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模拟酸雨下氯化镧处理对小麦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晓民  盛伟  杨吉 《核农学报》2008,22(6):851-855
模拟酸雨下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镧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下,1~100mg/L浓度的氯化镧可以促进小麦发芽、增加幼苗干重、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含量,并能抑制丙二醛和脯氨酸增多,增强了小麦对酸雨逆境的抵抗能力。从不同浓度的氯化镧对小麦的发芽、营养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综合判断可知,以10mg/L的氯化镧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干旱对玉米幼苗吸收磷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玉米幼苗在干旱处理下~(32)P的吸收,以及油菜素内酯(BR)和钙浸种对磷素营养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幼苗根系对磷的吸收和向叶部转移量随干旱强度增大而减少;油菜素内酯和钙有增加根系吸收表面积 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中ATP含量、促进磷的吸收和转移及缓解干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MET(Multi-Effect Triazole,多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在大豆始花期喷施200ppmMET,使植株个体矮壮紧凑,群体封行推迟,并提高了株间的透光率;同时,MET处理,使单株同化~(14)CO_2量显著增加,越接近成熟期喂饲~(14)CO_2,同化物向籽粒中运输的越多。MET处理对~(14)C同化物运砖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14)C同化物向根系及籽粒的运转。  相似文献   

4.
~(60)Coγ辐射对野牛草干种子的刺激生长效应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用不同剂量(25~300Gy)60Coγ射线辐射野牛草干种子,对辐射后干种子的发芽情况和幼苗的性状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观测,结果表明:辐射可促进干种子萌发,特别是100Gy辐射剂量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对田间出苗率,幼苗的根长、高度而言,150Gy是其临界点;辐照剂量在100Gy以下对幼苗的茎叶和根系鲜重有促进作用;因而,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初步确定促进野牛草种子萌发适宜的辐射剂量为100~150Gy。  相似文献   

5.
诱抗剂对水稻幼苗耐盐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试验对水稻幼苗做诱抗剂处理并进行盐胁迫,测定了不同品种幼苗各性状耐盐性诱导率,并进一步对品种R6幼苗的生理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诱抗剂对不同水稻品种幼苗的耐盐性诱导率有明显差异,品种R6的根长诱导率最高;用诱抗剂处理水稻品种R6后,耐盐能力比盐胁迫对照显著提高,表现为增加了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强了根系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诱抗剂还具有调节IAA和ABA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分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多效唑(MET)处理对草莓光合产物运转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MET处理减少了光合产物向草莓幼叶的分配,增加了向花、果实,特别是侧果的分配。而向顶果的分配则没有差异。MET处理还提高了草莓叶片光合产物输出的百分率。这些结果说明,MET对营养生长的抑制,导致了同化物的运转与分配有利于生殖生长,从而增加了草莓的单果重和总产量。  相似文献   

7.
番茄幼苗对硒的吸收与硫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浓度硒(<0.1ppm)促进番茄幼苗生长,高浓度硒抑制番茄幼苗生长,浓度愈高抑制愈强。硫降低硒对植物的毒害。番茄幼苗吸收硒后,以根积累最多,硒在各部位的分布顺序为根>茎>叶_4>叶_3>叶_2>叶_1。不同天数硫饥饿处理都促进番茄幼苗根对硒的吸收和运转,增加植株各部位的含硒量,其中以硫饥饿6天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系生长及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田间与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干拌种在不同施氮条件下对小麦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干拌种促进根系的生长,使后期单株根系鲜重增加,孕穗至灌浆期有较大的根量;孕穗后根系的SOD活性提高,根系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增强,从而延缓了根系衰老;处理同时提高了灌浆中期根系吸收32P的能力,使32P分配给穗、根系和叶的比例提高,减少了分配给茎鞘的比例。其中以20mgkg的烯效唑浓度干拌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水稻露白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率0.6111Gy/min,剂量0~61.11Gy,测定其幼苗 SOD 活性及苗高。结果表明:在0~43.65Gy 范围内,幼叶 SOD 活性无明显变化;当剂量达52.38Gy 以上时,活性有所增高。13.10~34.92Gy 可促进幼苗生长,而43.65Gy 以上剂量会抑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法实施磷肥对橡胶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观测营养液中橡胶幼苗根系在磷素作用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磷肥浓度1.0 mg·kg~(-1)、8.0 mg·kg~(-1)处理对幼苗根系分别呈现促进伸长和增重的作用。磷肥1.0 mg·kg~(-1)处理下,橡胶幼苗根系伸长量和生物量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其伸长总量最高;8.0 mg·kg~(-1)的磷浓度最适合橡胶幼苗根系增重,该处理下主根烘干重达到最高峰,增幅为不施磷肥对照的15%。  相似文献   

11.
王志芬  张福锁 《核农学报》2002,16(3):133-138
盆栽条件下利用86 Rb同位素示踪技术 ,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品种 (大穗型 :鲁 78 3 ,多穗型 :鲁麦 1 4 )根系86 Rb吸收活力的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后两品种根系群体86 Rb吸收活性 ,在开花前同步变化 ,鲁 78 3低于鲁麦1 4。前者在挑旗期达到最大值 ,后者则继续增加 ,开花期达到最大值。灌浆期间 ,鲁78 3根系群体86 Rb吸收活力显著低于多穗型品种。单茎根系86 Rb吸收活力的变化趋势虽然类似于群体情况 ,但鲁 78 3单茎根系86 Rb吸收活力显著高于鲁麦 1 4 ,其在灌浆后期低于鲁麦 1 4 ,大穗型品种鲁 78 3后期根系易于早衰。挑旗前 ,鲁 78 3根内86 Rb分配比例较高 ;开花到灌浆 ,根层86 Rb分配比例鲁 78 3明显高于鲁麦 1 4 ,结果前者叶层和穗层的86 Rb分配比例降低 ,籽粒灌浆受到抑制 ,千粒重明显下降 ,单穗粒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有机肥处理对小麦根系生长、活力和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通过温室砂培、室内分析,研究了有机肥、无机肥和有机无机配合对小麦根系活力、根系酸性磷酶活性、根尖呼吸作用、根系ATP酶活性,以及磷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增加了小麦根系的活力。单施有机肥在培养初期能显著提高根系活力,培养时间增长,效果明显下降,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能较长时间保持根系有较高的活力。有机无机肥配合,使小麦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使Imax增加,Km减小。结果说明,有机肥除提供小麦营养外,对其根系活力、生理代谢和吸收能力都有影响,从而直接促进了小麦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壮秧剂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龙粳31和垦稻24为供试品种,共设置9种调节剂[多效唑(MET)、脱落酸(ABA)、壳寡糖(COS)、萘乙酸(NAA)、烯效唑(S3307)、吲哚丁酸钾(IBAK)、缩节胺(DPC)、1-(3-甲酸甲酯-1,2,4-三唑)-基-3.3-二甲基-2-丁酮(CGR3)和胺鲜酯(DTA-6)]与壮秧肥配施的新型壮秧剂处理,以不添加调节剂的壮秧肥为CK,研究不同壮秧剂对水稻幼苗形态建成、生物量积累、分配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MET、COS、ABA、NAA、IBAK、DPC和CGR3均能促进龙粳31和垦稻24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其中,MET和ABA处理的2个品种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总叶绿素均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MET、ABA和COS能有效促进同化产物向根中转运,2个品种根中淀粉含量均高于CK。各壮秧剂处理(除NAA和DPC外)均对龙粳31和垦稻24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且其根冠比均显著高于CK。MET、S3307、DPC和DTA-6处理均提高了2个品种的壮苗指数和充实度。MET和S3307处理降低了2个品种的株高,但增加了茎基宽。COS和ABA处理下,龙粳31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CK,MET处理下的龙粳31和垦稻24的CAT活性最高。综上可知,MET、ABA和COS这3种壮秧剂能够提高龙粳31和垦稻24秧苗素质和植株抗性,有利于水稻幼苗生长,其中垦稻24作用效果优于龙粳31。本研究结果为化控技术在壮秧剂中的应用和水稻培育壮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NaCl胁迫对嫁接番茄根系质膜和液泡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NaCl胁迫下,对番茄嫁接苗和自根苗的根系活力、根系质膜H+-ATPase、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质膜和液泡膜Ca2+-ATPase、质膜氧化还原系统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胁迫条件下,嫁接苗根系活力显著高于自根苗。胁迫前期,嫁接苗根系质膜H+-ATPase活性、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质膜和液泡膜Ca2+-ATPase活性、质膜NADH氧化速率和Fe (CN)63- 还原速率被显著诱导;自根苗根系液泡膜H+-ATPase、H+-PPase和Ca2+-ATPase活性、质膜NADH氧化速率和Fe (CN)63- 还原速率被显著诱导。胁迫后期,嫁接苗和自根苗根系各项指标均被显著抑制,但嫁接苗各指标受抑制时间较自根苗晚,且数值上均显著高于自根苗。表明嫁接苗比自根苗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5.
小麦根蘖发育和产量对耕作和追氮方式以及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黄淮平原小麦生产中大量施用氮肥,探讨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对小麦根蘖发育的影响,以期实现减氮不减产并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标。  【方法】  2016—2018年连续两个种植年度,以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采用裂裂区设计试验方法,主区为施氮量 (240 、180 kg/hm2),副区为耕作方式 (旋耕、深耕),副副区为追肥方式 (撒施、隔行开沟追肥、隔二行开沟追肥),研究了小麦根系生长和生理活性、主茎和分蘖发育动态与成穗、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结果】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单株次生根数、根系活力、单位面积茎蘖数、叶面积指数 (LAI) 均随施氮量降低而降低。与旋耕相比,深耕条件下小麦生育中、后期单株次生根数和单位面积茎蘖数增多、根系活力提高、LAI增大。生育后期,隔行开沟追肥的单株次生根数、根系活力、单位面积茎蘖数和LAI最高,撒施次之,隔二行开沟追肥最低。减量施氮较常规施氮籽粒产量降低了2.41%,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内在利用率分别增加了29.67%、25.69%和2.29%。与旋耕相比,深耕条件下籽粒产量增加了5.60%,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效率分别提高了4.48%和8.47%。不同追肥方式中,隔行开沟追肥的籽粒产量最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效率显著提高,较撒施分别提高了3.62%、3.98%和7.38%,较隔二行开沟追肥分别提高了5.93%、6.34%和12.93%。  【结论】  深耕可提高生育中、后期小麦单株次生根数、根系活力和单位面积茎蘖数。常规施氮 (纯氮240 kg/hm2) 结合深耕 (深度25~30 cm)、隔行开沟追肥,可获得最高小麦产量;减施25%氮肥 (180 kg/hm2) 会导致籽粒产量降低,但结合深耕并采用隔行开沟施肥方式,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部分降低减氮所造成的产量损失,是获得高产高效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生理特性与种子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种子贮藏过程中各项活力逐渐降低,即种子的老化。老化不仅影响种子萌发与幼苗的生长,也会影响到后期植株的产量与品质。以玉米自交系昌7-2、杂交组合郑单958和农大108的F1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3个品种(系)的玉米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生理特性与种子活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与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呈正相关,其中昌7-2与各项活力指标的相关性、郑单958与活力指数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种子的老化时间而升高,与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呈负相关,其中昌7-2和农大108的相对电导率、昌7-2的MDA含量与各项活力指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郑单958的相对电导率与活力指数和MDA含量与各项活力指标的相关性也达到显著水平;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呈现一个先缓慢后加快的下降趋势;农大108的抗老化能力较弱,昌7-2和郑单958表现出较强的抗老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鸡粪对高产冬小麦根系活力和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产条件下 ,设置不同的鸡粪用量梯度 ( 1 5、30、45m3 hm2 ) ,以不施鸡粪肥为对照 ,研究其对小麦根系活力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肥处理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和单位面积穗数 ,增加了千粒重 ,但最高分蘖数和平均单穗粒数表现出了下降趋势。开花后旗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穗灌浆的进行而逐渐增强 ,群体光合速率增加 ;根群的吸收活力增高 ,这种正效应随鸡粪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60)Coγ辐射对毛竹种子活力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春菊  高健  牟少华 《核农学报》2007,21(5):436-440,455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干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发芽实验、电导率测定和TTC活力测定以及早期幼苗生长分级等4种方法研究了60Coγ射线对种子活力及早期幼苗生长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低于100Gy时,辐照能加快种子萌发进程,提高发芽率;而当剂量超过100Gy,则对毛竹种胚组织造成损伤,抑制细胞生长和分裂,不同程度地延迟了毛竹种子发芽过程,降低了种子活力,造成早期苗高和根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作用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强。毛竹种子发生诱变效应的最佳辐照剂量范围为100~175Gy。24h电导率与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和根生长等活力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是快速检验毛竹种子活力的重要指标。24h电导率和苗高又可作为检查辐射后毛竹种子活力变化和发生诱导效应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