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综合评价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Turcz.)种质资源的育种价值,对14份蒌蒿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4份资源中包括蒌蒿原变种(A.selengensisvar.selengensis)和无齿蒌蒿(A.selengensisvar.shansiensis)两个变种。株高31.04~53.38cm,地上茎节间长2.70~4.16cm、直径0.51~0.61cm,单株分蘖数6.47~14.01个,地上茎产量3.01~6.35kg·m~(-2)、根状茎产量0.26~1.08kg·m~(-2);地上茎干物质含量7.40%~9.60%,蛋白质含量1.83%~2.33%,总糖含量0.46%~0.86%,粗纤维含量0.30%~0.52%。以选育地上茎高产品种为目的时,波阳红梗蒌蒿-3、鄱阳湖野蒿-4是比较适宜的育种材料;以选育根状茎高产品种为目的时,小叶白、小叶青及大叶青为适宜的育种材料。都江堰蒌蒿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是选育芳香气味浓郁品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蒌蒿的保健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芳霞  刘海军 《蔬菜》2004,(2):38-38
蒌蒿(Artemisia.Selengensis.Turez)又名芦蒿、黎蒿、水蒿、水艾等,为菊科蒿属植物。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台湾省均有野生分布,尤其在东北、华北、华中低洼潮湿的沟边、荒滩、水边等地分布较多。早在明朝,人们在每年清明节前就将蒌蒿作为“贡品”送给皇帝享用,从此以后,人们逐渐形成食用野生蒌蒿的习惯,如今成了现代都市人生活的新食尚。一、 蒌蒿的特性蒌蒿属宿根草本植物,须根系着生于根状茎节上。根状茎生长于地下20 cm土层内,其长度可达30~70 cm,茎上有节,每节可发须根和新芽、地上茎杆直立,高60~120 cm。单叶有柄、互生,叶长5~10 c…  相似文献   

3.
蒌蒿的采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蒌蒿别名藜蒿,是每年3~4月上市的一种珍贵的时令野生蔬菜,其营养丰富,且具有一种清香脆嫩的特殊风味。云南省早已进行人工栽培,其中滇中和滇西地区栽培较广。产品除供应本地区外,已开始外销创汇。蒌蒿的人工栽培,以往都采用地上茎和地下根状茎扦插繁殖,大面积栽...  相似文献   

4.
宁德地区种用姜的栽培陈明华(福建省宁德地区农业局352100)姜是采用老熟的地下根状茎(即姜块)进行无性繁殖的。种姜栽植后,从节上发生新芽,新芽膨大形成初生根茎,其基部发生幼根,随着初生根茎的生长,抽出地上茎和叶,形成新的植株。对种用姜的要求是:根状...  相似文献   

5.
马萱  岳瑾  徐践  李聪晓 《蔬菜》2003,(7):36-37
薄荷(Mentha haplocalyxBrip.),又名蕃荷菜、升阳菜。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株高10~100cm,全株具有浓烈的清凉香味。根状茎细长,白色或白绿色,具节。地上茎基部稍倾斜向上直立,四棱形,上部被倒向微柔毛及腺点。单叶对生,长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椭圆形,两面沿叶脉密生微毛或具腺点,叶缘基部以上具整齐或不整齐扁尖锯齿。轮伞花序腋生,常由多朵花密集而成;花萼管状钟形或钟形,外面密生白色柔毛及腺点;花冠淡紫色,外被微毛,冠檐4裂。小坚果长圆形,黄褐色,无毛,花期6~10月,果期9~11月。一、营养价值及食用方法薄荷的鲜嫩叶片多制成饮品,如与茶…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线艺春兰根状茎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线艺春兰‘绿云’的类原球茎为材料,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根状茎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继代培养及保存宜选用1 /2MS固体培养基。细胞分裂素6-BA浓度为1.0 mg·L - 1时根状茎的增殖效果最佳。0~3.0 mg·L - 1范围内IBA促进根状茎的生长较NAA效果好。1/2MS + 6-BA 1.0 mg·L - 1 + IBA 1.0 mg·L - 1培养基最利于根状茎的分化, 芽分化率达到36.9%。培养基添加芋艿糊可显著促进根状茎的增殖与生长。根状茎分割以掰开方式且接种团块带有3~5条根状茎较适宜。线艺春兰叶片上的腹轮艺通过组培可以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7.
苦菜 ,又名白花败酱 ,属败酱科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 ,野生 ,本省各地均有分布 ,多生长在溪边、沟谷边、阴山脚下及疏林间。茎圆直立 ,上部有分枝 ,偶有根状茎在地表匍匐生长。茎基叶片丛生 ,宽卵形 ,俗称大叶苦菜 ;茎基叶片长圆状披针形为小叶苦菜。茎生叶 ,对生 ,叶缘锯齿状。聚伞花序 ,花白色 ,瘦果 ,倒卵形。民间多采集大叶苦菜佐餐。在浙南的野生苦菜 ,3~ 8月以茎叶生长为主 ,9~ 11月开花结果 ,12月后落果 ,地上茎叶枯死 ,翌年春暖宿根萌发新芽 ,落地种子也萌发生长。苦菜对病毒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可用于清热解毒 ,排浓消肿。煎汁内…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莲藕根状茎干物质、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根状茎发育而逐步增加,尤其在根状茎发育后期含量增加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归纳并分析 86个可能与莲藕根状茎膨大相关基因,分别为35个激素诱导蛋白基因、4个光诱导蛋白(MADS-BOX)基因、11个根状茎贮藏蛋白基因(Patatin)、35个与淀粉代谢相关基因以及1个与根状茎形成相关基因。数字基因差异表达谱研究结果表明,根状茎贮藏蛋白家族基因(Lrplp6、Lrplp9、Lrpfp1、Lrprp、Lrpfp2、Lrplp4、Lrplp5、Lrplp8、Lrpp、Lrplp2)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Lrgbss、Lrsbe1、Lrsbe2、LrsbeII、LrsbeIII)在根状茎形成后期表达量高,表达丰度均为初期的3倍以上,而其他基因变化相对较小。半定量RT-PCR结果进一步证明上述数字基因差异表达谱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表明Lrplp8和Lrgbss的表达与根状茎膨大具有高度相关性。由此认为,上述10个贮藏蛋白合成相关基因和5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尤其Lrplp8和Lrgbss,对莲藕根状茎的膨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喷施6-BA促进德国鸢尾根茎芽的萌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3 000 mg/L 或5 000 mg/L 的6-BA 对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lovely again’进行单次喷施,可以促进根茎芽的萌发和根状茎的形成。在喷施后的30~90 d,6-BA的促进作用在具有2个或4个起始根状茎的植株上表现得很显著,但对于只有1个起始根状茎的植株不显著。在喷施后的150 d以及第2年,具有2个或4个起始根状茎的母株总体上比只具有1个起始根状茎的母株产生了更多的根状茎。而6-BA的喷施对母株的叶面积和叶片数、总叶面积以及总叶片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草石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 Miq.)别名螺丝菜、地蚕、银条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草石蚕以肉质脆嫩的地下根状茎为食用部位,可腌制或炒食。因根状茎含有水苏糖、水苏碱等成分,故具有润肺、益肾、补血等功效,可治疗气喘、肺虚腰痛、淋巴结核、肺结核咯血等病症,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食、药兼用的名特蔬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种植草石蚕可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孙丰宝  孙振军 《蔬菜》2004,(9):37-37
芦笋生产在培育株丛过程中,如果植株生育过旺,株丛密度过大,就容易导致母茎倒伏,且茎枯病、褐斑病、灰霉病等发生严重,因此经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植株调整。一、母茎打顶即在新茎长至80cm左右时,摘除顶梢。其作用是避免风害,防止倒伏,同时控制植株发育,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预防病害蔓延。二、株丛疏删即在田间株丛茎叶生长过于繁茂时,及时删除部分地上茎,控制株丛发育进程。地上茎疏删程度和次数,应根据株丛生育期长短、气候的变化规律以及当地病害发生情况而定。一般应掌握在霜前2个月进行,每株应形成15条左右的地上茎,或每平方米有30~40…  相似文献   

12.
蔗糖浓度对生姜试管苗生长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蔗糖浓度的提高,生姜试管苗的株高显著降低,而繁殖系数显著增加,蔗糖浓度超过80 g·L~(-1)时,繁殖系数则显著降低。不同蔗糖浓度处理生姜试管苗叶片及根状茎內源激素IAA、ZR变化较小;而GA则随蔗糖浓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蔗糖浓度在20~50 g·L~(-1)范围内叶片ABA变化不大,而根状茎ABA则迅速降低,蔗糖浓度超过50 g·L~(-1),叶片ABA迅速增加,而根状茎ABA则变化不大。生姜试管苗根状茎形成与叶片及根状茎内源激素ABA/GA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 8和0.996 7。蔗糖浓度80~110 g·L~(-1)时,叶片ABA/GA在1.0~1.4之间,诱导根状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韩桂军  李思锋  吴永朋 《园艺学报》2018,45(10):2065-2066
利用从意大利引进的香根鸢尾种质资源,通过单株选择、分株扩繁,筛选出香料用鸢尾新品种‘贵妃香根鸢尾’。根状茎粗壮、肥厚,具有明显分枝。花淡蓝色,苞片银白色,膜质。适应性好,根状茎产量较高,干燥根状茎产量为6 750 kg·hm~(-2)左右,鸢尾酮含量可达500 mg·kg~(-1)以上。  相似文献   

14.
"德香鸢尾"是从意大利引种的香料用鸢尾中选育出的、鸢尾酮含量高、适应性强的品种。该品种的根状茎中鸢尾酮含量可达400mg·kg~(-1)以上,干燥根状茎667m~2产量可达500kg左右。"德香鸢尾"具有适应性广、耐寒耐旱、抗病性强等特点,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山地、平原均可种植,适宜在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岭山地等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为改良和优化国兰根状茎分化培养基,以春兰×寒香梅的杂交种子萌发的根状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其根状茎分化的影响,选取适宜的培养基,为其大量快速繁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合其根状茎增殖的培养基为MS+NAA 2.0mg/L+6-BA 1.0mg/L+椰汁100 mL/L+sug 20m...  相似文献   

16.
生姜茎叶含硅(S iO2)量达2%~5%,远高于氮(N)、磷(P)、钾(K2O)含量,表明生姜为喜硅作物。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硅肥的施用,使生姜株高增加8.6%~11.3%,地上茎分枝数量增加10.3%~12.4%,地上茎粗度增加9.0%~11.3%,产量提高11%以上。  相似文献   

17.
黄花菜根状茎芽块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庆阳县栽培黄花菜已有 2 0 0 0多年历史。所产黄花菜色鲜味美 ,久煮不烂。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并远销东南亚。近几年 ,随黄花菜销量不断增加 ,传统产业再度大规模发展 ,研究推广黄花菜快速大量繁种新技术势在必行。从 80年代起笔者从事黄花菜根状茎芽块繁殖技术研究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证明 ,这项技术的研究应用解决了黄花菜繁殖率低的问题 ,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1 黄花菜根状茎生长习性的观察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发现 ,黄花菜根状茎由一段一段的短缩茎组成 ,黄花菜经过一年的生长只形成长约 1cm的一段根状茎。在一年生根状茎的…  相似文献   

18.
姜是湖州市著名土特产,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己有三百余年。姜富含姜油酮、姜油酚及姜油醇,嫩姜脆嫩味鲜美,老姜味辣香气浓,既可供药用,也能作蔬菜。 一、姜的用途 (一)药用:老姜含有姜油酮,能健脾暖胃,具有促进食欲,解表散寒,温中止吐和解毒功能。制作姜油,能促进血液循环,服后全身暖热发汗,用于风寒感冒、有较好疗效。生姜滤液还有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晒干制成干姜,作去寒药。姜皮可治疗皮肤水肿。 (二)食用:嫩姜可制作罐头、酱菜、紫姜等,别具风味;老姜用于烹调和佐料;可制成姜粉,食后清香满口。 二、生物学特性 姜属襄荷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不发达,茎在土下发育为肥大肉质根状茎,并可多次分生次生根茎,呈不规则块状。根茎皮黄色、淡黄色或灰黄色,肉黄色或浅蓝色。鳞片紫红色或粉红色。姜的地上茎(假茎)直立,高80—100cm、每株分枝10-15个。叶互生,叶片披针形,且筒状革质叶鞘,绿色,叶脉平行。花似襄荷,黄色或红色。姜喜阴湿温暖,忌干旱霜冻。以老熟的地下根状茎行无性繁殖,宜栽培于质地疏松的壤土。本市5月上旬栽植,本田生育期190天左右。姜的发芽要求15-18℃以上,根茎分生需较高的温度,以25-29℃为适宜。气温与光强过高或过低,对根茎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9.
以‘小凤兰’根状茎为试材,研究了影响‘小凤兰’根状茎增殖、分化、生根壮苗的因素。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蔗糖30g/L、6-BA 2.0mg/L+NAA 0.5mg/L、活性炭0.5g/L有利于根状茎增殖,而添加20%椰汁和番茄汁40g/L会抑制根状茎增殖。1/2MS基本培养基、蔗糖30g/L、6-BA 2.0mg/L+NAA 0.2mg/L、20%椰汁、1 000lx光照强度有利于根状茎分化,不加活性炭有利于芽分化,但抑制根分化,而添加活性炭则抑制芽分化,促进苗分化。添加土豆泥60g/L显著促进试管苗生长,3~4cm高的苗在培养基1/2MS+6-BA 0.1mg/L+NAA0.5mg/L+蔗糖20g/L+土豆泥60g/L+卡拉粉8g/L+活性炭0.5g/L中培养40d即可移栽。  相似文献   

20.
莲藕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LrSSS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莲藕品种‘美人红’叶片为试材,利用RACE结合RT-PCR技术克隆得到全长4 080 bp的莲藕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LrSSS)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P201636),其中开放阅读框3 696 bp,编码1 231个氨基酸;该序列与甜瓜、葡萄SSS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达79%、69%。LrSSS 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3个典型的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CBM_25)和1个淀粉合成酶催化域(Glyco_transf_5)。LrSSS 表达分析表明,莲藕根状茎膨大具3节段时,在终止叶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后把叶叶片,终止叶叶柄表达量最少;在根状茎膨大至4节段时,LrSSS在第1、2节段根状茎中表达量较高,在第3、4节段根状茎中表达量较低,表明在第1、2节段根状茎形态基本建成后LrSSS在调控产物转化为淀粉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