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秸秆覆盖栽植慈姑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覆盖条件下不同大小芽头对慈姑结球性的影响,在每667m2覆盖水稻秸秆500kg条件下设置了2~5g、10~20g、30~40g 3个不同慈姑种球重量的顶芽处理,分析比较土壤养分变化及慈姑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慈姑采收时,水稻秸秆全部腐解,并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也出现了显著下降;中等规格芽头处理慈姑的结球数及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建水慈姑为种植材料,分析了不同水稻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养分及慈姑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慈姑时覆盖水稻秸秆可提高土壤全氮、全钾、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虽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适量覆盖还可以增加慈姑产量,提高经济价值。覆盖量为1500kg/667m2时,土壤改良效果最佳,覆盖量为500kg/667m2时慈菇产量最高,达497kg/667m2。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土表覆盖水稻秸秆配合适量追肥对慈姑产量的影响,我们以建水慈姑为种植材料,分析比较覆盖秸秆和不覆盖秸秆慈姑植株株高、累计出叶量、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处理慈姑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生长期内慈姑株高、累计出叶量及种植结束后土壤养分含量秸秆处理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种植苜蓿及苜蓿覆盖对核桃园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核桃园生草、覆盖效果,研究了核桃园行间种植苜蓿及苜蓿刈割后覆盖行内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年试验处理后,各处理0~20cm土层土壤全磷、速效氮、20~4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连续2年试验处理后,0~20cm土壤有机质,3个土层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0~20cm、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经过连续2年苜蓿覆盖后,苜蓿覆盖区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22~4.08个百分比点,苜蓿覆盖区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67g/kg,提高了77.8%,土壤全磷含量为0.53g/kg,提高了55.9%;苜蓿种植区20~4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7.17mg/kg,提高了22.4%。表明核桃园种植苜蓿和用苜蓿覆盖能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增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秸秆覆盖对梨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水稻秸秆为材料,分析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梨园0~10cm、10~20cm、20~40cm、40~60cm土层土壤养分影响。结果显示,与未覆盖梨园相比,秸秆覆盖处理可有效提高梨园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以1000kg/667m2覆盖量效果最好,其次为500kg/667m2、1500kg/667m2;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秸秆覆盖影响效果减小。研究为秸秆资源在梨园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了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大棚内采用塑料栽培箱种植水蕹菜,并在土表覆盖水稻秸秆,研究土表覆盖水稻秸秆对土壤表层溶液和土壤理化性质、秸秆腐解率、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茬和夏茬蕹菜土表覆盖水稻秸秆后土壤表层溶液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缓的变化趋势,氧化还原电位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缓的变化趋势。春茬和夏茬蕹菜栽培3个月后,水稻秸秆腐解率分别为75.33%和89.11%。两个茬口覆盖秸秆处理的蕹菜前期产量均较低,后期显著提高,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3.54%和11.37%。春茬覆盖秸秆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15.55%、11.81%和12.89%,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19.31%;夏茬覆盖秸杆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钾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12.44%、11.71%,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25.13%。春茬和夏茬覆盖秸秆处理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提高,且高温夏季淹水环境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大球盖菇菌渣作为土壤改良剂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开展了大球盖菇菌渣还林的试验。根据是否施加菌渣,设置2个处理,以未施加菌渣还林为对照,测定菌渣刚刚栽培结束和栽培结束6个月后的0~10 cm和10~20 cm深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从菌渣刚刚栽培结束到结束后6个月,除10~20 cm深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不同深度土壤全钾含量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蔗糖酶活性、有机质含量、全氮量、速效氮含量、全磷量和速效钾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深度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全氮量、速效磷含量增加显著。因此,菌渣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积极意义,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大棚番茄优化施肥与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不同尿素、羊厩肥配比下的秋茬和春茬番茄大棚栽培试验 ,探讨了大棚地膜栽培条件下 ,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配比与经济产量的关系。试验表明 ,大棚土壤养分含量水平较高 ,番茄最高经济单产 6 5 75 0 .33kg·hm-2 的化学纯氮施用量为N 2 5 5kg·hm-2 ,羊厩肥施用量为 2 6 .2 5t·hm-2 ;实际经济施肥量应低于上述施用量。本试验进一步探讨了施肥与土壤养分含量及盐分含量变化的关系 ,结果认为大棚地膜覆盖条件下 ,肥料的施用能以较快的速度改变土壤养分水平和盐分状况。尿素施用量增加能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和全氮的含量 ;羊厩肥的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硫和速效钾的含量水平。尿素、羊厩肥类有机肥的过量施用会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覆盖地膜条件下 ,尿素的施用能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铵盐的含量 ;羊厩肥通过提供K+ 、Na+ 、Ca2 + 、Mg2 + 、SO2 -4 及PO3 -4 来提高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  相似文献   

9.
对山地橄榄园连续4年种植牧草羽叶决明。结果表明,橄榄园生草促进了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010、1010、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下降了0.33、0.21 g/cm3;不同土层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有所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下降了0.33、0.21 g/cm3;不同土层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有所提高,010、1010、102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提高18.2%、14.0%;102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提高18.2%、14.0%;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3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增幅达210.2%;土壤pH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仅降低8.2%;2009—2012年橄榄667 m2产量显著提高了8.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增幅达210.2%;土壤pH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仅降低8.2%;2009—2012年橄榄667 m2产量显著提高了8.0%11.1%。  相似文献   

10.
淹水栽培时间对土壤盐分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为试验材料,以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封底栽培桶中淹水栽培豆瓣菜,以研究淹水栽培时间对设施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在豆瓣菜的4个采收期,以10cm为单位分4层分别取土,测定0~40cm各土层的土壤EC值、NO3--N、速效P、速效K及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随淹水时间延长,0~20cm土层土壤EC值、NO3--N、速效P及速效K含量均有所下降,且土壤EC值、NO3--N含量降幅明显;而20~40cm土层NO3--N、速效P及速效K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且变幅均较小。0~10、2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淹水时间延长先大幅下降后小幅上升,而10~20、3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淹水时间逐渐下降。说明长时间淹水栽培能够降低设施土壤盐分及速效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表层(0~10cm)及主要根系吸收层(20~30cm)的有机质含量,对于改善高盐分含量和养分富集的设施土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及可溶性盐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以大棚蔬菜土壤为试材,采用田间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可溶性盐含量、组成及其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10cm处,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机质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可溶性盐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0~10cm)含量最高,10cm以下各土层可溶性盐分含量显著减少;表层土壤(0~10cm)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Ca~(2+)和NO_3~-,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59.71%和阴离子总量65.9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塞罕坝地区云杉人工林土壤有机质、pH、全磷、全氮、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在不同地势(沟底、坡面和曼甸)和不同土层深度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0~10 cm深度土壤各类养分在坡面地势的含量显著高于沟底和曼甸,其中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平均相差50.7%、34.8%、37.4%和46.3%,沟底的速效钾和碱解氮显著高于曼甸;10~2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速效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上元素在坡面地势的含量比沟底和曼甸平均高出46.7%、34.2%、22.7%、27.3%和63.8%,但沟底和曼甸中各类元素的差异不显著;20~4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坡面的含量明显高于沟底和曼甸,但沟底和曼甸中各类元素的差异不显著。相同地势条件下,各类土壤养分元素均呈现出地表高于地下的现象,其中0~1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比20~40 cm深度土壤高出65.2%、53.2%、80.3%和64.8%,pH在不同土壤深度间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塞罕坝云杉人工林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5年生优一杏扁园地面覆盖地布、秸秆和地布+秸秆对土壤温湿度、养分和杏扁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可以稳定5、2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以地布+秸秆覆盖处理效果最好;除Ca和Mg外,土壤中N、P、K等矿质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以地布+秸秆覆盖处理最佳。3种覆盖处理杏扁新梢长度和粗度均显著提高,表现为地布+秸秆覆盖>地布覆盖>秸秆覆盖>对照。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油橄榄园进行了4种不同材料的覆盖试验,分析不同材料覆盖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覆盖处理提高了油橄榄园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变化不大,速效养分增加明显。与对照(空白)相比,秸秆覆盖的效果最明显,使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增加66.85%、62.67%、近20倍和83.68%。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还田对黄瓜土壤碳氮比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云  李明  李登明  尹春 《北方园艺》2016,(19):180-183
以"津春改良2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了秸秆覆盖及地膜覆盖处理对温室黄瓜结果期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和微生物的影响,以期探讨秸秆还田的效果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覆盖0.72kg·m-2秸秆量和地膜处理最为理想,可显著提高黄瓜结果初期和后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能显著提高黄瓜结果初期土壤5种微生物数量和后期细菌数;土壤中细菌数与0~20cm处有机碳含量、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土壤20~40cm碳氮比与纤维分解菌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固氮菌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2008—2011年进行了梨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后第3~4年梨果实单果重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种植白三叶草土壤碱解氮含量比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高;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土壤速效钾含量比种植白三叶草高。这2个草种可有效提高梨园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调节梨园近地层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调节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7.
以"新泰密刺"黄瓜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小麦秸秆不同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作物秸秆后的土壤容重随秸秆施用量增加而降低,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却随秸秆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施用1.6%~2.0%的玉米秸秆和2.0%的小麦秸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以施用鸡粪的处理最高;施用适量作物秸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连作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但是,施用秸秆的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均低于施用鸡粪。  相似文献   

18.
对连续8 a施用氮磷钾肥的黄土高原地区‘红富士’苹果园的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探明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对苹果产量与土壤养分累积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化肥(NPK处理)显著增加了苹果产量,增产率为12.8%~128.3%,增产率随施肥年限增加有增加趋势。NPK处理增加了果园土壤的有效氮、磷、钾含量,其累积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差异较大。与对照(CK)相比较,NPK处理使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的速效氮含量平均分别增加了24.9 mg·L-1、36.9 mg·L-1和49.7 mg·L-1,速效磷增加了20.1 mg·L-1,12.6 mg·L-1和4.3 mg·L-1,速效钾增加了50.9 mg·L-1、61.8 mg·L-1和31.2 mg·L-1。这表明长期施肥下,果园土壤中速效氮的累积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速效磷的累积量随土层深度减少,速效钾累积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相关性分析表明,20~40cm土层的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与当年的苹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上一年度苹果产量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善冬季日光温室葡萄促早栽培所需的地温。【方法】在冬季日光温室葡萄休眠结束前,行间应用不同有机酿热物(玉米秸秆、稻草秸秆、羊粪)反应堆,测定不同有机酿热物处理下的地温、土壤环境、葡萄物候期、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羊粪处理在土壤深度20、30 cm的地温分别提高2.3、2.4℃,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均有显著提高,同时有效促进了葡萄生长,成熟期提前10 d,产量提高23%,品质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日光温室葡萄促早栽培中,应用玉米秸秆+羊粪反应堆的综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20.
以18年生早酥梨园为试材,连续3年开展了玉米秸秆覆盖、黑色地膜覆盖、玉米秸秆+地膜覆盖、玉米秸秆+生物菌肥覆盖和清耕试验,研究5种树盘覆盖方式对丘陵山地早酥梨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TOC含量增幅最大的是0~30cm土层,效果最明显是玉米秸秆+菌肥覆盖处理,TOC含量比清耕(对照)增加了64.7%。年生长周期内,土壤TOC含量呈现先稳定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添加秸秆有机物的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TOC含量,玉米秸秆+菌肥覆盖TOC含量增幅最大,比清耕增加了11.0%。随着覆盖年限的增长,添加秸秆有机物覆盖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玉米秸秆+生物菌肥覆盖增幅最大,其次为玉米秸秆覆盖和玉米秸秆+黑色地膜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及其所占TOC比例。在实际应用中,玉米秸秆+生物菌肥覆盖可用于以培肥为主要目的的覆盖栽培,玉米秸秆+黑色地膜覆盖可用于以增温效应为主要目的的覆盖栽培,覆盖材料应本着就地取材原则,以实现农业废弃物利用和果树提质增效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