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何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2,(19):143-145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以支付卡形式设计了498份调查问卷,在2008年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价值调研的基础上,于2011年再次调查了岷江下游居民对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WTP)。结果表明,2011年岷江下游居民中,有69.02%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存在支付意愿,与2008年相比,提高了8.22%,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年36.51元,与2008年相比,降低了7.49元。根据岷江下游现有的家庭总数进行计算,2011年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1.4亿元。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效益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同时满足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创收的重要环节,以涉林类高校校园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对生态效益的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剖析高校如何体现其生态效益。选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基于CVM方法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生态效益价值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支付意愿(WTP)和补偿意愿(WTA)的均值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惩罚效应以及调查结果缺乏典型性。为构建绿色和谐校园,提出以下建议:学校普及生态补偿知识、改革生态知识传授方法;政府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加大生态补偿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福建省滨海防护林生态补偿进行研究。[方法]在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上,以福建省滨海防护林为研究主体,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滨海防护林的公众支付意愿及其影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受访者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大部分受访者愿意为沿海防护林支付费用,即有66.67%的公众愿意为防护林支付费用,平均支付费用为44.01元/(人·a)。对受访者的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对支付意愿影响进行线性回归模型及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受访者对防护林功能的支付意愿与受访者的文化程度(P=0.003、P=0.002)和人均月收入(P=0.000)呈极显著相关,支付意愿影响敏感性强,而职业和性别对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按人均支付意愿计算,福建省滨海防护林生态效益价值约为9.07亿元/a,生态效益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福建省滨海防护林生态补偿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闽江流域上下游视为一个由生态服务供求双方形成的虚拟市场,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开展闽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支付意愿(WTP)与受偿意愿(WTA)调查。结果表明:流域居民生态保护意识较强,参与生态服务补偿的意愿较高,但上下游居民的生态建设责任认知存在差异,补偿意愿差距较大。同时,测算得基于CVM的闽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标准为125 102.21万元/年,远高于现行补偿标准。因此,政府应结合居民的补偿意愿,多渠道筹集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同时,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对北京市"空中菜园"发展的潜在规模和潜在经济价值进行了估计,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愿意参与和支付"空中菜园"建设的意愿支付率高达79.55%;被调查者的人均支付意愿(WTP)每年为1 430.76元(人民币,下同),人均愿意支付的菜园面积为4.08 m~2,每平方米每年愿意支付的金额为350.68元,由此估算得出全北京市"空中菜园"潜在发展空间为6 863.88万m~2,潜在价值为每年240.70亿元;居民对空中菜园的了解程度、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与支付意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年龄为负相关,女性有更高的支付意愿率。北京市"空中菜园"潜藏巨大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应普及居民对"空中菜园"屋顶利用模式的认知,实施配套政策支持鼓励"空中菜园"市场的商业经营开发,充分挖掘和利用"空中菜园"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蕾  魏宝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23-8725,8765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调查了甘肃省景泰县龙湾村居民对黄河石林景区保护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旅游开发对该地区居民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较大,当地居民对此感知明显,并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同时,当地居民愿意为促进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劳动力或费用,这与发达国家旅游地社区居民态度明显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的特点。居民人口统计学的差异对WTP及WTP值的影响不大,这与国内其他关于环境保护中居民支付意愿调查的结果不同,生活水平提高与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影响居民进行支付的主要原因,支付费用的大小除了与生活水平提高相关,还与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CVM法的凤凰古城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条件价值法(CVM法)对湖南省凤凰古城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WTP)平均值为37.5元/人,忍受环境损失的受偿意愿(WAC)平均值为125.03元/人,WAC与WTP的比值为3.334;每年旅游扶贫生态绩效总经济价值中WTP为13 125万元,WAC为43 760.5万元;CVM法适应于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经济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8.
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尚待建设完善.本文从理论和实际分析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必要性,探讨建立森林补偿制度的运作办法和机制.以贵州省台江县为例,广泛调查该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存在的问题,论证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台江县通过4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情况表明,源于林业的财政收入基本没有,林业费金收入减少180~250万元,林业贷款无力偿还,林区返贫率达62%,造林积极性下降等.因此,只有尽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才能在集体林区顺利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台江县森林生态效益年补偿总量为2688万元(470元·hm-2·a-1),以林权证核定经营面积由县林业局直接兑现到广大农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运作是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加强对森林监测和评估,逐步推行按森林生态质量补偿.  相似文献   

9.
采用意愿调查法(CVM),在随机抽取500名游客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获取了游客对太白山森林公园景观游憩功能的支付意愿(WTP)、支付意愿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计算出WTP中位值为50.00元,并采用列联表分析和χ2检验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得出文化程度、技术职称和经济收入等因素对WTP值极显著相关,计算出了2004年太白山森林景观游憩功能的总支付意愿为5 242万元,并为CVM今后的应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制度,实行"以奖促治"的激励机制,是解决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要建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就必须充分了解居民与游客的支付水平和支付意愿。该文通过对白洋淀流域居民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利用CVM法对流域内居民与游客的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进行分析,通过统计性描述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个体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对生态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的影响,深化对居民及游客生态补偿意愿和支付水平的认识,为建立科学合理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化林是按照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来保护和管理的森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维持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调查了文化林周边村民对文化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及保护意愿,结果表明:(1)村民认为文化林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功能为固碳释养、水源涵养及美学价值,并与最满意的服务功能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最期望提高的服务功能是文化功能,例如:生态旅游,美学价值.(2)相对周边其他森林村民对文化林的资源利用较小,主要是非林木产品,平均26.3%的被访村民在文化林中获得过收入,40.6%的被访者获得山野菜、竹子、中药材、薪柴等.但90.1%被访者从其他森林中得到薪柴等林产品,开展旅游村落的村民获得林产品比例相对较小,但管护意愿相对较低.(3)村民对文化林的保护积极性较高,70.4%的被访者愿意花时间来管护森林,距文化林越近、家庭收入越高,管护意愿越高.38.9%的被访者愿意支付费用来维持服务功能不变化,距文化林越近,管护意愿越低的被访者,支付意愿越高.(4)通过了解村民对文化林的态度和认知,对我国农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天然林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大力宣传文化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文化功能,并寻找替代生计提高居民收入,雇佣当地男性村民看护森林,充分利用村民的传统知识加强共管力度,完善村规民约,在今后规划中尽量将村落沿着文化林布局,积极支持对文化林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中国亚洲象存在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研究了我国居民对于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存在价值的支付意愿(WP),进而对中国亚洲象总体存在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54.7%的人愿意为了亚洲象的存在而支付一定资金,人均支付意愿为1 16.31元/a,评估得出我国亚洲象总的存在价值为5.71×1010元/a。通过对支付意愿的回归分析发现,支付意愿同被调查者对亚洲象的了解程度、经济收入状况以及支付态度成正相关。利用建立的Logit和Probit计量经济模型对支付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支付态度受被调查者的收入、对亚洲象了解程度和受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环境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条件价值法(CVM)与实地调研的方式,获得武夷山、建阳市300位常住居民的支付意愿调查问卷数据,结合数据相关分析和Logit回归模型对居民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社会经济特征对其对环境资源改善居住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受教育程度、环境保护认知、参与态度是影响其决策的主导因素。所以,政府在森林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努力提高公民的教育水平、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提高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力度,以促进森林环境资源服务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北京密云水库生态价值评估(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了条件价值评估法在国内的一些主要应用研究,以密云水库保护为例,估计出密云水库的生态价值,结果表明,从WTP数据分布来看,城八区居民人均支付意愿为100~500元/年;描述统计的结果则给出了平均值333.09元/年,中位值100元/年和Spike修正均值291.05元/年3个标准。  相似文献   

15.
公众对森林碳汇服务的认知与支付意愿是了解森林碳汇需求的基础。在对国内外森林碳汇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浙江杭州地区为范围,随机抽取220位公众进行调查,获有效问卷212份,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①公众对森林生态功能有一定的认知水平,而且对购买森林碳汇服务的意识基础较好,特别是在购买生态彩票方面的潜力较大;②公众对森林碳汇服务的购买意愿较强,不同群体对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存在差异。同时,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公众购买森林碳汇服务意愿的主要因素有“是否愿意为个人排碳付费”“森林固碳是否应得到补偿”“是否知道森林有固碳作用”“个人是否有必要减排” 和 “性别”。最后提出了结论和两点建议。表5参9  相似文献   

16.
以临洮县洮阳镇为例,运用意愿调查法就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退耕还林产生的生态价值,其支付意愿远远小于受偿意愿,其原因主要是农民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对政府不够信任,并提出国家和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退耕还林的投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以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以利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健康意识对规模养殖户以使用环保饲料为代表的亲环境行为的作用,以湖北省402个生猪规模养殖户为研究对象,应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健康意识对不同群体规模养殖户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规模养殖户(78.97%)愿意为环保饲料付费,且平均意愿支付水平为每头生猪饲料成本的6.69%(46.80元·头-1)。健康意识中的健康关注程度对生猪规模养殖户环保饲料支付意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健康变化感知对其意愿支付水平的影响正向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健康意识整体上直接对规模养殖户环保饲料的支付意愿与意愿支付水平产生正向影响。而差异性分析也表明,在环保饲料支付意愿决策上,健康意识不同的规模养殖户群体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森林碳汇的解决方法,是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农户是碳汇林经营者,研究风险态度和风险感知对农户碳汇林流转意愿的影响,对森林碳汇项目的可持续开展和推进有重要意义。  方法  基于浙江省遂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已参与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定性分析风险态度和风险感知对碳汇林流转意愿影响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  ①84.32%的农户愿意转入更多的碳汇林经营,10.36%的农户愿意转出已经营的碳汇林,5.33%的农户愿意维持现状;从分类型看,风险偏好型农户愿意转入的比例最高,为96.67%,风险厌恶型农户愿意转出的比例最高,为15.95%;在风险感知方面,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及自然风险感知低的农户愿意转入的比例均高于88.00%,而不愿意转出的比例均高于92.00%。②从实证结果看,风险态度对农户碳汇林转入意愿在5%的水平下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碳汇林转出意愿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向影响。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感知对农户碳汇林转入意愿分别在10%、1%、5%的水平下显著负向影响,对农户碳汇林转出意愿分别在10%、1%、1%水平下显著正向影响。③市场风险感知在风险态度与碳汇林流转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结论  农户森林碳汇项目参与的积极性整体较高;风险偏好型农户相对于风险厌恶型农户转入意愿更高、转出意愿越低;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感知越高的农户转入意愿越弱、转出意愿越强。图1表5参19  相似文献   

19.
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是农地保护补偿政策制定的依据.对外部效益进行了理论界定和实证测算,认为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是农村集体和农地使用者以外个体从农地保护中得到的收益,通常是非市场收益,对其测算应区分外部效益的内部(外部效益发出者)和外部(外部效益接受者),并确定外部区域的范围.实证利用选择实验模型对武汉市5个区域进行了支付意愿测算,在内外部划分的基础上估算了武汉市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并比较了不同方法下外部效益测算结果的差别.结果表明,武汉市耕地、园地、林地和农村水面的外部效益分别为30773.2,653860.0,119267.0和82472.7元/hm2;用行政区域直接代替外部性影响区域的做法会使耕地外部效益的测算结果偏高,也会造成园地、林地和农村水面测算的误差,为避免这类误差,外部性测算及相关补偿、税费政策应考虑内外部区域的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