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几种除草剂及其混剂药效及对玉米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盆栽试验条件下,比较了乙草胺、草净津和莠去津及其三者组成的混剂用作土壤处理与茎叶处理剂对玉米安全性,杀草谱及除草效果。结果表明,药剂各处理对玉米安全。土壤处理,3种单剂对单子叶杂草株防效差别不大,对双子叶杂草株防效依次为:乙草胺=秀去津>草净津,杂草鲜重抑制效果相当,ED50、ED90相近,分别为154.4-160.4g.ai/hm^2和715.1-871.1g.ai/hm^2;茎叶处理,对单子叶杂草株防效依次为:乙草胺=莠去津>草净津,对双子叶杂草株防效依次为:草净津>莠去津>乙草胺,杂草鲜重毒力依次为莠去津>乙草胺>草净津,ED50、ED90分别为78-107.9g.ai/hm^2和412.3-1271.4g.ai/hm^2。3种混剂杀草谱较单剂广、效果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贵金属催化剂,研究了双甘麟氧化制备草甘麟的合成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各种合成因素对催化反应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产品的总收率明显增加,而产品的固体收率和纯度先增加后降低;在小于100 mL/min的范围内,增加氧气的流量,产品的纯度、固体收率和总收率都有明显提高,此后继续增加氧气流量,对产品的质量没有明显影响;提高催化剂用量可以明显提高产品的质量;延长反应时间,产品的纯度明显提高,但产品的固体收率和总收率没有明显变化.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0℃、氧气流量100 mL/min、催化剂用量1%、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产品的固体收率为85.63%,总收率为96.60%,纯度为98.65%.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重复使用,考察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催化剂在连续多次反应后,产品的固体收率、总收率和纯度均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草捆生产。草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草产品,其他草产品基本上都是在草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出来的,美国出口的草产品中80%以上都是干草捆。草捆加工工艺简便,成本低,主要通过自然干燥法使牧草脱水干燥。  相似文献   

4.
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丙酮和丙烯腈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了纯度为99.5%的双丙酮丙烯酰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洗涤溶剂对该反应结果的影响,指出利用乙酸乙脂洗涤反应物提取环状中间体是提纯双丙酮丙烯酰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陆阳  董超宇  徐固华  陶京朝  马力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122-123,144
氟黄胺草醚是一种重要的除草剂,以间羟基苯甲酸和3,4二氯三氟甲苯为起始原料,经过醚化、硝化和酰化三步反应合成氟黄胺草醚,总收率79.04%,产品纯度91.4%,研究了氟黄胺草醚的合成工艺,试验表明:当温度为75-80℃,反应时间为3.5-4.5h,摩尔配比为三氟羧草醚∶甲基磺酰胺∶三氯氧磷=1∶1.03∶1.62,该产品的收率可达91.7%,对合成的氟磺胺草醚经过精制处理,纯度为98.5%,各批次的质量和收率都较稳定,因此该生产工艺可以降低成本,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蓝草红色素的稳定性。[方法]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从红蓝草中提取红色素,并对该色素在不同pH、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和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红蓝草红色素易溶于水和乙醇;在pH值小于11的介质中显橙红色,性能较稳定;当pH值大于12时显黄绿色,红色素性能不稳定;红色素耐热性好,耐光性好;氧化剂使红色素褪色;食品添加剂蔗糖、柠檬酸、山梨酸钾对红色素性能影响不大,而维生素C使红色素褪色;K+、Na+、Cu2+、Mg2+、Zn2+、Ca2+对红色素无不良影响,而加入Fe3+、A l3+时,出现了偏暗偏红现象,Fe3+、A l3+对红色素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红蓝草红色素是一种较稳定的药食兼用色素源,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制备30%乙氧氟草醚.乙草胺水乳剂产品的方法。[方法]以乙氧氟草醚、乙草胺、乳化剂、溶剂、抗冻剂、消泡剂等为主要原料,对30%乙氧氟草醚.乙草胺水乳剂的制备方法及配方中各组分的最佳含量进行了研究,并对该水乳剂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评价。[结果]30%乙氧氟草醚.乙草胺水乳剂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5.0%乙氧氟草醚,25.0%乙草胺,15.0%200#溶剂油,5.2%S-80乳化剂,2.8%602#乳化剂,4.0%乙二醇,0.3%消泡剂,自来水补足100%。经测试,所得制剂外观、分散性、乳液稳定性、热储析水率及分解率等均符合水乳剂标准。[结论]30%乙氧氟草醚.乙草胺水乳剂加工工艺较简单,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且毒性低,贮运及使用安全,与环境相容性好,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葎草总黄酮的工艺.方法采用D101、HPD300、HPD400、AB-8大孔吸附树脂时葎草总黄酮进行吸附纯化.以总黄酮的收率、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综合评价.结果AB-8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洗脱参数.其动态饱和吸附-洗脱量达42.3mg/g,5倍体积蒸馏水、6倍体积50%乙醇依次洗脱,总黄酮收率为90%,质量分数为85%.结论 AB-8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综合性能较好,适合于葎草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9.
疯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疯草是指含有苦马豆素的豆科黄芪属和棘豆属有毒植物,动物疯草中毒病是危害草原畜牧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苦马豆素是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它能抑制动物细胞α-甘露糖苷酶和甘露糖苷酶Ⅱ的活性,影响低聚糖的代谢和糖蛋白的加工,导致低聚糖蓄积和糖蛋白合成障碍.中毒动物表现为行为异常、瘫痪、不育、流产、体质量下降,严重的发生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疯草的毒性成分、中毒机理、化学防除和脱毒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疯草中毒病的防治和疯草的利用提供思路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疯草是指含有苦马豆素的豆科黄芪属和棘豆属有毒植物,动物疯草中毒病是危害草原畜牧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苦马豆素是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它能抑制动物细胞α-甘露糖苷酶和甘露糖苷酶Ⅱ的活性,影响低聚糖的代谢和糖蛋白的加工,导致低聚糖蓄积和糖蛋白合成障碍.中毒动物表现为行为异常、瘫痪、不育、流产、体质量下降,严重的发生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疯草的毒性成分、中毒机理、化学防除和脱毒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疯草中毒病的防治和疯草的利用提供思路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莠去津、氰草津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莠去津和氰草津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硝化作用、氨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莠去津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影响不明显,高浓度的氰草津(100μg/g)对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有明显抑制作用;2种药剂各处理6 d内对土壤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均有刺激作用,高浓度的莠去津(100μg/g)9 d对土壤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有抑制作用,以后所有处理影响不显著;莠去津各浓度(10μg/g、40μg/g、100μg/g)3~9 d内对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有刺激作用,氰草津各浓度培养3 d内对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有刺激影响,以后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乙·氰水悬乳剂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六种色谱柱进行了选择,发现3%OV-17,3%OY-101和5%Apiezon三种填充柱分别在柱温185℃、175℃和195℃,检测温200℃、195℃和220℃条件下均能够对40%乙·氰水悬乳剂中的乙草胺、氰草津同时进行检测。在制剂中分别加入稳定剂或调节pH值都可以减少氰草津热贮后的分解率。对乙氰水悬乳剂中的两种有效成分的悬浮率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的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乙酰丙酮法提取3种常见食品中的甲醛,事先用硫酸钠溶液进行预提取,蒸馏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甲醛含量,通过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了提取方式、水浴时间、水浴温度。该方法要求不高、操作简单,可以为将来食品中甲醛测定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提取叶绿素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丙酮和乙醇的2:1混合液浸泡提取叶绿素。大量实验证明,本方法比丙酮法操作速度快3倍;提取菠菜、油菜、芹菜和小麦的叶绿素效率比丙酮法平均分别高8.5%,12.5%,4.4%和2.0%,而比1:1混合法平均分别高6.0%,5.0%,4.0%和1.4%;本方法提取液的稳定性比其他方法好,所用试剂和材料比丙酮法少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培养基主要成分淀粉、豆饼粉及麸皮对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H4002发酵结果的影响,同时采用梯度试验考察了丙酮添加对最后发酵酸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最优的黑曲霉培养条件为:36.9℃、300 r/min、发酵时间75 h,淀粉、豆饼粉及麸皮含量分别为18%、0.45%和0.45%时,柠檬酸酸度最高,为100.8 g/L。  相似文献   

16.
129种植物丙酮提取物杀虫活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秦岭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共47科129种植物进行了杀虫活性筛选,以期发现杀虫活性较强的植物,为开发植物源农药提供参考。【方法】制备129种供试植物的丙酮提取物。以粘虫3龄幼虫、小菜蛾3龄幼虫、玉米黄呆蓟马2龄若虫、麦长管蚜无翅成蚜为靶标,分别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浸叶法、改进浸叶法、浸虫浸液法对供试植物的丙酮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结果】在0.5g/mL的供试剂量下,苍耳七、狭叶青海大戟、北芸香、竹灵消、蓼子朴、草地风毛菊等6种植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24,48,72h拒食率均在90%以上;苍耳七和狭叶青海大戟2种植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72h校正死亡率在75%以上;乳浆大戟、狭叶青海大戟、北芸香、草地风毛菊、毛裂蜂斗菜、蒲儿根、竹灵消和苍耳七等8种植物样品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72h校正死亡率均在70%以上;毛细辛、大叶金丝桃、白毛山梅花、蒲儿根、山竹花等5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玉米黄呆蓟马2龄若虫的24h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上。在0.3g/mL的供试剂量下,秦岭冷杉、兴安胡枝子、骆驼蓬、田旋花、毛莲菜等5种植物提取物对麦长管蚜无翅成蚜的24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5%。【结论】蒲儿根、苍耳七、狭叶青海大戟等植物对不同供试昆虫表现出较好的毒杀或拒食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龙眼微生物保鲜菌FJAT-0809-GLX发酵液丙酮萃取物的成分,初步鉴定出化合物38种.在鉴定出的化合物中,匹配率在90%以上的成分有5种,包括2-呋喃甲醇、5-甲基呋喃醛、2-甲基-3-羟基-4-吡喃酮、1,4∶3,6-二脱水-α-吡喃葡萄糖、六氢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和5-甲基呋喃醛,其相对含量分别达到了37.52%和4.97%.  相似文献   

18.
油茶籽饼多酚丙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油茶籽饼多酚丙酮提取工艺,为油茶多酚的提取、检测及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油茶籽饼粉为原料、丙酮为提取液,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从料液比、提取液浓度、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4个因素探讨油茶籽饼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综合考虑成本及提取效率,采用料液比1:15、提取液浓度60%、提取温度50C、提取时间0.5 h,可达到最佳提取效果.[结论]利用优化后的丙酮提取工艺提取油茶籽饼多酚,多酚提取率高达(3.217±0.153)%,适宜在产品纯度要求较高、原料来源较紧张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以长白山有毒真菌为原料,通过超声波对其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初步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丙酮浓度85%,料液比1:25,浸提温度20℃,浸提时间40min,丙酮浓度是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