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东源县境内,区内分布着九连山脉南缘保存完好、面积较大、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原始次生常绿阔叶林,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初步调查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20种,其中,动物哺乳纲7目15科31种,鸟纲14目36科115种,爬行纲3目13科48种,两栖纲2目7科2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文章针对栖息地缩小和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猎捕行为等问题,提出应采取科学规划、分区重点保护,加强保护宣传,开展野生动物监测,河流水源治理,加强法制管理等措施,加强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2.
辽宁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动物地理区划,属蒙新动物地理区和华北动物地理区的交汇地带,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初步调查脊椎动物230种,其中,动物兽类6目11科22种,鸟类16目49科156种,爬行类3目6科12种,两栖类1目2科3种,鱼类4目7科3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0种。针对栖息地缩小和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猎捕行为增多等问题,提出应采取科学规划、分区重点保护,加强保护宣传,开展野生动物监测,河流治理,加强法制管理等措施,进行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3.
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选择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野生动物活动密集区安装红外触发相机60台用于开展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拍摄到的可识别野生动物共有9目20科47种,其中哺乳动物有6目16科35种,鸟类有3目4科12种,包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  相似文献   

4.
青龙河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395种,其中鱼类37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16种,鸟类295种,兽类42种,隶属5纲78目8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辽宁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2种,国家重点保护“三有动物”254种。因青龙河自然保护区水源充足.从而形成朝阳地区动物的高密度分布区,这里是朝阳地区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和顺县境内。调查发现,保护区有陆生野生动物25目58科199种,国家及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种,为今后保护区动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以上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作为调查区,对调查区内的森林资源、植被和野生动物进行调查监测.共记录298种乔木和大灌木植物,其中海南特有种29种;共记录野生动物79种.调查结果说明上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特殊,记录有较多的海南特有植物和保护动物.保护区东边,特别是香根、天山、加润和兴隆等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需要针对这些重点保护区域开展相应的巡护管理、监测评估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神奇迷人的小寨子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建立于 1979年,位于四川省北川县境内,面积 44391.2公顷,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本区是岷山大熊猫 A种群分布边缘区。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4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13种。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保存了完好的地带性原生生物群落,动物和植物区系南北渗透明显,第四纪冰川期间动、植物向南退缩,在这里找到了合适的避难所;间冰期动植物向北扩展,这里是物种分化和扩…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采用野外与访问调查法,在该保护区选取10条代表性样线进行两栖爬行类专项调查。调查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3目21科66种,约占广东省两栖爬行类物种数的29%,其中两栖动物22种,隶属于1目7科;爬行动物44种,隶属于2目14科。调查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蟒蛇(Python bivittatu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ta)。在新记录种方面,调查共发现15种两栖爬行类物种新纪录,其中两栖动物3种、爬行动物12种。实地调查发现,保护区内的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威胁。该文基于现实调查数据,对该保护区的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2~2013年对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鱼类13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2种、鸟类172种和兽类31种,共计22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6种,占总种数的18.18%。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对保护野生动物多样性、控制科尔沁沙地的蔓延以及沙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新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结合自然保护区监测及科考报告,对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了修订。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记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修订后的名录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2种。  相似文献   

11.
曲宗贡地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该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白马雪山保护区重点建设的科研、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但对该区域的野生动物多样性系统调查较少。为了摸清曲宗贡区域分布的野生动物资源情况,2016—2020年,曲宗贡生态定位监测站通过设置固定监测样线、红外线相机监测样点、社区访谈、日常观察等方式对野生动物(鸟类、兽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分布的兽类有5目、13科、24属、2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即滇金丝猴、金钱豹、林麝、马麝(高山麝)、黑麝;鸟类有12目、26科、47属、5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种,即金雕、四川雉鹑、斑尾雉鸡。基本掌握了该区域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变化、活动规律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状况,布设了长为3000m的固定监测样线17条,并结合随机样线,定期、不定期地采用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或拍照后识别的方法监测动物种类、密度、分布、种群变化等情况.对2006~2009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5种,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滇金丝猴、岩羊、苏门羚、斑羚等.野生动物受威胁因子主要有人为活动、自然灾害.监测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滇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红外相机技术相对传统方法在调查大中型兽类与地栖型鸟类的物种组成及其活动节律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为探究这类动物在康禾保护区的组成等特征,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通过30台红外相机进行了初步调查,共拍摄到独立照片2?233张,鉴定出野生动物32种,其中,大中型兽类3目6科8种,鸟类7目14科24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斑林狸(Prionodon paricolor)、蛇雕(Spilornis cheela)、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仙八色鸫(Pitta nympha);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白鹇(121.58);白鹇、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橙头地鸫(Geokichla citrira)均为典型的昼行性动物,果子狸(Paguma larvata)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此外,鸟兽物种数呈现一定的海拔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板洞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洞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调查和现有资料统计,板洞自然保护区共有陆栖脊椎野生动物333种,其中兽类48种,鸟类200种,爬行类53种,两栖类3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5种。文章还分析了野生动物资源的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西祁县中部。调查表明,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有脊椎动物26目68科162属234种,有26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2种。文章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昌源河湿地公园的动物多样性提出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1年,采用样线调查、定点观察、红外自动相机监测以及查询资料等调查方法,对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野生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约56种,占保护区陆栖脊椎动物293种的18.64%。其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42种,兽类1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6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的兽类有3种,鸟类有28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鱼类2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种,鸟类27种,兽类4种。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中,常见种16种,少见种27种,稀有种12种。  相似文献   

17.
红外相机技术相对传统方法在调查大中型兽类与地栖型鸟类的物种组成及其活动节律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为探究这类动物在康禾保护区的组成等特征,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9 月,通过 30 台红外相机进行了初步调查,共拍摄到独立照片 2 233 张,鉴定出野生动物 32 种,其中,大中型兽类 3 目 6 科 8 种,鸟类 7 目 14 科 24 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斑林狸 (Prionodon paricolor)、蛇雕(Spilornis cheela)、褐翅鸦鹃 (Centropus sinensis)、白鹇 (Lophura nycthemera)、仙八色鸫 (Pitta nympha);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白鹇 (121.58);白鹇、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橙头地鸫(Geokichla citrira)均为典型的昼行性动物,果子狸(Paguma larvata)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此外,鸟兽物种数现一定的海拔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10~2015年,在云南省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奔子栏、塔城、白济汛、叶枝4个区域内动物活动的主要通道上或明显发现动物活动痕迹的地方,安装54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共监测到野生动物32种,隶属8目、21科、31属。其中:哺乳动物15科、20属、20种;鸟类6科、11属、12种。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及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以建平老虎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对其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与分类整理,结果表明: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91科327属778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种,分别为黄檗、紫椴和野大豆;各类脊椎动物5纲27目70科35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金雕和大鸨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提出分区保护、设立管理站、运用社区共建管理模式、加大宣传教育和科研力度、适度开展生态旅游项目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甘肃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区内有脊椎动物22目48科135种。其中鱼类5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2种,鸟类96种,兽类31种。含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0种,Ⅱ级保护动物24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尤其是高原有蹄类,占我国北方列入保护名录有蹄类(16种)的5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