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尖叶石竹种子的EMS和60Co-γ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更多尖叶石竹(Dianthus spiculifolius)新品种,本研究利用EMS和~(60)Co-γ射线对尖叶石竹种子进行了诱变处理。结果显示,处理时间为16h时,1.0%的EMS浓度接近诱变的半致死剂量,变异率达到7.0%。当剂量率为0.1Gy·min~(-1)时,300Gy的~(60)Co-γ射线接近诱变的半致死剂量,变异率达到4.2%。通过表型观察共获得了1 038株M1代变异植株,其中,EMS诱变处理获得了95株,~(60)Co-γ射线诱变处理获得了943株。本研究为丰富尖叶石竹种质资源提供了帮助,而且为石竹属其他植物的诱变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转基因作物品种,可改善作物的生存能力和对生态环境的耐受力。本研究以普那菊苣叶片(Cichorium intybus L.‘Puna’)为受体材料,用农杆菌介导方法,将来自水稻的由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生育酚环化酶(tocopherol cyclase,OsVTE)基因导入普那菊苣。经过卡那霉素(Km)筛选以及对抗性植株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用不同浓度的蔗糖、琼脂和甘露醇溶液研究普那菊苣幼苗的耐旱性,发现转基因植株的耐旱性明显得到提高。蔗糖浓度为50g·L~(-1)、琼脂浓度为10g·L~(-1)和甘露醇浓度为30g·L~(-1)胁迫下普那菊苣的生理指标测定显示,转基因普那菊苣幼苗SOD、POD活性比未转化植株高2~3倍,转基因普那菊苣幼苗MDA含量降低。本研究获得了稳定的转OsVTE基因植株,旱胁迫下的转基因植株的SOD酶活性和POD酶活性含量提高,表现出一定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卫星搭载冰草种子苗期的抗旱性,试验在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了植株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并且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卫星搭载的27份材料的耐旱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空间搭载对种苗生长的4项生理指标表现出正负2种效应;4项生理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空间环境处理的冰草抗旱性在A24、A25、A28株系的抗旱能力均优于对照。说明空间诱变可获得有价值的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辐射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胚性愈伤的诱变效应,以白三叶3个品种不同生长时期(50和70 d)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了~(60)Co-γ不同辐照剂量的诱变处理,并统计其诱变后的分化率。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同一生长时期不同品种的分化率变化规律不一致,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诱变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也不一致。通过线性直线回归分析70 d愈伤组织的诱变效应,分别得到各品种的半致死剂量,‘瑞文德'为23.18 Gy,‘海法'为19.59 Gy,‘铺地'为4.38 Gy。初步获得叶片增大和叶片变厚、茎部增粗2个变异单株。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新农1号狗牙根种子与匍匐茎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新农1号狗牙根干种子诱变半致死剂量为308.6 Gy,匍匐茎的诱变半致死剂量为60.7 Gy;146.1 Gy辐射剂量促进新农1号狗牙根干种子萌发,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加强。匍匐茎经辐射处理后,新农1号狗牙根的叶长、节间长度变短,降幅分别为17.60%~32.10%、17.40%~28.60%,叶宽与茎粗变幅分别为-5.40%~12.20%与-7.00%~28.10%。色泽上,辐射能够使叶色变深,且接近半致死剂量辐射狗牙根匍匐茎,可以获得优良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象草不同辐射剂量诱变系表型及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象草种茎为材料,利用10、20和30Gy剂量的60 Co-γ射线照射种茎,筛选适宜诱变剂量并研究其表型性状变异和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为象草辐射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后的植株有矮化的趋势,其中分蘖数、茎节数和叶长对辐射最敏感,容易发生变异;在所有诱变系材料中,F30-39和F30-41聚为一类,与对照材料差异最大,是显著矮小化的植株。30Gy诱变系与未辐射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793~0.9655,平均为0.8276,而差异位点数在4~66个,平均为19.3个,两项指标均大于10和20Gy诱变系群体。综合考虑辐射后植株存活率与遗传变异结果,选定30Gy为最适宜的象草种茎辐射诱变剂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剂量秋水仙素和~(60) Co-γ射线处理,系统分析了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生长。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对无芒隐子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经0.1%浓度处理48h的种子,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对照组的54.3%和43.3%,分别是41%和0.55;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对无芒隐子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低剂量(50~200Gy)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高剂量(400~2 000Gy)抑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生长。其中,~(60)0Gy辐射处理的发芽率为48.5%。因此,0.1%浓度处理48h和~(60)0Gy可分别作为秋水仙素和~(60) Co-γ射线处理的半致死剂量。本研究初步确定的半致死剂量,可为进一步研究无芒隐子草种质资源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象草种茎为材料,利用10、20和3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种茎,筛选适宜诱变剂量并研究其表型性状变异和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为象草辐射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后的植株有矮化的趋势,其中分蘖数、茎节数和叶长对辐射最敏感,容易发生变异;在所有诱变系材料中,F30-39和F30-41聚为一类,与对照材料差异最大,是显著矮小化的植株。30 Gy诱变系与未辐射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793~0.9655,平均为0.8276,而差异位点数在4~66个,平均为19.3个,两项指标均大于10和20 Gy诱变系群体。综合考虑辐射后植株存活率与遗传变异结果,选定30 Gy为最适宜的象草种茎辐射诱变剂量。  相似文献   

9.
鸭茅种子萌发对渗透胁迫响应与耐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不同鸭茅(Dactylis glomerataL.)品种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评价9份南方主推鸭茅种质材料抗旱性差异,为其耐旱胁迫人工调控提供依据.PEG(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分别以5%,10%和13%(-0.1MPa,-0.2 MPa和-0.3 MPa)聚乙二醇溶液作渗透介质,采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皿培养进行萌发期抗旱性研究,测定萌发抗旱指数、活力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胚芽长(干重)和相对胚根长(干重)6个指标,应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耐旱性综合评价,并结合种子萌发期贮藏物质转运率与萌发抗旱指数相关性分析进行.结果表明:9个鸭茅材料耐旱隶属函数平均值范围为0.139~0.935.宝兴平均值最高,为0.935,其耐旱性最高,其次为02-116和斯巴达,平均值分别为0.883和0.824,而01998材料平均值最低,为0.139.胚根、胚芽在不同渗透胁迫条件下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贮藏物质转运效率降低,胚根、胚芽干重和贮藏物质与萌发抗旱指数相关性显著.13%PEG渗透溶液浓度胁迫处理8d可作为研究鸭茅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水分胁迫适宜浓度.因此,采用模糊隶属法进行鸭茅耐旱性的综合评价时,贮藏物质转运效率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苜蓿抗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波  李红  王秀丽  于非 《草地学报》2003,11(1):63-66
以硫酸二乙酯(DES)和紫外线(UV)对准格尔苜蓿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其半致死浓度和剂量。对诱变处理后的材料进行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筛选出具有抗性的苜蓿愈伤组织,为苜蓿抗性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匐匍翦股颖L-93抗旱变异体的离体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匐匍翦股颖L-93的胚性愈伤为试验材料,用适宜剂量为20 Gy的60CoY射线进行辐射处理,将经辐照处理的胚性愈伤接种在含有PEG6000浓度为200 g/L的NB筛选培养基中进行抗旱筛选,获得耐旱再生植株,并对这些植株进行形态学以及干旱胁迫后植物的游离脯氨酸(Pro)的积累、叶绿素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方面进行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变异体植株的抗旱性明显强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北方蚕业》2018,(3):21-24
对家蚕卵原种及杂交种分别进行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发现杂交种抗辐射能力明显高于原种;家蚕原种超过160Gy的辐射剂量已没有饲养价值;诱变育种辐射剂量应小于40Gy。700Gy的辐射剂量可使家蚕原种基本致死,杂交种则需要高于900Gy的辐射剂量才能导致基本致死。  相似文献   

13.
硫酸二乙酯诱变苜蓿愈伤组织抗寒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波  袁成志  陈辉  朱丹 《草业科学》2004,21(5):20-22
对诱导的苜蓿Medicago sativa愈伤组织进行不同浓度的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确定其半致死浓度,在-7℃低温下进行筛选,以获得抗寒性突变体;进行了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等抗寒性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苜蓿愈伤组织经DES处理,DES的半致死浓度为0.3%,愈伤组织的抗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Hoagland营养液砂培法,以PEG-8000为水分胁迫物,建立了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生长早期耐旱性评价方法,并评价了22份苏丹草种质材料的耐旱性。结果表明:不耐旱基因型'06-222'能忍受的PEG-8000的最高浓度为-0.675 MPa。当PEG-8000的浓度为-0.600和-0.700 MPa时,22份苏丹草种质材料在相对存活率、相对株高及相对地上部干质量3个性状上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按照耐旱指数,将22份苏丹草种质材料分为5类,其中,'内农1号'、'89-105'及'TS185'的耐旱性最强,而'06-222'最弱。相对存活率和相对地上部干质量均与相对株高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对苏丹草进行生长早期耐旱性评价时PEG-8000的最高浓度应在-0.675 MPa左右;在评价苏丹草早期的耐旱性时考察相对存活率和相对地上部干质量2个性状即可。  相似文献   

15.
导入APX基因提高了普那菊苣植株的抗逆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把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来自棉花(Gossypium spp.)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基因导入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cv.Puna)。结果表明:经过卡那霉素(Km)筛选和对抗性植株的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APX基因成功地整合到普那菊苣基因组中。转APX基因普那菊苣植株对NaCl和甘露醇胁迫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在NaCl浓度为500mmol·L-1、甘露醇浓度为30g·L-1的条件下,转APX基因不定芽能够正常生根和生长,转基因植物叶片外植体能够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而野生型植株不定芽不能正常生根、已生根幼苗不能正常成长,野生型植株叶片不能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6.
60Co辐射高羊茅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研究以高羊茅爱瑞3号为材料,用60Co-r射线照射干种子和分化苗,研究其适宜诱变剂量及性状变异.结果表明,出苗率和植株存活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降低,干种子适宜诱变剂量为100~150 Gy,分化苗适宜诱变剂量为20~25 Gy;辐射当代材料在植株形态性状和耐旱(寒)性状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异,其变异频率分别为1.52%~8.33%、1.52%~1.85%;60Co-r射线辐射可以获得叶片变小、变细且具有耐旱(寒)特性的高羊茅突变体;RAPD(随机PCR扩增)分析显示了这些突变体在DNA水平上发生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以牧草型‘雅安'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Ya'an')和草坪型‘H055'扁穗牛鞭草(H.compressa‘H055')为材料,用~()60Co-γ射线分别照射种茎,研究其形态变异及变异的适宜射线剂量.旨在为扁穗牛鞭草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基本信息。结果表明:诱变材料的存活率随辐照剂量增加而降低,‘雅安'扁穗牛鞭草种茎适宜诱变剂量为80~1 00 Gy,‘H055'扁穗牛鞭草种茎适宜诱变剂量为70~90 Gy;辐射当代材料在植株形态性状上发生了较明最变异,其变异频率分别为47.5%和37.5%。并获得75%叶片变小、株高变矮、茎变细的草坪型‘H055'扁穗牛鞭草优异种质和10%植株变高的牧草型‘雅安'扁穗牛鞭草突变体,表明辐射育种方法更适合于草坪型扁穗牛鞭草的选育。  相似文献   

18.
植物高亲和性K+转运蛋白基因(HKT)编码K+、Na+转运或K+-Na+共转运质膜通道蛋白,在植物抗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长穗偃麦草EeHKT1;4(GenBank: KF956112.1)的功能作用,构建了EeHKT1;4过表达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进行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抗旱耐盐性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生长条件下野生型(WT)与转基因株系的主根长度无差异,NaCl与甘露醇处理下WT和转基因株系根的生长受到抑制,转基因株系根长度均大于同等胁迫条件下(WT)的根长;正常生长条件下WT与转基因株系表型无显著差异,但在NaCl与甘露醇处理下WT表现出叶片萎缩和植株枯黄,转基因株系仅部分植株表现出叶片萎缩,同一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植株存活率皆高于WT。硝基氮蓝四唑(NBT)与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生长条件下WT与转基因株系叶片染色相对较浅,随着NaCl与甘露醇浓度提高,所有叶片染色程度逐渐加深且同等胁迫下WT染色程度高于转基因株系。以正常生长条件下基因的表达量为对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AtSOS1基因在WT和转基因植株中逐渐上调且在转基因中的表达量高于WT;AtNHX1基因在NaCl处理下上调表达且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量低于WT,除转基因株系L5外并未检测到WT和转基因株系自身因NaCl浓度的提高AtNHX1基因表达量发生改变;在甘露醇处理下,AtRD29BAtP5CS1基因均上调表达且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量高于WT。综上所述,EeHKT1;4过表达降低了逆境胁迫下拟南芥中超氧阴离子和H2O2的积累,诱导抗逆基因上调表达,增强拟南芥抗旱耐盐性。  相似文献   

19.
在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航天诱变当代选择植株高、叶片大、丛幅宽的植株25份,测定其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综合比较其抗旱性能.结果表明,15、21、24号新麦草植株较高,15、21和11号新麦草叶片较长,21、7、17号叶片较宽,10、21号新麦草丛幅较大;1和...  相似文献   

20.
采用60CO-r射线不同剂量(0~1 600Gy)辐射红三叶种子,观测其对种子发芽率、出苗率、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对红三叶发芽率的影响因品种不一而差异显著,辐射水平对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低剂量的辐射(0~400Gy)对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剂量的辐射(>1 000Gy)明显抑制生长;辐射诱变的适宜剂量为800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