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SSR标记分析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所选取SSR引物的扩增带型均清晰稳定。利用80对SSR引物在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34个等位基因变异,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10~0.83,平均为0.53。其PIC为0.4~0.8,以0.6~0.7的标记数为最多,占标记总数的20.96%。本试验结果说明爆裂玉米种质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根据SSR数据,计算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供试自交系遗传距离(GD)为0.095~0.931,平均为0.512。通过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55为标准,供试自交系可划分为5个类群。群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群内遗传距离,分类合理。  相似文献   

2.
48份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分析48份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总DNA提取方法和微卫星分子标记(SSR)技术,取均匀分布各染色体的45对SSR引物对样品进行PCR扩增分析,筛选出23对扩增带型稳定的SSR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41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14个,平均5.48个。SSR引物的PIC介于0.43~0.89,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6。UPGMA方法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变幅为0.26~0.72,平均值为0.49。SSR标记能将全部自交系区分开来,48份糯玉米自交系可分为六类。  相似文献   

3.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5)筛选适合葡萄SSR标记的PCR反应体系,对52份葡萄种质进行SSR标记,采用UPGMA聚类法分析葡萄诱变群体和亲本的遗传关系.优化的葡萄SSR-PCR反应体系为:Mg2+1.5 mmol·L~(-1),d NTP 0.2 mmol·L~(-1),Taq酶1.0U,引物0.4μmol·L~(-1),模板DNA 50 ng,总体积20μL.48对引物共扩增出27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4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2.2%,有31对引物的多态性百分率达到了100%.每对引物可扩增3~10个等位基因,平均为5.6个.52个葡萄样品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81~0.889,各诱变单株与‘醉金香’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30~0.859.利用SSR分子标记能将供试验的52份葡萄样品相互区分.在遗传相似系数0.756处将所有葡萄样品分为5个类群,大部分诱变单株与原始母本聚在一起.构建的SSR分子标记体系适用于葡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SR标记也适合葡萄诱变群体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4.
36个贵州主要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分析了36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多态性、重复性均较好的引物有34对,用此34对SSR引物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SSR位点检测出的平均等位基因3.4个;SSR分子标记将其划分为5组,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认为,SSR标记系统适合于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41对玉米SSR引物对49份美国玉米自交系和7份西南区骨干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69个等位基因有变异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2~10个,平均4.12个;每对SSR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值)变化范围为0.299~0.885,平均值为0.652。按UPGMA方法对供试自交系进行聚类,以遗传距离0.572为基准,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七类。56份自交系的SSR标记聚类分析表明,78%的美国自交系与西南区常用自交系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被单独聚为四类,而22%美国玉米自交系与西南区玉米自交系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被聚在第Ⅰ、Ⅳ和Ⅵ类。通过美国玉米种质和西南区应用种质的SSR标记分析,为加强西南区玉米育种材料的改良、创新和利用,以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48份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标记对48个黑龙江省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取20对扩增带清晰且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结果表明:2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05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数位5.25个,变化范围在3~7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化范围为0.405~0.793,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64。48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00~0.905。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被划分为5大类群,聚类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因此,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相似文献   

7.
RAPD和SSR标记在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和SSR两种标记方法研究了16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这两种分子标记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15条RAPD引物,检测到了126条有多态性的带。用筛选出的20对SSR引物,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RAPD和SSR分子标记均有很高的多态性,RAPD多态性带比例数86%,SSR位点检测出的平均等位基因数3.4个。RAPD分子标记结果将16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组,SSR分子标记将其划分为5组。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两种分子标记划分的结果也相似。研究认为,RAPD、SSR两种分子标记系统均适合于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标记对19个喀斯特山区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杂种优势类划分。从90对引物中共筛选出46个能够稳定扩增的多态性引物,这46对引物共扩增出190条具有遗传多态性的条带,平均每个位点监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13个,变化范围为2~8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于0.291~0.861之间,平均为0.623。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93~0.521,平均为0.342。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9个喀斯特山区常用玉米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研究表明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喀斯特山区地方玉米种质与温带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存在异质性,是温带玉米育种不可多得的异源种质。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42份主推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对42份吉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23对SSR引物在42个供试品种中共检测出113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每个位点4.91个,每个SSR的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幅为0.4012~0.9974,平均值为0.6892。结合分子聚类结果与亲本自交系系谱来源,分析供试材料的种质基础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审定品种有较近的遗传距离,且在42份供试材料的64个玉米亲本中具有国外、Lancaster、Reid和塘四平头血缘的亲本约占80%。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R标记对144份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22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90对扩增带型稳定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从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424个多态性位点,每个SSR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为2~10个,平均为4.71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11~0.82,平均为0.53。利用UPGMA方法将144份自交系划分为2大类,5个亚群,分析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101份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101份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技术,从2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3对差异比较明显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出252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幅为7~21个,平均为11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分布范围为0.753~0.945,平均为0.857。遗传相异系数变幅在0.722~0.905之间,平均值为0.812。以遗传相异系数0.80为界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材料划分为5个大群,其中来自册亨县的大黄早单独划分在第一类群,与其他4个类群的遗传距离较远。利用SSR进行玉米亲缘关系分析,为贵州地方种质资源系统研究和今后玉米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份蕨类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180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对12份蕨类材料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98条,平均每对引物产生6.53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83.76%。通过NTSYS—pc2.10e软件计算不同蕨类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遗传分析表明,12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51~0.857,且聚类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63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能较准确地分析蕨类不同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贵州糯玉米地方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糯玉米种质扩增改良提供依据,利用15对糯玉米核心引物,采用SSR标记技术,对贵州糯玉米品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对核心引物在36份糯玉米材料中共检测出20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13.66个,每个位点的SSR多态信息量(PIC)平均为0.87;36个糯玉米品种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4±0.072,变异系数为11.30%;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36份糯玉米材料共划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4.
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SSR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分子标记引物,为进一步研究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选择60对核心SSR引物,对22份不同时期收集的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多态性引物。【结果】60对核心引物的等位变异数为1.0~8.0个,平均为 3.5个,有23个位点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等位变异超过4个;不同连锁群上SSR位点等位变异有所不同,变化范围为1.67~5.00个,其中J连锁群等位变异最低,平均为 1.67个;B2和H连锁群等位变异最高,平均为5.00个。【结论】筛选的23对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适合用于广西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分子标记引物,为进一步研究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选择60对核心SSR引物,对22份不同时期收集的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多样性分析,以筛选多态性引物。【结果】60对核心引物的等位变异数为1.0~8.0个,平均为3.5个,有23个位点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等位变异超过4个;不同连锁群上SSR位点等位变异有所不同,变化范围为1.67~5.00个,其中J连锁群等位变异最低,平均为1.67个;B2和H连锁群等位变异最高,平均为5.00个。【结论】筛选的23对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适合用于广西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是建立在PCR技术上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具有含量丰富、多态性高、共显性等优点。简要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SSR标记在玉米遗传多样性、基因定位、分子辅助标记、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并对SSR标记技术在玉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苦瓜育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为苦瓜品种的创新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对SSR引物、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0个苦瓜基因组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16对苦瓜SSR引物共扩增出90条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基因杂合度(He)、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Wiener指数(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相似系数的均值分别为:97.78%、0.853、7.728、2.087、0.834和0.706。UPGMA聚类分析可将50份苦瓜聚为6大类,第2类包括18份材料、2个亚类组成的遗传多样性,是最为丰富、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包含了3种类型的苦瓜。【结论】50份苦瓜材料的基因组遗传较为复杂,遗传信息较为丰富,采用定向连续性选育对苦瓜性状的累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