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石棉县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茧、丝、绸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九九四年全县有桑树4700多万株,密植桑园5600多亩,产茧200多吨,农民售茧收入近300万元;生产生丝60多吨,产值1200多万元;出口生丝7吨多.出口产值150多万元;丝厂新上两台绸机已投入正常生产,茧丝绸年产值  相似文献   

2.
<正> 石棉县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茧、丝、绸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九九四年全县有桑树4700多万株,密植桑园5600多亩,产茧200多吨,农民售茧收入近300万元;生产生丝60多吨,产值1200多万元;出口生丝7吨多。出口产值150多万元;丝厂新上两台绸机已投入正常生产,茧丝绸年产值近2000万元。今年初,根据建设茧、丝、绸基地县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埯,以保证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正> 一、历史的简要回顾。据史书记载,宝鸡的蚕桑生产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1980年岐山何家村西周宫殿遗址中,发掘的佩饰玉蚕和陪葬品丝绸,都显示了周代蚕桑生产的盛况。秦、汉、隋、唐时代,宝鸡地处京畿,蚕桑生产、丝织、印染工艺都具有较高水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恢复发展蚕桑生产,1962年作出“东部植棉,西部养蚕”规划,1968年桑园面积达到1.42万亩,产茧72吨,相继建成年产三万张种的蚕种场和年需270吨干茧加工企业宝鸡县丝绸厂,  相似文献   

4.
<正> 我区是全省和国家的蚕丝生产基地之一,植桑育蚕历史悠久,蚕丝是全区经济的一项拳头商品。1985年全区养蚕808559张,产茧22502吨,收入茧款7000多万元,加上副产物收入近一亿元,目前已有51个丝绸企业,形成了桑、蚕、种、茧、丝、绸、印染、服装“一条龙”的生产体系。蚕丝行业每年向财政上缴税利3000—4000万元,年产厂丝3100吨,占全省31.6%,丝织品共2700多万米,  相似文献   

5.
<正> 在陕西宝鸡市,一度曾被当作资本主义黑根挖掉的蚕桑生产,近三年又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到1992年底,全市已有桑园面积2.86万亩,去年全市养蚕7730张,产茧225吨,产值230多万元,向国家上交税利63.72万元,创汇140.8万美元,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农工贸组织蚕桑生产大合唱,我市蚕桑生产有了新的恢复和发展,1990年全市桑园已达8148亩,产茧5.3万公斤。为了使这项利国利民的农村副业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发展,在“八五”期间,特提出如下规划: 一、全市“八五”末桑园面积要求达到2.5万亩,产茧500吨。其中宝鸡县、千阳县各1万亩,产茧200吨和300吨;岐山县2千亩,陇县、扶风县、眉县各1千亩。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我市麟游县、宝鸡县西山地区及宝鸡、风翔、岐山、扶风等县北部沿山乡镇农村脱贫致富,加快宝鸡畜牧强市建设步伐,市政府决定引进世界著名肉羊品种布尔山羊,建立纯繁和杂交改良基地,计划在五年内发展改良基础母羊30万只,年存栏改良羊100万只,实现产值3亿元,建立肉羊产业带,特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8.
<正> 我县横泾乡南章村地处东太湖之畔,田多劳紧,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逐年拓桑养蚕,走出了一条三业协调、发展蚕桑、共同致富的道路。该村1983年时蚕茧产量仅3.975吨,茧款只有1.68万元;1984年拓植桑树600亩,1985年率先进入苏州市50吨茧村的行列,产茧60.6吨,至今已连续八年保持全市村级产茧冠军。1992年总产茧又首先突破200吨,茧款收入超过200万,在这八年之中南章村共向国家出售蚕茧970吨,蚕农经济收入88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县重要的蚕茧基地。  相似文献   

9.
我市蚕桑生产经历了建国以后的风风雨雨,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市蚕桑生产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一度跃居四川省第三位.1995年,全市产茧11500吨(23万担),系统内收茧10500吨(21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达1.3亿元,仅蚕茧环节提供增殖税、农特税1500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丝绸工业体系,每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每年创税利达6000万元以上,解决了3万余人的就业问题,成为万县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和理性面对蚕茧价格的涨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生产是我市广大农村脱贫致富重要的骨干项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势项目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传统特色产业。2006年我市发种88万张,产茧2·6万吨,农民茧款收入4·67亿元,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计划经济时代,鲜茧作为比较特殊的农副产品,国家均是采取政  相似文献   

11.
<正> 自1988年以来,我县蚕茧生产取得了巨大成绩,至今仍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1996年,全县桑树已发展到了1亿株,发种10万张,产茧2500吨(5万担),蚕农茧款收入2500万元(加蚕桑其它收入共3200万元),与大发展前的1980年全县有桑树1780万株,发种50000张,产茧1250吨,蚕农茧款收入1200万元;桑树增长8.9倍,发种增长1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中,我县今年蚕桑生产在竞争中得到了发展,桑田面积在46475亩的基础上去冬又发展了3万亩,春茧在连续八年增产的基础上又获得了“三增”的好收成。春蚕发种34500张,比去年同期增8%,生产蚕茧1400多吨,比去年同期增21.7%;农民实得茧款收入约850万元,比去年增加近300万元,增长53.2%;平均  相似文献   

13.
(一) 我县种桑养蚕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合江、那务、林尘等地的农民就利用地界种桑,农民养蚕生产的蚕茧只是作加工丝被或织造士丝布。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的种桑面积达2.8万亩,产茧4.15万担,这一年,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茧款840多万元,地方财政从缫丝工业获税利100多万元。尔后两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危害和蚕茧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到1987年我县桑园面积仅剩下0.87万亩,产茧1.45万担,只有1985年产茧量的34.93%。从1985年  相似文献   

14.
游佐成 《蚕学通讯》2000,20(4):52-53
我区蚕业发展历史悠久,丝绸文化源远流长。蚕桑生产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项目,1994年最高发种达15万张,产茧300万公斤,农民茧款收入4000余万元。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出现疲软,由于生产规模小,再加之管理失控,导致行业在1996年起一直下滑。2000年,全区发种仅有4万余张,产茧100万公斤,农民茧款收入1900余万元,生产上倒退10年。随着国家调控政策逐步到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即,给丝绸业发展带来了一片生机,现已出现出口量增加,生丝价位上涨的回升势头,无疑给…  相似文献   

15.
<正> 茧丝绸是中江县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1995年全县有桑树2.5亿株,小桑园4.5万亩,制合格蚕种19万张,养蚕农户28万户,发蚕种35万张,产茧15.6万担,收购鲜茧14.2万担,年产干茧2750余吨,蚕农茧款收入5700余万元。全县目前有蚕茧收烘站五十个。其中:国营茧站40个,乡办代收烘蚕茧站10个。全县从事蚕茧生产收  相似文献   

16.
<正> 宝鸡县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狠抓多种经营生产,推广实用技术,蚕桑项目发展快,效益明显。1992年全县桑园面积达6457亩,养蚕2500张,蚕茧产量达6万多公斤,产值58万多元,均比1991年翻了一番。宝鸡县蚕桑生产曾两起两落,县丝绸厂80%的原料靠高价外调。为了农民致富,解决原料问题,近年来,宝鸡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蚕桑列入议事日程,坚持常抓不懈。县政协大力支持,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问题。1992年县上颁布了发展蚕桑生产的优惠政策;对蚕桑生产任务实行双向承包,县上与各基地乡镇、县业务部门与技术干部及乡镇专干  相似文献   

17.
各地见闻     
<正> 河北省黄骅县在1981年到1985年期间,水貂饲养量每年都在20万只以上,被省、地政府定为水貂商品生产基地.该县通过发展养貂业,为农民增加纯收入3500余万元,为国家创外汇2000多万美元.出现了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5个,20万元以上的村7个,10万元以上的村6个,超万元以  相似文献   

18.
<正> 西昌市兴胜乡德胜村在该乡东测,与喜德县李子乡接壤,是无水源保证的贫瘠地水稻亩产700市左右,玉米亩产300市左右,无工付业,收入低,属乡内贫困村。 为改变贫困面貌,八十年代起,利用无水源保证的旱地低产田栽桑,到1994年全村435户中,有405户已栽桑1300亩,户均3.33亩其中320户,有投产桑850亩,产茧1250担,产值82万元。户均投产桑2.65亩,产茧3.9担,产值2570元。亩产茧1.47担,产值970元。全村11个组2个组超10万(九组18万居全村之首)2个组9万以上,2个组超5万,余均超万元,有30亩桑园产茧超4担。年蚕桑收入上千元221户。其中超五千不足万元的25户,超万元10户。2户产茧一吨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站是1979年建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省、地业务部门指导下,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大胆创新,普及技术,促进了全县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全县有6个区,28个乡(镇),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1978年产蚕茧44.5吨,产值31.8万元,只占农业总产值的1.8%,人均蚕桑收入2.11元;到1985年,产茧达到502.1吨,蚕茧产值210多万元。六年中,蚕茧产量增长了3.6倍,产值增长了6.4倍,在衣业总产值中,蚕茧产值上升到9.3%。蚕病得到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20.
覃光族 《广西蚕业》2000,37(4):45-46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