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低硼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油菜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子龙  李加纳 《土壤学报》2008,45(4):718-724
为探索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油菜花期相关生理特性对低硼的响应差异,以2个具有相同遗传来源的黄籽(L1)和黑籽(L2)油菜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田间条件下低硼处理对甘蓝型黄、黑籽油菜花期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硼处理后黄籽油菜下部叶片中养分的再利用能力降低,而黑籽油菜仍有一定的养分可供利用;无论黄籽油菜还是黑籽油菜,低硼处理均使其花器官形态变小,干重下降,低硼对黄籽油菜雌雄蕊长度的影响大于黑籽;甘蓝型黄、黑籽油菜的花粉活力在低硼处理后明显降低,但黄籽油菜无活力花粉的比率明显高于黑籽油菜;低硼使甘蓝型油菜雄蕊和雌蕊中的可溶性糖、淀粉、游离脯氨酸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黄籽油菜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黑籽油菜。与相同遗传来源的黑籽油菜相比,甘蓝型黄籽油菜花期的相关生理特性更易受低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豆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差异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玉春 《核农学报》1990,4(2):71-74
用60_Coγ射线辐照13个大豆品种的种子表明,不同品种大豆的辐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应用3~H-TdR掺入法研究受辐照种子浸种初期的DNA合成情况表明,受辐照的大豆种胚出现非S期DNA合成,即修复合成。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差异与DNA修复合成有关,辐射敏感性高的品种DNA修复合成能力弱,辐射敏感性低的品种DNA修复合成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60)Coγ辐射菜心种子对苗期细胞膜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廖飞雄  潘瑞炽 《核农学报》2001,15(5):286-289
用60 Coγ射线辐照预先浸泡 1h的菜心种子 ,结果表明大于 2 0 0Gy的剂量处理引起膜透性迅速增大、MDA积累和POD活性显著提高 ,SOD活性在 40 0Gy以上时增大 ,六十天特青的辐射敏感性大于四九菜心 ;适宜的诱变剂量为 2 0 0~ 30 0Gy。  相似文献   

4.
~(60)Coγ辐射对毛竹种子活力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春菊  高健  牟少华 《核农学报》2007,21(5):436-440,455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干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发芽实验、电导率测定和TTC活力测定以及早期幼苗生长分级等4种方法研究了60Coγ射线对种子活力及早期幼苗生长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低于100Gy时,辐照能加快种子萌发进程,提高发芽率;而当剂量超过100Gy,则对毛竹种胚组织造成损伤,抑制细胞生长和分裂,不同程度地延迟了毛竹种子发芽过程,降低了种子活力,造成早期苗高和根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作用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强。毛竹种子发生诱变效应的最佳辐照剂量范围为100~175Gy。24h电导率与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和根生长等活力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是快速检验毛竹种子活力的重要指标。24h电导率和苗高又可作为检查辐射后毛竹种子活力变化和发生诱导效应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白桦航天诱变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白桦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对航天搭载后4个家系白桦的种子活力及1年生白桦苗木分析表明,太空环境对苗高影响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处理后均表现矮化现象。对白桦种子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4个家系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其它测定指标由于家系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异,总体表现为:航天搭载后对白桦种子活力有促进作用;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净光合速率略有提高;3个家系白桦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比地面对照低。  相似文献   

6.
50MeV/u碳离子辐照休眠和萌发春麦种子的M_1代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MeV u碳离子辐照春麦 86 336和 1 46 1 5的休眠和萌发种子。通过M1代生物学性状和苗期POD、SOD和CAT酶活性、蛋白质含量以及MDA含量等研究表明 :1 )同对照相比 ,许多生物学性状的变化表现出萌发种子大于休眠种子 ;除蛋白质含量外 ,SOD酶活性、P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MDA含量等在休眠种子和萌发种子间差异显著 ;2 )两个春麦材料的表现 ,在有些性状的变化上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7.
籼稻2个杂种F1种子活力和劣变处理后生化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杂交稻种子在储藏过程中品种间抗老化能力的差异,采用人工老化方法研究了杂交籼稻“汕优63”F1;和“特优559”F1种子活力,比较了2品种劣变后9个生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活力,SOD、POD、CAT、脱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种子老化而降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和MDA含量随种子老化增加。劣变后“特优559”的SOD、POD、CAT、脱氢酶活性降低程度及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增加程度比“汕优63”低,说明“特优559”抗老化能力比“汕优63”强。SOD、POD、CAT、脱氢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种子活力极显著正相关,电导率、可溶性糖、MDA含量与种子活力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辐照对苦荞种子发芽及苗期细胞膜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国柱  申慧芳 《核农学报》2008,22(6):794-797
利用不同剂量(100~5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3个苦荞品种的干种子,研究γ射线对苦荞幼苗的性状、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3个苦荞品种的发芽率、苗高、根长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SOD酶活性和POD酶活性则逐渐增加,但在0~300Gy剂量辐照范围内的晋荞2号和九江苦荞的SOD酶活性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γ射线对不同品种各性状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同,3个品种辐照敏感性依次为九江苦荞>西农1号>晋荞2号。  相似文献   

9.
用六倍体小黑麦“黑杂266”作母本,3个春小麦品种“龙辐30138”、“龙麦11号”、“龙辐10271”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前用~(60)Coγ射线600—1600rad活体慢照射雄配子或雌配子。通过对受精过程的切片观察,授粉后6小时,辐照雄配子的有61.70%的胚囊解体,辐照雌配子的为70.00%,未经辐照的为59.38%。辐照处理明显提高了杂种的结实率,但是,结实率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试验表明,辐照雌配子和雄配子的适宜剂量分别为600rad和800rad,但不同品种间辐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辐照对杂种籽粒的完好率有明显提高。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胚挽救,可使有胚无胚乳杂种种子获得幼苗。  相似文献   

10.
辐射对果树花粉发芽率及远缘杂交亲和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靖  尚霄丽  张建鹏 《核农学报》2006,20(5):395-397
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和紫外线辐照对帚型山桃、凯特杏、黑宝石李3种果树花粉后其发芽率及远缘杂交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60Co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后,3种果树花粉的发芽率与对照相比都明显降低。3种果树花粉的辐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其中黑宝石李花粉最敏感,花粉发芽率降低最明显;帚型山桃次之;凯特杏的花粉最不敏感。辐照后的低花粉发芽率降低了远缘杂交的坐果率。  相似文献   

11.
氮素对菠菜衰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素与菠菜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菠菜生长前期,植株根系活力增强,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SOD、POD、CAT等保护酶活性升高,但生长后期均持续降低;而叶片电解质渗漏及丙二醛(MDA)含量在全生育期内则持续增加。在施氮量低于600.kg/hm2条件下,增施氮素可显著降低菠菜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及MDA含量,增强SOD、POD和CAT等保护酶活性及根系活力,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延缓菠菜衰老,进而提高菠菜产量。菠菜收获时,氮素用量600.kg/hm2处理的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分别比对照(不施氮)降低50.9%、67.2%,SOD、POD和CAT活性及根系活力分别高59.2%、478.4%、290.9%和131.3%;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分别高59.6%、131.3%,增产率达88.0%。施氮量达900.kg/hm2时则发生负效应,虽然产量比对照增产75.3%,但比600.kg/hm2施氮量减产6.7%。  相似文献   

12.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系生长及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田间与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干拌种在不同施氮条件下对小麦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干拌种促进根系的生长,使后期单株根系鲜重增加,孕穗至灌浆期有较大的根量;孕穗后根系的SOD活性提高,根系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增强,从而延缓了根系衰老;处理同时提高了灌浆中期根系吸收32P的能力,使32P分配给穗、根系和叶的比例提高,减少了分配给茎鞘的比例。其中以20mgkg的烯效唑浓度干拌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施钾方式(一次性施入和钾肥后移)对高产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为高产春玉米钾素养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玉米为供试品种,2个施钾水平(K2O 150和300kg/hm2)及施钾后移处理下,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各土层根系干物质重、根系活力及其酶活性,成熟期测定根条数、根幅。[结果]300kg/hm2施钾水平与150kg/hm2施钾水平相比,各土层根系干重增加,尤以吐丝前0—20cm土层为根干重增加幅度最大,20—60cm土层根干重占总干重比例减小,尤以乳熟期为甚;各土层根条数、最大根幅增加,最大根幅下移;各生育时期各土层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丙二醛(MDA)含量下降。相同施钾水平下,施钾后移各生育时期0—60cm各土层根系干重减小;0—20cm土层根干重占总干重比例增加;最大根幅、根条数及最大根幅深度均减少,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差异增大;各土层根系活力、SOD酶活性和POD酶活性降低,MAD含量增加。[结论]300kg/hm2施钾量较150kg/hm2施钾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且延缓根系衰老,尤其可促进深层根系的生长;同一施钾水平下,施钾后移则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降低了根系的干重。  相似文献   

14.
郭和蓉  张腾  袁红丽  曾瑞珍  张志胜  谢利 《核农学报》2021,35(12):2688-2695
为创建抗茎腐病杂交兰资源,本研究以玉女兰类原球茎为材料,采用12C6+重离子辐射技术结合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粗毒素筛选抗茎腐病突变体。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12C6+重离子辐射后,玉女兰类原球茎的死亡率差异显著,辐射剂量为50 Gy时,死亡率为54.66%;尖孢镰刀菌粗毒素对玉女兰类原球茎存活率影响显著,当粗毒素滤液浓度为80%时,玉女兰类原球茎存活率为41.98%。采用逐步筛选法对经50 Gy12C6+辐射后的玉女兰类原球茎进行抗茎腐病筛选,获得14个抗性系类原球茎,筛选率为4.67%;对抗性系类原球茎进行分化、生根壮苗和移栽,获得3个抗性系Z50Gt1、Z50Gt2和Z50Gt3。在含80%粗毒素滤液的培养基上抗性系类原球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高于对照,POD活性峰值比对照提高了867.67 U·g-1·h-1;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高于对照,随着毒素胁迫时间的延长,转变为低于对照的趋势。对3个抗性系试管苗和小苗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抗性系Z50Gt2和Z50Gt3的再生植株具有稳定的茎腐病抗性,2个抗病株系7个月大的盆栽植株病情指数分别为20.00%和19.33%,均为抗性级别。本研究结果为采用重离子辐射技术选育抗茎腐病杂交兰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春(CS)及其B染色体组双端体(1BS7BS和1BL7BL))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磷水平下各供试材料的干物质积累和磷效率特征。结果表明,与CS相比,丰磷下4BS、6BS、3BL及7BL和低磷下4BS、6BS、7BS、和7BL植株形态及单株干重无明显变化,其他B染色体组双端体植株形态变劣、单株干重降低。丰、低磷下,各双端体单株磷累积量与CS相比多呈减少趋势,表明缺失B染色体长、短臂对小麦的磷素吸收和累积发挥不同程度负调控效应。全磷含量表现为丰磷下4BS和4BL较CS显著增加、5BS较CS显著降低;低磷下5BS较CS显著提高,3BL和5BL较CS显著降低。与CS相比,各双端体植株的磷效率变幅较大,呈与单株磷累积量相反趋势变化,即丰磷下3BS、5BS较CS显著增加,4BS、1BL和4BL较CS显著减少。丰、低磷条件下,多数双端体植株氮钾效率与CS相比也发生不同程度改变。丰、低磷磷下单株干重与磷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单株干重与单株叶面积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本研究证实,特定B染色体组长、短臂在调控植株抵御低磷逆境中发挥着重要遗传效应,可用单株叶面积作为丰、低磷下植株磷效率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矮秆大豆突变体叶片和豆荚生理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NaN3诱变获得大豆矮秆突变体HK808,对其豆荚和叶片生理特性及其与原品种"东农42"的比较研究表明:HK808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野生型低,但叶绿素a/b比值变化不大;豆荚的叶绿素含量较其对应叶片的含量低,且野生型的含量略高于突变体。开花结荚后突变体叶片蛋白质含量、SOD活性逐渐升高,脯氨酸含量下降,且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都低于东农42;突变体的SOD活性高于东农42;野生型的MDA含量在鼓粒期以后增高,即结荚后期突变体叶片防御自由基伤害能力强。豆荚的蛋白质、脯氨酸含量都与叶片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即前者不断增加,后者不断下降,且豆荚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都低于叶片;HK808豆荚的蛋白质含量比其野生型高。豆荚的MDA含量比叶片低,且东农42豆荚的MDA含量略高于HK808,豆荚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但比东农42叶片的活性高,表明豆荚的抗氧化能力比东农42的叶片强。  相似文献   

17.
以抗旱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旱116和湘早籼32号为材料,分别用0.25mmol·L-1的亚精胺(Spd)和水引发处理36 h后,在浓度为0、5%、10%、15%、20%和25%的PEG6000溶液中进行发芽试验,并测定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Spd和水引发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种子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活力,促进幼苗生长,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脯氨酸(Pro)和Spd的含量,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表明Spd和水引发处理对提高水分胁迫下水稻种子活力及增强幼苗抗旱性具有重要作用。试验还表明,引发处理对抗旱性较强的水稻品种旱116的引发效果好于抗旱性较弱的湘早籼32号,Spd的引发效果好于水。  相似文献   

18.
Cu~(2+)对黄瓜发芽期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Cu2+浓度对黄瓜发芽期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Cu2+(25 mg/L)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下胚轴长、下胚轴粗度、生物量和相对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及其他浓度处理;而幼苗的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均在此浓度得达最低。但在高浓度Cu2+(Cu2+浓度在50~300mg/L时)处理下,随着Cu2+浓度增加,黄瓜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幼苗生长的各项生理指标开始上升,对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在300mg/L时抑制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