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给甜高粱在盐碱地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在伊犁河谷盐碱地开展新高粱2号密度试验、灌水次数试验、施肥试验、铺膜试验和去除分蘖试验等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栽培组合措施是:(1)株距14cm,行距60 cm;(2)施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氯化钾150kg/hm2;(3)饲用灌6次水;能源用灌5次水;(4)铺膜栽培;(5)饲用留蘖;能源用去蘖。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取收获饲用小黑麦后复种青贮玉米的栽培方式,同时进行氮素调控,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氮肥类型对复种方式下饲用小黑麦和青贮玉米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氮用量100kg/hm2的缓释氮肥处理小黑麦产量和品质显著优于其他用量尿素处理;青贮玉米生育期较长,中期追肥效果更好,其中,在一定地力基础上,N3(前茬小黑麦纯氮用量150kg/hm2,后茬青贮玉米纯氮用量200kg/hm2)处理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3.
马尚明 《作物杂志》2002,18(2):28-29
为了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增收,1998~2001年运用小区试验和大田对比示范,在宁南山区的西吉县兴隆镇的高进村进行了连续4年冬小麦膜侧栽培收获后复种地膜大白菜二熟高效种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膜侧栽培—地膜大白菜1季2种2收的混合经济产量10.64万kg/hm2 (其中 :冬小麦膜侧单产7554kg/hm2,地膜大白菜单产98811kg/hm2 ),产值2.86万元 /hm2,扣除投入成本4261.5元 /hm2,获纯收益24363元 /hm2,产投比6.7∶1,是当地习惯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高产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试验,以半夏产量为目标,以栽培密度、有机肥、氮肥、磷肥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喀斯特温凉气候区半夏产量与半夏栽培密度、有机肥、氮肥、磷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寻优,提出了半夏产量≥22500kg/hm2的相应的农艺措施为:栽培密度713.88万~741.06万粒/hm2,有机肥施用量31.21~36.29t/hm2,氮肥施用量112.15~133.85kg/hm2,磷肥施用量259.64~292.89kg/hm2;半夏产量≥24000kg/hm2的相应的农艺措施为:栽培密度738.90万~764.10万粒/hm2,有机肥施用量30.96~36.54t/hm2,氮肥施用量111.10~134.90kg/hm2,磷肥施用量253.11~292.89kg/hm2。  相似文献   

5.
环塔里木盆地核桃灌溉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新疆特色林果高效用水研究提供必要的现实依据,以新疆主要特色林果之一的核桃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核桃灌溉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核桃种植总面积2.72×105 hm2,占全疆核桃总种植面积的97.20%;(2)核桃栽培模式大致可分为栽植单作种植模式和栽植间作种植模式2大类;(3)核桃的灌溉仍然以漫灌和畦灌为主,低压管道灌、涌泉灌和滴灌技术在逐渐发展;(4)核桃在地面灌条件下,灌水定额1200~ 3000 m3/hm2,灌水5~8次,微灌条件下灌水定额150~600 m3/hm2左右,灌水13~30次;(5)核桃树在不同灌溉方式下单方水的产量为0.05~0.54 kg/m3,通过科学管理,在不同灌溉方式下核桃均能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黄芩在甘肃中部地区最佳的定植密度和采收年限,本文以黄芩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黄芩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20万株/hm2的二年生和三年生药材,测定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相关指标,并估算效益。结果表明:两年生和三年生黄芩在栽培密度为45万株/hm2时,其籽粒产量较高,分别为50.46 kg/hm2和62.77 kg/hm2;密度为105万株/hm2时,其鲜药产量较高,分别为11167.23 kg/hm2和16725.84 kg/hm2;栽培密度为75万株/hm2时,药材的平均单根最长最粗,鲜药和籽粒产量较高,纯收益最高,分别达到41009.39元//hm2和85083.64元/hm2。三年生黄芩除折干率外,产量性状指标均极显著高于二年生黄芩,纯收益增加35237.89~44074.25元/hm2。可见,适于甘肃中部地区黄芩最佳栽培密度为75万株/hm2,收获年限以三年生为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夏玉米生产中水氮投入不合理,缺少综合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对水氮优化管理模式评价的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博弈论组合赋权计算各指标权重,使用TOPSIS法建立模型对水氮减量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为关中平原夏玉米节水节肥环保增效的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20年在陕西杨凌开展水、氮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设置3个灌溉处理,以传统灌水量(800 m3 hm–2,W2)为对照、在此基础上减50%(400m3 hm–2,W1)和减100%(0 m3 hm–2,W0)。每个灌溉量下设5个施氮梯度,以传统施氮量(300 kg hm–2,N300)为对照、在此基础上减25%(225 kg hm–2,N225)、减50%(150 kg hm–2,N150)、减75%(75 kg hm–2,N75)和减100%(0)。分析不同水氮减量处理夏玉米产量、氮素利...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盐水灌溉及研究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色列盐水灌溉及研究状况*李维江李景岭(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济南250100)(山东省农科院情报所)我国约有2700万hm2盐碱地,其中已开垦种植的有700万hm2,还有近2000万hm2荒盐碱地尚未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新疆……  相似文献   

9.
采用侧土配方施肥统一推荐的"3414”设计,对水稻龙粳31的肥料效应进行分析,通过氮、磷、钾不同处理试验,对肥料的用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得出最佳的施肥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两个密度下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的最佳施肥量好于一元二次模型和三元二次模型的拟合施肥量,最佳施肥量为M1:N(尿素)154.8kg/hm2,P(磷酸二铵)99.5kg/hm2,K(硫酸钾)192.0kg/hm2;M2:N(尿素)135.75kg/hm2、P(磷酸二按)115.2kg/hm2、K(硫酸钾)155.2kg/hm2,M1施肥量高于M2,M1产量也高于M2。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于‘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膨大的水肥组合,在全生育期设置4个灌水量,4个施肥量梯度水肥一体化滴灌试验,探究其对‘克瑞森’果实膨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主副互作对设施‘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膨大的影响差异显著。灌水量5850、5400 m3/hm2与施肥量3150、2700 kg/hm2互作利于果实横径、纵径伸长、单粒重增加、硬度增强,以灌水量5850 m3/hm2与施肥量2700 kg/hm2互作效果最佳。灌水量5400、4950 m3/hm2与施肥量3150、2700 kg/hm2互作利于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灌水量4950 m3/hm2与施肥量3150 kg/hm2互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大豆品种黑河19的窄行密植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泽宇 《作物杂志》2005,21(1):44-45,i006
自1996年开始,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选 用黑河19进行了窄行密植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黑河农科所进行,参试品种为半矮秆大 豆黑河19。1997年采用大区对比法,设3种密度: 即44.4万株/hm2、55.6万株/hm2及66.7万株/ hm2;设4种行距:即45cm、30cm、22.5cm及15cm。 平作不起垄,小区面积31.5m2,每隔3区设66cm垄 距,保苗30万株/hm2为对照。1998年和1999年试 验采用随机区组法,3次重复,设3种密度:即44.4 万株/hm2、55.6万株/hm2及66.7万株/hm2;设3种 行距:即30cm、22.5c  相似文献   

12.
甘蓝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水氮利用及氮素运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甘蓝过量灌溉和施肥问题,试验通过设置甘蓝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灌溉量和施氮量等因素,从水氮运移及其利用效率出发,探讨垄膜沟灌和膜下滴灌水肥利用规律。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模式下施纯氮3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57135 kg/hm2。膜下滴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垄膜沟灌处理,其中施300 kg/hm2纯氮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膜下滴灌模式的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垄膜沟灌模式。垄膜沟灌模式矿质态氮向下运移的深度和数量明显要大于膜下滴灌模式。收获后,整个200 cm土层矿质态氮含量均表现为垄膜沟灌高于膜下滴灌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次性减量施用缓控释肥对机采棉氮磷钾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获得适宜安徽沿江棉区的机采棉最佳施肥量,根据“3414”肥料试验方案,以棉花品种‘中915’为材料,设计氮磷钾3因素4施肥水平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棉花单株结铃数、单铃重等均高于不施肥对照(CK),各施肥处理皮棉产量为834.83~1443.35 kg/hm2,较CK增加了37.9%~138.4%,N2P2K2处理(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的皮棉产量最高。棉花单株氮累积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37.2%~79.4%,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以N2P2K2处理最大。棉花单株磷素累积量各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8.1%~53.5%,N1P1K2处理(N 75 kg/hm2、P2O5 37.5 kg/hm2、K2O 120 kg/hm2)最大,N2P2K2处理次之。棉花单株钾累积量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增加了29.9%~97.0%,以N2P2K3处理(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80 kg/hm2)最大,其次为N2P3K2(N 150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20 kg/hm2)、N2P2K2。综合来看N2P2K2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最好。结合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相关数据综合分析,推荐在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模式种植可采用缓控释肥一次性减量施用,氮肥纯养分施用量为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20 kg/hm2。  相似文献   

14.
于2019—2020年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农科所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在统一氮、磷肥用量(N 225 kg hm–2、P2O5 110 kg hm–2)的条件下,设置5个K2O施用量,分别为0 kg hm–2 (K0)、150 kg hm–2 (K1)、225 kg hm–2 (K2)、300 kg hm–2 (K3)和375 kg hm–2 (K4),研究连续多年秸秆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籽粒产量, 2年均在225 kg K2O hm–2时增幅最高, 2019年和2020年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64%和15.27%;施钾显著提高了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干物质向穗部转运的强度,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玉米氮、磷、钾积累量及花后氮、磷积累比例,但当施钾量>225 kg hm–2时增效降低。...  相似文献   

15.
鞠文焕 《作物杂志》2008,24(1):101-101
泰来县位于松娜平原,寒地花生栽培区。常年花生种植面积8000hm2左右,产量徘徊在4500kg/hm2左右。2005年开始探索寒地花生的增产途径,采用90~97cm大垄,垄上双行,从而比原60~65cm的垄距、垄上单行增加8万株/hm2左右,增产26%左右,产量可达到5500~6000kg/hm2。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和有机肥用量对鱼腥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氮肥、有机肥用量对鱼腥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为制定鱼腥草高产优质栽培措施提供依据;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测定了鱼腥草的产量及品质;通过试验,建立了鱼腥草产量、品质与其施氮量、有机肥用量间的数学模型;经模型解析与模拟寻优,获得鱼腥草茎叶产量≥8000 kg/hm2、根茎产量≥31000 kg/hm2、茎叶水浸出物含量≥16.60%、根茎蛋白质含量≥1.64%、根茎水溶性糖含量≥3.60%、根茎脂肪含量≥0.37%、根茎纤维素含量≤3.28%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氮量182.51~ 490.47 kg/hm2,有机肥施用量20678.46~49802.34 kg/hm2。在鱼腥草栽培中,合理的施用氮肥和有机肥,才有利于鱼腥草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陈明华 《作物杂志》2001,17(1):18-19
随着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近年来,闽清县在平原稻区推行粮经两熟制的栽培模式—番茄 +杂交晚稻,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据统计,1999年全县推广面积250hm2,平均单产番茄7.44万kg/hm2,产值66960元 /hm2;晚稻7650kg/hm2,产值8874元 /hm2,年产值75834元 /hm2;比双季稻实收稻谷1.38万kg/hm2,产值14778元 /hm2 增61056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 合理安排茬口虽然番茄晚稻栽培季节不十分紧张,但为了提早番茄上市和保证晚稻安全齐穗,番茄应在上年11……  相似文献   

18.
秋马铃薯免耕栽培稻草覆盖示范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元 《作物杂志》2002,18(1):20-20
秋马铃薯免耕栽培稻草覆盖技术是我们总结的一套高产经验,1998年该项技术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创新二等奖。1993年至今,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深受种植区农户的欢迎。2000年秋季,全镇示范种植免耕栽培稻草覆盖秋马铃薯56.67hm2 。平均单产13080kg/hm2 (最低单产11535kg/hm2,最高单产16245kg/hm2 )。1 技术要点1.1 适时播种 水稻收获后,及时整地抢栽(挖好四边沟、中沟,沟深20~27cm,以利排水 ),栽期8月27至9月3日。过早栽种……  相似文献   

19.
以直立型绿豆品种辽绿5号和半蔓生型绿豆品种辽绿6号为试材,施用不同量的磷酸二铵(0kg/hm2、150kg/hm2、225kg/hm2)进行试验,探讨磷酸二铵对不同株型绿豆品种叶片的光合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图为株型绿豆品种合理选用磷酸二铵用量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对绿豆叶片中的叶色值、光合速率、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值的影响都是以适量肥(150kg/hm2)最高;对绿豆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的含量影响,处理间适量肥最高;适量肥可提高绿豆三种酶的活性,增强绿豆抗逆性;不同株型绿豆品种适宜用量磷酸二铵150kg/hm2;施肥处理对株型绿豆品种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辽绿6号高于辽绿5号。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高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下,N、P、K平衡施肥和增施P肥有利于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小麦全株干物质量随生育期的增长而增长;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80kg/hm2、180kg/hm2、90kg/hm2时,小麦产量和纯收益最高,分别达到了4631kg/hm2和8454元/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N、K肥相同施用水平下,随着施P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增加趋势,表明小麦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应配套实施N、P、K平衡施肥,以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