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山东省滕州市是我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主产区,春秋两季种植面积达到3.3万hm<'2>以上,2000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当地农技人员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生物防治虫害方法,采用种植蓖麻、油菜、紫穗槐等作物,使马铃薯生产基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产品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现将马铃薯无公害生产中的生物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滕州市是我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主产区,春秋两季种植面积达到3.3万hm2以上,2000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当地农技人员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生物防治虫害方法,采用种植蓖麻、油菜、紫穗槐等作物,使马铃薯生产基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产品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现将马铃薯无公害生产中的生物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二季作区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二季作区春季马铃薯种植经验的总结,结合试验制定了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产地环境、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技术等。该规程完备了河北省二季作区春季鲜食马铃薯种植技术,为推动河北省二季作区鲜食马铃薯生产、优化种植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杨军 《上海蔬菜》2014,(5):17-18
<正>马铃薯是一种适应广、产量高、营养丰富的粮、菜、饲兼用作物,同时也是我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市紫色马铃薯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为进一步促进我市脱毒马铃薯生产,筛选出优质、高产脱毒马铃薯新品种,2013年我们特引进黑美人、黑金刚等紫色马铃薯新品种开展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黑美人、黑金刚,云南广汇种植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5.
坝上地区是河北省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基地,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市场的开拓和加工业的兴起,马铃薯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但是,生产中品种混杂退化、水肥不均匀、病虫害等问题限制了马铃薯的高产稳产。为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在总结先进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马铃薯生长习性和河北坝上地区环境特点,通过选用优良品种、平衡施肥、深耕浅种高培土种植和绿色防控病虫害技术使马铃薯产量提高了10%,667 m^2产量3 5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农民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及施肥量随意性较大的实际情况,通过在会泽县驾车乡光头村进行马铃薯"3414"肥料效应试验及校正试验的研究,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得出最大施肥量为N:135 kg/hm2、P2O5:121.2 kg/hm2、K2O:54.5 kg/hm2,产量达到27 764.4 kg/hm2,三要素比例1∶0.898∶0.403,化肥投入1 755.45元/hm2,马铃薯产值22 211.55元/hm2。通过校正试验检验配方,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6 473.25 kg/hm2,增36.89%,增收7 767.9元/hm2,经济效益明显,可以推荐指导该区域马铃薯施肥。  相似文献   

7.
崔稳芹 《花卉》2015,(13):106-107
脱毒马铃薯原种扩繁技术是促进马铃薯增产增收的重要种植技术,近年来已经被应用于全国各地马铃薯种植产业。本文将详细探究脱毒马铃薯原种扩繁种植技术,以期加快原种扩繁种植技术发展,并将其推广应用于马铃薯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北方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是全国第2个马铃薯种植大省。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9.
文振祥 《蔬菜》2010,(6):16-18
<正>马铃薯产量高、用途广,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作物。青海马铃薯以薯型大、均匀、品质好,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青海省马铃薯常年种植7.53万hm2,年产量150万t。但每年因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马铃薯黑胫病是青海省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田间发病率一般为2%~5%,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20,(2):80-82
通过对河北省二季作区春季马铃薯和夏季甘薯种植经验的总结,结合田间试验制定了技术规程,主要包括:河北省二季作区春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的产地环境、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等。标准的制定将推动河北省二季作区春地膜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种植生产,使地膜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生产有规范性操作程序可循,提高马铃薯复种夏甘薯的栽培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讷河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病虫危害逐年加重,成为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马铃薯生产中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宁德市地处闽东沿海,是福建省马铃薯的主产区。过去,当地马铃薯生产大都分散种植,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较少,致使马铃薯集约化种植程度和商品率低下,加上品种单一,退化严重,晚疫病等土传病害日趋严重,产品质量和产量均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马铃薯生产涌现出一大批生产专业户和专业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铃薯生产由分散盲目种植向基地规模经营的转变,较大幅度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瓜菜》2016,(8):42-44
本文详细介绍了汉中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汉中市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小、种植分散、技术服务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加强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等主要对策,旨在为汉中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是马铃薯生产大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在全国排列前4位,常年种植面积在53.3万hm^2以上,晚疫病(确ytophthora infestans)是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我省马铃薯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马铃薯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因此,我们选用不同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效比较试验,试图寻找出对该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马铃薯的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粮、菜、饲及工业原料兼用作物,具有营养丰富、高产高效、生育期短的特点。在当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进程中,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选种不当及栽培不配套等原因,致使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为提高农民种植马铃薯的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我们据近几年来的生产试验,总结出一套比较有效的春季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每667m^2产量在3500kg以上,效益达4000元。其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粮菜兼用,营养全面,适应性广,是石柱县悦崃镇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马铃薯用途多,产业链条长,是农业生产中加工产品最丰富的原料作物。同时,马铃薯生长季节短,茬口安排丰富,可比效益高,已成为悦崃镇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1.1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大,单产和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悦崃镇是一个山区农业镇,2012年马铃薯种植面积550hm2,总产在6187t左右,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种植基地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文章就马铃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真菌及病毒侵染的主要病害及蚜虫、蝼蛄造成的虫害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其中包括生物防治及化学农药防治,希望能给马铃薯农业生产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陕西省榆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种植的马铃薯主要是中晚熟品种为主的秋马铃薯。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及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夏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解决了7、8月人们很少吃到新鲜马铃薯的状况。白萝卜营养丰富,产量高,耐贮藏,管理简便省工,是北方冬、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脱毒快繁及微型薯生产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俗名土豆、洋芋、山药蛋,是一种无性繁殖作物,传统的种植方式是将前茬生产的薯块留做后茬当种。由于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易感染病毒病,随着时代的延续,病毒就会在植株体内增殖、运转、积累于所结的薯块中,使病情逐年加重,通常所说的马铃薯退化现象,就是因为病毒的侵染而造成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如何去除马铃薯所感染的病毒,作者于2000-2004年进行了试验研究,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对马铃薯进行脱毒、组培快繁,培育脱毒种薯。一、马铃薯的脱毒方法在我国,寄生于马铃薯上的病毒主要有PVX(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PVY(马铃薯…  相似文献   

20.
正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荷兰薯等,可粮菜兼用,深受人们喜爱。我国自2015年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后,马铃薯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和稳固,种植面积和范围也得到进一步增加和扩大。作为马铃薯主产省之一的河北省,马铃薯产业在其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hm2以上,产量高达360多万t。而作为河北省主要马铃薯产区的冀东地区(主要包括唐山市、秦皇岛市),近2年迎着"我国马铃薯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