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极化干涉SAR综合了雷达极化和干涉技术,可以分别提取出森林地区的地表和冠层相位中心,实现植被高度反演。文章采用TanDEM-X星座X波段全极化数据,基于随机散射体—地表二层散射模型(RVoG),结合三阶段算法反演云南省勐腊县研究区的橡胶林高度。结果表明,采用RVoG模型结合三阶段算法的反演策略可行,与野外实测橡胶林树高的相关系数R为0.449**,均方根误差R_(MSE)为6.92 m,平均误差M_E为-0.02 m。  相似文献   

2.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结合Sentinel-2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Sentinel-1雷达后向散射特征,开展光学与雷达影像协同人工林树种分类研究,评价不同数据源和不同特征在树种分类中的作用,获取最优分类策略,为热带典型人工林树种精细识别提供新的技术途径。【方法】获取Sentinel-2光学影像43个光谱特征,将优选的Sentinel-2光谱特征与Sentinel-2纹理特征、Sentinel-1雷达后向散射特征组合,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研究区橡胶林、油棕林和桉树林进行精细提取,并评价不同特征对人工林树种识别的贡献。【结果】1)选择重要性排名前17的Sentinel-2光谱特征参与分类时,OOB score达最高值0.947 2,其中Sentinel-2的蓝波段、红边和近红外波段及其相应的植被指数在树种识别中重要性较高; 2) Sentinel-2纹理特征和Sentinel-1雷达后向散射特征对于不同树种均具有一定差异性,可作为树种分类的有效特征; 3)仅利用Sentinel-2光谱特征对橡胶林、油棕林和桉树林的区分度有限,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的调和平均值(F1)分别为0.70、0.74和0.61;结合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后向散射特征,3种人工林的分类精度达到最高,F1均大于0.80,同时其他地物的分类精度也有较大提高,总体分类精度为0.85,Kappa系数为0.83。【结论】Sentinel-2光学影像的光谱特征是树种识别的重要基础,Sentinel-2光学影像派生的纹理特征及由Sentinel-1雷达影像提取的后向散射特征可为不同人工林树种识别提供有益补充。考虑到Sentinel-2和Sentinel-1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同时结合其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后向散射特征对热带典型人工林树种进行精细识别具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多极化星载SAR数据,分析后向散射强度比值影像的概率密度分布特征,融合后向散射强度信息和影像空间上下文信息,提出一种具有较高检测正确率及较低虚警率和漏警率的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为多极化SAR卫星数据的业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2期分别分类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法"(CBFC)与"贝叶斯最大期望-马尔科夫随机场(EM-MRF)变化检测法"相结合,首先采用阈值分割法分别对2期多极化SAR影像进行森林-非森林分类得到初始森林覆盖变化图,然后以初始森林覆盖变化图作为训练数据对多极化比值影像进行Fisher特征变换和EM-MRF分类处理,2个时相的HH、HV极化比值影像经Fisher特征变换转化为一个综合差异影像,输入EM-MRF进行迭代分类得到森林覆盖变化检测结果。以黑龙江省逊克县为试验区,以2期ALOSPALSAR双极化数据为SAR遥感数据,以对2期Landsat-5影像、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得到的森林覆盖变化图为参考,对本研究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CBFC方法及直接用CBFC提取的森林覆盖变化检测图掩膜EM-MRF地表覆盖变化检测图方法(CBFC-EM-MRF)进行比较评价。【结果】通过Fisher特征变换得到的差异影像可有效增强森林覆盖变化、未变化类别的对比度;CBFC通过阈值分割法进行森林-非森林分类,提取的森林覆盖变化图中出现很多面积很小的虚警检测,漏警率也很高,而本研究提出方法通过MRF加入影像空间上下文信息,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空间连贯性,森林覆盖变化检测虚警率为1.58%,漏警率为11.87%,正确率为98.36%,检测效果和精度明显优于CBFC和CBFC-EM-MRF。【结论】多极化星载SAR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具有收敛性好、检测结果可信度高、需要用户交互较少等特点,对我国高分三号及未来其他多极化SAR卫星的森林资源监测业务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林业行业应用出发,针对国产GF-1卫星数据的特点,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影像采伐信息进行提取,探索了国产GF-1卫星数据在森林资源采伐信息提取方面的应用关键技术,为国产卫星数据的行业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树分类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对伐区图斑分类提取,经过Kappa分析,测试区伐区影像提取精度从大到小分别为:水域分类精度96.71%,森林分类精度89.79%,伐区分类精度82.49%,公路分类精度75.30%,农田分类精度71.18%,建筑分类精度56.26%,其他分类精度53.57%。总体分类精度为87.34%。  相似文献   

5.
多基线干涉层析SAR提取森林树高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瑞典Raminstorp研究区Bio SAR 2007 P-波段多基线In SAR数据,研究了基于多基线干涉SAR数据的层析方法,成功提取了可代表森林垂直结构信息的雷达后向散射功率垂直分布信息,并基于该信息提取了树高。应用地面实测样地对树高提取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HH极化树高提取精度最高(R2为0.65,RMSE为2.35 m,相关系数为0.80),HV其次,VV最差。  相似文献   

6.
资源3号卫星(ZY-3)是我国2012年发射成功的第一颗自主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在对ZY-3卫星数据精细处理基础上,分析了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构建了适合植被信息提取的ZY-3决策树模型,将研究区地类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竹林、耕地、建设用地、裸露地、水体和其他地类共9种地类,开展植被信息提取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ZY-3比较适合于森林植被信息的提取,特别是针叶林和阔叶林;(2)ZY-3数据的总体分类效果较好,精度达到了91.96%,Kappa系数0.902 9,说明根据影像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采用决策树算法选择合适的阈值提取植被信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非负特征值约束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判定一个极化矩阵能否对目标的散射机制进行表征。若一个矩阵不能满足非负特征值约束条件,则不能表征目标的散射机制,也就没有地物目标散射的极化信息。在非负特征值约束理论之前的极化分解中忽略了这个条件,导致分解的极化特征没有意义。根据满足非负特征值约束的非负特征值分解方法,提取出平面散射、偶次散射、体散射分量,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提出了一种SAR图像分类方法,并以AIRSAR_SanFrancisco数据进行分类实验,且将分类结果与H/A/α-Wishart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非负特征值分解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结合的分类方法可行有效,且具有很好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8.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备微波极化和干涉特性,相比光学影像,对目标结构特征更为敏感,在监测地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文章根据后向散射系数和干涉相干系数两个指标,对SAR影像拍摄的耕地、水体、森林、建筑物等常见地物特征进行分析归纳,以TanDEM-X在云南省勐腊县的一景数据为例,说明其在疑似建设用地图斑提取和地类图斑勾绘工作中的应用,证明SAR在国土监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CART决策树技术的林业地类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andsatTM遥感影像为研究数据源,利用CART决策树算法,结合光谱信息和纹理信息进行林业地类的分类,并把获得的结果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分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卫星影像的整体分类精度上,决策树分类技术要优于最大似然法。相对于最大似然分类,决策树的树状分类结构对数据特征空间分布不需要预先假设某种参数化密度分布,所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Sentinel-2A卫星重访周期短和波段信息丰富的特点,精确高效地获取森林覆盖变化信息,提高森林覆盖变化监测的时效性和精度。【方法】采用Sentienl-2A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以沅江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数据,选取地物训练样本,利用各地物的光谱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来构建决策树模型进行地物分类,光谱指数包括NDVI、NDWI、NDBI和光谱反射曲线,纹理特征包括均值、方差、信息熵和对比度。对沅江市2016年8月1日和2017年5月18日的两期Sentinel-2A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物分类,计算各地物面积并将两期分类结果中的森林覆盖区域提取出来,分析森林覆盖变化情况。【结果】1)利用光谱指数特征结合纹理特征构建决策树模型对沅江市进行地物分类,其地物总体分类精度为83.62%,Kappa系数为0.825 7,森林制图精度为84.28%,森林用户精度为82.43%,比最大似然法的总体分类精度提升了11.27%,Kappa系数提高了0.133,森林制图精度提高了10.59%,森林用户精度提高了9.58%。2)在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5月18日期间沅江市森林面积减少了771 hm~2,有854 hm~2森林变为耕地,589 hm~2森林变为芦苇地,412 hm~2森林变为建设用地,105 hm~2森林变为水体。另外,有636 hm~2耕地、257 hm~2芦苇地、243 hm~2建设用地和53 hm~2水体变为森林。【结论】基于Sentienl-2A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光谱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构建决策树模型进行分类,能够有效提升地物分类精度;同时能够提高森林覆盖变化监测的时效性和精度,较为准确地分析森林覆盖变化情况,可为洞庭湖流域地物分类和森林覆盖变化监测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极化SAR影像土地覆盖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云南石林地区2009年4月23日的ALOS PALSAR的L波段全极化散射矩阵单视复数据,利用欧空局PolSARPro软件强大的极化处理功能,首先对数据进行极化分解,然后利用H/α/A—Wishart分类方法对该地区进行分类研究,利用2007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作为真实样本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全极化SAR数据可有效识别出建筑用地、林地、耕地、裸地和水域5种地物覆盖类型,总体分类精度达80.8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Relief F特征优选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为解决面向对象森林资源遥感分类提供参考。【方法】以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为研究区,通过影像分割,选取8个地物类别的370个对象样本,并设置SPOT5影像每个波段的8个灰度共生矩阵纹理、每个波段及NDVI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等42个对象特征。利用Relief F算法对设置的42个对象特征进行优选,采用面向对象的最近邻方法提取研究区毛竹林分布信息。为了比较基于最优特征的面向对象的分类结果,另采用CART决策树方法在相同的分割参数和训练样本前提下,通过样本构建决策树分类规则,对研究区进行分类并提取竹林信息。【结果】1)通过Relief F特征优选方法对分类特征进行优选,大幅提高了毛竹林样本的分类精度,与特征优选前相比,毛竹林样本分类精度由68%提高到88%,优选的红波段均值、绿波段均值、红波段均质纹理、红波段熵纹理和NDVI植被指数均值5个特征能够精确地提取研究区毛竹林分布信息,其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分别达到97%和95%;2)基于CART决策树面向对象的研究区毛竹林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均低于基于最优特征的最近邻分类结果,主要原因是CART决策树中毛竹林、针叶林和阔叶林之间的误分相对较高。【结论】Relief F算法特征优选时注重特征的分类能力,筛选的特征参与面向对象分割提取的毛竹林分布信息高于同类研究,可为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森林资源遥感分类时特征的选取提供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CART决策树方法的遥感影像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为研究区域,构建一种基于CART遥感影像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采用主成分提取、植被信息提取、纹理信息提取等方法,并结合试验区主要地物类型训练样本,采用Landsat 5 TM影像数据、DEM数据以及遥感处理软件ENVI为平台进行影像分类,并将结果与最大似然分类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基于CART遥感影像决策树分类精度优于最大似然分类,有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合成孔径雷达森林生物量估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技术的发展,微波遥感独特的成像机理及其全天候全天时成像能力,使其在区域和全球森林生物量估测方面具有其它光学遥感数据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愈来愈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首先就SAR对森林生物量的敏感性进行了论述,分别P、L和C3个波段及其不同极化方式总结了SAR对森林生物量的敏感性和饱和点等反应特性;然后就SAR对森林生物量的后向散射机理和影响森林后散射的其它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利用SAR进行森林生物量估测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以研究大尺度范围内森林火灾面积提取的可行性为目的。本文以昆明市为研究区,分别提取2005年和2006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的植被指数、水体指数、火烧迹地指数、纹理特征等,并选取适于大尺度范围的最佳特征波段;利用特征融合后的影像构建决策树,实现大尺度范围内火烧迹地的自动提取。研究表明,QUEST算法的分类总体精度达84.5%,在3种分类方法中精度最高;采用QUEST算法的决策树分类提取"3·29"火烧迹地面积占实际的97.9%,但大尺度范围内火烧迹地提取效果并不理想,仍需人工剔除提取产生的较小的斑块;最后用2015年"3·02"的火烧迹地验证了QUEST决策树方法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该模式对大尺度范围内森林火灾面积统计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分一号卫星是我国2013年自主发射的第一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GF-1),其在湿地中的应用还比较少见。以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区,GF-1影像为主要遥感数据源,在对研究区湿地主要植被柳树、杨树、芦苇和苔草的光谱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决策树分类算法。同时结合GF-1影像特有的纹理信息,引入纹理均值和相异性指数对决策树算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通过采用纹理均值和相异性指数,总体精度从传统决策树的85.64%提高到了92.66%,Kappa系数从0.82提高到0.91,说明该方法对湿地植被识别的效果较好。这对于同等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植被分类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橡胶林种植面积扩张与天然林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利用遥感技术快速监测橡胶林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已成为热带天然林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查阅文献,对橡胶林遥感提取技术和龄组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橡胶林信息提取技术主要有监督分类、SAM-SID混合分类技术、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模糊数学分类和基于训练样本的最近距离法等。介绍了橡胶林的龄组判别方法,包括依据时间节点和基于NDVI阈值的橡胶林龄组判别以及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橡胶林林龄重构模型等方法,为林龄判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我国大型国有林场,落叶松是林场森林经营管理的主体,快速准确提取落叶松人工林分布对林场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单机模式下的遥感影像分类耗时长、效率低下,随着地理信息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Google Earth Engine(GEE)作为地理空间分析平台的先行者,为遥感影像分类带来新的机遇。基于GEE平台,使用Sentinel-2数据实现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树种遥感影像分类。通过对塞罕坝机械林场2019年全年309景Sentinel-2影像数据预处理,计算比值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地形特征,并对各特征进行优选,构建多特征分类数据集。以此为基础,比较最小距离法、决策树和随机森林分类器下的分类精度。结果表明,GEE相较于单机影像分类模式具有显著的优势;最小距离、决策树和随机森林分类器下的分类精度分别为80%,83%和92%,随机森林分类器更适合复杂的遥感分类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挝北部"金三角"地区橡胶林提取方法及橡胶林时空扩张特征,为合理规划橡胶种植、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基于MODIS影像和橡胶林物候特征,选取不同地类特征参数,实现橡胶林空间分布快速可重复的决策树提取新方法,并基于单一土地利用率模型研究橡胶林扩张机制。[结果](1)橡胶林提取时间窗口为1月至3月,基于不同地类特征参数生成的橡胶成林、幼林决策树提取方法总精度为80.67%,高分一号影像通过面向对象方法验证MODIS影像提取结果精度可靠。(2)2010—2015年,老挝北部5省橡胶林由12.6万hm~2扩张到16.96万hm~2,面积变化率最大的是乌多姆赛省,丰沙里省扩张速度最慢。[结论]MODIS影像提取橡胶林方法和结果简单有效。橡胶林分布在海拔和坡度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海拔1 500 m以上零星分布,坡度上分布上限为35°,而坡向扩张无明显规律。从LUCC视角分析得到橡胶林时空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政策和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0.
林分蓄积量估测是林业遥感的重要研究领域,由于云雾天气和光谱饱和现象等因素限制了光学遥感影像估测林分蓄积量的精度。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穿透性强、受云雾影响小等特点,弥补了光学遥感的不足。以江西省龙南县的针叶林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 8与PALSAR-2双极化SAR影像数据,在遥感数据预处理基础上,提取了光谱信息、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和后向散射系数等共245个遥感因子。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筛选出65个遥感因子参与林分蓄积量估测。以林分郁闭度作为分层因子,分别采用线性、KNN、支持向量机(SVM)、多重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5种模型估测林分蓄积量,并对估测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实验结果表明:1)相比单独使用Landsat 8的光谱和纹理信息,基于郁闭度分级并融合PALSAR-2的后向散射信息明显提高了蓄积量的反演精度;2)对于低郁闭度林分,线性模型精度最高(rRMSE=21.16%),中郁闭度林分,多重感知机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RMSE=30.61%),高郁闭度林分,多重感知机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RMSE=27.53%)。在结合PALSAR-2的后向散射系数的基础上,郁闭度分层能有效改善中高蓄积量区域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