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选择高产优质的饲料型小黑麦品系,本论文以18个饲料型小黑麦品系为试材,甘农1号小黑麦和新小黑麦5号为对照,研究了参试材料的株高、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的营养价值,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的种子产量及其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种质间株高、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营养价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在94.27~132.10 cm之间,Z8的种子产量最高,为9 114.08 kg·hm-2;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种子产量与小穗数和穗粒重正相关,与穗长和穗粒数负相关,穗粒数与穗长正相关、与穗粒重正相关;籽粒营养价值中,Z4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92%,CK1的粗脂肪含量最高(2.63%),CK2的粗淀粉含量(69.64%)最高,Z50的赖氨酸含量最高,达到了0.5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Z8和Z50种子产量高,且营养价值高,综合表现最好,可为优良饲料型小黑麦新品种审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小黑麦新品系P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该品系在甘肃省陇中冬小麦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并分析了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穗粒质量,小穗数,穗长)与种子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新品系P1抗倒伏,生育期比2个对照缩短7~14d;除株高和小穗数外,小黑麦新品系P1的种子产量(4 464.49kg/hm2)、穗粒数(42.93个)、穗长(9.39cm)和穗粒质量(1.66g)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对照品种;3个试点中,临夏点小黑麦种质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4 513.47kg/hm2),兰州点小黑麦的穗长最长(9.49cm)。综合分析显示,小黑麦新品系P1在3个试验点种子产量较稳定,在临夏点种子产量最高(5 280.70kg/hm2),为最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3.
以甘肃农业大学培育的5个小黑麦种质(C6、C10、C16、C23、C25)和引自乌克兰的3个小黑麦种质(W33、W34、W35)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种质间种子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株高、有效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差异,以筛选种子产量较高的种质,并探寻影响小黑麦种质种子产量的因素,为饲料型小黑麦新品...  相似文献   

4.
燕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0份燕麦(Avena sativa L.)材料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研究,明确影响燕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并找出提高种子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10份燕麦材料种子产量构成因子间差异显著(P<0.05)。单株生殖枝数、穗长、小穗数、种子粒数/花序和千粒重与种子产量均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小穗数对种子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且主要是通过种子粒数/花序、穗长和单株生殖枝数产生。单株生殖枝数、小穗数和千粒重是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回归模型为:Y=-8.359+0.172 X1+0.112 X4+1.393 X6。在注重种子粒数/花序和穗长的同时,应把单株生殖枝数和小穗数作为重要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小黑麦品种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2份小黑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各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质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黑麦品种OH2276株高最高,为136.77cm,但其种子产量低;安新麦83—25的综合性状最优,穗粒数最多,为J09。19;北联4号,89D-8和DH796综合性状也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HB200上的综合性状最差,HB200下和OB74的综合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6.
氮、钾不同配比施肥对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以白燕7号燕麦Avena sativa cv. Baiyan No.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氮(N)肥和钾(K)肥对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施钾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种子产量、秸秆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施氮和施钾与种子和秸秆产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2=0.862,P<0.05;R2=0.838,P<0.05);N75K105水平下,燕麦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均最高,分别为4.90×103和9.86×103 kg/hm2;燕麦籽粒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随着施肥量的不同有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青藏高原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白燕7号燕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N肥和P肥对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和施P均能提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与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2=0.768,P0.05;R2=0.751,P0.05);在N75P105水平下,燕麦种子产量最高(5190kg/hm2);在N75P138水平下,燕麦秸秆产量最高(10260kg/hm2);在相同P水平不同N水平下,随着施N量的增加燕麦籽粒中粗蛋白质含量递增,粗脂肪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相同N水平不同P水平下,随着施P量的增加燕麦籽粒中粗纤维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变化没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宁夏中部干旱带施氮量对燕麦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分别为对照(不施氮肥,N_0)和施氮肥112.2 kg/hm~2(N_1)、143.25 kg/hm~2(N_2)、174.3 kg/hm~2(N_3);燕麦品种为副区,分别为青牧燕麦(C_1)、科纳燕麦(C_2)。在燕麦成熟期,测定2个燕麦品种种子产量,计算种子增产量、相对产量和每千克氮增产量;测定燕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指标(全穗粒重、单穗重、百粒重、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每穗节数、穗长、分蘖数),并对燕麦种子产量和各个构成因子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对燕麦种子产量有影响。在施氮量为143.25 kg/hm~2时,青牧和科纳燕麦的种子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或P0.01),分别为1 588.22 kg/hm~2和2 204.88 kg/hm~2;在施氮量为143.25 kg/hm~2时,单穗重、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每穗节数、穗长和分蘖数均为最大值;燕麦品种种子产量与全穗粒重、单穗重、每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每穗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在生产中,可以通过燕麦穗部性状优劣来提前预测燕麦种子产量高低,施氮量为143.25 kg/hm~2水平是燕麦种子高产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红叶病在燕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发生情况及其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对甘肃中部地区的12份田间栽培燕麦材料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的红叶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测定了燕麦成熟期的种子产量、有效分蘖数、穗长、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红叶病的发病严重度与燕麦生育时期相关,各供试材料从抽穗期开始发病,随生育期的推移而不断加重,乳熟期发病最为严重,平均严重度在3.26~4.70之间。灌浆期的病害严重度与燕麦种子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r=-0.781),也与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所有供试材料中,Rigdon发病较轻,种子产量最高(3652.78kg/hm^2),综合表现最好;479次之;青永久237最差。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青燕1号燕麦适宜的氮肥施量和播种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播种量和5个施氮水平,研究氮肥和播种量对燕麦穗部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氮量、播种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种子产量和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P<0.001).种子产量随施氮量和播种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90 kg/hm2氮肥施用量和180 kg/hm2播种量.穗部性状随施氮量和播种量变化明显,穗长、每穗小穗数、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和千粒重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燕麦种子产量与穗长和每穗小穗数极显著相关(P<0.01),与每穗粒数和每穗粒重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因此,90 kg/hm2氮肥施用量和180 kg/hm2播种量是湟中及周边地区种植燕麦的适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小黑麦新品系的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田新会  杜文华 《草地学报》2016,24(6):1164-1169
论文通过研究小黑麦新品系(Triticale Wittmack)(P1,P2,P3,P4,P5)在2013年和2014年的株高、草产量和营养价值以筛选高产稳产和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系,为小黑麦新品种登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小黑麦新品系的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3的平均鲜(干)草产量最高,其次为P2;各小黑麦品系2014年的平均株高和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2013年;小黑麦新品系P3在2013年的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最高。参试小黑麦新品系的粗蛋白含量(Crude Protein,CP)和中(酸)性洗涤纤维(Neutral/Acid Detergent Fiber,NDF/ADF)也存在显著差异,P2的CP含量最高,P3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1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不同年份间的CP,ADF和NDF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小黑麦新品系中,P3的综合性状最好,其次为P2,以上2品系可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申报登记小黑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省临洮县种植的10份饲料型小黑麦新品系为试验材料,甘农1号小黑麦和新小黑麦5号为对照,研究了小黑麦材料的种子产量及籽粒的营养价值,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参试材料的种子产量与营养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小黑麦材料间种子产量和营养价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Z49的种子产量最高,达11 133.50kg/hm~2,Z4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4.04%,Z5的淀粉含量最高,为65.69%,Z35的赖氨酸含量最高,为0.46%,Z3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37%。综合分析表明,Z48和Z49的综合性状最佳,其关联度分别为0.713 6和0.786 4,Z19和Z23的综合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秸秆产量高、品质好的小黑麦品系,本试验以2个小黑麦品种为对照,研究了18个饲料型小黑麦品系2年(2015,2016年)的秸秆产量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小黑麦种质中Z12的平均秸秆产量最高;2015年的平均秸秆产量显著高于2016年;从种质和年份交互作用看,2015年Z12的秸秆产量最高。不同小黑麦种质中,平均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及消化率最高的分别是Z36、Z9和Z8,平均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分别是Z6和Z8;2015年的平均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2016年,而平均粗脂肪含量和消化率显著高于2016年,年份间平均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从种质与年份交互作用看,2016年Z6的粗蛋白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2015年Z9的粗脂肪含量最高,Z8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消化率最高。综合分析,Z9,Z12,Z55的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优质粗饲料饲喂家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湖南地区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最佳刈割时期,本试验研究了2个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冀饲2号’)和2个小黑麦新品系(‘中饲3297’,‘中饲1257’)在3个刈割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农艺性状、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株高、分蘖数、绿叶数、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浆期的鲜草和干草产量(46.92和12.97 t·hm-2)最高,拔节期的绿叶数(4.10片)最多,成熟期的株高(176.76 cm)最高,分蘖数(329.17万个·hm-2)最多。不同刈割期小黑麦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综合分析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最佳刈割时期为灌浆期,此时鲜(干)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宁夏干旱区行距与播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行距为20,30,40和50 cm,副区播量为10,15,20和25 kg·hm-2,利用灰色关联度以及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行距对潜在种子产量和发芽势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P<0.05);播量对实际种子产量、潜在种子产量和发芽势有极显著影响,对发芽率影响不显著;行距和播量对实际种子产量、潜在种子产量和发芽势有极显著交互作用,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影响不显著。行距30 cm和播量15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行距30 cm和播量20 kg·hm-2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最高;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可得,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提高主要由生殖枝数实现。综上所述,为求得宁夏干旱区无芒雀麦最高种子产量和最优种子质量应将行距设为30 cm,播量设为15~2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羊茅属4种牧草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国玲  颜红波  周青平  刘文辉 《草地学报》2011,19(3):458-462,519
在高海拔区对羊茅属(Festuca L.)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高寒地区羊茅属牧草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种子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表现出y=a+bx+cx2变化趋势,其中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sinensis Keng cv.Qinghai)种子生产性能在供试材料中表现最好(平均产量368.0kg.hm-2),其次为西北羊茅(F.ryloviana Rererd.)和毛稃羊茅(F.kirilovii Steud.)(180 kg.hm-2),蛊羊茅(F.fascinata)最低(72.3 kg.hm-2)。种子产量与单序籽粒数、单序小穗数、单序小花数、单株穗重、千粒重、花序长、种子长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单序小穗数对种子产量影响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