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人工繁育产业调查结果相对全面,但未对产业类型作具体分析,有必要深入分析产业类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通过收集分析资料,依据繁育目的和技术成熟度将人工繁育产业分为4个类型,对全省每类产业进行实地抽样调查,调查产业规模、种源来源、人工繁育技术成熟度、产品市场规模与销售渠道、经济效益等。分析认为,云南省现有的人工繁育产业类型中如驼鸟、原鸡等繁育技术成熟的应该鼓励发展,竹鼠等应审慎发展,斑羚等应限制发展,实验动物等应保持现状,穿山甲等需要关停。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野生动物主管部门于2017年组织了全省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调查评估,野猪作为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的重要品种成为本次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现有从事野猪人工繁育的单位有257家,野猪存拦62 350头,主要品种为特种野猪,种源来自购进以及家猪与纯种野猪杂交选育2个渠道,因受规模限制,野猪产品在云南还未真正形成产业进入市场。文中分析了野猪人工繁育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规模小、发展缓慢,品种选育滞后,审批程序繁琐,缺乏技术交流等。藉此,提出选育优良品种,简化审批程序,建立行业协会等建议,并就品种选育技术重点以及猪肉品质提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现有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企业约1500家,分布在11个市89个县(市、区),年产值约50亿元;经营类型主要可分为食药用性、皮毛用、观赏性与实验性。本文分析了发展形势及发展问题,当前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主要存在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野生动物种群退化,缺乏科技支撑和技术培训,标准化人工繁育体系不完善,以及人工繁育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基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促进野生动物产业可持续经营,推广科学驯养繁育及产品深加工技术,以及探索野生动物多元化经营模式等对策,旨在为浙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管理、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010年以来,作者对辽宁省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现状,分析了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辽宁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种类包括毛皮动物、鹿类、中国林蛙、野猪、野禽和观赏展演动物6大类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具有自然条件优越等3大有力条件,存在养殖方式落后等6个问题,提出了今后应采取规模养殖等6项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渭南市野生动物养殖场的数量和养殖动物的种类逐年增加,部分种类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大部分养殖场的养殖规模扩大速度缓慢,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为全面了解渭南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  相似文献   

6.
对三明市从事经营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对养殖种类、数量、繁殖、利用以及固定资产、从业人员等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明市经营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共计64家,驯养野生动物9种,存栏动物631699只(头、条),养殖从业人员304人,固定资产27997.7万元,年产值3697.64万元。目前主要存在资金缺乏保障、疫病防控能力较弱、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发展现状,结合铁力全人工养蛙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全人工养殖林蛙过程中的幼蛙育成管理、廉价饵料繁育、林蛙越冬技术、生殖休眠期管理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内容,旨在通过“分析”和“阐述”,能为我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外来野生动物可定义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原没有分布而通过人为控制迁入的野生动物”。据此 ,在我区外来野生动物可分为国外来源、区外来源两种。目前 ,在我区养殖或经营利用的国外来源野生动物主要有驼鸟、海狸鼠、牛蛙、食蟹猴、兰狐和银狐、鳄鱼、龟类等。其中海狸鼠人工养殖规模最大 ,约有2万只 ,其次是食蟹猴、牛蛙养殖 ,驼鸟、兰狐、银狐、鳄鱼的人工养殖刚刚起步 ,龟类人工养殖只有少数几种 ,多数龟类都未进行人工养殖。区外来源野生动物主要有(美国)七彩山鸡、(美国)鹧鸪、蓝孔雀、梅花鹿等。其中七彩山鸡人工养殖规模最大 ,有2…  相似文献   

9.
每月看台     
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年产值200亿元通过人工驯养繁殖,一些濒危野生动物已经或正在告别“濒危”,许多经济类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初步形成规模,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正在呈现出勃勃生机。据统计,全国现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1.6万多家,年产值已达200多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国家采取规范并支持人工驯养繁殖活动等措施,使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按照用途划分,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主要涉及实验动物、毛皮动物、药用动物、肉用动物和观赏动物五大类。在人类健…  相似文献   

10.
受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委托,我院承担了梅花鹿繁育利用产业发展的课题,分别对全国主要梅花鹿养殖地区梅花鹿目前的生存状况和繁育利用产业政策进行研究,分析了梅花鹿繁育利用的产业前景。亦通过对黑龙江省梅花鹿养殖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龙山林区野生动物资源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的比较优势,分析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结合实施天保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战略转移,以特种动物养殖为突破口,提出野生动物开发利用的途径及设想。  相似文献   

12.
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交易,由此引发的偷猎一直是物种保护的主要威胁。现有的干预措施和执法不能完全规避由此造成的物种濒危和灭绝,有专家提出人工繁育可以减轻野生种群压力。基于本文研究发现,只有符合以下条件和标准,野生动物人工养殖才能有益于物种保护:1)合法产品成为替代品且消费者对野生动物没有偏好;2)满足大部分需求且需求不会增加;3)合法产品更具成本效益,以打击黑市价格;4)野生动物养殖不依赖野生种群进行补给;5)没有非法产品混入合法商业贸易。很多野生动物难以满足以上全部条件和标准,因此人工养殖和贸易可能对物种保护产生相反效果。然而,对于某些能够全面满足以上条件的物种,人工繁育可视为种群保护的有力工具。对于这些物种,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合法产品对市场动态的影响、有效执法以及能够区分人工繁殖和野生捕获物种的取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受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委托,我院承担了梅花鹿繁育利用产业发展的课题,分别对全国主要梅花鹿养殖地区进行调研,主要是通过对梅花鹿目前的生存状况、保护措施和繁育利用产业政策进行研究,分析梅花鹿繁育利用的产业前景。此文是对辽宁省8个梅花鹿养殖企业的调研,了解该省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摘要:对长阳县林业特种养殖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结合该县实际,提出了加快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林业产业强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睿 《绿色天府》2020,(3):20-20
本刊讯2月19-20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宏葆率队先后到成都市、雅安市调研我省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管控情况,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经营情况,倾听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业主的建议意见,研究谋划四川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举措。19日下午,刘宏葆一行来到位于都江堰市的四川凯宝动植物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入厂区后,企业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和先进的设施设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宏葆查看了封控告示,询问驯养动物总量、年繁殖量、企业年产值、动物疫病防治、动物平均寿命、尸体处置方式等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介绍野猪生物学特性入手,阐述云南省野猪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该产业的自然条件、政策法规、科研技术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分析云南省野猪产业存在的养殖规模小、技术欠缺、产品附加值低、监管不完善及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选育优良品系、科学养殖、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保证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扶持龙头企业以及加强政策宣传等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药用濒危野生动物的界定和我国药用濒危野生动物繁育利用的调查、调查方法、分析方法、繁育利用技术和管理模式的研究等进行了综述。认为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繁育利用技术,对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和政策的研究涉及尚不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人工繁育蓝孔雀实践经验,从养殖场建设、饲料、饲养管理、繁育、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总结,得出一套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蓝孔雀繁育的技术,旨在为蓝孔雀的养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抚顺地区清原马鹿养殖产业的现状和制约养鹿业发展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优化茸鹿种群结构和年龄结构;推广应用现代繁育技术;实施科学、规范化饲养管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深入开展鹿产品利用的研究和综合开发;弘扬鹿业文化,充分挖掘利用古代宝贵鹿业遗产,推动鹿产业开发利用;正确利用地理标志平台,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清原马鹿养殖产业的经营水平,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绿色天府》2020,(2):16-18
一、切实加强对竹鼠、獾等可能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陆生野生动物饲养、繁育场所的封控隔离,严禁对外扩散,禁止转运贩卖。二、切实加强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场所监管,加大抽查力度,督促提高消毒防疫频次,及时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情况,快速科学处置。三、督促指导涉及野生动物展演的主题公园、动物园、萌宠园、亲子乐园等单位落实管理责任,加大消毒防疫频次。四、切实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野外巡护监测,发现野生动物尸体要及时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五、切实加强野生动物野外种群和人工圈养种群的疫源疫病监测,各监测站点要及时、如实上报监测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