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了解制丝工艺主要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4种常规化学成分(焦油、烟碱、水分和CO)的影响,采用不同制丝工艺条件处理后的烟丝卷制卷烟,测定其主流烟气4种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延长卷烟的储丝时间有利于降低卷烟烟气4种常规成分;采用CO2方式膨胀后卷烟的烟气常规成分含量最低;增加切丝宽度可降低卷烟主流烟气的焦油、烟碱和CO。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烟区的烤烟进行陈化处理,并对陈化过程中不同陈化条件下卷烟的物理指标与有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然后分析陈化过程中卷烟物理指标与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含量的关系,以期对降焦减害的进一步实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陈化过程中卷烟的烟丝质量呈波浪形变化,燃烧温度先增加后降低,静燃速率增加,吸阻逐渐降低,且套袋处理能够增加卷烟的吸阻,降低燃烧温度,但对静燃速率影响不大;陈化过程中卷烟主流烟气中焦油和HCN(氢氰酸)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苯酚、NH3(氨)以及B[a]P(苯并芘)含量先增加后降低,CO(一氧化碳)、烟碱与NNK(降烟碱)含量逐渐降低,巴豆醛含量逐渐增加,且套袋处理能降低焦油、HCN、B[a]P、CO以及烟碱含量;卷烟的烟丝质量与焦油、HCN、CO以及烟碱的含量有较高关联度,关联系数均达到0.43以上,卷烟燃烧温度与主流烟气中B[a]P、巴豆醛含量有较高关联度,关联系数分别达到0.408 6和0.479 2;静燃速率与NNK含量的关联度最大,关联系数达到0.741 7;卷烟吸阻与主流烟气中除B[a]P、烟碱和NNK之外的其他有害成分含量均有较高的相关性。综上,在卷烟的生产过程中陈化能够改善卷烟的物理指标,并降低主流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含量,且套袋处理对一些有害成分指标的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区烤烟主流烟气中11种成分含量的差异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烤烟新品种选育、适宜种植区域规划和卷烟降焦减害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以全国6个不同产烟区的57个单料烟样品为材料,在ISO抽吸模式下,研究同一等级模块卷烟烟气中11种烟气成分(4种常规化学成分,7种有害成分)的含量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同一等级配方模块卷烟中,同省份烤烟主流烟气中11种成分含量的差异较小,而不同省份则差异较大。2)在卷烟主流烟气的11种成分中,水分含量除与巴豆醛含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540,P0.01)、与苯酚含量达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70,P0.01)外,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较小;而总粒相物、烟碱和焦油含量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较大。3)卷烟危害性指数与烟气中氨含量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890;与烟气中总粒相物、焦油、CO、HCN、NNK、苯并[a]芘、苯酚含量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508~0.752;与烟气中烟碱含量的相关性最弱,相关系数为0.441。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制丝工序对卷烟品质的影响,以长白山卷烟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制丝过程中6个关键工序对烟气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卷烟烟气常规成分中烟碱和焦油含量随着工序递进逐渐降低,水分在各个工序烟气中含量变化不明显,烘丝后和掺配后烟气中烟碱含量变化比较明显,掺配后烟气中焦油含量变化明显.(2)各个工序对烟气中CO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烘丝和掺配工序中NH3含量影响比较大,贮丝工序中NH3含量达到最小值,HCN在切丝前后变化比较明显,烘丝后HCN含量上升.(3)随着工序递进,烟支感官质量不断提升,烘丝工序引起烟支吸食品质上升,掺配工序导致吸食品质下降,贮丝工序烟支吸食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与盒标焦油及烟碱含量的关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0种国产卷烟主流烟气中的主要酚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并将酚类化合物测定值按照盒标焦油含量和烟碱含量分别分类汇总。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含量平均值随盒标焦油、烟碱含量降低而降低,降低卷烟产品的烟碱焦油含量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减少有害化合物的效果,但焦油含量相同和烟碱含量相同的样品之间酚类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林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24-15425,15428
[目的]了解不同型号及CO测试单元的转盘式吸烟机对常规烟气成分释放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RM200A和RM20H吸烟机以及2种CO测试单元对卷烟样品进行抽吸,对主流烟气常规成分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2种型号吸烟机测试烟碱的结果基本一致;RM200A测试水分、总粒相物、焦油和CO的结果要低于RM20H;不同型号CO测试单元的烟气常规成分测定结果有一定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卷烟工业企业合理标注卷烟焦油盒标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检测干法再造烟叶在制丝工艺过程中化学成分、烟气常规指标、烟气有害成分、致香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变化,考察工艺加工对干法再造烟叶品质的影响,为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松散回潮、加料贮叶、增温增湿、烘丝等处理,干法再造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所增加,烟碱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粒相物、焦油、CO及各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危害指数降低了4.52%;工艺加工后大部分致香物质的总量略高于加工前,其中烟草中重要的致香成分巨豆三烯酮、β大马酮、新植二烯、β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含量明显增加;再造烟叶感官质量明显提升,甜润感和烟气清晰度得到改善。上述结论表明,工艺加工过程对干法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干法再造烟叶能很好地适应卷烟制丝线的工艺加工。  相似文献   

8.
滤嘴通风对卷烟烟气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理珉  张强  孙力  马剑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08-5109
[目的]研究不同滤嘴通风率对烟气成分的影响,为卷烟设计中使用滤嘴通风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直线回归的方法对滤嘴通风率与各常规烟气成分之间的关系,焦油与其他烟气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CO/焦油值与滤嘴通风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以滤嘴通风率为自变量x,则常规烟气成分的降低率分别为:CO为0.89x,焦油为0.65x,烟碱为0.57x和烟气水分为0.16x;随着滤嘴通风率的增大,CO降低最多,焦油降低率居中,烟碱降低最少。以焦油为自变量x,则CO量为(1.44x-5.07),烟碱量为(0.08x+0.21)。当滤嘴通风率在16%~26%区间时,CO/焦油值更趋近于1。[结论]滤嘴通风技术可有效调节卷烟烟气成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贮丝工序对烟气危害性影响,设置了3个贮丝时间,通过2个牌号香烟探讨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总粒相物、焦油、烟碱、7项有害成分(CO,HCN,NNK,NH3,B[α]P,苯酚和巴豆醛)及危害性指数的影响,并对烟气成分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贮丝时间对卷烟主流烟气常规成分影响不大;随着贮丝时间延长,NH3、巴豆醛显著减少,危害性指数逐渐降低;NH3与焦油及卷烟危害性指数相关性较强。因此,增加贮丝时间,能够协调烟丝成分,使卷烟危害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0.
对烤烟梗丝与叶丝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比对分析,为梗丝在卷烟配方设计和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国内主产区云南曲靖的烤烟烟梗及其对应片烟,对其制丝后的94种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以单支卷烟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2种碱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5,除2,6-二甲基吡嗪外,其余21种碱性成分均低于叶丝卷烟;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47种中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释放量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42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25种酸性成分总量约为叶丝烟气的1/20,各具体成分的释放量也均低于叶丝卷烟。以单位焦油计,梗丝卷烟主流烟气碱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约为叶丝卷烟的1/2,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碱性成分有1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中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与叶丝卷烟基本相当,其中明显低于叶丝卷烟的中性成分有34种;梗丝卷烟主流烟气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总量为叶丝卷烟的1/7,除戊酸外,其余24种酸性香味成分的释放量均明显低于叶丝卷烟。梗丝烟气香味成分与叶丝烟气香味成分的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但梗丝烟气与叶丝烟气各具体香味成分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采用梗丝掺配技术在降低卷烟焦油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利用补香、增香技术来减少卷烟烟气香味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钟家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12-16814
[目的]了解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焦油释放量/抽吸口数比与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与转盘式吸烟机分别测定了15个不同类型烤烟烟叶中的常规化学成分(总糖、总氮、还原糖、烟碱、钾、氯)的含量及其主流烟气中焦油释放量与抽吸口数.[结果]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焦油/抽吸口数比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烟叶中的总糖、还原糖、糖碱比、氮碱比呈显著负相关,与烟叶中的总氮、钾、氯、钾氯比不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卷烟工业企业低焦烤烟型卷烟配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云南单料烤烟主流烟气成分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单料烤烟主流烟气成分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总粒相物(TPM),烟气烟碱、焦油和CO平均值分别为19.63,169,15.69,13.82mg/g。TPM与烟气烟碱、焦油、CO,焦油与CO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③单料烤烟主流烟气成分指标可概括为2个公因子。因子1由TPM、焦油和CO构成;因子2由烟气烟碱构成。依据因子得分,单料烤烟主流烟气成分烟区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单料烟主流烟气危害性大小按生态区依次为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和大理州。  相似文献   

13.
烤烟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与烟气组分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国内14个烤烟主产区42份初烤烟叶样品为材料,通过烟丝填充力、平衡含水率、烟碱转移率检测、近红外光谱(NIR)定量分析等方法,检测其主要物理指标、化学成分和单料烟的烟气组分,研究烟叶理化特性与其烟气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单料烟烟丝重量的增加,其烟气组分测定值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以烟丝填充力为依据确定单料烟的烟丝重量,烟气组分实测值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不同部位烟叶的物理特性、主要化学成分、单料烟烟气组分都有显著差异。单料烟烟气总粒相物、原始焦油产生量、一氧化碳产生量都与烟叶的烟碱含量和总氮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烟叶的钾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单料烟烟气总粒相物、原始焦油产生量、一氧化碳产生量和烟气烟碱都与单料烟的自由燃烧速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KLD2-3滚筒烘丝机烘丝加工过程中烟草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方法]通过KLD2-3滚筒烘丝机不同控制模式对烘丝后某牌号二类烤烟型叶组配方的烟丝常规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烟碱、氯、钾和常规烟气进行对比分析,应用丙酮萃取、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半挥发性烟气香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顺流模式3种控制方式烘后烟丝的总糖和还原糖测定值均高于逆流模式,逆流模式一段式烟碱含量高于其他控制方式,不同控制方式下烟丝氯、钾、常规烟气、烟气中性香味成分总量比较接近,顺流模式前高后低控制方式下烟丝酸性和碱性香味成分总量高于其他控制方式。[结论]研究可为烤烟制丝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烟丝含水率对卷烟落锥及烟气成分的影响。[方法]研究了部分贵烟牌号在不同平衡湿度条件下的卷烟落锥及烟气成分情况。[结果]卷烟烟丝含水率随平衡湿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卷烟的总粒相物、烟气烟碱、焦油含量变化不明显,卷烟抽吸口数、一氧化碳量呈现出相同的增加趋势,当烟丝水分条件一定,各烟气成分间并无显著的关联性;卷烟含水率升高,卷烟落锥数量明显减少,不同含水率条件对卷烟落锥的影响要大于不同卷烟之间造成的影响,不同卷烟之间的落锥个数存在显著差异,卷烟在50%与60%水分条件下落锥个数无明显差异,其余含水率条件下卷烟的落锥个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烟丝含水率及烟丝结构对卷烟落锥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部位、不同产地梗丝对卷烟常规主流烟气释放量的影响,分析了国内6个产地烤烟上部、中部、下部梗丝样本的常规主流烟气释放量,并与相应部位、产地叶丝样本的常规主流烟气释放量对比。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梗丝烟气焦油释放量上部≥中部>下部,烟碱释放量上部>中部≥下部;不同部位的叶丝烟气焦油、烟碱释放量上部>中部>下部;不同部位的梗丝、叶丝之间烟气一氧化碳释量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产地之间的梗丝、叶丝烟气焦油和烟碱释放量差异性均较小;不同产地的梗丝一氧化碳释放量以贵州毕节、云南临沧较高,以湖南郴州较低。梗丝烟气中焦油、烟碱释放量明显低于叶丝,而一氧化碳释量则明显高于叶丝。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卷烟辅材接装纸透气度变化对不同规格卷烟感官质量和烟气化学成分的影响,以相同烟丝制备的不同接装纸透气度的常规、中支及细支卷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接装纸透气度变化对3种规格卷烟的物理指标、感官质量、烟气指标、烟气化学成分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接装纸透气度同卷烟吸阻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同卷烟的总通风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程度均随烟支圆周的降低而变大;2)接装纸透气度对常规和中支的感官影响均比细支卷烟显著,随接装纸透气度增加,常规和中支的感官质量总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对于细支烟,感官质量总分呈先上升又略有下降的趋势;3)接装纸透气度与卷烟的单口焦油、单口CO及单口烟碱释放量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对单口焦油、单口CO的影响程度常规及中支大于细支卷烟,对单口烟碱的影响程度中支及细支大于常规卷烟;4)每克烟丝所释放的烟气化学成分,总量上由大到小为中支卷烟,细支卷烟,常规卷烟.其中,酮类、醛类质量分数细支明显高于常规及中支,酚类质量分数细支明显低于常规及中支,烯类、酯类、呋喃类及醇类质量分数细支与中支卷烟相当,高于常规,氮杂环类、酸类质量分数细支与常规相当,低于中支.  相似文献   

18.
吴继忠  廖付  程昌合  李奇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40-142,159
通过对比分析造纸法再造烟叶在松散回潮、烘前HT和烘丝制丝工序处理后主流烟气中主要化学指标和有害成分,并对各工序处理后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①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组分常规指标中总粒相物、焦油量在松散回潮、烘前HT工序有降低趋势;烘丝工序对烟气常规指标影响不明显。②造纸法再造烟叶烟气有害成分在各工序有降低趋势,其中烘前HT下降幅度较明显。③松散润叶和烘前HT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对内在感官质量呈正面影响;烘丝工序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内在感官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卷烟感官质量与烟气成分、烟支物理质量、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为卷烟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某烟草集团4个品牌卷烟的质量常规监督检测数据,以卷烟烟气成分、烟支物理指标和化学成分为考察对象,对3类指标集与感官指标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烟气指标、卷烟物理指标及化学指标对感官指标均有影响,且存在典型相关关系,综合简单相关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对卷烟感官指标(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影响较大的指标为:烟气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烟气水分、压降、吸阻、质量、硬度、端部落丝量、还原糖、钾含量、氯含量、糖碱比。【结论】生产上要控制卷烟质量,就应重点分析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与烟气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烟气水分、压降、吸阻、质量、硬度、端部落丝量、还原糖、钾含量、氯含量、糖碱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