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水景园林的发展与水体生态修复的需要,水生植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至少是生长在由于水分充足而周期性缺氧的基质上的任何植物,尤其是生长在湿地或其它水环境中的植物.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的不同,可以把水生植物分成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其种植季节、种植基质、种植密度、种植深度、种植方法与栽后管理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水景园的定义,水景园的类型,并详细叙述水景园中水生植物的类型及植物配置模式,浅议水景园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相似文献   

3.
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配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生植物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园林中应用日益广泛.水生植物可分为5大类: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滨水植物.对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应用中的配置艺术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了探讨,为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解决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综述了4种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对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进展,重点阐述了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重金属的蓄积效果及其机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水生植物对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要,公园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活动场所,对公园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能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1水体植物配置水体是公园最为重要景观,在景区中占主导地位,借助植物可创造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1.1水面植物配置以水面作为画布,配置丰富多彩的水生植物。根据不同的水质、水深配置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如果水质较差,为净化水体可栽植水葫芦,但应使其在一定范围内生长,利用其优点,避免其危害。  相似文献   

6.
李阿丽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72-173,177
与其他植物不同,水生植物很少是单独为了观赏而种植的。几乎所有的水生植物对于创建良好的生态系统都很重要,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保持水体美观的基础。水生植物因其具有优美的形态、丰富的色彩、繁多的种类而在城市园林水景布置中被广泛应用。介绍了水生植物的概念、分类及生态价值,并简述了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及配植过程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龚敏 《农技服务》2007,24(2):96-97,104
介绍了水生观赏植物的种类及特点、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设计原则,探讨了利用水生植物创造水景效果的配置技巧和水生植物的种植要求,最后研究了水生观赏植物主要品种及其特性。  相似文献   

8.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净化受污染水体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小,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基于此,选取7种水生植物,3种污水水质,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在高、中、低污染胁迫下对污水中总氮(T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种植物对污水中的TN均有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2种挺水植物+1种浮水植物+2种沉水植物的配置,对TN净化效果好于单种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9.
唐登明 《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71-1473,1477
水景是庭院绿化设计中的主要景观之一,本文针对现代庭院水景设计的特点,利用水池、溪流、喷泉等方式造景,合理组配驳岸、亭桥和植物等水景元素。并指出了水景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对现代庭院的水景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是园林要素之一。目前,在众多居住区环境中都有人工水景,但由于许多设计是为造景而造景,人工溪流和水景大量使用,没有考虑到区域气候以及后期维护。在使用初期还可以产生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所处区域的差异以及人工水体需要的大量维护工作,致使很多水体景观的后期维护出现问题,从而成为养护管理的负担。考虑到项目所处区域的特点而结合水景规划设计是保证项目品质和提升环境质量的重要前提,在其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维护上也需要从区域特点着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昆山倚林佳园建设为例,探讨其水景设计的环境特点和相应的理念,并通过结合与自然相适应的造景设计手段,实现设计目标。文章最后总结了水景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生植物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生植物人工浮岛对生活污水水体的净化效果。[方法]利用人工浮岛技术种植水生植物,通过建立模拟的静态污水池,研究千屈菜、水生黄鸢尾、菖蒲、水生美人蕉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结果]污水池中,千屈菜长势最好,所有植株开花;水生黄鸢尾和香蒲的株高变化明显,且不断有新芽冒出,长成完整的植株;水生美人蕉长势最差,根系生长不明显,只有少数植株开花,叶子呈黄色。4种植物对COD的净化主要在生殖生长阶段,对氨氮和总磷的净化主要在营养生长阶段。4种植物的优选顺序依次为千屈菜、水生黄鸢尾(菖蒲)、水生美人蕉。[结论]该研究可为优选水生植物和地面水的净化修复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曹仁勇  钱多  吕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16-12618
解析了水体景观的建设理念,认为水生植物的选择应充分结合校园地理优势、校园景观、水体特点。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为例,分析了其水生植物的配置特色,并且总结了水生植物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19年4—8月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水生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建立RDA线性模型作约束化主成分分析,分析群落样方中环境因子与群落间的关系及其对群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滇池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共25科36属47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种类及数量较以往有明显增长,植株种植密度较大,南滇池湿地公园水质情况有所改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与水体化学需氧量、总磷呈正相关,Simpson指数与pH值呈正相关。其中物种丰富度呈现出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表现为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物种均匀度呈现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化学需氧量、总磷对水生植物群落物质丰富度影响显著,pH值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指数,而氨氮与总氮则与各指数呈负相关。南滇池水生植物群落与水体总磷、化学需氧量总量相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直接影响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种浮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能力。[方法]选择采自鄱阳湖3种不同的浮水植物(凤眼莲、水浮莲和槐叶萍),利用软隔离小区试验研究了它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效果。[结果]浮水植物处理进行150 d时,3种浮水植物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槐叶萍(70%)>凤眼莲(67%)>浮水莲(61%);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凤眼莲(56%)>水浮莲(53%)>槐叶萍(49%)。凤眼莲和槐叶萍处理围区的水质净化效果较好,这与植物自身吸收同化污染水体中氮素、磷素的能力大小及植物根系微生物的作用都有关。凤眼莲和槐叶萍在提高水体透明度方面效果也较好。[结论]凤眼莲和槐叶萍的长势最佳,生长周期长,对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对其他水质指标的改善效果也最好。  相似文献   

15.
水稻坐蔸即水稻赤枯病,是水稻生产上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在栽秧后15d左右发病。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坐蔸”主要分为浮秧型、中毒型、冷害型和缺素型等4大类型,通过调查,昭平县水稻“坐蔸”的主要类型是缺素型,占坐蔸面积的75%以上,主要是由于浮秧和施肥不科学等原因引发的。在实际生产中,通过采用科学的抛栽技术,提高抛栽质量,减少浮秧;科学配方施肥,防止缺素;科学使用有机肥、除草剂和多效唑,防止中毒;科学灌溉,促进立苗;开沟排渍,消除毒害等防治措施,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降糖草、草莓、吊兰3种植物在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的生长状况,为利用浮床技术种植陆生植物处理污水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采用室内试验进行植物对供试水样中氮、磷的去除率测定,选用根长、株高、鲜重、常见病害、虫害5个指标对其在室外水体中的自然生长趋势进行同步记录,整理分析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与室外水体中自然生长适应性表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氮、磷的去除效果上表现为降糖草>草莓>吊兰,自然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表现为降糖草>草莓>吊兰;浮床植物的病虫害发生率较低,这与生态环境的变迁致使病菌及虫害失去了原有滋生环境、水体的生态隔离切断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有关。[结论]可以对降糖草作为浮床植物继续深化研究,并对陆地植物进行广泛筛选,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及水体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种典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N、P的去除效果。[方法]以挺水植物菖蒲、浮叶植物大聚草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态培养,探讨3种典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N、P的去除效果。[结果]3种水生植物DHN的去除率均超过95.00%;对TN的去除率在70.00%左右;金鱼藻对PO43--P的去除率较高,为85.71%;而菖蒲对TP的去除率最大,高达90.45%。3种水生植物TN浓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且在降低过程中又呈现先快后缓的趋势;金鱼藻和大聚草DHN浓度表现为初期迅速降低,呈短暂稳定的状态后又降低,而菖蒲DHN呈持续降低的趋势;菖蒲的PO43--P在试验初期呈短暂升高趋势后持续降低,而大聚草和金鱼藻的PO43--P在逐渐降低的过程中呈升高或稳定的状态;菖蒲的TP在试验初期升高到1.78 mg/L后持续降低,金鱼藻和大聚草的TP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则呈缓慢降低的趋势。[结论]3种水生植物TN和TP浓度随时间推移呈y=ae-bx(a0,b0)的变化,其中,挺水植物菖蒲的N、P去除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选择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A)、狐尾藻(Myriophylium spicatum,B)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C) 3种水生植物,对其单一、2种和3种不同组合进行水培试验,通过实验室模拟富营养化水体,对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 3个水体富营养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各组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和COD的去除率呈递增趋势;至36 d试验结束时,各组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和COD的去除率,ABC组显著大于AB、AC和BC各组,AB、AC和BC各组显著大于A、B和C各组,ABC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64%、98.36%和95.49%。AB和BC与AC组之间TN单位去除能力和COD单位去除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3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效果高于2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而2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比1种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更优。结果为水生植物净化营养化水体中富营养成分提供理论参考和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19.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生植物的观赏特点,阐述了水生植物的配置原则、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及其种植要求,以期为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