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质泡沫水泥注浆材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的发泡剂和稳泡剂,采用正交实验,对轻质泡沫水泥浆液作为注浆材料作了初步研究,测试了轻质泡沫水泥浆液的比重、粘度、析水率、结石体密度和结石率等指标,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结石体密度和结石体的结石率考虑优选出一种作为注浆材料用于充填防渗注浆的轻质泡沫水泥浆液的合理参数配比。  相似文献   

2.
一、特点: 该专利应用水泥浆液加化学外加剂后,能将水泥浆液的凝固时间控制到20至30秒,当水泥灌浆施工过程中出现串冒浆、进浆量大产生浆液流失、灌浆压力升不起来等问题时,通过特殊的工艺和措施,启动专用的泵将化学外加剂送到地层内与扩散着的水泥浆液相混合,使被混合的水泥浆液变成速凝浆液而迅速失去流动性,达到解决水泥浆液的串冒浆问题、水泥灌浆对地层的抬动问题、浆液流失及不易升高灌浆压力等,这些都是水泥灌浆技术中长期存在而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水泥灌浆过程中随压力的提高如反复出现串冒浆问题,则需反复启动专用泵向孔内加注化学外加剂.在一次灌浆过程中加注化学外加剂是根据需要可多次反复进行或随水泥灌浆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华北煤田的矿井不断向深部延拓和开采,岩溶水害问题日趋突出,深埋条件下区域注浆治理已成为注浆堵水主要方法。水平分支孔间距合理确定,是区域治理过程最为关键环节之一。以淮南潘二矿A组煤底板太原组灰岩注浆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深埋煤层底板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注浆模型,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参数下的水平孔注浆扩散范围,并与解析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孔隙率和水灰比与扩散半径成负相关;渗透率和注浆压力与扩散半径成正相关。不同参数条件下数值模拟结果与解析法较为接近,可以为深埋条件下水平分支段注浆钻孔间距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快速固化水泥刨花板的工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速生杉木加工剩余物为主要原料、Na2SiO3为快速固化添加剂制备水泥刨花板,研究了冷、热压两种压板方式、Na2SiO3添加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水灰比、灰木比、水泥种类和刨花形态等因素对水泥刨花板主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法可适用于水泥刨花板制造,最佳工艺条件为:Na2SiO3添加量10%、热压温度95℃、热压时间12 min、水灰比0.6、灰木比2.6,制备的水泥刨花板的静曲强度达到10 MPa;采用MgCl2后处理能显著改善板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竹材水泥碎料板制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试验法探讨竹材碎料的预处理方法,板材密度和水泥/竹材比对产品的静曲强度,吸水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以竹材为原料制造水泥碎料板的竹材必须进行预处理,否则不能硬化成板;竹材水泥碎料板的静曲强度随着板的密度增大而增大,吸水率随板的密度增大而降低。水泥/竹材比对吸水率无显著影响;竹材水泥碎料板的吸水厚度膨胀率是随水泥/竹材比增大而降低,与板的密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垃圾焚烧灰渣(底渣和飞灰)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后的残余固体废弃物,对其进行固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减少该类固体废弃物占用填埋场资源的重要途径。笔者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固化细粒底渣和飞灰,通过微生物注浆试验研究菌液浓度、胶结液浓度和处理轮数对垃圾焚烧灰渣胶结CaCO3生成量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渣和飞灰都具有一定的水硬性,其水硬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74.46和381.73 kPa。底渣经微生物注浆处理2~10轮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较水硬固化体分别提高了35.8%~120.0%,飞灰经微生物注浆处理2~10轮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较水硬固化体则分别提高了9.5%~48.8%。随胶结溶液浓度的增大,微生物固化底渣和飞灰中的CaCO3生成量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但试样的可注性降低。稀释比1∶50、菌液比1∶100的菌液更利于底渣和飞灰胶结强度的提高,未稀释菌液固化效果差。与微生物固化天然砂土和粉土相比,微生物固化底渣和飞灰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CaCO3含量增加的增幅较缓,微生物固化垃圾焚烧灰渣的胶结效率略低。试验结果证明,微生物固化能有效改善垃圾焚烧灰渣强度的特性,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在垃圾焚烧灰渣固化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床垫材料是影响人-床界面压力的重要因素,为此研究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用作垫层时人-床界面的体压分布。通过准静态压缩,测试TPEE及普通海绵的力学性能;采用体压测试,探究TPEE 3种密度(45,55,65 kg/m~3)、人体5个部位及2种卧姿条件下对床垫减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PEE密度从45 kg/m~3增加到65 kg/m~3,其屈服强度和压陷硬度逐渐增大。与50 kg/m~3的普通海绵相比,TPEE在所选密度下的硬度较小。TPEE的吸能性能随应力的变化而不同,3种密度间TPEE吸收的能量及吸能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PEE的最大吸能效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TPEE45(密度为45 kg/m~3)吸能效率最大为30%。体压测试显示,与海绵垫层相比,TPEE垫层可显著降低人-床界面的最大压力。随TPEE密度的增大,臀部减压百分比逐渐减小,其余部位则先减小后增大。TPEE垫层更利于缓解肩胛-背部和臀部的压力,其减压百分比均大于25%。同时,TPEE密度、人体不同部位及卧姿三类因素的不同条件之间的减压百分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人体各部位重力,结合垫层材料力学性能及卧姿得出,垫层TPEE45的减压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为原材料,以间苯二酚树脂为胶粘剂,较系统地研究了压力和涂胶量对落叶松胶合木胶合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优化的胶合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胶合木试件的剥离率随着胶合压力和涂胶量的减小而增大;剪切强度和木破率随着胶合压力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涂胶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的变化趋势;胶合木胶合成型的优化工艺参数为胶合压力1.25 MPa、双面涂胶量300 g/m2。  相似文献   

9.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木材造纸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温佐吾  谢双喜 《林业科学》2000,36(Z1):36-43
贵州省龙里林场松造林密度试验林1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平均胸径、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径比和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从6 ̄8年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小径原木出材率随密度的增大明显降低,短小原木和薪材的出材率及出材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生长轮宽度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大体上随密度的增高而增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选择国产马尾松胶合木为研究对象,并以双组份环氧树脂为胶黏剂,开展胶合植筋连接性能研究。采用拉-拉荷载模式,研究了植筋杆直径和植入深度对胶合木植筋抗拔强度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径比是影响植筋连接破坏载荷的重要因子。破坏载荷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大,木材与胶黏剂粘接界面名义剪切强度随长径比λ的增大而减小。试验中主要产生木材开裂、植筋杆拔出和植筋杆屈服3种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5%~40%压缩率范围内的8种条件下,进行杉木压缩处理,分析处理材的渗透性与浸注性能。结果表明:1)压缩杉木的浸注量随着压缩率增大而增大,压力释放即时完成70%以上的浸注量,此后达到最大浸注量的时间,随着压缩率的增大而增加;2)压缩处理能有效改善杉木的渗透性,但压缩率对渗透性影响不显著;3)压缩处理杉木浸注性能的改善,是渗透性提高和可浸注空间增大的共同作用。在工业化生产中,可以通过压缩率来控制浸注量。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生物量的动态特征和预测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不同地位指数和不同林龄杉木林下植物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中龄林林下植物生长发育较差外,林下植物总生物量和灌木层生物量基本上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而草本层生物量的变化较为复杂;不同地位指数和不同林龄杉木及其林下植物的凋落物积累量也存在明显差异,杉木凋落物积累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14地位指数的林下植物凋落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而16和18地位指数的林下植物凋落物量除中龄林很少外,其他年龄段也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应用数量化模型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密度、林龄、地形和土壤条件是影响林下植物生物量、杉木凋落物量和林下植物凋落物量的重要因子,尤其是林分密度和林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单因素及两因素间交互作用情况,探讨工艺参数对稻壳-木刨花复合板内结合强度(IB)的影响。在试验研究范围内,密度、芯层比例、芯层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复合板IB影响显著,表现为IB随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芯层比例和芯层施胶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当密度为0.77 g/cm3、芯层比例为60%~65%、芯层施胶量为4.5%、热压温度为170℃、热压压力为2.5 MPa、热压时间为20 s/mm时,在兼顾生产效率与生产成本的同时,能够获得IB良好的稻壳-木刨花复合板。  相似文献   

14.
微波处理对木材染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5 mm厚杨木、桦木、柞木厚板为研究对象,进行微波处理,通过改变木材初含水率、辐射时间和微波辐射强度,以木材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得到的增质率和上染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微波处理条件与木材染色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木材的增质率和上染率在含水率为30%时最大,并随初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微波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强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面对局部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和城市人群生活压力的增大,城市公园在应对这一系列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了空间—时间地图法,以步行路径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发现优势和问题,总结公园建设成功的因素,为以后的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以后的步行交通路径环境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喀斯特槽谷顺、逆向坡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结构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向坡面不同植被(林地、花椒地、灌草地)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团特征。结果表明:1)顺向坡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为1~0.25 mm,分形维数D在2.62~2.64之间;逆向坡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为0.05~0.01 mm,分形维数D在2.64~2.66之间。顺向坡1~0.25 mm粒径微团聚体含量显著大于逆向坡,其余粒径含量均小于逆向坡(P 0.05),顺向坡土壤微团聚体结构稳定性比逆向坡好。2)顺向坡林地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为1~0.25 mm,花椒地和灌草地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均为0.05~0.01 mm;逆向坡3种植被恢复下土壤微团聚体优势粒级均为0.05~0.01 mm。顺向坡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D为灌草地林地花椒地;逆向坡为花椒地灌草地林地。3)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0.001 mm粒径拟合度最好(R2=0.974),与0.05~0.01 mm粒径拟合最差,且与0.001 mm粒径微团聚体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0.005~0.001 mm粒径微团聚体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5),并随1~0.25 mm粒径微团聚体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土壤全钾、有机质、粉粒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随MWWSA的增大而显著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槽谷区植被恢复选择及土壤抗蚀性评价和肥力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1、22年生的闽中湿地松人工林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的生长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坡位、表土层厚度对优势木树高有显著影响,但对林分平均树高无显著影响;坡向(阴、阳坡)对平均胸径存在显著差异,且阳坡明显优于阴坡。不同经营密度的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且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在合理密度范围内,单株胸径、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少,但蓄积量却随密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试验引入聚乙二醇改性体系以补偿五硼酸铵处理结构刨花板时造成物理力学性能的降低,并研究了处理后结构刨花板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24h吸水厚度膨胀率和24h吸水率这两项指标与五硼酸铵添加量的相关性最大,该两项结果均随五硼酸铵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聚乙二醇种类对结构刨花板吸水性的影响大于添加量的作用。尤其是24h吸水率,4个添加量水平下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木材在高温干燥中的水分扩散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苗平  顾炼百 《林业科学》2002,38(2):103-107
对马尾松木材在高温干燥过程中的水分非稳态扩散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当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时 ,水分扩散系数随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加 ;当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 ,水分扩散系数随含水率的下降而减少。马尾松木材的径向扩散系数大于弦向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相对湿度的降低 ,木材的横向水分扩散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变量两因素重复试验,以毛竹竹篾和桦木单板为原料,使用酚醛树脂胶黏剂压制竹木复合层积材,分析热压压力及板材密度对竹木复合层积材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竹木复合层积材的微观构造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试验选定因素水平范围内,热压压力和板材密度对竹木复合层积材顺纹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板材顺纹抗压强度随热压压力的升高先增大而后减小,且各水平间差异显著;不同密度对板材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差异显著,板材的顺纹抗压强度随板材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其他工艺参数相对不变的情况下,热压压力与板材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板材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并无显著的影响.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热压压力升至一定水平,板材内部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