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大播幅、增加行距、促进匀播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高产栽培技术。它改善了单株小麦生长空间狭窄,营养面积小,田间荫蔽等问题,是一种适合在高水肥田中栽培、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的新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应处理好小麦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使个体营养好,发育健壮,穗足,穗大、千粒重增加。总结了冬小麦精播与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郯城县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青峰  孟凡胜  李龙  李宝强  王靖  周忠新  孔令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268-11269,11301
[目的]探讨郯城县小麦宽幅精播的高产潜力。[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宽幅播种对小麦产量、根系活力及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小麦宽幅播种在单株分蘖数、三叶大蘖数和次生根数及根系活力上均明显高于传统播种和精播半精播播种。与精播半精播和传统播种相比,宽幅播种小麦0~14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量均有所增加。宽幅播种的无穗茎、收获时青穗、下落穗分别为5.7%、4.7%和6.6%,分别比精播半精播播种方式减少17.0、2.6、2.5个百分点。宽幅播种可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显著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生产效率比常规技术提高10.6%~16.4%。宽幅播种比传统播种增产960.0 kg/hm2,比精播半精播播种增产535.5 kg/hm2,增产效果显著。[结论]宽幅播种比传统播种有利于小麦增产,能增强小麦根系活力,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小麦的抗旱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种子分散式粒播的小麦栽培技术。该技术可避免小麦群体争肥、争水、争光照,实现分蘖粗壮、根系发达、增加穗粒重、提高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5.
浅谈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是由濮阳市农业局、山东农业大学余松烈教授牵头研究成功的一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2012—2014年先后在濮阳市的濮阳县、清丰县、范县等地安排试验、示范0.533万hm2,结果表明,宽幅精播技术比传统播种技术增长10%。一、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的特点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农机和农艺相结  相似文献   

6.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将播幅扩大到7~8cm,将行距增加到26~28cm,可以实现播量相对准确,子粒分布均匀,提高出苗整齐度,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  相似文献   

7.
一、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的主要特点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余松烈教授牵头研究成功的一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高产栽培技术。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行距、增播种幅宽、促进小麦均匀播种为核心,改变以前密集条播一条线为宽播幅的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高产栽培技术。自2009年以来,示范推广0.67万hm~2,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 高产小麦半精量机播配套技术,已在我省试验、示范两年,并初见成效。现简报如下,供参考。一、高产小麦半精量机播的意义我省小麦亩产常年在300公斤以上的麦田约800—1200万亩,占22—31%,既是全省小麦生产基地又是夏粮贡献大的地区。由于采取“大肥大水,大播量”的传统做法,故造成群体过大,容易倒伏,使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为此,经三年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和生产实践证明,降低播量可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协调群体和个体关系,再加上配套技术措施,是实现高产小麦不倒的重要途径。我省高产麦田一般播种量为10公斤以上,但山东省采用亩播5公斤左右的精播量方法,已推广508万亩。根据我省自然状况、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将播幅扩大到7-8cm。将行距增加到26~28cm,可以实现播量相对准确,子粒分布均匀,提高出苗整齐度,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利用这种技术一般可增产10%以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有机小麦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是在高产地力条件下的栽培技术,精播技术的基本苗较少,为每667平方米8万~12万,群体动态比较合理,群体内光照条件好,个体发育健壮,从而使穗足、穗大、粒重、抗倒、高产。下面为大家介绍有机小麦精量播种高产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为南乐县小麦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南乐县种植模式上的第2次创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小麦宽幅种植技术特点(一)扩大了播幅将播幅由传统的3~5cm扩大到7~8cm,改传统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个体占地空间大,克服了籽粒入土争  相似文献   

13.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是余松烈院士在小麦精播栽培技术基础上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的一项小麦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改传统密集条播子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6-8cm)种子分散式粒播,使单位面积内定量的麦种分布均匀,解决小麦精播在生产应用中的缺苗断垄等问题,促进个体发育健壮,同时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阿克苏地区把增加播种量及提高播种量到22 kg/亩作为冬小麦单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对冬小麦单产水平的提高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各地都积极开展半精量播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成效。根据两年来乌什县冬小麦半精量播种试验和生产栽培过程中所摸索、研究、总结出的各项有效措施,结合试验和多次专题调研的结果,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提出大面积冬小麦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通过选择品种、降低播种量到10~12 kg/亩、基本苗保持在15万~18万株/亩、有效成穗达47万穗/亩、单穗重1.2~1.3 g、优化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实现大面积单产水平达到500 kg/亩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精播高产栽培北京在地区推广是可行的,可有效防止高产倒伏,是北京地区小麦亩产稳定突破450kg的重要技术体系;生产中最大面积推广品种京411和京冬8均适合搞精播;最佳精播时间为9月20~26日,可推迟到9月30日,与目前生产比较,基本苗平均降低8~12万,亩省种5kg左右,增加底氮比例到55%~70%,提高磷,钾肥用量;春季管理追肥提前到小花后期,拔节前期,不浇返青水,氮肥利用率提高,产量提高8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冬小麦生产中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小麦生产水平的一项配套技术。因此,我们从1999年秋播开始,利用在天水农业学校教学实习农场和清水县冬小麦良种繁殖基地,进行了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经过三年的努力,逐步探索出了冬小麦精播高产机理及一套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钢  汤永禄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044-1048
以连续四年小区试验和多年多点同田大区对比试验为基础,分析了精量露播小麦的群体质量。精量露播栽培小麦表现出明显的早发生长优势、根系生长优势和持续生长优势,这三大生长优势显著提高了精量露播小麦的群体质量,形成了构建高光效能的高产群体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业》2008,(5):44-45
2008年突出抓好10项重点工作。 1全力服务粮食高产创建一要积极参加农业部开展的在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主产省(区)建设500个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的创建活动;二要以作物免耕栽培、超级稻新品种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与氮肥后移、玉米增密高产栽培与地膜覆盖栽培及马铃薯脱毒种薯与间套作等关键技术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小麦地膜覆盖穴播的要求和特点1.1 对整地质量要求严格播前土壤要达到平整、无根茬、无坷垃 ,墒情适宜时才能播种 ,地湿不能播种。1.2 播种机具要配套用 2 4马力拖拉机牵引小麦覆膜穴播。1.3 节省种子小麦地膜覆盖穴播亩用种 8~ 9kg ,比晚茬麦常规播种少用 5kg左右 ,亩节省投资 10元。1.4 有利于包衣种子的推广由于采取半精量播种 ,便于包衣种子的推广。1.5 能充分利用有效降雨可使无效雨变有效雨 ,降水利用率提高 1倍以上。2 主要技术措施2 .1 选地为保证播种质量 ,应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灌水方便的中上等肥力的地块。…  相似文献   

20.
孜然属伞形花科孜然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喜冷凉气候,抗旱性强,耐寒。生育期70~100天,株高30~40厘米,叶线形,单株分枝6~9个。本试验通过孜然不同的播期栽培,以求找出本地种植孜然的适宜播期。一、试验方法1.试验地情况试验设在托木吾斯塘乡10村1组,土壤肥力中等,砂壤土,地势平坦,前作小麦。2.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