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本文采用面向对象地貌自动分类方法研究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在开采前后的地形变化规律。[方法]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最早应用于遥感图像的分类,目前也仅仅在大尺度地貌类型中形成比较完善的地貌分类规则。选择1990年与2010年的2期分辨率为10m的DEM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完成露天矿采矿前后原地貌黄土高原与人工地貌排土场的地貌形态自动划分。提取坡度、剖面曲率、平面曲率、相对高程4个地形因子,基于不同地形因子合成的特征影像完成原地貌与排土场的地貌自动分类。[结果]根据图像局部方差变化率曲线中的极值点,黄土高原面向对象地貌分类的最优分割尺度为14,排土场面向对象地貌分类的最优分割尺度为11;通过基于隶属度函数建立模糊规则来实现地貌斑块的分类,有效地避免了大多数自动分类方法过多受限制于地形因子的特定阈值,同时使地貌形态更具有连贯性;由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充分考虑了地物的形状、大小、邻接等几何特征,黄土高原与排土场分类总体精度分别可以达到74.47%和81.31%,排土场作为人工地貌形态,地貌的形态更为完整,分类精度高于自然地貌;利用面向对象自动分类方法得出排土场地貌类型中凸坡肩和凸背坡所占面积比例最大,分别约占了排土场总面积的30.24%、20.32%。[结论]通过面向对象分类规则构建快速、直观的地貌分类体系,可以为煤矿区排土场地貌重塑及复垦规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甘肃地貌区划与地貌条件的农业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地貌形态特征、地质构造成因及其它自然地理因子,将甘肃地貌划分为北山山区、阿拉善高原南缘区、河西走廊区、祁连山区、陇中黄土高原区、甘南高原区、陇南山区等7个区域。分述各区自然地貌景观特点,进行地貌条件的农业评价。  相似文献   

3.
山地农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山地生产农产品的农业模式,山地农业与山地的环境气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地质学分类,多山地势是指海拔500 m以上、高差200 m以上的丘陵地貌和高山丘陵地貌。山地中的耕地多表现出小面积的特点,其物种分布差异明显且垂直带分化显著。因此,山地农业的综合效益会受到山地独特生态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影响,这些条件和资源决定了山地农产品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本文探讨了有效提高山地农业综合效益的必要性,阐述了有效提高山地农业综合效益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业地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兴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14-5315,5317
系统总结了农业地貌中的4个主要的研究内容,即地形要素、地貌类型、地表组成物质和现代地貌过程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指出了农业地貌研究的5个趋势。  相似文献   

5.
刘君  朱自平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138-139
依据农业科学分类、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本体论理论与多年从事农业信息技术工作的经验相结合的原则,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等方法,本着实用、科学和简明的原则,对农村科技信息资源体系进行了分类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了建立选择性农业阶段农业科技成果分类转化模式依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转化模式的构想和建立分类转化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区域地貌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解读,以寻求建立区域地貌数字系统的方法与模式,利用系统聚类法对区域地貌进行了分类,并用贝叶斯判别法检验了分类的合理性,结果与用系统聚类法得到的分类一致,说明系统聚类法对区域地貌数据分析的结果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分类结果是:地貌是划分立地类型区的依据,岩性是划分立地类型亚区的依据,坡位、坡向是划分立地类型组的依据,土壤是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全县共分为两类立地类型区,四类立地类型亚区,每个亚区有29或16个立地类型。为宏观的造林规划,微观的经营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貌类型是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因子。地貌研究能使人们深入认识地理环境特点,有利于完善对区域自然环境和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同时对生物地理区划和区域自然保护研究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采用"自上而下"的区域分割和"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的区划方式,以中国地形DEM作为基础,使用GIS10.0对其进行高程重分类、坡度分析等量化分析,并结合现有气候区划、自然地理区划和地貌类型等资料,对中国地貌格局进行了分析。在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以地貌为主体的地理单元差异性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以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为目标的中国地貌区划系统,该地貌区划系统包括了东部季风淋蚀地貌大区、西北干燥风蚀地貌大区、青藏高原高寒冻蚀地貌大区、南海诸岛地貌大区等4个地貌大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等40个地貌地区,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等127个地貌亚地区,以及473个地貌区。其地貌区划方案科学构建了区划等级系统,体现了中国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格局,其中地貌大区基本反映了中国大的地貌格局,地貌地区基本反映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特征的水平分异,地貌亚地区和地貌区基本反映了区域地貌特征。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为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而且区划界线准确,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在进行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分类时,依据的资料主要包括《中国水土保持概论》、《旱农学》等。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分类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其分类方案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淑英  陈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5050-15052
介绍了东华庄园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的基础上,以绿色经济开发为前提,以当地历史文脉的挖掘与展示为依托,形成以经济林为基调的农家休闲活动空间,为游人提供一处集果品采摘、农家休闲、民族观光、科技示范和文脉展示五位一体的绿色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2.
传统轮动式与爬行式机器人难以直接越过大的障碍物或沟壑 ,野外行动能力有限 ,需要研制弹跳机器人。为了快速并顺利地越过障碍物 ,应根据自身获取的或用户输入的地形信息规划出弹跳动作序列。本文分析了弹跳机器人与连续移动式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的区别 ,总结出影响弹跳运动规划过程的几个因素。调整影响系数后 ,在简化地形的基础上实现了弹跳序列的启发式搜索算法。结果表明 ,通过适当调整参数 ,该算法可以得到安全高效的弹跳动作序列  相似文献   

13.
吉泰盆地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泰盆地间我省自然灾害频发区,农作物产量水平居全省最低。以吉安地区为研究区域,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技术支持下,利用美国陆地资源卫星Tm资料,采用野外调查和计算机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吉安地区的农田、有林地、居民区和水体进行解译。根据历年各乡(镇)双季水稻和粮食总产资料,采用GIS中的空间分析方法从分类后的农田中提取吉泰盆地中低产田面积及其分布状况。分类结果可为吉泰盆地生态环境治理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测试与分析,偏重电源电压对农用电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从而为农电部门及农用电动机用户的节能降损工作提供寻求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质量管理管制,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机制。本文着重就该机制与农产品质量监控利农产品质量管理规范及农产品质量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建立利完善该机制的背景及措施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重庆市近郊区县农户贮粮的基本情况及仓虫种类、数量和为害损失程度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贮粮害虫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地形分析DTA的理论体系框架下,研究了微观地形分类的体系、方法,认为Dragut等在2004年提出的山体部位分类决策方案割裂了微观地形表达上的同一性,仅以曲率或坡度划分不同的山体部位容易形成重叠。以土壤侵蚀研究中的临界坡度值为参考改进了Dragut等提出的山体部位分类决策方案。提出了基于栅格DEM和DTA技术实现微观地貌形态分类的关键技术在于提取地形地貌因子和制定合理的分类决策方案。并以黄土高原的局部DEM为数据源,以改进的山体部位分类决策方案为应用参考,在DTA技术支撑下进行了微观地形自动分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栅格DEM为数据,基于DTA技术提取相关微观地形地貌因子,形成合理的分类决策方案就可以实现微观地形地貌的自动划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结合起来,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农用土地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由于全面地考虑了影响土地等级的因素,同时又对众多因素进行了分类计算处理,从而使评价过程更加简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肥料结构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4因素饱和设计,定位研究了农家肥、麦草、氮、磷化肥配施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相同降水条件下,通过不同的施肥措施,可使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生产效率提高3倍以上.4种肥料对土壤水分生产效率影响的顺序为;氮肥>农家肥>磷肥>麦草.其中农家肥和氮肥是正效应,麦草和磷肥呈负效应;各肥料间尚有一定的交互效应.当前提高羊地小麦水分生产效率的较好的肥料结构为:农家肥7500kg/亩,氮肥12.5 kg/亩,磷肥2~5kg/亩,不施用麦草.  相似文献   

20.
硒与乳牛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其不足或缺乏可引起乳牛繁殖性能下降,流产,胎衣滞留和犊牛腹泻等许多疾病.1989年我们对江西 Z 市奶牛场奶牛的生产性能进行了调查.1986年以来,该场奶牛的繁殖率一直较低,而胎衣滞留发病率、流产率及犊牛腹泻的死亡率则很高,经采样检测分析,初步发现该场奶牛处于亚临床缺硒状态.该奶牛场种植饲料的土壤硒含量为0.5450ppm,饲料平均含硒量为0.067ppm,奶牛全血硒水平为0.0609ppm,全血 GSH-P_x 活性为4.73活力单位/ml,肝硒含量为0.3646ppm(干重).本文初步确定了江西 Z 市奶牛生产性能与硒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