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洲斑潜蝇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洲斑潜蝇为害豇豆的产量损失试验结果表明 ,豇豆受害后的产量损失 (y)随着被害虫道数 (x)的增加而增加 ,其回归关系为 :y =- 76 .10 1+3.4 6 9x。根据豇豆的价格、防治费用、防治效果等 ,算出其经济阈值为每片叶 30 .35条虫道。  相似文献   

2.
豇豆上斑潜蝇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与发生,大多数地区已由刚传入时的暴发式发生转变为持续稳定的常态发生.因此,对它们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生危害程度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十分必要.近两年我们选择了受斑潜蝇危害较严重的豇豆进行发生危害研究,并针对豇豆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了防治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防治豇豆斑潜蝇的高效安全药剂,开展了几种杀虫剂防治豇豆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SC 1200倍液、25%乙基多杀菌素WG 4500倍液和5%甲维盐ME 750倍液3种药剂防治豇豆斑潜蝇的效果较好,药后3、7、10d的防效分别为82.47%~91.66%、77.69%~88.10%、71.34%~83.50%,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提出了化学药剂防治豇豆斑潜蝇的田间高效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对斑潜蝇抗性较强的豇豆品种,对5个当地豇豆品种进行斑潜蝇危害情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海豇2号斑潜蝇危害的虫情指数最低,其次为南豇1号,其余3个豇豆品种(新丰68号、摇钱树和岁岁如意)斑潜蝇危害的虫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建议在生产中优先选择海豇2号,其次为南豇1号,其对斑潜蝇的抗虫性均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豇豆根腐病是豇豆上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由于豇豆种植年数的增加、面积的扩大、品种的变化等,成为豇豆上发病最重、危害最大、防治最困难的病害,在局部区域尤为突出。一般发病率为30%~40%,严重的达60%以上,由于缺乏科学指导,菜农对其防治盲目性较大,往往发病严重后才开始用药,收效不大,且易造成产品的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了豇豆产品的质量和种植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对该病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对豇豆根腐病造成的豇豆产量损失进行定量分析,确立经济危害允许水平,确定防治指标,为其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雷丹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在温州市自1995年发生以来,为害逐年加重。2000年5~6月份,温州市美洲斑潜蝇大发生,豇豆、番茄等受害严重,损失很大。为有效控制美洲斑潜蝇的为害,我们引进了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新农药雷丹(Re1dan)40%乳油,在新桥蔬菜基地进行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美洲斑潜蝇是近年来蔬菜生产上发生的重要害虫,主要为害瓜类,豆类,茄果类等蔬菜.美洲斑潜蝇以幼虫潜食植物叶片,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目前,防治美洲斑潜蝇的理想药剂不多,菜农常常因此错过防治适期适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了寻找防治美洲斑潜蝇高效低毒的理想药剂,对农地乐52.25%乳油防治美洲斑潜蝇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蔬菜》1997,1(3):22-0
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方法美洲斑潜蝇是蔬菜和花卉毁灭性害虫,在京郊较普遍发生。据调查黄瓜、番茄、茄子、辣(甜)椒、菜豆、豇豆、芹菜、小油菜(普通白菜)、大白菜及瓜类等蔬菜均受严重为害。现将其形态特征和主要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形态特征美洲斑潜蝇有4个虫态,卵...  相似文献   

9.
美洲斑潜蝇是近几年我国新发现的重要检疫性害虫。发生面广,为害重,防治难,对蔬菜及花卉生产威胁极大。因此,了解其发生规律,加强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害特点 美洲斑潜蝇寄主范围广,全国现已查明该虫寄主22科、110多种植物。我市于1995年首次查明该虫为害,已知寄主植物有5科10多种,受害较重的作物有豇豆、四季豆、黄瓜、丝瓜等。受害重的蔬菜一般减产20%-35%,重的减产50%以上。美洲斑潜蝇传播速度相当惊人。例如远离蔬菜基地的灰河乡,过去以种植水稻为主,1996年春,部分水田改种豇豆、黄瓜、丝瓜后,均发现该蝇为害。 二、田间识别 美洲斑潜蝇虫体小,为害状及寄主范围与其他潜叶蝇相近,因此,田间识别比较困难。笔者在调查时将豌豆潜叶蝇与之进行比较识别,效果较好。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10.
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对豇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目数防虫网对豇豆生长的影响,采用50、40、30、20目白色防虫网进行豇豆覆盖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防虫网后,豇豆生育期提前,豇豆的植株高度、叶面积、产量均有提高,对主要害虫蓟马、斑潜蝇防护作用效果显著,50目白色防虫网是较适合海南省三亚市豇豆栽培的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1.
豆科蔬菜主要害虫有豇豆荚螟、马铃薯瓢虫、西花蓟马(见本刊2006年第11期)、豌豆彩潜蝇、美洲斑潜蝇(见本刊2006年第4期)、南美斑潜蝇、温室白粉虱、豆蚜(见本刊2006年第1期)等,在不同地区对豆科蔬菜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现将其识别与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豇豆是我市夏秋主要蔬菜栽培品种之一。但由于豆野螟、斜纹夜蛾、斑潜蝇等害虫发生十分严重,用一般化学农药防治,既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又会使农药残留超标。因此从2001年起,我市开始采用防虫网覆盖栽培的方式生产夏秋豇豆,实现无(少)农药栽培。但是,  相似文献   

13.
美洲斑潜蝇3个龄期的幼虫在菜豆上的蛀食面积分别为7.7%,25.6%和66.7%,3龄幼虫进入暴食阶段,也是主要的为害龄期。开花期与结荚期的叶片损失与产量损失呈正相关,每叶虫量与产量的关系分别为:y=0.0347x^2-1.3332x 19.354和y=0.0065x^2-0.178x^2 0.4852x 17.604,经济阈值分别为百叶虫量536头和450头。  相似文献   

14.
宫亚军  石宝才 《蔬菜》1998,(5):22-22,21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是一种危险性检疫害虫,1995年传入北京市后迅速蔓延,并对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为尽快控制该虫的危害,减轻其对蔬菜生产造成的损失,指导农民及时进行防治,笔者选用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对美洲斑潜蝇进行田间...  相似文献   

15.
防虫网对豇豆上美洲斑潜蝇及豇豆荚螟的控制效果在95%以上。通过7-9月网内外气象资料系统观察表明,在夏秋高温季节防虫网可明显改善小气候环境,提高豇豆的产量,网内豇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比网外高5.66%-34.60%;  相似文献   

16.
选用2.5%吡虫啉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啶虫脒乳油、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豇豆蚜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选用480g.L-1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敌敌畏乳油、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和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豇豆美洲斑潜蝇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d,2.5%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和100g.L-1高效灭百可乳油2000倍液对豇豆蚜虫防治效果均在95.76%以上,防效优良;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豇豆蚜虫的防治效果仅为29.79%~66.68%,防效很差。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对美洲斑潜蝇防效最好,药后3、7和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3%、94.10%和93.28%;其次是480g.L-1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药后3、7和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12%、69.15%和69.40%;其他几种药剂的防效均较差。  相似文献   

17.
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豇豆是夏秋主要栽培蔬菜品种之一,能堵淡补缺,稳定蔬菜供应。由于豆荚螟、美洲斑潜蝇、夜蛾类等害虫在夏秋发生严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既有农药残留,又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为推进无公害蔬菜栽培,我们经过3年引进应用防虫网全程封闭覆盖栽培豇豆,少喷或不喷农药,减少农药的污染,提供放心蔬菜上市。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仍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把蔬菜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曹毅  李人柯 《长江蔬菜》1999,(10):12-13
连续自然接虫研究表明,长豇豆和丝瓜开花结实期美洲斑潜蝇产量损失与幼虫密度关系分别符合上列方程:Y=-0.01138+0.00035X(r=0.9953);Y=-0.005527+0.00061X(r=0.9634)。根据当前价格和防治费用等因素,得出两种蔬菜在开花结实期的美洲斑潜蝇幼虫防治指标分别为百株884-1029头和1772-1945头。  相似文献   

20.
爱福丁对美洲斑潜蝇田间防治试验邹金环李秀敏吴伟近几年,我省传入了一种比棉铃虫更具威胁的害虫——美洲斑潜蝇,瓜菜类损失严重。美洲斑潜蝇一年发生20多代,繁殖率异常高,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而且美洲斑潜蝇是典型的杂食性害虫,寄主有13个科的60多种植物,以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