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龙井茶香气成分的产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井茶是我国典型的地理标志茶类产品,其产地分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及越州产区3个产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及越州产区3个不同产区的一批次代表性龙井茶的香气成分组成特点及其相对含量水平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区龙井茶的香气成分在化学组成上存在一些差异,分别从钱塘产区、越州产区、西湖产区的龙井茶样品中鉴定出了47种、45种和40种共同香气成分;此外,基于龙井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了1个PLS-DA模型(拟合参数为R2Y=0.885,Q2=0.777),可区分3个不同产地的龙井茶样品;通过数据处理软件查明了龙井茶中的12种关键香气成分在3个不同产区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采用SPME-GC/MS联用技术对龙井茶香气成分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毅  须海荣 《茶叶》2008,34(2):85-88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西湖、越州、钱塘三个产区的龙井茶的香气物质,经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西湖龙井含有26个组分、钱塘龙井32个组分,越州龙井25个组分,含量分别占其提取物总量的56.21%、55.32%、55.19%.不同产区的龙井茶香气物质构成种类基本一致,芳樟醇、丁酸-反-3-己烯酯、异戊酸-顺-3-己烯酯、香叶醇、己酸-顺-3-己烯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顺茉莉酮、α-雪松烯、香叶基丙酮、β-法尼烯、β-紫罗酮、十五烷、2,4-二叔丁基苯酚、橙花叔醇、十六烷、十七烷、十四酸异丙酯、咖啡因、己酸-反-2-己烯酯等香气成分分别占西湖龙井香气物质提取总量的45.55%,钱塘龙井的40.80%,越州龙井的51.78%,是龙井茶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对构成其特征风味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09,(10)
本刊讯近日,浙江省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和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在杭州首次召开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工作会议。龙井茶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18个县(市、区)茶叶业务主管部门和省龙井茶管理  相似文献   

4.
毛祖法  陆德彪  朱如英 《茶叶》2002,28(1):35-35,42
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方案已于 2 0 0 1年 1 0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并实施 ( 2 0 0 1年第 2 8号公告 )。目前保护工作已经启动 ,已制订完成《龙井茶》国家标准和《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 ,省有关部门组建了管理机构 ,将于2 0 0 2年春茶推出首批标有保护专用标志的产品。1 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范围龙井茶原产地域划分为三个区 ,即 :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其中 ,西湖产区范围为现杭州市西湖区所辖行政区域 ,钱塘产区范围为现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区 )所辖行政区域 ,越州…  相似文献   

5.
胡兆康 《中国茶叶》2006,28(2):29-29
龙井茶是指以原产地域范围内采摘的茶树鲜叶。按传统工艺技术在原产地域范嗣内加工而成的一类扁形炒青绿茶。龙井茶按原产地分。可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按感官品质分,可以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6个等级,其中特级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润、挺直尖削,干茶色泽嫩绿鲜润,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匀齐。龙井茶优异品质的形成是独特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和精湛的加工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根据多年炒制龙井茶的实践经验,对龙井茶炒制技术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6.
浙江茶情(2)     
正1 2016年浙江茶叶生产情况2016年浙江茶产业在遭受严重"倒春寒"损失的情况下,产销仍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据统计,全省茶叶面积295.5万亩,同比略增;茶叶总产量17.2万吨,与上年持平;农业产值155亿元,同比增长7.6%。2龙井茶(钱塘产区、越州产区)国家标准实物参考样发布3月30日,龙井茶(钱塘产区、越州产区)国家标准实物参考样首次发布。本次发布的龙井茶国家  相似文献   

7.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3,25(2):16-17
龙井茶是我国最著名的传统名茶,它“色绿、香郁、味甘、形美”,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龙井茶原产于我国著名名胜风景区杭州西湖群山周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龙井茶的产区在扩大,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地域,有西湖、钱塘、越州三大产区,现年总产量已接近1500吨。龙井茶历来均靠手工炒制,且炒制手法十分复杂和费力。为了提高龙井茶的炒制效率和减轻制茶劳动强度,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龙井茶炒制机的研究和开发,并且取得了进展,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研究成功的多槽式龙井茶炒制机(名茶多功能机),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因为该机能在一台机器上完成龙井茶炒制的青锅和辉锅工序,并且加工出的  相似文献   

8.
《茶叶科学》2012,(1):28
<正>龙井茶是中国著名绿茶,享誉海内外,历来被奉为国宾礼茶。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茶、钱塘龙井茶、越州龙井茶三种。由于龙井茶声名显赫,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龙井茶,大大扰乱了龙井茶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等级龙井茶香气成分的GC—MS定性和GC定量后发现:香叶醇、苯乙醇、α—萜品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萜品烯、吲哚、2,6,6—三甲基—2—羟基环已酮、2,6,6—三甲基环已—2—烯—1,4—二酮、β—紫罗酮、醋酸—α—萜品酯、香豆素、正十八烷醇、吡嗪类、内酯类、紫罗酮类、倍半萜醇、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等物质的含量随茶叶级档的下降而下降;而正庚醛、丙酸、正已醛、青叶醇、正已醇、反—2—戊烯—2—酮等低分子量物质的含量随茶叶级档的下降而增加。前者往往具有令人喜欢的香型,而后者往往令人厌恶。不同等级的鲜叶因具有的成香反应的基质成分的含量、种类不同而使成茶带有不同感官反应的香气。青锅为龙井茶香气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辉锅阶段温和的外界条件,使茶叶中的Maillard反应、酯化反应、环化反应、异构化反应、分子重排反应等一系列成香反应顺利进行,进一步发展了茶叶香气。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还与鲜叶采摘的老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笔者因受聘于育种项目,工作之余有机会沉到茶园、农家、专业合作社处逛悠。所见所闻颇有感触,深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已向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提出了挑战。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茶叶生产管理和科研工作也得务实。本文所谈尽是一孔之见,有失偏颇,但求有识之士指教。龙井茶的无奈浙江省把龙井茶划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并列为地域性保护产品。实际上龙井茶工艺制作的扁形茶早已遍布全省,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11.
在龙井茶三大产区制备和筛选了26个代表性茶样,分析其感官品质,观测其冲泡下沉规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龙井茶外形长度、宽度、厚度、质量等量化参数出发,对龙井茶的下沉规律与感官品质相关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外形是影响龙井茶下沉的重要因素,长宽比大的龙井茶下沉速率更快;茶叶等级与质量水平影响龙井茶下沉规律,但不能以下沉快慢作为判断茶叶感官品质高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探究历史名茶六安瓜片不同等级间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选用内山六安瓜片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茶叶样品,以SDE法提取香精油,使用GC-MS配合标样做定性分析,加入癸酸乙酯为内标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4个等级的茶叶香精油中共鉴定香气成分96种,包括20种醇、18种酯、17种烯烃、16种醛、12种酮、7种杂环化合物和少量酸类;主要成分为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己酸-顺-3-己烯酯、苯甲醛、棕榈酸、芳香醇氧化物Ⅰ型、β-环柠檬醛、α-紫罗酮、顺-3-己烯-1-醇、庚醛和壬醛;从特级、一级、二级至三级,香气成分个数分别为79、60、55个和47个,相对于内标的含量分别为695.94、579.90、541.69和268.50,香气成分个数和香气总含量呈梯度递减;4个等级茶叶的共有高含量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橙花叔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己酸-顺-3-己烯酯,其含量随着等级降低而减少。六安瓜片的香气化合物包含多种类型且存在一些较稳定的高含量香气化合物,显露清香高爽的香型特征,但4个茶叶等级之间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摘时期对重发酵单丛茶香气及理化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采自春、夏、暑、秋四个茶季的重发酵型单丛茶进行分析,研究重发酵单丛茶香气组分与理化品质随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摘时期的重发酵单丛茶中,秋茶、春茶芳香物质种类相对较少(分别为41种和43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夏茶低;而夏茶和暑茶芳香物质种类多(分别为45种和48种),香精油总量占总挥发性成分比例比秋茶高。夏、暑茶芳樟醇氧化物、杜松醇、律草烯等含量较高,而香叶醛、吲哚、茉莉酮、橙花叔醇等花香型香气成分含量比秋茶低得多。夏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占总挥发性成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季节的茶叶,达到69.77%,而春、暑、秋茶相应所占比例分别为50.98%、51.75%和51.72%。感官审评表明,秋茶、春茶单丛香气品质得分比夏茶、暑茶高,即秋茶、春茶香气品质要比夏、暑茶好。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加工白茶具有明显的花香特征。为探明该原料在白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形成与变化规律,在室内控温控湿(温度18~22℃,湿度45%~60%)环境条件下,选用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和福云6号制成的传统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质联用法对茗科1号等10个适制乌龙茶品种鲜叶的萎凋在制品及其成品茶(简称花香白茶)进行了香气成分检测和化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花香白茶与传统白茶存在迥然不同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各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的花香白茶及其在制品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具有较高相似度;随着鲜叶萎凋减重率的增加,其香气组成在主成分分析二维得分视图中的模式分布渐趋离散,并发生群体定向逐步偏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花香白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与采制原料的品种特性密切相关。鲜叶萎凋减重率30%~60%为影响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关键发展阶段,并以萎凋后期(减重率≥45%)对其在制品香气组成的影响最为突出。从乌龙茶品种试样中可检出的136种香气成分显著富集于3种变化趋势模型,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橙花醛、水杨酸甲酯、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香气成分可视为花香白茶香气品质工艺耦合调控的主要化学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柚子花茶香气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枝术,首次分析了中国柚子花茶香气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30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约占香气挥发油总量的83%,尤其是萜稀醇类,其含量约占60%,含量较高的组分有芳樟醇、橙花叔醇、反,反-法呢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植醇等。此外,还分析了柚子花茶的香型特点,并与茉莉花茶和白兰花茶的香气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河西园茶、沩山毛尖和湘尖茶是我国湖南地区典型的烟熏茶类。本文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技术鉴定了以上烟茶的香气成分,同时也比较了它们在香气组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烟熏茶叶的香气特性由原料茶自身固有的成分和由特异工艺加工产生的二次产物,以及茶叶吸附的烟气成分3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7.
西湖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浸出浓度与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晓林  龚淑英  张月玲 《茶叶》2006,32(2):92-96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冲泡水温与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与冲泡次数对西湖龙井茶冲泡效果的影响.对茶汤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一次冲泡时,茶汤中各种成分的浸出浓度与冲泡时间呈正相关,各种成分的相对浸出速率为咖啡碱〉氨基酸〉水浸出物〉茶多酚.分次冲泡时,酚氨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各种成分浸出浓度据温度的不同在第1泡或第2泡出现最高值,第3泡之后开始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川红(CH)和祁红(QH)香气特征及成分差异,以两个地区的红茶样品为材料,运用感官因子审评法结合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HS-SPME/GC-MS)对CH和QH典型样品的香气特征及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依据各物质相对含量与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评估呈香贡献率。结果表明:‘川红1号’(CH1)呈现出以果香、甜香和烘烤香浓郁,花香适中,木香和鲜香较淡,有微弱清香的特点;‘川红2号’(CH2)则以花香和甜香为主,果香、清香和烘烤香较突出,鲜香和木香微弱的特征;QH呈现出甜香和果香明显,其余香型均较突出的特点。ROAV分析结合香气特征性描述表明,3种红茶共有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为芳樟醇和香叶醇;CH1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还有2-己烯醛、柠檬烯和糠醛,其ROAV分别为362.59、6.74和1.05;CH2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是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醛、顺-3-己烯醇和苯甲醇,ROAV分别为1472.33、462.22、383.92和4.42;QH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是芳樟醇氧化物、正己醛、苯乙醛、正壬醛、顺-3-己烯醇和2-戊基呋喃,ROAV均大于100。此外,3种红茶中共有的12种香气物质,包括芳樟醇、苯乙醛、正己醛、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正壬醛、2-戊基呋喃、顺-3-己烯醇、水杨酸甲酯、正庚醛、柠檬烯和苯乙醇,可能是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湿窨工艺及配花量对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SPME/GC-MS技术分析高档茉莉花茶的香气组分,结果表明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乙酸苄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是茉莉花茶的主香组分,这些成分构成了茉莉花茶香气浓度的基础。采用湿窨工艺窨制茉莉花茶,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杜松萜烯、吲哚、苯甲醇、橙花叔醇、乙酸香叶酯等成分的含量显著提高; 配花量在69%~115%之间,配花量递增,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含量亦随之增加,当配花量达到96%以上,茉莉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茶坯的吸香已趋于饱和。采用湿窨工艺窨制高档茉莉花茶的适宜配花量为90%~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