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概述。作物需水量是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估时必需的重要资料,对作物需水量的研究和计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膨曼法是将作物腾发量看作能量消耗的过程,通过平衡计算求出腾发所消耗的能量,然后再将能量折算为水量,即作物需水量(E)。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作物生长需水量与灌溉需水量密切相关,作物生长需水量估算方法各异,并以彭曼公式为主,该公式与参照作物需水量(ET0)和作物生长系数(Kc)有关。计划灌溉需水量是节水灌溉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定额方式各有利弊,仍然以农田水量平衡方程为主要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3.
甘肃张掖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需水特征及作物系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甘肃张掖2007年田间试验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农田水量平衡法,计算了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三种单作种植模式的需水特征和作物系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需水量不同,充分灌溉下,春玉米需水量最大,各种植模式需水模比系数最大值均出现在作物生育后期;从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平均值来看,春玉米(0.96)>春小麦(0.84)>马铃薯(0.83),作物系数最大值均出现在作物生育中后期,各种植模式作物系数在生育期内明显呈现"单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应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三种蔬菜的需水量和作物系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田间水分和肥料最优控制下测定的土壤水分,利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分别计算了花椰菜、苋菜和菠菜生长期内的作物需水量。根据作物需水量和气象资料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3种蔬菜在不同生育期内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花椰菜、苋菜和菠菜在整个生长期内的需水量分别为223.8mm,144.9mm和148.1mm;作物系数的平均值分别是0.68,0.94和0.65;除苋菜的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的拟合关系相关性不显著外,花椰菜和菠菜的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呈对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物系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法是作物需水量计算最普遍采用的方法。作物系数作为该方法的重要参数,它的确定已成为作物需水量研究的关键问题。依据2005-2007年3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关中地区大豆全生育期间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了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由此计算了大豆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并分析了大豆作物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大豆全生育期间参考作物蒸散量平均为498.4 mm;大豆作物系数全生育期平均为0.89,在开花~结荚阶段最大,平均为1.26,其次为结荚~成熟阶段,平均为1.04,播种~幼苗阶段最小,为0.29;在关中气候背景下,大豆作物系数与>10℃积温具有较好的二次多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平衡分析是土地整治项目的前提和基础,是规划设计灌溉排水工程的重要依据。笔者以富县直罗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水资源供需总量和原有斗渠引用水量对整治后的水资源平衡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葫芦河供水量大于作物生育期内需水量,原有斗渠引水量也大于灌溉区域内作物需水量,能够满足灌溉需求。  相似文献   

7.
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将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分为3类,每类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进行探讨,指出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对今后的作物需水量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滁州地区水稻需水量试验成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天长市二峰灌溉试验站(1981~2007)和全椒县下封灌溉试验站(1981~1986)多点多年水稻需水量试验资料,提出了滁州地区水稻本田期6~9月作物泡田用水量和5种需水量计算方法,成果为确定灌溉用水量、水资源平衡研究、农田规划设计及灌区用水管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彭曼(H.L.Peaman)法计算了全省94个县市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再结合作物系数Kc值计算出小麦需水量ETm;根据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得出了小麦的灌溉需水量(ETm─降水量)。根据以上数据绘制了山西省小麦需水量图和灌溉需水量图,并对各地区的小麦需水量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0.
精确灌溉中作物需水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概述了作物需水量及影响因素以及作物需水量、作物蒸发蒸腾量测定方法、作物需水量理论模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协同提升黄淮海平原作物生产力与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途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在维持高产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农业用水量,对缓解地区水资源危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黄淮海平原现状,结合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提出了实现地区农田节水增产增效的对策及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理论与技术难点,主要包括4个方面:控制作物群体奢侈蒸腾耗水量的理论基础与方法;降低农田非生产性耗水的理论与途径;缓解地区淡水资源危机的非常规水安全持续利用机理与途径;基于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水分生产力均衡提升的机理与途径。最后提出黄淮海平原农田高效用水基础研究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朝阳县降水量盈亏与干旱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朝阳县降水量与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出发,应用作物水量平衡公式和干旱指数法,探讨朝阳地区自然降水的盈亏与干旱情况。结果表明,朝阳年平均缺水量约为130 mm,严重缺水时段集中在春秋两季,且以春季缺水最为突出,从而使得干旱年景占到了80.0%,其中重旱、严重干旱年景占42.2%。  相似文献   

13.
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相结合,得到了用CWSI表示的作物水分生产 函数,进而推导出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和CWSI的作物产量估算模式。该估算模式利用了易于获取的红外遥感 数据,克服了水分生产函数中作物蒸发蒸腾量准确资料难于获取的限制,并且通过CWSI和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 耦合使该估产方法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经大田膜下滴灌棉花实测资料检验表明,该模型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基本 保持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4.
时间序列分析法在水稻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物需水量是农业方面主要的水分消耗部分 ,也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消耗水分的最主要部分。文章以富锦试区为例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了水稻需水量预报模型 ,预报效果较好。为灌区灌溉制度的确定提供了数量指标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区域蒸散量估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模型角度阐述了计算区域蒸散量的机理,对用遥感估算法、互补关系法和水量平衡法进行估算区域蒸散量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区域蒸散量计算方法做出了综合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费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水价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介绍了对水资源费性质的不同观点,回顾了水资源费的理论和实践,认为水资源费是一种税,是一种政府行为和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费的定价方法,可以作为水资源研究、测算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