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六十田自然保护小区红楠种群结构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六十田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下的红楠种群结构与更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红楠幼苗储备丰富,可以维持种群的更新;不论是从径级结构还是从高度结构来看,其更新都处于增长状态.由于红楠的种子较大,种子雨通常在母树树冠的下方,使得红楠种群在水平结构上呈聚集分布状态.红楠的天然更新中主要以有性繁殖为主.绝对种子数多且幼苗对光照的适应性广,是红楠种群在群落中处于增长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基础上,从种子生产障碍、种子传播障碍和幼苗幼树建成障碍3个阶段对天然更新障碍机制进行了综述。对种子生产来说,具有生活力的种子缺乏是影响森林天然更新障碍的重要因素。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种子传播限制;分别从种子的输入(即种子雨);种子的输出(种子库的消耗);种子的留存等方面阐述了种子库的变化对更新的影响。对建成障碍来说,光、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对于幼苗幼树建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枯落叶层可通过生物因子(动物侵害和微生物致病)、化学因子(化感作用)和物理因子(物理阻断)等对植物更新造成负面影响;不同的植被类型对植物天然更新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如竹林)是不适宜植物更新的环境。最后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展望:在植物天然更新障碍时,采取适当营林措施促进更新尤为重要;造成传播障碍中涉及动物行为的过程极其复杂,深化种子传播障碍机制结合动物行为的定量研究,进而建立植物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及其影响机制模型应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棕榈藤种类丰富,全球有13属约600多种,是热带森林重要的伴生物种。长期以来,由于热带森林被大量砍伐,野生棕榈藤生境遭到破坏,棕榈藤种群急剧减少,天然更新不良。人工培育的藤茎有限,藤材利用仍以原藤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高效培育棕榈藤和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棕榈藤天然更新的影响因素,总结了人工促进棕榈藤更新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今后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天然更新是森林生态系统自我繁衍、恢复的手段和基础,对种群的增殖、扩散、延续和群落稳定及演替具有重要的作用。落叶松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用材树种,分布面积较广,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良种选育、抚育经营及木材加工利用等方面,其更新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该文通过对落叶松林种子雨和种子库、林分条件和生境因素对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阐明落叶松林天然更新机制及制约因素,为人工促进落叶松更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 C.B.Shang)是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我国特有树种。该种群分布狭窄,自然更新能力较差,此外,由于该物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人类干扰及盗伐现象严重,致其种群数量减少,逐步走向衰亡。从资源状况和地理分布、种群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种子萌发与生理生化研究、容器苗育苗技术、造林技术以及濒危的原因几个方面介绍了浙江楠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濒危植物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01),说明这些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种群内的变异(40. 387 1%)远大于种群间(11. 948 9%)。种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1. 857 9%,各性状的分化系数变化幅度在7. 476 5%(种形指数)~38. 674 0%(果荚宽)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13个表型性状之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果荚宽度、种子周长等性状和温度指标呈负相关,与纬度呈正相关,格木在气温高、降雨量大的地区往往具有小果荚、小种子的特征,随着温度指标降低和纬度增加,格木果荚及种子有变大的趋势。格木13个表型性状可提炼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 382%。8个天然群体基于欧氏距离可分为3类:第1类2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小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南端;第2类5个种群呈现果荚大、种子大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北部,仅1个种群位于分布区的南部;第3类1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少、种子大而薄的特征,该类表型出现在格木南北分布区的中间衔接部。【结论】格木的表型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在个体上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在群体及物种水平上,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各个性状分布相对集中,较为稳定,不易发生群体分化,拥有特殊表型的格木单株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果荚及种子大小进化及适应性潜力相对较大,种形指数最不易产生变异。种群内的变异是格木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格木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可减少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内个体数量,并优先收集有特殊表型的单株。广西省容县和龙圩区的格木种群是格木遗传多样性保护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重点区域。年均温等温度因子是影响格木表型及分布的最主要因子。果荚及其中种子的大小是格木种群间聚类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红松种群的天然更新一直是植被生态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深刻了解红松天然更新过程,从红松土壤种子库、幼苗库、种群结构和动态以及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方面,对其天然更新状况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和探讨,认为:红松的种子库和幼苗库可能由于松果采摘,其储藏量在减少;红松种群天然更新主要受鸟兽、林分郁闭度、林窗、森林采伐等生态因子的影响。建议采取控制松果采摘,保护野生动物,适度采伐或择伐,栽针保阔等措施来保护和维持红松林群落的发展和稳定更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大兴安岭林区人工天然更新的种子来源 ,种苗培育措施及人工促进更新的技术方法。对该地区促进天然林更新 ,培育后续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大兴安岭林区人工天然更新的种子来源,种苗培育措施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法。对该地区促进天然林更新,培育后续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长序榆(Ulmus elongata)是傅立国先生等于1979年发现的榆属新种。目前,现存的野生原种数量极其稀少,分布范围狭小,天然更新不良,濒临灭绝边缘。通过2年对长序榆种子的采集,成功繁育了长序榆2500株,扩大了野生植物的种群,使长序榆得以保护和发展。从长序榆果实的采集和离体培育,种子的采收、播种繁育、野外回归等方面探讨了长序榆的种子繁育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沙地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引种的主要固沙造林树种,但在引种地只有少数地区能够完成自然更新过程。本文从沙地樟子松落种特征、土壤种子库、种子扩散、种子萌发、更新苗特征、天然更新类型以及影响天然更新因素等方面综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研究现状,并探讨其天然更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格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格木是珍贵的特殊用材树种.文章介绍了格木的育苗技术,包括种子采集与贮藏;播种与芽苗培育;芽苗移植与容器苗培育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珍贵树种格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乡土阔叶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生态效益和药用价值。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培育技术、种质资源及生态效益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格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格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优先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鉴于云南松种群不断衰退,天然更新困难的现状,本文简要探讨了种源/种子、水分、枯落物、林下活地被物及病虫害等因子对云南松天然更新的影响,分析了云南松天然更新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对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将其归纳为疏林林下更新、林缘更新、侵蚀沟更新、林隙更新和动物传播种子更新5种类型。不同坡向疏林地油松天然更新幼树株数差异明显;侵蚀沟内油松天然更新明显优于正常坡面;阴坡林隙更新良好,阳坡林隙基本不能进行天然更新;油松林缘更新幼树主要分布于距林缘20 m以内;动物传播种子天然更新多以散生天然油松幼树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6.
油杉属植物研究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系统分类学、植物地理学、繁殖生物学及保护生物学4方面对油杉属植物研究动态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油杉属植物集中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具有小种群的特点;通过对其细胞学、同工酶及植物地理学研究,对该属植物的分类及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油杉属发达的种翅可以使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有利于种群的扩展,雄球花花粉成熟期较集中、寿命短,导致其结实率低;种子萌发条件的特殊要求,影响其自然更新。并提出了通过人工授粉、促进种子萌发、扦插和嫁接等人工辅助繁殖实现对我国油杉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从而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试论火与兴安落叶松种子发芽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单建平  徐振邦 《林业科学》1990,26(6):545-549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自然分布区大兴安岭的立地条件和种子发芽条件的特殊性,导致了兴安落叶松天然更新的特殊性。瘠薄的棕色针叶林土,生长季短、冬季漫长以及土壤表层较厚的死地被物层增加了天然更新的难度。然而兴安落叶松的天然更新效果却是令人满意的。兴安落叶松在母树林冠下更新良好,只是在某些林型如草类落叶松林的成熟林冠下更新不良;而在3—10年的择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上平均每公顷有13500株幼树。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天然更新良好的奥秘何在?火灾后兴安落叶松的种子发芽条件如何?火灾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从天然更新的关键之一——种子  相似文献   

18.
浙江天童山小叶青冈种群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浙江天童山小叶青冈山坡(种群1)和沟谷(种群2)立地类型2个种群的种子雨及地表种子库动态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雨持续时间达64 d,11月底—12月上、中旬为种子散落盛期,占总数散落量的60%;小叶青冈的种子产量高,种子雨散落的平均密度大,种群1和种群2的密度分别为515.3粒.m-2和478.4粒.m-2;在地表种子库中,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分别为16个.m-2和11个.m-2,动物捕食是种子受损的主要原因,2个种群分别占89.2%和90.5%;小叶青冈种群高的种子产量、低的种子存留率等环节限制了低山青冈种群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9.
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气象资料和诸多研究结果,从沙地樟子松自然更新过程以及原产地气象因子的特征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当年4~5月自然落种的种子是实现自然更新的物质基础;降雪日数、积雪日数、5~7月相对湿度、5~7月平均温度等是影响沙地樟子松自然更新的主要因素。其中,5~7月相对湿度、5~7月平均温度变化特征是影响沙地樟子松自然落种的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而降雪日数、积雪日数是影响并决定当年幼苗安全越冬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黎国运  徐佩玲  陈光群 《热带林业》2010,38(3):23-24,16
白桂木是国家珍稀濒危植物(三级保护),通过人工育苗研究,打破白桂木种子休眠,创造条件提高种子发芽率,大量培育种苗,稳定和壮大种群数量,保护和恢复白桂木资源。通过无菌催芽、激素催芽等研究,白桂木种子沙床催芽发芽率达95%以上,入袋培育成活率达90%以上,掌握了一套白桂木种子育苗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