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菊花桃不同器官除草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小勇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269-272
明确菊花桃不同器官对生菜、黄瓜、反枝苋、苘麻、小麦和稗6种受体植物的除草活性,为进一步开展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依据;在10g/L的添加浓度下,菊花桃的不同器官粉末对各受体植物幼苗的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普遍对胚根(或种子根)生长的抑制效果高于对胚轴(或胚芽鞘)生长的抑制。其中,以根、茎和花器官的总体抑制活性最强,而叶器官的效果则相对较低,6种受体植物中以反枝苋的敏感性最高,而稗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说明菊花桃的根、茎和花等器官中均含有高除草活性物质,且对受体植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丁昊  汪之波  汪蓉芳 《种子》2012,31(1):104-107
应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蜀葵浸提液对藜和反枝苋种子萌发和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蜀葵浸提液能抑制种子萌发,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效果越明显,且化感效应的强度在不同部位存在差异.蜀葵叶的水浸液在0.25、0.062 5 g/ml时,对反枝苋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0.13%、- 1.32%,表现为促进作用.蜀葵茎的水浸液对根的生长既有抑制作用,也有促进作用,在蜀葵茎水浸液的浓度为0.025、0.062 5、0.125 g/ml时,对反枝苋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 29%、-2.11%、-35.6%;对藜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4.11%、-23.13%、-26.27%,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浓度为0.4、0.5g/ml时,反枝苋根生长呈化感作用浓度效应,而藜在浓度为0.4 g/ml时根生长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外来杂草反枝苋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物种组成的群落,即单种大豆、单种反枝苋、大豆与反枝苋混种的群落中,反枝苋和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情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结荚期,混种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比单种大豆多利用了3种碳源,混种反枝苋与单种反枝苋相比利用的碳源种类数相同;在大豆鼓粒期,混种大豆比单种大豆少利用了9种碳源,混种反枝苋比单种反枝苋多利用了6种碳源;在大豆成熟期,混种大豆利用的碳源种类总数与单种相同,混种反枝苋比单种反枝苋多利用了4种碳源;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与单种大豆相比,混种大豆根际土壤的有效氮含量和温度均降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H值、含水量和全氮含量升高,且都在大豆鼓粒期差别最大。说明外来杂草反枝苋的入侵改变了大豆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了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能力,进而抑制了大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二甲戊灵为土壤封闭处理剂,可以用于棉田防除牛筋草、狗尾草、马唐、旱稗、千金子、野燕麦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马齿苋、灰绿藜、反枝苋、凹头苋、铁苋菜、苍耳、茼麻、龙葵等阔叶杂草。二甲戊灵在露地直播棉田使用,应在播种前或播种后3天内  相似文献   

5.
正为明确氟咯草酮分别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在棉田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土壤喷雾法测定比较了各单剂及相应混剂对杂草的田间防效,并对棉花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氟咯草酮分别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时对反枝苋、铁苋菜、醴肠、马齿苋、牛筋草等棉田主要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处理,低剂量处理组棉花基本无药害现  相似文献   

6.
11株侧柏内生真菌的农药活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种子萌发法测定了11株侧柏内生真菌J46、J77、J80、J85、J86、J94、Y51、Y52、Y57、Y125、Y127发酵液对苹果腐烂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反枝苋种子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有10株内生真菌对至少一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50%;其中Y52、J94、Y127、J77、J46等5种内生真菌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高于70%,J94、Y52、J77、J46等4种内生真菌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率高于70% 。内生真菌对反枝苋种子幼根的生长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抑制率在70%以上的有8株。对筛选出的8株具有较好抑菌或除草活性的侧柏内生真菌进行了ITS 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均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相似文献   

7.
<正>1.异噻草酮又叫广灭灵、异噁草松、异恶草酮,属有机杂环类除草剂。该药为选择性、内吸型土壤处理剂。可有效防除稗草、马唐、牛筋草、酸模叶蓼、马齿苋、龙葵、狗尾草、香薷、水棘针、遏蓝菜、萹蓄、苍耳、腺梗豨莶、藜、野西瓜苗、狼把草、鸭跖草、苘麻、臂形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的刺儿菜、苣荬菜、大蓟、问荆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野燕麦、鼬瓣花、铁苋菜、反枝苋、风花菜等杂草药效差。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6日,当气温降至10℃以下至封冻前,用  相似文献   

8.
氮素资源波动对反枝苋与大豆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外来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在入侵农田生态系统过程中对氮素资源波动的适应规律及与作物的竞争机制,采用人工模拟不同氮素波动条件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反枝苋和大豆(Glycine max)体内氮素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和反枝苋不同器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能对环境中的氮素添加作出快速的响应,这可能与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有关;大豆硝酸还原反应主要在叶和根部进行,而反枝苋则主要在茎和繁殖器官中进行;无论是大豆还是反枝苋,在单栽其各器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大于混栽,说明种间竞争作用要明显大于种内竞争,种间竞争会显著降低植物体内氮代谢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氟咯草酮及其混剂对棉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氟咯草酮分别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在棉田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采用土壤喷雾法测定比较了各单剂及相应混剂对杂草的田间防效,并对棉花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氟咯草酮分别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时对反枝苋、铁苋菜、醴肠、马齿苋、牛筋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根据室内及田间试验观察,并综合防效、成本等因素,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推荐以下2种药剂混用组合在棉花田播后苗前进行推广应用:氟咯草酮450.0 g a.i./hm2 二甲戊灵495.0 g a.i./hm2;氟咯草酮450.0 g a.i./hm2 乙草胺750.0 g a.i./hm2。  相似文献   

10.
降雨季节波动对反枝苋与大豆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外来杂草反枝苋在入侵农田生态系统过程中对降雨季节波动的适应规律及与作物的竞争机制,采用人工模拟不同降雨季节格局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反枝苋和大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苗期和开花结荚期,降雨季节波动对大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影响不显著,在鼓粒期影响显著;在整个生育期内,降雨季节波动对反枝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影响显著,这与其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有关;此外,无论大豆还是反枝苋,在混栽时光合色素含量均大于单栽,说明两物种混栽时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也是反枝苋成功入侵大豆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8种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农药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苯并吡喃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及其位置密切相关,研究不同取代香豆素的农药生物活性,以期发现有价值的农药先导化合物。以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合成了8种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合成化合物的抑菌及除草活性。结果表明:6种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对4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4-甲基-7-羟基-8-苯甲酰基香豆素的抑菌活性最强,对苹果腐烂病菌的EC50为62.40 mg/L,对葡萄白腐病菌的EC50为69.22 mg/L;4-甲基-7-羟基-8-邻氟苯甲酰基香豆素次之,对葡萄白腐病菌EC50接近100 mg/L。4-甲基-7-丙酰氧基香豆素除草活性较强,1000 mg/L下对反枝苋及生菜种子幼根生长的抑制率均大于43%。由此可见,4-甲基-7-羟基香豆素7位酯化使抑菌作用降低,7位苯甲酰基及邻氟苯甲酰基重排至8位后抑菌活性明显增强;合成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均较弱。  相似文献   

12.
转双价广谱抗病基因创造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新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菌核病严重威胁着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甘蓝型油菜的生产,几乎每年都会导致甘蓝型油菜的大面积减产。来自于烟草的葡聚糖酶(Glucanase)基因,其编码产物能降解真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一葡聚糖。来自于烟草的植物蛋白AP24则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诱导蛋白,对多种真菌具明显抑制作用。前期已成功地将这两个广谱抗病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并且通过表型鉴定,在T0和T1代检测到了核盘菌抗性。本实验对转基因T2代和T3代甘蓝型油菜进行分子鉴定和田间抗病性鉴定。经过PCR分子鉴定,从14个转基因T3代甘蓝型油菜株系中筛选到4个外源基因已经纯合的株系。对株系GA02—2的RT—PCR鉴定则进一步证明外源广谱抗病基因在RNA水平上的大量表达。田间抗性鉴定主要利用苗期离体叶接种和成株期茎杆插签接种这两种方法。结果表明,T2代转基因株系中有5个株系表现为抗病基因初步纯合,5个株系表现为隐性纯合,12个株系处于分离当中,其中株系GA02—2的抗病性鉴定结果与RT—PCR鉴定的结果吻合。18个T3代转基因甘蓝型油菜株系中有7个株系表现为抗性纯合,3个株系剖现为隐性纯合,其余8个株系基本上仍在分离中,其中株系GA02—2—1的抗病性鉴定结果与前面的分子鉴定以及上代的抗病性鉴定完全吻合。综合分子鉴定和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出抗病效果良好的转基因纯合株系应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野生茄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叶片提取物(粗提物)用于防治园艺作物病害的可能性,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研究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8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野生茄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大葱菌核病菌未测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提高,抑菌作用增强。当供试质量浓度为5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高于8.8%);当供试质量浓度为40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高于60%。同一浓度提取物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强度差异较大。毒力分析表明,提取物对大葱菌核病菌和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均低于10 g/L,分别为5.7577和7.6089 g/L。总体看,提取物对茄子黄萎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较强,对大葱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尤为突出。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几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菌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芥菜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开发芥菜作为杀菌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奠定基础,为芥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葡萄座腔菌和烟草黑胫菌等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有机溶剂获得的芥菜提取物对西瓜枯萎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以95%乙醇提取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提取物的抑菌率可达90%以上。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分别为0.5、1.0 g/mL,通过毒力方程的测定,它的半抑菌浓度(EC50)为0.2212 g/mL。通过试验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表明:芥菜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菌、葡萄座腔菌、烟草黑胫菌、辣椒菌核病菌等4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强,其EC50分别为0.0898、0.1265、0.1679、0.1685 g/mL,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弱,EC50为0.5833 g/mL。芥菜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并且具有较广的杀菌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明确抗性生物型野燕麦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产生抗性的3种酶机制,为治理与延缓杂草抗药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法,分别测定了抗性和敏感性生物型野燕麦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Y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未加药剂时,抗性生物型野燕麦ACCase的活性低于敏感性生物型;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2个生物型ACCase的活性逐渐降低,但抗性生物型降低幅度小于敏感生物型,二者ACCase活性IC50分别为78.369 μmol/L和43.469 μmol/L,活性倍数1.8。清水处理时,野燕麦抗性生物型与敏感生物型CYP450还原酶和GSTs活性差异均不明显;施药后,抗性生物型CYP450还原酶和GSTs的活性均高于敏感生物型,药后12天,抗性生物型与敏感生物型CYP450还原酶活性分别113.1 pmol/L和38.9 pmol/L,活性倍数2.91;2个生物型GSTs活性分别为210.6 mIU/L和319.1 mIU/L,活性倍数1.52。[结论]靶标酶活性较高水平的维持及代谢酶活性的增强是野燕麦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油菜不同早熟品种菌核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鉴定抗菌核病早熟油菜品种,筛选油菜菌核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减轻菌核病危害,有效控制产量损失。通过2010-2011年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进行全国早熟油菜品种筛选试验,对其参试的13个油菜品种进行菌核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13个供试品种菌核病发病率分布在2.37%~29.99%之间,病情指数介于1.5~22.75之间,供试早熟油菜品种病情指数与生育期呈正相关,随着生育期推迟,发病加重;田间湿度大,油菜成熟期氮素肥料偏重的前提下,明显加重菌核病为害,显著降低油菜最终收获产量。菌核病从苗期始为害油菜、成熟期为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重。供试的13个品种抗菌核病能力大体可分为5个类群,S0013、C868、‘10棚63育19’ 3个品种全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可作为油菜菌核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和育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离体条件下硒能否抑制油菜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的生长,采用平板培养和液体培养基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硒对核盘菌菌核的萌发、生长、抑制或致死效果以及菌丝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物质外渗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对核盘菌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其抑制中浓度(EC50)为2.23 mg/L;外源硒仅抑制了核盘菌的生长,并未使其致死;低浓度的硒(<5 mg/L)未显著抑制核盘菌菌核的萌发,当硒的浓度达到50 mg/L时,菌核的萌发抑制率达100%;硒作用下培养基中蛋白质(OD280)和核酸类物质(OD260)的含量增加,且二者的含量均随硒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反映出外源硒显著增加了核盘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研究结果证实,适量的外源硒可显著抑制油菜菌核病原菌的生长。研究结果将为促进微量元素硒在农业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蛋鸡粪有机肥兼有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多功能性。实验从安徽省农科院实验田及蛋鸡养殖场等环境中共分离出170 株真菌,首先将分离菌与辣椒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psici)进行平板对峙实验,再通过复筛选出7 株菌,同时对该7 株菌进行抑菌谱、耐温实验和蛋鸡粪肥中增殖实验,效果较好的菌株最终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菌株中编号为TCC53 对油菜菌核病和麦纹枯的抑菌率分别可达90.4%、82.3%,TCC157 对辣椒炭疽病和辣椒疫霉的抑菌率分别可达88.6%、71.2%,同时该两株菌均可在40℃以上生长。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出TCC53 和TCC157 分别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aculeatus)和皮落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皮落青霉和棘孢曲霉均为环境中常见真菌,生长快、不具有致病性,将其添加至蛋鸡粪有机肥中有望提高作物的抗病效果又可改善土壤结构的微生物肥料。  相似文献   

19.
苦葛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苦葛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利用苦葛开发高效、安全、与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农药奠定基础,为苦葛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苦葛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梨黑星病菌、燕麦镰刀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等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苦葛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增强,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1.5599x+1.2562,相关系数R为0.9640,EC50值为0.2525 mg/mL;苦葛提取物对梨黑星病菌、燕麦镰刀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的菌丝生长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10 mg/mL浓度下,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80%以上。苦葛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并且具有较广的杀菌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