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管护员补偿机制问题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1日,北京市山区生态林补偿工作全面展开,开始对60.80万hm2生态公益林进行财政补助。三年的公益林补偿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林木覆盖率达到51%以上,同时解决了大量山区剩余劳动力,使山区农民纯收入增加了350元左右。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管护员管理机制不完善、补偿金过低、"鸡肋"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加强管护员责任,规范和完善补偿金管理、提高补偿金标准,专款专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林业》2005,3(1):i001-i002
据北京青年报黄建华报道:北京市42990名农民变成了生态管护员,1.92亿元投入生态林保护,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山区生态林补偿,同时,这也标志着首都林业实现了从造林向营林方向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1日,北京市山区生态林补偿工作全面展开,开始对920万亩生态公益林进行财政补助。公益林补偿政策实施六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1%以上,同时解决了大量山区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山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时值十一五收官、十二五起步之际,笔者走访了北京市最北的乡——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探访了那里的生态管护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机制实际上就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实现林业正的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手段,是社会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财政支付能力的体现,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北京市按照“养山就业、规范补偿、以工代补、建管结合”的方针,从2004年4月开始,建立了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每年拿出1.92亿元进行补助,用于保护912万亩生态林管护,并使山区4万多农民得到了妥善安置。一、北京市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做法(一)明确补偿标准北京市生态补偿主要是补偿经区划界定的山区集体所有的生态林,总面积为60.8万公顷,资金主要用于森林管护,分中幼林、成林、灌…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实施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进程,加快贯彻落实步伐,2004年10月12日,北京市林业局、市农委联合召开了区县落实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工作会议,在听取各有关区县工作情况汇报后,就下一步落实工作提出要求:1、各区县要加快步伐,推进落实,确保本月完成落实工作。2、在落实中,要从实际出发,把工作部署到乡镇,及时加强沟通联系,  相似文献   

6.
护林员风采     
《绿化与生活》2009,(6):F0003-F0003
2004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立山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大决策,目前北京市山区有4.6万多名生态林管护员上岗务林。这一重大惠民政策的实行.不仅促进了山区部分劳动力就业,也有效提升了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尤其是护林防火工作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实施已将近七年。目前,门头沟区共有151.49万亩集体林纳入了山区生态林补偿范围,占全区总面积的69%,其中中幼林面积45.38万亩、成林面积8.53万亩、灌木林面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生态林管护员的现状和特点北京市施行生态林补偿机制以来,无论从农民自身和农村经济发展角度来讲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在京郊延庆县  相似文献   

9.
12月1日,北京市42990名管护人员全部上岗护林,标志着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行的山区生态林补偿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首都林业实现了从造林向营林方向的重大转变。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对于全面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维护山区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推进山区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淇书记七进山区乡村进行调研并指示,要研究解决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保护生态、养山就业,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问题。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重大决…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密云县山区生态林管护工作在林木抚育、护林防火、林木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成绩显著,巩固了山区绿化成果,有效推进了林业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密云县纳入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生态林面积181.003万亩,其中中幼林111.881万亩、成林10.049万亩,灌木林59.073  相似文献   

11.
在对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实施状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林补偿政策实施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与完善生态林补偿管理制度、提高生态林补偿标准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京城大地,万物生机勃勃。2005年的春天,对于京郊山区来说,更加充满希望。4万多名山区农民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工作——生态林管护员,每月工资400元。祖祖辈辈靠山吃山的山区农民实现了养山就业。几十年没有解决的林业管护资金问  相似文献   

13.
山区上岗的生态护林员享受着政府补偿,也兼负诸多管护职能,森林防火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就如何发挥生态林护林员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职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福建省建瓯市土地总面积630.1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527.2万亩,其中有林地497.5万亩,森林覆盖率79.6%,绿化率94.0%,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全国杉木中心产区。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100.3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0.2%,分布在18个乡镇(街道)217个行政村。2007年建瓯市开展了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落实村民为管护主体,补  相似文献   

15.
阐述福建省在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拓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方面的新思路、新突破:拓宽渠道,不断完善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制度;落实主体,建立责权制相统一的生态林管护机制;科学合理开展生态林限制性利用。  相似文献   

16.
截止2004年底,北京市林地总面积达1581.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47%,活立木总蓄积量1521.3万立方米,95%的规划宜林荒山荒地实现了绿化。城市、平原、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其中,山区生态林面积达1026.5万亩,占全市生态林面积的91.1%。山区生态林主要分布在河流、水库上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1月的一个早晨,在延庆县东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里,人们一大早就聚集到村委会前,熙熙攘攘面带兴奋地谈论着什么,原来村里要公布生态林管护员的名单了。这对于珍珠泉乡上水沟村村民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新鲜事,因为不用出村,在村里就可以有就业的岗位了。  相似文献   

18.
迪庆高寒山区由于人才缺乏、自然环境恶劣、资源闲置、资源价值转换不力及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乡村振兴林业建设存在许多困难。通过总结迪庆州林业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方式,分析了林业生态建设对山区乡村振兴的推动机制,基于高寒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优势和担负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任务,思考了林业生态建设对边远高寒山区实施乡村振兴的助推途径和着力点,提出了高寒山区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建设高原生态宜居型景观生态林、特色产业型经济林基地、生态效益型林业补偿制度以及开展资源管护型森林生态保护行动等林业行动模式及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04年7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重大决策,印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通知》(京政发[2004125号),依据”养山就业、规范补偿、以工代补、建管结合”的方针,全面开展了山区集体所有生态林补偿机制工作。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改善首都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认为管护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扭转了“造林有补助,成活是包袱”的局面,保证了首都林业可持续发展;但是,生态公益林管护在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管理机制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藉此提出了北京市生态补偿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多种补偿方式,制定合理补偿标准,强化管理体制,细化基层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协调发展机制,探索村级参与模式,引进淘汰上岗机制,将生态公益林管护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等可促进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