏吴忠与甘肃天水种源地种子为适合山西黄土残垣沟壑区 的优良文冠果种源。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蒙古栎的优良种源,在辽宁省7个蒙古栎种源地(丹东市,西丰县,弯甸子镇,碱厂镇,草河口镇,朝阳县,普乐堡镇)采优树种子,测量种子长径、短径、千粒重(质量,下同)以及幼苗的苗高、地径、侧枝数、叶脉数、顶芽体积、生物量进行方差显著性分析及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蒙古栎的种子和苗期的所有表型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种子长径、千粒重、茎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碱厂镇,种子短径、苗高、侧枝数、叶生物量的最大值为西丰县。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苗期,种内变异最大的性状为顶芽体积,变异系数74.70%,种内变异最小的性状为千粒重,变异系数0.18%。对蒙古栎生长表现的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序:碱厂镇>西丰县>弯甸子镇>朝阳县>丹东市>普乐堡镇>草河口镇。初步评价结果:7个种源之中,碱厂镇为辽宁地区蒙古栎最优种源,西丰县种源表现次之,可作为备选种源。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相结合,Folin-Denis分光光度法方法测定单宁含量,利用优化的栓皮栎橡碗栲胶提取工艺,对秦岭北坡4种类型栓皮栎的橡碗、树皮、叶片和枝条的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提取温度对栓皮栎橡碗单宁提取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料液比和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对单宁提取的影响程度最小。2)乙醇提取厚皮深裂型栓皮栎橡碗单宁的适宜工艺为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15,在80℃条件下提取4 h。3) 秦岭北坡4种类型栓皮栎各器官的单宁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4种类型栓皮栎均为橡椀单宁含量最高(15.686%~15.895%),其次是树皮(8.743%~9.274%)和叶片(6.549%~7.151%),枝条(4.515%~4.925%)中单宁含量最低。4)橡椀、树皮、叶片和枝条的单宁含量均以厚皮深裂型栓皮栎最高,薄皮浅裂型的最低。秦岭北坡厚皮深裂型栓皮栎的橡椀、树皮、叶片是提取栲胶的良好工业原料。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叶绿素荧光这一光合作用的敏感指针,对比研究了荆条灌丛下和对照裸地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幼苗荧光参数在不同天气类型下的反映,同时也测定了栓皮栎幼苗的光曲线,得到了光饱和点和半饱和光强。结果表明,灌丛下与裸地的叶片Fv/FmY(Ⅱ)、qLqNY(NPQ)和Y(NO)等在晴天、多云、阴天下均有不同的反映,均表现出荆条灌丛的庇荫效应。结论:1)栓皮栎幼苗的光饱和点为1 942 μmol·m-2·s-1,半饱和光强为235 μmol·m-2·s-1,显现出栓皮栎并不具有对强光的特殊耐受力;2)晴天中午时段裸地叶片有明显的光抑制,但这种光抑制处于可逆的范围;3)Fv/F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反映出灌丛下栓皮栎幼苗叶片的光合活性高、光保护能力强,光合状况优于对照,荆条灌丛对栓皮栎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典型取样方法,分别从不同群落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相似性指数等方面对黄柏塬自然保护区4种典型次生林(包括油松林、锐齿栎林、栓皮栎林、红桦林)林下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种次生林林下药用植物优势种和非优势种分化明显。2)红桦林林下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低且与其余3种林分存在显著差异,油松林与栎类林间无明显差异。3)油松林、锐齿栎林、栓皮栎林林下药用植物物种相似性指数较高,红桦林林下物种分化明显,与其他3种林分的物种相似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4.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部森林样带中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结合点,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典型特征,植被保护良好,优势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锐齿栎(Quercus acutidentata)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控制着山体的外貌和结构。各优势种种群多呈现为稳定型,中龄个体较多,幼、老龄个体较少,天然更新良好,种群维持着一定的后续资源;在高海拔地段,优势种种群表现为中老龄个体较多,幼龄个体较少,种群处于稳定阶段;在低海拔地段,优势种种群表现为中、幼龄个体较多,老龄个体较少,种群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蒙栎次生林的林分结构和抚育间伐技术,以汪清林业局蒙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汪清林业局蒙栎自由树冠幅模型,提出了林木冠幅比数的新概念,通过构建林木冠幅比数与林木竞争压力指数的相关模型CCI=1.07-0.001*CSI,采用林木冠幅比数替代林木竞争压力指数,提出一种简便实用的林木分级新方法,即当林木CCI≥0.77为优势木,CCI∈[0.62,0.77)为亚优势木,CCI∈[0.52,0.62)为中庸木,CCI<0.52为被压木。  相似文献   

16.
对北京九龙山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该区域森林抚育及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选取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碱解氮及速效钾6项土壤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0种林分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所有林分的pH值和主要养分指标分别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上升与下降,且表土层与其它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的差异,pH值介于4.71与6.35之间,而各营养指标的最大值至少约为最小值的4倍; 2)各土层pH值、有机质+氮和磷钾3种主成分得分最低的分别是华北落叶松、樟子松和侧柏林;3)各土层综合得分排在前2名的都是灌木和白蜡林,而最低的分别是表土层的黄栌林和其余土层的樟子松林;4) 林分土壤质量优劣为:白蜡林>灌木林>糠椴林>栓皮栎林>华北落叶松林>侧柏林>油松林>黄栌林>五角枫林>樟子松林。其中,油松、五角枫和黄栌林的总体质量低且各养分都较缺乏,樟子松林的有机质和氮较缺乏,而侧柏和栓皮栎林磷钾较缺乏。因子分析法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土壤质量,可用于土壤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以方格法、称重法、系数法、回归方程法和Photoshop法等方法为对照,研究Digimizer数字图像法测定辽东山区蒙古栎叶面积。结果表明,Digimizer数字图像法和5种传统的叶面积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测定结果准确,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可批量处理,不受分辨率、图片储存格式和扫描模式影响,还可测量叶片形态特征;建立了基于蒙古栎叶长宽乘积的叶面积幂函数模型(LA=0.805LW0.938),其R2高达0.979,检验精度在P=0.05和P=0.012水平分别为98.727%和98.181%,可作为辽东山区蒙古栎单叶面积估测模型。采用系数法时,辽东山区蒙古栎叶面积校正系数为0.584。  相似文献   

18.
五大连池火山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红    黄庆阳    曹宏杰    杨帆    王继丰    倪红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3):1-9
研究不同气候因子利用策略的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而为气候变暖后,该区域火山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以蒙古栎和紫椴为研究对象,采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分析了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气候的关系对气温突变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五大连池火山6-7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干燥指数与蒙古栎和紫椴年轮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这表明同一区域树木生长-气候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表明6-7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干燥指数是该地区蒙古栎和紫椴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2)蒙古栎和紫椴年轮指数在突变增温(1981年)前后与气候的响应关系呈现明显的变化,气温明显变暖后与气侯的响应更加敏感; 突变增温后,南北坡向蒙古栎和紫椴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差异显著,南坡蒙古栎径向生长的趋势与温度升高的趋势相同,而北坡紫椴径向生长则呈现出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现象。升温造成的干旱胁迫可能是2树种生长响应差异及北坡紫椴出现生长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分离现象”的重要原因。如果未来增温趋势持续或者加重,紫椴的生长可能会因干旱胁迫加剧而衰退,蒙古栎生长增长的趋势快速下降或也出现生长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27年生麻栎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对麻栎人工林测树因子各年间变化动态进行检测,研究树高(H)、胸径(D)、材积(V)与树龄(T)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麻栎人工林树高和胸径的平均生长量曲线和连年生长量曲线出现了多个交叉点,变化幅度较大,但其单株材积生长曲线27 a间处于不断攀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趋势,且各生长曲线表明麻栎的生长在0~4 a为速生期;所拟合回归模型R2均达到0.9以上,检验精度较高,其中树高和胸径最优生长模型均为Korf方程,单株材积最优生长模型为坎派兹模型。得出麻栎人工林在27 a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造林前期生长迅速,材积生长尚未达到数量成熟,仍有生长趋势。拟合模型精度较高,可运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