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杨毒蛾(Leucoma candida S.)、柳毒蛾(Leuccma salicis)是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我们从1984—1987年对该虫的发生期、发生量预测预报进行了初步研究。杨、柳毒蛾幼虫的发生期是在寄主杨树,展叶后的第10 d或日平均温度达到13℃以上时,开始上树取食。该虫的发生量预报可采用越冬基数调查和回归预报式两种方法,其种群数量动态预报模型所筛选出的预报因子与虫情的复相关系数都很高,模型的显著性水平也很高。经过检验及初步预报实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豫西地区杨树毒蛾科害虫柳毒蛾、舞毒蛾、杨毒蛾、角斑古毒蛾的形态特征,概述了其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以期为该地区防治杨树毒蛾科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夏季雨水较多,高温多湿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宜害虫的快速繁殖生长。杨毒蛾、柳毒蛾作为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一旦防治不及时而成灾,幼虫将会吃光树叶及二次生叶,导致树势衰弱死亡。杨毒蛾又名杨雪毒蛾;柳毒蛾又名雪毒蛾。以幼虫食害叶片,大发生时可将树叶吃光。这两种毒蛾成虫的形态十  相似文献   

4.
庄玉霞  李顺平 《现代种业》2009,(2):51-51,38
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分月扇舟蛾、杨二尾舟蛾、柳毒蛾、杨尺蠖、舞毒蛾等。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us,幼虫群栖,1—2龄时常在-叶上剥食叶肉,2龄后吐丝缀叶藏匿其间,遇惊后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3龄后逐渐向外扩散危害,老熟时吐丝缀叶作薄茧化蛹。由于幼虫繁殖快、数量多、分布广,大发生时极易成灾。  相似文献   

5.
杨毒蛾是主要的林木害虫之一,给杨树林的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寻找防治杨毒蛾的有效方法,我们进行了三个试验,一是药剂配制比例试验;二是针对不同虫龄杨毒蛾的防治试验;三是与毒绳、喷药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涂环防治杨毒蛾的防治效果最好,虫害死亡率达到了99.59%,通过试验与调查证明:涂环防治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对天敌伤害小、对人畜安全、药效持续时间长等优势,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防治法。  相似文献   

6.
<正>杨树属于杨柳科杨属,是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全属有100多种。木材用作民用建筑,生产家具、锯材等,同时也是人造板及纤维用材。叶是良好的饲料。杨树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现将杨树常见病虫害防治要点介绍如下。一、杨树食叶虫病害1.柳毒蛾:主要危害杨、柳科树木。危害严重时,能将叶片吃光,且有大量排粪,严重影响城市园林绿地的环境卫生。2.杨扇舟蛾:幼虫群栖,1-2龄时常在一叶上剥食叶  相似文献   

7.
杨扇舟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扇舟蛾是湘北平原湖区欧美杨人工林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1年发生5代。主害代第3-4(6-8月),每头幼虫的平均危害量分别达到143.27cm^2和141.42cm^2。人工模拟第3代幼虫的危害状况,受害1次就能对当年材积生长材积生长造成极显影响。经测定分析表明,50%的失叶量为受害的允许临界值,并确定第2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3头/100片叶,第3-4代幼虫的防治指标为20头/100片叶。  相似文献   

8.
杨树在宜君县是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杨树的病虫害防治也逐渐受到林业部门的重视,在宜君县危害杨树的林业病虫害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黄翅缀叶野螟、杨毒蛾等,本文分析了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忠 《吉林农业》2011,(2):85-85
介绍了杨树食叶害虫的为害特点及生物学特性,从营林措施、生物和仿生防治、物理和人工防治、药物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对以杨扇舟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树食叶害虫是指以啃食杨树叶肉,危害杨树生长的一类害虫。主要种类有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杨白潜蛾、黄翅缀叶野螟、春尺蠖、杨扁角叶蜂、杨柳小卷蛾、杨梢叶甲等。杨树食叶害虫繁殖量大,暴食性强,各种食叶害虫在杨树林内混合分布、交差发生、暴发危害。春尺蠖在杨树展叶初期即开始为害,其它杨树食叶害虫在5、6月份进入为害期,7、8月份是为害高峰期。近几年来,杨树食叶害虫在我省及周边  相似文献   

11.
2014—2015年对河北省博野县三岛柴胡田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系统调查,采用群落特征指数对不同年份三岛柴胡田昆虫群落特征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集样本27 577个,隶属12目50科72种;害虫优势种为法氏柴胡宽蛾、蓟马类、蚜虫类,天敌优势种为草蛉类、异色瓢虫及多种寄生蜂,寄生蜂对法氏柴胡宽蛾后期发生控制作用明显;生长季节中昆虫群落丰富度逐渐增加,多样性指数、均匀度随着时间总体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集中性指数变化与之相反,年度间有一定差异。三岛柴胡田昆虫群落物种丰富,结构稳定。该研究结果对三岛柴胡害虫的生态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舞毒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及其转主寄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舞毒蛾天敌昆虫已有较系统的报道 ,但对其天敌昆虫的转主寄主研究和报道较少 .该文针对北京地区舞毒蛾的 17种寄生性天敌 ,在查阅文献、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基础上 ,对这些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和它们在北京地区危害林木的转主寄主作一报道 .卵期主要寄生性天敌大蛾卵跳小蜂 ,室内饲养可繁殖 4~ 5代 ,羽化的成蜂可继续在舞毒蛾卵块中寄生 .舞毒蛾平腹小蜂转主寄主有油松毛虫、斑衣蜡蝉、绿尾大蚕蛾 .幼虫期主要寄生性天敌毒蛾绒茧蜂一年发生 4代 ,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油松毛虫、杨毒蛾 .黑腿绒茧蜂转主寄主为柳毒蛾 .黑足凹眼姬蜂转主寄主为油松毛虫、古毒蛾、角斑古毒蛾 .幼虫及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为毛虫追寄蝇和日本追寄蝇 ,其中 ,毛虫追寄蝇转主寄主有杨扇舟蛾 (寄生率高达 36 %~ 5 0 % )、柳毒蛾、黄褐天幕毛虫、腰带燕尾舟蛾 ;日本追寄蝇一年可发生 3~ 4代 ,转主寄主有柳毒蛾、杨扇舟蛾、油松毛虫、腰带燕尾舟蛾 .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舞毒蛾黑瘤姬蜂的转主寄主有 :油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杨扇舟蛾、臭椿皮蛾、樗蚕、丝棉木金星尺蛾、侧柏毒蛾等 .脊腿囊爪姬蜂转主寄主有 :油松毛虫、杨毒蛾、黄褐天幕毛虫 .广大腿小蜂由于其寄主广泛 ,也可成为螟蛉绒茧蜂、松毛虫黑胸姬蜂、螟蛉悬?  相似文献   

13.
王静  朱九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24-12525,12529
[目的]优化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人工饲养方法,筛选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方法]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75%、光照周期L∶D=(14∶10)h的培养条件下,用吹塑纸收集小菜蛾卵,用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苗饲养幼虫;同时采用浸叶法,测定小菜蛾对5种供试药剂的敏感性。[结果]用小油菜苗饲养的小菜蛾发育状况良好,其蛹重为5.4 mg/头,羽化率为94.0%,每雌产卵量为135.1粒;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20%氟虫双酰胺WG、150 g/L茚虫威EC、200 g/L虫酰肼SC和1.8%阿维菌素EC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152、0.223、1.151、93.340和0.128 mg/L。[结论]该饲养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适用于小菜蛾的批量繁殖;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对小菜蛾有较高杀虫活性,这3种农药可交替轮换使用防治小菜蛾。  相似文献   

14.
王静  朱九生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8):1713-1715,1721
[目的]优化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人工饲养方法,筛选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方法]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75%、光照周期L∶D=(14∶10)h条件下,用吹塑纸收集小菜蛾卵,用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苗饲养幼虫;同时采用浸叶法,测定小菜蛾对5种供试药剂的敏感性。[结果]用小油菜苗饲养的小菜蛾发育状况良好,其蛹重为5.4mg/头,羽化率为94.0%,每雌产卵量为135.1粒。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20%氟虫双酰胺WG、150g/L茚虫威EC、200g/L虫酰肼SC和1.8%阿维菌素EC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152、0.223、1.151、93.340和0.128mg/L。[结论]该饲养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适合于小菜蛾的批量繁殖;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对小菜蛾有较高杀虫活性,3种农药可交替轮换使用防治小菜蛾。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防治杜仲夜蛾,选用1.8%阿维菌素EC、25 g/L多杀霉素SC、茶核·苏云菌SC、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G、20%氯虫苯甲酰胺SC和48%毒死蜱SC 6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1500倍液、茶核·苏云菌SC1000倍液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4000倍液对杜仲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的防效均达90%以上,显著优于其它药剂,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麻点豹天牛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麻点豹天牛(Coscinesthes salicis Gressitt)是杨树等速生丰产林木的危险性害虫,经分析测定,其幼虫和蛹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3.95%、49.14%.脂肪含量为45.98%、34.80%.具有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在内的16种氨基酸组分,同时还含有K,P,Mg,.ca,Fe,Cu,S,Zn,Mn等人体必需营养元素,是一种有较高开发潜力的天然昆虫资源。  相似文献   

17.
杨干象的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氧乐果、甲拌磷、氧乐氰菊、劲丹4种内吸性杀虫剂,分别采用树干喷药法、刺皮喷药法、刺皮包扎法、削皮包扎法等4种处理方法对杨干象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树干低位(2m以下)杨干象的防治,在药剂中氧乐果和劲丹的药效好,分别达95.13%和94.31%。在处理方法中刺皮喷药法的平均药效最好,达97.23%;对于树干高位(2m以上)杨干象的防治,用氧乐果和劲丹药剂,采取刺皮包扎法的平均药效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小麦田除草剂新品种,我们引进69g/l精恶唑禾草灵EW,以69g/l骠马EW为对照药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69g/l精恶唑禾草灵EW对春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显著,除草效果达91.33%-98.17%,对小麦安全,小麦增产达18.37%-25.04%。适宜施药时期为野燕麦2-3叶期(即春小麦3-4叶期),适宜用量为750-1125ml·hm^-2。  相似文献   

19.
性诱剂对花生田棉铃虫和小地老虎防治效果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2连续两年利用性诱剂开展花生田棉铃虫和地老虎的防治试验,并比较不同诱捕高度及诱捕器类型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棉铃虫性诱剂悬挂在花生上方60 cm,使用小地老虎性诱剂悬挂在花生上方20~60cm,诱捕效果最佳;对两种靶标害虫,三角型诱捕器的日均诱蛾量均显著高于桶型诱捕器;从防治效果看,第一年小地老虎和棉铃虫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1.7%、40.0%,花生植株受害率分别降低44.4%、36.3%;连续诱捕两年后防治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3.6%和69.6%,植株受害率分别降低60.0%和73.7%。  相似文献   

20.
水葫芦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测定了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 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水葫芦提取物能使小菜蛾幼虫取食量、体重增加量减少,幼虫死亡率增加.提取物浓度越高,这些作用效果越明显.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的条件下,水葫芦提取物对3龄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66.09g/L和293.35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