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缪士毅 《花卉》2017,(11):54-54
夏天之时,乡下老家房前屋后的丝瓜藤绿叶满枝,黄花吐艳,那从瓜棚上下垂的一只又一只成熟的圆筒状丝瓜,成了我们家暑天餐桌上难得的美味。丝瓜,一名水瓜、天丝瓜等,葫芦科一年生攀援植物,原产印度,现踪迹遍及华夏各地,成为我国常见的夏秋季蔬菜之一。丝瓜茎蔓生,有卷须,花黄色,单性,雌雄同株。其瓠果肉质,分有棱和无棱两种,无棱丝瓜瓠果从短圆柱形至长圆柱形,绿色,表面粗糙,有数条墨绿色浅纵沟。有棱瓠果棒形,绿色,表面有皱纹,一般6~7棱。丝瓜优良品种的有肉丝瓜、青皮丝瓜、有线丝瓜、棠东丝瓜、万宝丝瓜、粤优丝瓜等。  相似文献   

2.
南方特色瓜类蔬菜种植技术第二讲丝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瓜是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以嫩果为食,其蛋白质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及胡萝卜素的含量在瓜类中是较高的。丝瓜有两个栽培种,即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xa Roem)和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 Roxb)。普通丝瓜起源于中国,也称无棱丝瓜,简称丝瓜,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广东也称之为水瓜。有棱丝瓜又称棱角丝瓜、粤丝瓜、胜瓜、天吊瓜,也简称丝瓜,起源于印度,元朝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春、夏、秋均可生产,在蔬菜度秋淡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蔬菜。  相似文献   

3.
湖南地区丝瓜品种应用现状与潜力品种推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瓜原产于印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菜用的丝瓜在植物学上有两个种,即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在湖南多栽培普通丝瓜,有棱丝瓜在郴州、永州一带有一定栽培面积。丝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和维生素,为我省夏秋主要蔬菜之一,广大农村基本每户都种植少量丝瓜,供自己食用,品种以当地农家常规种为主,由于丝瓜长距离贮运对商品性及品质均有一定影响,大型的丝瓜生产基地均分布在大中城市周围。湖南地区目前用于商品生产的丝瓜主要有绿皮丝瓜和白皮丝瓜两种类型,现将主要栽培模式和品种介绍如下,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江蔬一号"、"六叶生"、‘长沙肉丝瓜’‘杭州肉丝瓜’和"驻丝瓜1号"5个优良丝瓜品种为试材,对其早熟性和抗寒性进行测定,以期筛选出适宜北方温室生产的丝瓜品种。结果表明:"江蔬一号"的早熟性最好,"驻丝瓜1号"次之,但"驻丝瓜1号"早期产量最高,这2个品种的幼苗在低温胁迫过程中Pro、SOD和POD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MDA含量最低,抗寒性明显高于其它丝瓜品种,故"江蔬一号"和"驻丝瓜1号"可作为北方温室冬春季丝瓜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5.
丝瓜的食用与药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瓜又叫天丝瓜、天罗、蛮瓜、胜瓜、水瓜等,原产于印度,唐时传人我国。丝瓜主要类型为有棱丝瓜和无棱丝瓜(普通丝瓜)两种,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泛栽培,为夏秋季节的主要蔬菜之一。随着南菜北运及北方温室的发展,目前几乎一年四季均有丝瓜上市。丝瓜以嫩果为食,其中蛋...  相似文献   

6.
丝瓜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08,1(11):47-47
丝瓜(luffa)含葫芦科丝瓜属中的两个栽培种--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为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普通丝瓜又称水瓜、天罗、布瓜等,分布地域较广,南北方均有栽培.有棱丝瓜又称胜瓜、絮瓜、棱角丝瓜等,南方栽培较多,以广东最多,故又称粤丝.丝瓜起源于热带亚洲,分布在亚洲、澳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7.
白皮丝瓜的口感较肉丝瓜香甜,且采收期保持色白、不变褐,受到广大消费者和种植农户的青睐,在衡阳地区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秋延后白皮丝瓜的产量和商品性有所降低。为此作者对4个白皮丝瓜品种开展了连续2年的秋延后栽培品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在衡阳地区作秋延后栽培的白皮丝瓜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地栽培可明显缩短白皮丝瓜的生育期、降低其霜霉病和白粉病的发病率、提高丝瓜的产量和品质;1627白皮丝瓜和雁白一号的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衡阳地区推广作秋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8.
夏秋丝瓜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 ,由于丝瓜栽培面积的盲目扩大 ,造成种植丝瓜的效益逐步下降 ,且病虫害越来越重。春大棚丝瓜在8月下旬即拉秧 ,9、10月市场丝瓜供应少 ,价格高。同时 ,春夏连秋栽培的丝瓜 ,在秋季上市时品质又较差。为探索夏秋丝瓜的栽培方式 ,找出适宜夏秋栽培的丝瓜品种 ,笔者于2001年7月在本校试验站进行了夏秋丝瓜栽培试验 ,取得成功。1参试品种(1)江蔬1号丝瓜 (简称江蔬1号 ) ;(2)绿领五叶香丝瓜 (简称绿领五叶香 ) ;(3)澳洲青蛇丝瓜 (简称澳洲青 ) ;(4)金陵香丝瓜 (简称金陵香 ) ;(5)绿特早熟肉丝瓜 (简称绿领1号 ) ;(6)特长丝瓜。2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丝瓜食用认识的提高,丝瓜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使丝瓜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本文从选地、选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适时采收6个方面介绍丝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沈年桥 《长江蔬菜》2023,(20):59-60
丝瓜和蒲瓜是温州市民比较喜欢的两种蔬菜,一般在2~5月春淡期间售价较高,种植效益较好。由于丝瓜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州地区越冬栽培前期其藤叶生长速度慢、生长量小。聪明的苍南菜农就在丝瓜封行前套种1茬蒲瓜,待3月气温回升,丝瓜进入旺长期后将蒲瓜拉秧腾出棚架空间供丝瓜生长,待露地丝瓜大量上市后,再将丝瓜拉秧种植水稻,形成了典型的大棚蒲瓜套种丝瓜—水稻粮经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镇江地区种植的优质丝瓜品种,比较了江蔬2号丝瓜、江蔬肉丝瓜、江蔬1号丝瓜(CK)、早香丝瓜在大棚内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商品瓜性状以及产量等。研究结果显示,江蔬2号早熟性好、产量高、品质佳,可作为设施早熟品种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江蔬肉丝瓜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但因瓜形不太符合当地消费习惯,可逐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浙西地区丝瓜栽培面积较大,经济效益较高。4~9月丝瓜病虫害发生严重,因缺乏专业的防治技术,丝瓜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本文主要介绍了浙西地区丝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供广大丝瓜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江门地区有棱丝瓜的市场需求,对新引进的5个有棱丝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早熟性、抗病性、产量以及外观品质,以夏胜5号丝瓜和江秀8号丝瓜表现较优,适宜在江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研究探索香丝瓜新型栽培技术,对香丝瓜的发展和规模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香丝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先主栽品种,使更多的农民掌握香丝瓜生产技术,有利于指导农民种好香丝瓜,提高香丝瓜的管理技术水平,更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有棱丝瓜,是南方地区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具有生津止渴、解暑的功效,夏秋市场需求巨大.受种植、消费习惯影响,有棱丝瓜主要栽种区分布在广西、广东及海南一带.有棱丝瓜分为大肉类型和长绿类型,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以长绿丝瓜为主,其他地区以大肉丝瓜为主.与长绿丝瓜相比,大肉丝瓜具有生长势强、抗性好、采收期长、口感好、耐贮运的特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目前丝瓜优良品种较少,所以开展优质、丰产、抗逆大肉丝瓜杂交新品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广东和利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配制杂交组合,2011-2012年进行生产试验, 2016年秋季、2017年春季参加广东省丝瓜品种区域试验,定名为金冠大肉花点丝瓜,201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菜20180026.  相似文献   

16.
赵红星  姜俊  王勇  李艳 《蔬菜》2015,(2):49-51
茄子和丝瓜套种栽培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连作障碍,介绍了在塑料大棚内早春茬行间套种丝瓜的高效生产新模式的关键技术,选用驻茄9号、西安绿茄等茄子品种,驻丝瓜1号、驻丝瓜9号等丝瓜品种,通过套种可以缓解连作障碍,有效利用土地,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有棱丝瓜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瓜分为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两种类型,均属短日照作物.有棱丝瓜较普通丝瓜对日照要求更敏感,因此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都选用普通丝瓜种植,而有棱丝瓜主要在华南地区春、秋两季种植.  相似文献   

18.
祝海燕 《长江蔬菜》2015,(21):52-53
寿光设施栽培的丝瓜以鲜花丝瓜而著称,鲜花丝瓜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普通丝瓜.但丝瓜花大而薄,比较娇嫩,栽培过程中管理不当,易造成烂花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到丝瓜的销售及菜农的经济效益. 笔者通过对寿光设施丝瓜栽培的大量走访调查,总结了丝瓜栽培中烂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福建漳州地区丝瓜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实现了丝瓜周年生产,其中早春越冬丝瓜填补了当地蔬菜市场的"春淡",种植效益较高。该文从品种选择、育苗、田间管理及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闽南地区早春大棚丝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丝瓜又名天丝瓜,一年生蔬菜,葫芦科丝瓜属,在植物学上分为普通丝瓜和棱角丝瓜两种。其果实较嫩时食用,炒食或煮汤皆可,老熟时可将其纤维作中药材使用,药用价值极高,所含皂类物质、丝瓜苦味质、木胶、瓜胺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同时丝瓜络也被许多轻工业采用作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