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下参人工种植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我国林下参发展历史及其特征和鉴别,文章从林下参的起源、发展、性状特征、生态规律及林下参与野山参的功效、形态,它们之间的区别,文章还阐述了林下参的特征和鉴别方法,目的在于促进林下参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参是"百草之王",在中医药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野生人参资源逐渐枯竭,林下栽参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可以保证人参药用价值,本文对生态环境对林下参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包括海拔高度、土壤环境、光照、温度及水分等生态因子对林下参生长的影响,并对林下参栽培技术及现状以及人参差异蛋白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林下参生态种植进行展望。提出了林下参栽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研究策略: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林下参环境进行动态监测,综合分析生态环境对林下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参研究》2006,18(3):I0001-I0001
国家药典委员会广思集益,积极采纳合理建议,六月份网上公示,已将药典中入参项目下的“林下参”修改为“林下山参”,提高了林下籽货的商品属性,野山人参资源可望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林下山参不同季节人参皂苷的动态累积及规律。用高效液相的方法对不同季节林下参的人参皂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人参根的各个部位的长度,重量进行测定。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林下参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林下参9月份的总皂苷的含量较高,并且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高于其它采收时间。林下参中人参皂苷含量具有特征是:9月份含量达到峰值,10月份含量稳定或是略有减少。辽东地区林下山参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份。  相似文献   

5.
林下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简述了国内近年来林下参的栽培历史、鉴别方法、质量标准的制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林下参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是参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人参的发展就失去后劲和依托。吉林省人参栽培仍采用伐林栽参和参后还林的方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综合效益并不高。建议积极发展农田栽参、参粮轮作和林下育参,开辟参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林下参根、叶片及叶茶中无机元素的组成及含量。方法:将样品消化后定容,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测定。测出各部位含45种无机元素,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为Ca、Mg等常量无机元素:把林下参叶片加工成叶茶后,Ca、Fe等元素的含量发生了改变。该研究首次报道林下参的无机元素成分,为综合开发利用林下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方土福 《人参研究》2006,18(1):21-23,F0003
人参系列有许多种产品,移山参是其中一种,在山参市场流通已有400多年历史,就数量而言约占市场五成以上。可是各地中医药院校缺乏标准样品,对它少有研究,在中药材商品学上留有缺憾。2005年药典取消“山参”项,新增“林下参”项,所谓林下参,实指林下人工撒播园参种子,自然生长,让  相似文献   

9.
人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人参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土壤改良技术进行综述,从传统的伐林栽参、农田栽参、林下参栽培等方面阐述了人参土壤在改良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院落栽培林下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华  来颖 《人参研究》2005,17(3):31-31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自家院落栽培人参的技术要点,为林下参移植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林下参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本研究以林下参叶片为外植体探讨消毒方式、外源激素浓度和不同年生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5%酒精1min,2%NaClO 20 min的消毒方式消毒,外植体污染率低且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林下参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 1.5 mg/L+BA 0.5 mg/L+水解乳蛋白1g/L;不同年生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林下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7年生和15年生林下参地上植株的形态变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其茎高、茎粗、茎色、叶长、叶宽、叶色、叶柄长、小叶柄长、叶柄颜色、花轴长的地上植株形状均存在显著变异。由于环境的影响,同一年生林下参变异幅度很大,15年生林下参与7年生相比较,变异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13.
林下山参是人工将人参的种子播种于山林下土壤中,自然生长多年的一类人参产品。生长数十年的林下山参其根形与内在质量可与野山参相媲美。林下山参的规模化种植有几十年的历史,东北三省的种植面积已超过60万亩,集安已达13万亩,形成相当的规模化产业,为种植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已被消费市场所认同。2006年修改的2005版《中国药典》将这类产品定名为“林下山参”。据此,种植经营林下山参便有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方土福 《人参研究》2006,18(3):24-24
林下山参,东北参农俗称“籽货”,是人工把栽培参种子,撒播到天然林中,任其自然生长,野生抚育短则十年,长则二十年,即成商品,2005年新版药典,名之为“林下参”,2006年,修改为“林下山参”。林下山参的经验鉴别,主要集中在芦头、主根、须条及纹点上,20年的林下山参与野山参相比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长白山人参业空前大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产大于销的问题,人参产业陷入低谷.参农赔本了,宜参资源浪费了,适合种植人参的地枯竭了,人参产业遭到严重的生态危机.历史是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的.在困境中,广大参农瞄准市场,自发地培植大货、园参移山栽培,尤其是承包山地在林下开始播种.  相似文献   

16.
《人参研究》2006,18(2):3-3
有关市(州)、县(市)农委(农业、特产局、参办),人参生产、经营企业,有关科教单位:为改变人参商品分类的混乱局面,在召开多次研讨、座谈会的基础上,并充发征求了人参生产、销售、管理、科研、教学及销区等有关人员的意见,普遍认为:统一人参商品名称极其必要,对促进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均有利的原则,决定统一对人参进行商品分类,把商品人参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园参三大类。1.野山参:在自然生态环境下,生长于林下20年以上的人参为野山参。2.移山参:经过移植的幼小野山参苗、园参苗、园参收获后遗留下并经…  相似文献   

17.
在东北移山参产地,地处长白山脉地貌,类型属于构造侵蚀的中低山区,这里峰峦重叠,树本参天,森林覆盖率高达70%,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造就了移山参所需的特殊生产环境.移山参的土壤构成主要以棕壤土类和暗棕壤土类,呈垂直分布.在移山参生长的小流域内,土壤基层为黄沙粘土,起到保持水分的功能,表层属林下富含腐殖质的黄砂土,适应了移山参的高龄生长的需要,也造就了移山参生长的特殊土壤条件.产地气候特征,属东亚季风气候,但因地形地貌影响,却形成  相似文献   

18.
人参PanaxginsengC .A .Meyer商品种类很多 ,大体包括野山参、栽培的园参、高丽参等〔1〕。野山参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涉临灭绝的物种 ,纯正的国产野山参十分罕见〔2〕。且由于野山参价格越来越高 ,林下栽参和采用特殊方法和技术进行人工培育的山参日益增多。由于国内对移山参、充山参和各种类似的山参 (趴货等 )并没有统一或明确的定义 ,市场上普遍喜欢使用移山参的名义销售各种非正品山参。目前 ,山参类药材市场的情况十分混乱。近年的“活性移山参” ,价格在野山参与普通园参之间 ,是高新技术产品。但是 ,这些所谓的移山…  相似文献   

19.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质性研究,选取吉林省抚松县兴参镇自兴村张氏放山家族为个案,调查长白山采参习俗历史变迁与传承现状。研究基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理论角度,综合运用文献材料法、深度访谈法等方法,发现长白山采参习俗存在如下现实困境:野山参稀缺、林下参市场经济冲击巨大、人对自然的主观敬畏削弱、缺乏团队意识;此外传承环境、方式以及经济因素都一定程度影响了长白山采参习俗的传承和发展。张氏家族的个案表明:加强传统文化习俗保护,应从多层次联合落实政策,拓展宣传途径,扩大宣传力度,以文化体验增强吸引,抓好院校阵地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吉林人参看集安,人参是集安的重要特产,也是集安的一张名片。集安市财政收入的32%和农民收入的60%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参产业。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幅员面积3341平方公里,总人口23.6万人,农业人口12.5万人,是世界最优质人参产区、全国边条参唯一产区、最大的林下参基地。人参产量约占全国的1/8,吉林省的1/6,通化市的3/4,是全国人参种植基地最大、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