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艾尺蠖是一种偶发性桑园害虫,由于抗药性极强,一旦爆发,极难控制。通过室内试验、室外调查发现,不同的药剂,同一药剂不同的浓度,同一药剂同一浓度不同的虫态,同一药剂同一浓度幼虫的不同龄期对防治效果的影响不同,药剂中以对辛硫磷、毒死蜱、乙酰甲胺磷、桑虫清、灭多威等较为为敏感,虫态中以蛹期抗药性最差,幼虫阶段以1到2令抗药性较差,施药方式以施药于桑叶背面优于施药于桑叶正面。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有效的枸橘潜叶甲防治药剂,本文选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等20种常用化学药剂,在桂林地区的红江橙和柚树上进行了柑枸橘潜叶甲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丁硫克百威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丙溴磷乳油等14种药剂,防治越冬代出蛰的成虫或新一代成虫效果较好,每年施药1次即可达到防治目标;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14%甲维盐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和20%烯腚虫胺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性较差;15%哒螨灵乳油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则不宜作为枸橘潜叶甲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六种药剂对芒果蓟马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三唑磷EC 、5%啶虫脒EC和3%阿维菌素EW在生产中能有效控制芒果蓟马虫口密度的增长,药后第8天防效分别达82.3%、79.3%、79.3%,持效时间长,且对果树安全,适宜在芒果生产中推广应用;25%吡虫啉WP对芒果蓟马的防效也较好,可与上述三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减缓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功夫对芒果蓟马的防效较差,可能是长期反复使用,使害虫对其产生了抗药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柑桔种植面积的扩大,柑桔潜叶蛾的发生逐年加重,加之果农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致使该虫产生明显抗药性,防治效果不断下降。为生产上推荐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本文开展了6种杀虫剂对柑桔潜叶蛾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对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不尽相同,5%/阿维菌素6000倍液速效性、持效性和保梢效果都最高,其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和20%啶虫脒12000倍液,而20%丁硫克百威1500倍液和10%联苯菊酯3000倍液的防效和保梢效果相对较差。试验期间6种药剂对柑橘均安全。生产上要选择好防治适期和防效好的药剂,同时注意不同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剖检荔枝蝽越冬雌虫卵巢发育等级,对该虫的产卵盛期进行预测。并测定了在产卵盛期前7天或产卵盛期当日施药防治荔枝蝽的田间防效,测定了7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和9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致死作用以及其中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荔枝蝽3级卵巢的发生情况,推算4级卵巢的发生时间,可准确预测雌虫的产卵盛期。在产卵盛期前7天或产卵盛期当日喷施522.5克/升氯氰?毒死蜱乳油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荔枝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的防效达71.3%~84.0%。但药后7~10天,防效明显下降。产卵盛期当日施药的防效略优,防效下降的幅度也较小。此外,噻虫嗪、啶虫脒和呋虫胺等3种药剂,对荔枝蝽和荔枝蒂蛀虫成虫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田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这3种药剂对枝蝽的防效为80.5%~87.0%,对荔枝蒂蛀虫为81.5%~88.9%。上述3种药剂,在荔枝果期施用,可有效减少荔枝蝽发生,并兼治荔枝蒂蛀虫。  相似文献   

6.
目前,荔枝蒂蛀虫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药剂的不规范使用,导致施药次数增加,防治难度加大。为筛选对荔枝蒂蛀虫有高效防控作用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药膜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种药剂中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LC50为7.34 mg/kg,具有较高的毒力,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的毒力则相对较差。田间药效试验中,以上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效均在90%以上。本研究表明,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对荔枝蒂蛀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荔枝产区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浙江省果桑种植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与为害严重的问题,拟通过观察桑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的形态变化,划分接种感染时期及接种部位,调查感染率及病原侵染部位,据此确定病害的防治适期,并且通过田间防效试验确定2种常用防治药剂的用量和施药次数。在桑树开花及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人工接种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发现病原菌侵染桑花的起始时间是初花期,侵染部位是雌花柱头,被感染的桑花柱头完全伸展开,颜色呈乳白色或白色。在桑树开花的不同时期以2种常用防治药物供试,通过不同用药次数和不同用药浓度的组合试验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仍然是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有效药剂,2种药剂分别以质量浓度1 mg/L、1.5 mg/L的药液轮流施用3次(每次间隔7 d),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其中第1次施药在花穗形成后到初花期,此时大部分桑花柱头呈半圆形卷曲状、部分开始伸展,颜色介于浅绿色至乳白色之间,但尚未完全成熟。调查施药时间、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对成熟桑椹的果实性状(果长、果横径、千克果实数量、单粒果实质量)影响不明显,而桑果产量则与感病率相关。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果桑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桑花柱头的形态辅助开花物候期来确定桑椹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实施上述组合防治方案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在桑园害虫防治工作中,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有机磷一类农药品种,造成鳞翅目害虫的抗药性逐年提高,农药的喷施浓度和用量持续增加,防治效果迅速下降。因此筛选新的桑园治虫药剂,扩大桑园治虫农药谱,提高防治效果,是桑保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统一部署,浙江省重点蚕区桐乡市进行了氨基甲酸脂类农药24%万灵水剂和20%灭多威乳剂防治鳞翅目害虫的药效试验及对家蚕的安全饲喂测试。现将试验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采用仲丁灵、乙草胺、金都尔和甲草胺四种化学药剂对草原菟丝子进行防治效果测定。结果表明,四种药剂中乙草胺防治效果最佳,一次施药和二次施药对菟丝子的抑制率分别为74.7%和81.1%;且二次用药对菟丝子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一次用药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取最新8种杀螨剂进行柑橘全爪螨敏感度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初期柑橘全爪螨敏感度最低的药剂是联苯菊酯乳油,但在后期对该药剂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害螨对螺螨酯悬浮剂和联苯肼酯悬浮剂的初始敏感度较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对该药剂越来越敏感。对于5%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20%哒螨灵悬浮剂、20%乙螨唑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0%丙溴磷乳油,害螨一直处于较为敏感的阶段,施药后30天的死亡率在98%以上,害螨还未对这几种药剂产生抗药性,是万州果园害螨防控的良好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了蓝莓园蓟马的发生动态,并选取新型及常用针对蓟马的8种杀虫剂,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①蓟马危害蓝莓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出现两次活动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7月中旬。②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及5%啶虫脒乳油在各供试浓度下,药后1、3和7d防治效果均在60.48%以上,因此,呋虫胺与啶虫脒是防治蓟马的首选药剂,其余6种药剂对蓝莓上蓟马亦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选择时需要合理选用浓度及综合考虑其速效性与持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蓝莓蚜虫,选取新型及常用针对蚜虫杀虫剂共6种,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SE、70%吡虫啉WG及20%啶虫脒SP在各供试浓度下,药后7、14和21d防治效果均在88.78%以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70%吡蚜酮WG、95%矿物油EC及1.5%苦参碱SL三种药剂对蓝莓蚜虫亦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其防效与持效期均弱于前面三种药剂。  相似文献   

13.
借助柑桔潜叶蛾性诱剂对四川省北部三个柑桔主产区的柑桔潜叶蛾进行了种群消长动态监测,同时研究了8种不同化学药剂对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川北地区,柑桔潜叶蛾一年发生约8代,世代重叠。7月中下旬开始柑桔潜叶蛾虫量急剧增多,8月13日到达第一个爆发高峰,11月之后虫量急剧减少;秋稍期药剂防治显示,15%茚虫威EC速效性最好,施药后3d平均防效高达91.5%,20%氯虫苯甲酰胺SC持效性最好,施药后7d平均防效高达93.1%,且保梢效果最好,平均保梢效果为90.8%。因此实际生产中,综合评估药剂速效性、持效性和保梢效果,建议优先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柑桔潜叶蛾,其次是15%茚虫威EC和20%丁硫克百威EC。为进一步降低后期药剂防治压力,减少越冬虫源,可以在6月初借助装有性诱剂的诱捕器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5.0%蚜虱净、0.6%虫螨光、4.5%高效氯氰菊酯、40%氧化乐果4种农药对田间虫害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低毒农药蚜虱净、虫螨光对紫花苜蓿上的豌豆蚜、蓟马和盲蝽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d,蚜虱净和虫螨光对豌豆蚜、蓟马和盲蝽的防效分别达到95%,86%和74%以上。与高效氯氰菊酯和氧化乐果等菊酯类和有机磷农药效果相似,可以替代该类药剂。  相似文献   

15.
正据《北京农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不同施药方式下烯啶虫胺对苹果黄蚜及非靶标昆虫的影响研究》(作者寇弘儒等)报道,为了明确不同施药方式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非靶标昆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常规喷雾和树干注射2种方法施药,调查烯啶虫胺施药后苹果黄蚜和非靶标昆虫的田间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桑黑枯型疫病是植物病原细菌侵染引起的重要病害,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病原生物的抗药性也发生了变化,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通过研究分离了致病病原,在证明其致病性的基础上,筛选出了低防治成本高抑菌效价的抗菌素,抑菌效价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盐酸环丙沙星、盐酸恩诺沙星、诺氟沙星、链霉素、头孢塞呋。使用药剂的经济有效浓度为100mg/kg,最低有效浓度为12.5mg/kg,药剂间复配未见有增效作用。室外调查发现,不同桑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在盐城地区推广的桑品种中以农桑8号抗病性最强,湖桑32号、育151、特山一号抗病性一般,以育7-11、792抗病性较差。在肥培管理方面以不施有机肥的田块发生重,在土壤养分指标方面,以速效磷、速效钾供应能力不强的田块发生重。试验还发现,夏伐迟早、施肥品种、稀释药剂的水质、施药前是否摘除有病芽叶等措施均显著影响桑黑枯型疫病的综合防治效果。适时夏伐,让桑树及时恢复生长,化学防治前摘除有病芽叶,用pH为中性的自来水或井水稀释防治药剂,增施有机肥,并配合施用P、K肥均能有效地增强桑树的抗病能力,提高防治效果。桑黑枯型疫病的化学防治防治适期是在发病初期,以叶片上开始出现淡黄色小点时宜。  相似文献   

17.
徐州蚕种场有桑园30hm2以上,基本集中在场部周围,防治桑园害虫局限于敌敌畏、辛硫磷、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长期使用这些药剂,害虫产生了抗药性,2000年春期桑尺蠖等虫量较大,经防治效果不明显.为此,我们引进了桑园专用杀虫剂桑虫清进行了比较试验,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叶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观察不同药剂浸卵后对朱砂叶螨卵的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8%丁醚尿、95%苯丁锡、90%炔螨特3个药剂对朱砂叶螨卵的毒杀效果较好,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3个药剂对朱砂叶螨的毒杀效果较差,但是对卵的孵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用8种药剂对观赏草坪斜纹夜蛾进行化学防治研究,并运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LSR)测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农药BT及新型农药克蛾宝对该害虫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氧化乐果对该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虫口基数不大时可选用BT进行防治,在虫口基数大或高龄幼虫较多时应选用克蛾宝、氧化乐果进行防治,并正确进行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延缓其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选用8种药剂对观赏草坪斜纹夜蛾进行化学防治研究,并运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LSR)测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农药BT及新型农药克蛾宝对该害虫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氧化乐果对该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虫口基数不大时可选用BT进行防治,在虫口基数大或高龄幼虫较多时应选用克蛾宝、氧化乐果进行防治,并正确进行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延缓其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