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速生杨木脲醛树脂强化材为研究对象,研究改性后强化材的饰面特性。测试3种不同极性液体在试件表面的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自由能;对不同增重率的杨木进行表面胶合质量检测,研究脲醛树脂浸渍处理杨木对其表面胶合质量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杨木浸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浸渍后,杨木润湿性增强。3种液体在强化材表面的接触角均小于未处理材与液体的接触角,随着杨木强化材增重率的增加,表面自由能呈增加的趋势。杨木强化材表面胶合强度随着增重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增重率为20%时表面胶合强度最大。红外图谱显示,在波数3 340、2 917、1 738、1 643~1 240 cm-1等处,经过脲醛树脂浸渍后强化材的波峰不同程度的强于未处理材。综上所述,脲醛树脂强化材的饰面性能与增重率相关,随着增重率的增加饰面性能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2.
单板在高温干燥条件下表面会发生钝化,表面活性下降,从而影响胶合性能。利用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高温干燥杨木单板,以改善其表面特性,提高胶合性能。主要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功率和处理速率对高温干燥杨木单板表面特性及界面胶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明显提高单板表面的润湿性,当处理功率为4.5 k W、处理速率为2 m/min时,脲醛树脂胶和酚醛树脂胶在杨木单板表面的初始接触角和平衡接触角分别降低了18.2%,17.8%和40.4%,38.8%,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胶所制胶合板的胶合剪切强度分别增加了56.0%和51.5%。等离子体处理后脲醛树脂在高温干燥杨木单板所制胶合板的胶合界面中的渗透深度明显提高,胶合界面的平均渗透深度和有效渗透深度增幅分别为80.0%和61.9%。等离子体处理后,高温干燥杨木单板表面羰基数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王喜明  高志悦 《木材工业》1998,12(1):14-17,25
本文比较了白桦小径木横截片经尿素和脲醛树脂改性后的干缩特性的差异。进而确定了横截片的干燥特性,横截片应力的测试方法和水分传导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BL-阻燃剂溶液浸渍处理杨木单板,比较分析BL-阻燃杨木与未阻燃杨木的吸湿性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阻燃处理后试件的吸潮率递增值明显高于未处理材。②BL-阻燃剂浓度越高的试件吸潮率也越高,相同浓度的试件在不同湿度中,湿度越高,其吸潮率也越高。③阻燃后杨木单板的尺寸变化率明显高于未处理材的,BL-阻燃剂具有较高的吸湿性,其对杨木单板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厚度弦向径向。  相似文献   

5.
以脲醛树脂作为浸渍剂,纳米SiO_2作为改性材料对速生桉木进行改性处理,以纳米SiO_2质量与脲醛树脂浸渍溶液固含量的质量比(W)、高温处理温度(H)和时间(T)作为影响因素,探究浸渍高温热处理改性对速生桉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浸渍高温热处理能够提高桉木的握钉力、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当W为2%、H为180℃、T为4 h时,浸渍热处理桉木的径面和弦面握钉力达到了理想值;当W为1%、H为160℃、T为4 h时,浸渍热处理桉木的端面握钉力较为理想;当W为1%,H为160℃、T为2 h时,浸渍热处理桉木具有较好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浸渍处理毛白杨木材的干燥质量,以46mm厚改性脲醛树脂浸渍毛白杨木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干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将初含水率107%的浸渍毛白杨木材干燥至含水率12%,共用时35d,干燥质量达到GB/T6491-1999《锯材干燥质量》规定的一级要求。  相似文献   

7.
木材浸渍改性商业应用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是二次干燥速度慢、易开裂、易变形。本文以杨木和杉木为研究对象,使用浓度为30%和50%的糠醇水溶液对其进行浸渍改性,再以百度干燥法分析糠醇浸渍材的干燥特性,辅以干缩试验和剖面密度(VDP)试验探究干燥缺陷成因。结果表明:50%浓度浸渍材的干燥缺陷等级均大于30%浓度浸渍材,杨木浸渍材的等级均高于杉木浸渍材;杉木30%和50%浓度浸渍材百度干燥平均时间分别为24 h和29 h,而杨木30%和50%浓度浸渍材分别为20 h和30 h。浸渍材不同位置的干缩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浸渍后密度分布更加不均匀。杉木和杨木糠醇浸渍材二次干燥困难的主要原因为固化的糠醇堵塞了水分内部迁移通道,从而使干燥速度降低;糠醇分布不均匀导致干缩系数差异进一步加大,处理材易开裂、易变形。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处理法,进行人工林杨木表面强化浸渍液较佳配比的试验。选取3种不同的浸渍液,进行每种浸渍液不同配比的单因素试验,并以转化率为主要考核指标。结果表明:浸渍液A和浸渍液B的较佳配比均为3水平;浸渍液C的较佳配比是5水平,为后续浸渍工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五种福建阔叶树材的干燥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娜  何定华 《木材工业》1993,7(1):30-33
本文论述了利用百度试验法,查明福建五种阔叶树材的干燥特性,以进一步制定合理的干燥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这五种阔叶树材干燥特性差异显著,其中椆木干燥缺陷严重,干燥速度缓慢;润楠及枫香干燥缺陷中等;蓝果树及荷木干燥缺陷程度最轻,枫香干燥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加压浸渍法将负载型光催化材料--竹炭/TiO2复合体渗入杨木单板中,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纳米TiO2改性杨木单板的胶合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涂胶量、热压压力与浸渍压力等因素对材料胶合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给出了制板的最佳工艺条件:热压压力为1.2 MPa,浸渍压力为1.6 MPa,涂胶量250 g/m2.  相似文献   

11.
刘志佳  鲍甫成  傅峰 《林业科学》2012,48(1):143-147
以杨木单板为基体,以热敏染料、显色剂、十四醇、增感剂为木材温致变色剂,利用超声波浸渍注入木材的方法制备可逆温致变色杨木单板,研究可逆温致变色杨木单板的浸渍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试件变色色差(ΔE*)的主要试验因子为超声波功率,方差分析其在0.01水平下对试件ΔE*影响显著;其次为浸渍时间和浸渍温度,方差分析二者在0.01水平下对试件ΔE*影响不显著。最佳浸渍工艺为浸渍温度75.0℃、浸渍时间4.0h、超声波功率120.0W。研制成可逆温致变色杨木单板新产品,杨木单板起始变色温度为26℃,终止变色温度为32℃;温度由26℃升至32℃时,试件由蓝色变成木材本色;温度由32℃降至26℃时,试件由木材本色变成蓝色,达到室温可逆变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两种非洲木材的干燥特性与干燥基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照"百度试验法"分析短盖豆木和翼红铁木的干燥特性及木材开裂的原因;比较了两种铁木的干燥特性和干燥基准的差异,结果表明:翼红铁木比短盖豆木难干燥,两种试材干燥前期易发生开裂,翼红铁木初期开裂等级为5级,短盖豆木为3级;两种木材的截面变形等级均为3级;翼红铁木比短盖豆木内裂严重.根据缺陷等级标准及其对应的干燥条件拟定了初步的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13.
预冻及压缩预处理对尾巨桉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木在干燥过程中极易发生皱缩,使木材降等严重甚至报废,有效地解决桉木干燥皱缩问题是桉木资源高附加值实木化利用的重大难题之一。对桉木进行适度的预处理能够改变其内部细胞的微观结构,形成新的水分迁移通道。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为试材,对其进行预冻、压缩及预冻-压缩预处理,然后进行常规干燥,研究预处理条件对桉木干燥速率、干燥应力应变及皱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条件都能有效提高桉木的干燥速率,其中,预冻-压缩预处理后试件的干燥速率提高20%,幅度最大。预处理材与未处理材残余应力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干燥后期预处理材指标值小于未处理材,残余应力小。3种预处理方式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细胞壁微观构造,破坏了皱缩发生的条件,抑制了木材的干燥皱缩。其中,预冻-压缩预处理材全干缩率最大减少15.8%,抑制木材皱缩效果最为显著。预冻-压缩预处理能够改变木材的微观结构,改善了木材的干燥特性,是一种有效抑制木材干燥皱缩的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木材易燃的特性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原因,通过绿色环保的改性处理提升木材阻燃特性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杨木单板先后真空浸渍于氯化钙和碳酸氢钠两种溶液中,在杨木单板内原位合成碳酸钙,探讨了0.5,1.0,1.5和2.0 mol/L浸渍液对杨木单板浸渍效果及性能的影响,选取最佳浸渍液浓度制备碳酸钙改性杨木胶合板并研究其性...  相似文献   

15.
浸渍塑化杨木单板顺纹弯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酚醛树脂为浸渍液,杨木单板为木材试样,对经浸渍塑化处理的杨木单板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探索了木/竹复合层合板的组分材料--塑化杨木单板受不同压力时的顺纹弯曲弹性性能,并分析了其与塑化压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塑化杨木单板的静曲模量和静曲强度与塑化压力呈非线性关系.通过对杨木单板试验研究,为木材/竹材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的结构设计和生产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并对产品的设计、组织现场生产和产品质量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工林杨木的高频真空干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林杨木的高频真空干燥系列试验中,通过不断改变干燥工艺参数并分析总结试验结果,从而确定杨木高频真空干燥适宜的工艺基准。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确定的高频真空干燥工艺下,初含水率较高的杨木不仅能保证干燥质量,而且干燥速度可比常规蒸汽干燥法和高温蒸汽干燥法提高数倍。  相似文献   

17.
装饰薄木的易燃性限制了其在家具饰面、室内装饰等领域的应用。为了提升装饰薄木的阻燃性能,采用仿生呼吸法将氯化钙(CaCl2)溶液与碳酸氢钠(NaHCO3)溶液分段浸渍于薄木中以制备矿化装饰薄木。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矿化产物进行了分析,并且采用宏观燃烧试验、热重分析法(TG)与锥形量热仪(CONE),对改性处理后薄木的阻燃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化处理后薄木表面与内部均原位生成了方解石型CaCO3,且CaCO3的生成量随着浸渍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加。附着于薄木表面的CaCO3具有防火屏障功能,当浸渍溶液浓度由0.2 mol/L增加到1.0 mol/L及以上时,矿化薄木的着火时间得到明显延长。CaCO3能催化纤维素热解,有利于产生稳定焦炭,TG结果显示,当浸渍溶液浓度为1.8 mol/L时,矿化薄木残炭率为28.05%,与未处理薄木相比提升了81.55%,阻燃效果最佳。CONE测试结果显示:与未处理薄木相比矿化薄木的热释...  相似文献   

18.
对脲醛树脂(UF)浸渍改性轻木木材工艺、超临界CO2处理对轻木木材的浸渍性影响以及浸渍改性轻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不同超临界CO2处理和浸渍工艺条件对改性材的增重率、体积湿胀率和顺纹抗压强度均有影响,与其素材相比,浸渍改性轻木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有较多树脂分布在导管和木射线细胞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百度试验法对楸木干燥特性及基准进行研究,拟定50mm厚楸木的常规蒸汽干燥基准;通过预试验、优化试验、验证试验3个阶段的生产性试验,分析总结得出楸木常规蒸汽干燥工艺;经生产性验证试验分析得知,采用该工艺,干燥质量能够达到国家锯材干燥质量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可观。该工艺可供木材干燥及木制品加工企业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秸杆纤维板的尺寸稳定性,将制备的杨木微细纤丝悬浮液,与三聚氰胺树脂混合后,应用于秸秆纤维板的浸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均质器制备杨木微细纤丝悬浮液是可行的;浸渍处理可以提高秸秆纤维板的增重率和阻湿率;在本试验范围内,微细纤丝悬浮液的质量分数愈高、浸渍时间愈长,秸秆纤维板的增重率和阻湿率亦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