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强化消毒工作 1.确保消毒效果。目前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戊二醛)、碱类(如火碱、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王、灭毒威等,碘制剂有碘三氧)、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季铵盐类(如百毒杀)。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扫冲洗,以防有机物(如粪、尿、脓血、体液等)的存在,然后再进行喷洒药液消毒。  相似文献   

2.
(一)强化消毒工作 1.确保消毒效果。目前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戊二醛)、碱类(如:火碱、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王、灭毒威等.碘制剂有碘三氧)、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季铵盐类(如:百毒杀)。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扫冲洗.以防有机物(如粪、尿、脓血、体液等)的存在.然后再进行喷洒药液消毒。  相似文献   

3.
1环境消毒 目前用于肉鸭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戊二醛)、碱类(如火碱、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等,碘制剂有碘三氧)、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季胺盐类(如癸甲溴氨)。  相似文献   

4.
<正>1选准药物,科学用药,切实做好环境消毒工作1.1确保有效的消毒效果。目前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戊二醛)、碱类(如:火碱、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王、灭毒威等,碘制剂有碘三氧)、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季铵盐类(如:百毒杀)。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  相似文献   

5.
1 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1.1 确保消毒效果 目前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戊二醛)、碱类(如火碱、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王"(氯异氰脲酸钠)、"灭毒威"(季胺盐碘消毒液))等,碘制剂有碘三氧、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季铵盐类(如"百毒杀"(癸甲溴氨注射液)).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扫冲洗,以防粪、尿、脓血、体液等有机物的存在,然后再进行喷洒药液消毒.  相似文献   

6.
1搞好环境消毒1.1确保有效的消毒效果目前用于肉鸭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戊二醛等)、碱类(如火碱、生石灰等)、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王、灭毒威等,碘制剂有碘三氧)、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等)、季铵盐类(如百毒杀等)。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扫冲洗,以防有机物(如粪、尿、脓血、体液、羽毛等)的存在,然后再进行喷洒药液  相似文献   

7.
<正>1环境消毒1.1消毒效果目前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戊二醛)、碱类(火碱、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碘制剂有碘三氧)、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季铵盐类(癸甲溴氨)。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扫冲洗,然后再进行喷洒药液消毒。  相似文献   

8.
在生产时,实施消毒时,有些养殖场(户)选择消毒药物不准、使用不规范等,严重影响消毒效果,远达不到预期杀灭病原目的。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际,谈谈消毒剂和选择及正确使用技术,供同仁参考:1合理选择消毒药1.1复合酚制剂对细菌、病毒、霉菌及多种寄生虫卵均有杀灭作用,可作环境消毒药物,该药在温度偏低、pH值偏高环境中使用效率会降低,而且有酚臭味,对动物有一定刺激性,不能用带畜禽消毒和饮水消毒,而且从保护环境看属淘汰药物。1.2氯制剂有氯臭味,杀菌谱广,对细菌、病毒、真菌等有较强杀灭力,其干粉性质稳定,但…  相似文献   

9.
比较含氯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对规模化奶牛场夏季消毒效果,通过对圈舍采用周期消毒和天天消毒的试验方法,采集消毒前、后细菌样品,通过比较消杀率及细菌增值率,结果表明:三种消毒药中,以含氯制剂消杀效果最强,其余依次为:醛类制剂、碘类制剂;推荐夏季消毒间隔周期为1d.  相似文献   

10.
1综合保健措施1.1搞好环境消毒消毒是净化养殖环境,预防控制疫病的常用措施包括生产前的消毒、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和生产后的消毒。凡进入猪场的人员,一律先经过猪场大门口进行脚踏池(垫)、消毒液洗手、紫外线照射5min后方可入内。对每批母猪转走后要对产房进行彻底的消毒,空栏5~7d后再转入下一批母猪。全场大消毒每周进行1次,遇到疫情时适当增加消毒次数。母猪生产期间应坚持每周带猪消毒2次,带猪喷雾消毒要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如百毒杀、碘制剂),  相似文献   

11.
1消毒防腐药1.1种类酚类:苯酚、煤酚、复合酚(对细菌、霉菌、病毒、虫卵有效)。醇类:乙醇(细菌)、苯氧乙醇(G-,尤其是绿脓杆菌作用强)。醛类:福尔马林(细菌、芽胞、真菌、病毒),聚甲醛、戊二醛、乌洛托品。酸类。硼酸、苯甲酸(细菌、真菌)。碱类:氢氧化钠(细菌、真菌、病毒、芽胞、虫卵)、生石灰。卤素类:碘制剂(细菌、真菌、病毒、芽胞、虫卵)、氯化剂、溴制剂。氧化剂:过氧乙酸(细菌、真菌、病毒、芽胞、虫卵)、双氧水(细菌)、高锰酸钾。表面活性剂:单链季铵盐(细菌、真菌)、双链季铵盐(细菌、真菌、某些病毒)。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 5 酚制剂 5.1 复合酚 本品是由酚、醋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等按比例配制而成的水溶性混合物,由于它有臭味和毒性,所以对蚊蝇有一定的驱杀作用。该品不用于皮肤、创面的消毒,只用于畜(禽)舍、器具、活畜禽市场环境等。用于畜禽舍消毒时以空栏(舍)消毒为好,奶牛舍最好不用复合酚,以免影响奶品品质;工(用)具和运送活畜禽的火(汽)车车箱消毒后应用清水冲洗。喷洒,配成0.3%-1%的水溶液;浸涤工用具等配成1.5%的水溶液;蚕室蚕具用0.5%的溶液喷洒(每1m^2 200mL)或浸渍,对微粒子病用2%溶液。  相似文献   

13.
张中霞 《警犬》2008,(2):28-28
(一)生产区及生活区门口设消毒池,池内盛2%火碱液,火碱液每周更换2次; (二)外来车辆:进入生活区要进行两次消毒处理,先用高压水枪用清水对车体、轮胎、车窗、车辆底部、笼子进行彻底冲洗,再用喷雾枪用碘三氧(1:1000)或过氧乙酸(0.2%)进行喷洒消毒;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戊二醛、酚、含碘类等常用消毒剂消毒后对非洲猪瘟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基于畜禽栏舍、运载工具、器具消毒及皮肤黏膜消毒目的,按消毒剂说明书推荐选择不同工作浓度,分别与不同滴度的非洲猪瘟病毒培养物于20℃条件下作用30 min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作用后产物。结果显示,与对应的阳性对照组相比,含氯类(二氯异氰尿酸钠)、过硫酸氢钾类、二氧化氯类消毒剂,消毒后对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影响最显著,检测Ct值显著上升或检测不到;戊二醛类、含碘类(主要成分聚维酮碘)消毒剂,核酸降解能力相对较弱,检测Ct值稍有上升;酚类、季铵盐类、含碘类(主要成分碘、磷酸、硫酸)类消毒剂,检测Ct值基本无变化。本研究评价了7类常用消毒剂消毒对非洲猪瘟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可为防控实践中科学、客观评价分析消毒效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1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分析1.1温度消毒速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如果将消毒液的温度由20℃提高到30℃,虽然只提高10℃,其杀菌力即可提高一倍。提高温度可使常温下某些效果不太大的消毒药物增强消毒效果。主要是消毒药的杀菌作用因消毒药粒子急剧运动而冲撞细菌,从而破坏菌体,增强了杀菌能力。但碘制剂和氯制剂因具有易挥发的特性,温度升高,加速了它们的挥发,从而导致其杀菌力降低。1.2环境的pH值pH值的改变可以从两方面影响杀菌作用,一是对消毒的作用。2消毒药物正确使用2.1消毒药的浓度要适当消毒药的效力是…  相似文献   

16.
《农业新技术》2008,(3):28-28
1.温度 消毒速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如果将消毒液的温度由20℃提高到30℃,虽然只提高10℃,其杀菌力却可提高1倍。提高温度可使在常温下某些效果不太大的消毒药物增强消毒效果,而本来效果就很好的药物,即使浓度不太大,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效果。然而就氯制剂和碘制剂而言,高温反而导致效力降低。原因是碘制剂和氯制剂具有易挥发的特性,温度升高,加速了它们的挥发,从而导致其杀菌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1.温度 消毒速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如果将消毒液的温度由20℃提高到30℃,虽然只提高10℃,其杀菌力却可提高1倍。提高温度可使在常温下某些效果不太大的消毒药物增强消毒效果,而本来效果就很好的药物,即使浓度不太大,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效果。然而就氯制剂和碘制剂而言,高温反而导致效力降低。原因是碘制剂和氯制剂具有易挥发的特性,温度升高,加速了它们的挥发,从而导致其杀菌力降低。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生产、经营、使用最为广泛的消毒药品主要分为复合酚类、碘类、季铵盐类和氯制剂四大类。生产消毒药品的厂家有专业的 ,也有兼产的 ;消毒药品除国产制品外 ,还有部分进口制品 ;同一个功能的消毒药品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同批准文号的产品。这使得动物消毒药品品种多而杂 ,给用户在消毒药品的选择上造成困难 ,现将生产实践中使用安全有效的消毒药品介绍如下 ,供同行参考。1 复合酚类  复合酚制剂由苯酚、冰醋酸、磺酸等制成。此类产品为水剂 ,棕褐色 ,对多种病原体均有杀灭作用。用于厩舍地面、墙壁、粪便、环境、道路、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19.
选择有效的消毒药物和消毒方式定期消毒,是防控猪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消毒剂有次氯酸盐、戊二醛、复合酚、过氧乙酸、火碱、百毒杀、碘类等。1饮水消毒饮水可用2%~3%的次氯酸钠消毒。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通常为无色或浅黄绿色的液体(存在铁时呈红色),是常用的高效、广谱消毒剂,可有效杀灭细菌、芽孢、病毒、真菌等多种微生物。  相似文献   

20.
消毒是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是切断病原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或阻止传染病继续蔓延的一项重要防疫措施。根据处理性质可分为物理消毒法(如紫外线消毒、热力消毒、机械消毒、自然净化等)和化学消毒法(如喷雾消毒、喷洒消毒、熏蒸消毒等);依据消毒目的可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根据实施消毒的时间不同,又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